韩琦从滑州回来也闭嘴了。
而韩绛和吕公弼,从来都是现在官家立场上的。这一次若不是评议官家的气量,猜测官家的防备心,他俩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听。
至于王珪,除了附和,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
司马光好像就等着下一届离开内阁呢,连来内阁点卯都懒得做了。
剩下的,富弼、张方平、王安石、陈升之,就王安石没表态了。
“我以为……”
“陛下驾到……”
王安石还没开始,内阁议事厅的外面,传来了王中正略有些尖锐的喊声。
得!皇城司还真是无孔不入!
其实,赵曦只是接到皇城司奏本内阁议事,并不知道内阁大臣在议论什么。
他翻阅了秘书处的记录,才觉得自己所说的话会产生歧义。再结合内阁大臣议事,不用想,也能猜到。
这几年,赵曦越发不太在意臣工们的情绪了,说话随意太多了。
就像现在,他虽然考虑到自己的话会有歧义,却是选择了直接闯入内阁悄悄议事的地方。
“拜见官家…~”
挺尴尬了,背后议论却被逮了个正着。
“都免礼吧…~是不是在对朕说的话分析?”
太直接了。
有些事,真的不能藏着掖着,这时候只有这样最直白的言辞,才能彻底的让误会消散。
“不用解释…~”
赵曦好像没有让内阁大臣回答的意思。
“这是朕忽略了,忽略了阁老一样是臣工。怎么说呢,朕并没有猜忌王韶的意思。”
“这不是解释,朕过来议政厅也不是为了解释,是想跟大家阐述一个道理。”
“先说国朝的现状。尽管国朝一直在完善律法,但不得不承认,国朝的治理,还是普遍性的人治。一州一府的主官,能决定治下是否安靖。这一点都不否认吧?”
“既然这一点不否认,也就是认同人亡政息的存在。对吧?朕所说的内附部落认同王韶还是认同朝廷,着重点在这方面。”
“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吐蕃还是党项,任何一个部落的内附,都不会是无条件的。答应这个条件的是王韶,那么,所有内附的部落,会不会担心王韶离任后,他们部落的利益无法保障?”
“毋庸置疑,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朕需要征求王韶的意见,从而对河湟之地做出判断。”
“再说第二点。说句狂妄的话,朕现在根本用不着担心什么功高盖主!”
“不自夸,别说是国朝的臣工忠敬,即便是有不臣之心的臣工,朕敢肯定他成不了事。”
“别说朕执政以来并无天怒人怨之举,就是有,朕敢肯定,只要朕到了阵前,将士们效忠的只会是朕!”
“所以,尔等多心了!更何况工坊城在汴梁,而不是在河湟。朕需要戒备王韶吗?”
就是这么自信!说完,赵曦直接就走了。
第663章 王韶的决定
官家离开后的议事厅,完美的诠释了面面相觑的含义。
韩琦是庆幸自己这次憋住了。
富弼似乎是有点踏实了的感觉,官家终归还是没让自己失望。
而韩绛和吕公弼,一副本该如此的表情。
而挑起议论的张方平和陈升之,好像官家所说的,跟他们屁关系没有。
多年朝堂,早就练就了一张厚实的脸皮。
至于王安石,自始自终没开口,黝黑的脸色,根本看不出表情。
王珪则是考虑,就官家这样的表现,是否能酝酿一篇好的文章……在《时论》上,唱赞歌的文章,数他的最多。
从歌颂官家,到歌颂国朝制度,再到歌颂大宋变迁,应有尽有。
不过有一点是统一的,这时候,谁也没心情继续扎堆议事了……
唉……官家是越来越坦率了。这也说明,官家对于国朝的掌控,越来越彻底了。
……
王韶准备进京了。
虽然官家的坦率,把内阁针对官家气量的议事打乱了,也彻底让内阁大臣羞愧了一把。
但是,王安石还是将详细的过程用书信告诉了王韶。
王韶是自己举荐的,算得上是自己一条线的人。
不过王安石现在完全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王韶。
详细的把过程讲清楚,从内阁大臣的议论,到最后官家的表态,一点没漏。王安石让王韶自己考虑。
王安石的书信,甚至比官方的诏令还到的早。
并不是说民间的驿递就比官方的快,而是在议事之后的两日,内阁才起草了诏令,请官家印。
王韶没有疑问,对官家没有疑问。真的,一点都没有。
自己精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的官家,才上他的抱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