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的队伍进山,显得有些浩浩荡荡,有大黑在前面开路,安全方面倒是很有保证,小虎,小冬,还有几个小孩子们都大着胆子要骑大黑,于秋一个个将他们抱了上去,让他们岔开腿,在大黑宽厚的背脊上坐成了一排,不一会,兴奋的他们就起头带着大家唱起了儿歌。
随行的母牛背上的担子也不轻,除了装兔子或者鸡鸭的箩筐,还驮了许多粮食上山,生活用品山庄里一应俱全,除了换洗的衣服,于秋都没有让他们多带。
队伍的最后面,大头带领着属下的少年护卫队担任起了赶羊的职责,憨子则是拿着苏定方帮他削出来的木枪,带领着几十个半大小子,前前后后的跑,防止有孩子掉队,或者被草木刮伤,绊倒,一行人从午后出发,直到将近黄昏时分,才来到山谷的水库旁边。
然后,他们被眼前这座巨大的农庄吓的愣住了,记得半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块山坡地啊!怎么地就有了这么雄伟的一座山庄了,这可比村里修建的豆腐作坊还要大的多,那可是好几千人忙活了半个多月才修建起来的。
对于村里之前来过这里的那些孩子们的疑惑,于秋自然是要再度祭出自己的忽悠技能为他们解答的。
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
农庄厚重的大门被于秋推开,一群孩子们仰着脑袋,奋力的迈过一尺多高的门槛,进入到了宽阔的前院之中。
“秋哥儿,这,这么大的庄子,你是怎么修建好的啊!”憨子只是看到了前院中央那座几百平米的正屋大厅,就忍不住发问道。
“秋哥教你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叫做人多力量大,哪怕是像这样大的农庄,只要人手足够,十天半个月也能修建起来。
第二个道理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你有钱,就能买驱使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买到这个世上大多数的东西,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所以,这个庄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好,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们秋哥儿我十分的有钱,花钱就能请很多人,就能买了农庄里所有的东西,只要你们相信秋哥我,你们就会越来越强大,甚至无所不能,这点小事,又算的了什么。”
“我知道了,秋哥儿你的师父是神仙,很厉害的,喜儿姐之前说过的。”半懵半懂的小虎插了句话,于秋却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倒是一辈子没有拿钱买过东西的憨子大头他们,对于金钱也没有什么慨念,他只知道村子里现在有很多的铜钱,几千贯,堆的跟山一样的,都放满了好几间仓库,原来,这些铜钱可以换来这么宽阔漂亮的房子。
在他们的说笑谈话之间,脊背上光溜了的大黑抖了抖身上的皮肉,就往溪边走去,哪里湿了水的嫩草才是他的最爱,那些野牛想要跟上,却被忽悠住了些孩子们的于秋拦了下来,一边卸载它们背上的箱笼,一边吩咐大家动手干活。
“把装鸡鸭兔子的箩筐放到左边侧院的屋子里面去,里面两间大屋,都有制作好的笼子,兔子和鸡鸭分开放。猪崽全部抬去右边的猪舍里养,暂时没有羊圈,不过我在溪边搭了个临时的,而且,咱们的牛马棚够大,羊也可以暂时养在牛马棚,以后咱们再在溪边搭建一座大的鸭舍和羊圈。”
精致农庄跟精致多功能精致农庄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设施并没有那么齐全,只有几种十分常见的家禽或牲畜养殖的场所,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于秋当然是想兑换多功能精致农庄,或许多功能精致农庄里,会有可以孵化鸡鸭的暖房,或者养殖更多种可以辅助喂养鸡鸭猪鱼的设施,至少,会有一些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棚子,或者果树之类的,不会像精致农庄这样,完全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任何东西存在。
孩子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艰苦的环境让他们普遍有些早熟,在于秋的吩咐过后,他们就不分男女,三三两两的或搬或抬,将牛背上的箱笼卸载下来,搬去了于秋指定的位置,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熟悉这座农庄的环境。
于秋先前几次到来,已经运送了一些鸡鸭,羊羔,猪崽以及喂养这些家禽牲畜的饲料过来,孩子们有样学样,很快就安置好了这些家禽牲畜,让裹儿领着女孩子们去前院两侧的大厨房活面蒸馒头之后,他自己则是带着憨子和大头,领着几百个男孩子,趁着天还没黑,进山割起了青草和猪菜。
“咱们的水库里养的鱼大小不一,这些鱼草,你们要用铡刀铡碎了投进去,才能让大多数鱼都吃到,另外,那些很小的鱼苗,于秋投喂精细的饲料,磨碎了之后,发酵的豆渣就是它们的最爱,你们要先投足够多的鱼草,让那些大鱼全都吃饱了,再投喂这些豆渣饲料,这样小鱼才能吃着。”边割着鱼草,于秋边给大家讲解道。
“可是,明明鱼可以自己在溪水里觅食,等他们长大了,咱们到溪里去捕捞就行了啊!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去养它呢?”对于养殖一向比较有兴趣的小冬不解的问道。
面对这么幼稚的问题,于秋并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的解释道,“捕捞当然是会持续的,但是养殖也不能不做,这是一个转换率的问题了,溪水中的鱼虽多,但是它们会根据食物资源的多少,到处乱游,一般都会维持在一个平衡。
比如,咱们山下这一段溪边的水草,就只能维持一千条两斤重的鱼的吃食,再来多的鱼,这里的鱼就会吃不饱,从而游到其它地方去觅食,也就是说,咱们把这段溪水里所有的鱼全部捕捞完,也就是两千斤左右。
可是,用这段溪水的面积用来养鱼却不同,因为咱们会不断的往里面投食,可以让更多的鱼,没有食物的忧虑,每天都能吃饱长肉,仅仅是这几亩的水域,一年就能养出过万斤的鱼,是自然野生的好多倍,能达到够我们吃用的数量,这就是养鱼的意义了。”
大致听懂了的于秋说的几亩的水域就能够养上万斤鱼的小冬,顿时觉得,自己养兔子好像有点亏,从上次烧塘,到采摘队在山里陆陆续续的逮回来的兔子,他现在都养了近百只兔子了,好几个孩子跟着他前前后后的忙活,照顾这些兔子的饮食,快一个月过去了,这些兔子也没长几斤肉,和养鱼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即便是在后世,我国养殖业的主流,也是猪和鱼,因为这两门养殖项目,是所有养殖项目里面转化率最高的。
用后世较普遍的数据来计算,一亩鱼塘可以养鱼一千二百尾到一千五百尾,如果饲养的是白条,草鱼,大头鱼等食量大的鱼,喂草充足的话,每条鱼都能长到三斤以上。
这样一亩算下来,可是能够起塘四千斤鱼左右,哪怕是这个数据在这个时代实现不了,减除一半,一亩鱼塘一年也能养出两千斤左右的鱼来,比这个时代种一亩地能得到的食物多出十倍左右。
小冬自然是不会算这么细致的账的,狗儿却是很精明的将其算的清清楚楚了,然后,他还举一反三的提出了别的问题道,“养猪和养羊也是这个道理吗?”
于秋用夸奖的眼神看向狗儿道,“大致差不多,你看野猪和野山羊长肉的速度,再看看我们养的羊羔猪崽长肉的速度,就可以测算出其中的差距。
现在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养活大家,所以,我们需要给它们创造最容易长肉的环境,野猪野山羊总是满山的跑,体力消耗很大,肥膘子肉都变成瘦肉了,没有斤两,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
如果将它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地方生活,他们就没有什么活动的机会了,要是再让它们变的懒洋洋的,整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那么,它们长肉的速度就肯定会更快。”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小冬好奇的问道。
“也简单,将那些公猪或者公羊阉割掉,然后每天给他们吃发酵过的,带着酒味的饲料,让他们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晕乎乎的睡觉就行了。”
发酵的豆渣或者草料之前村里的孩子们都见过,有一股淡淡的酒味,现在听了于秋讲解,他们才知道,为什么他给猪羊喂食的时候,会下那么多功夫,原来,是为了让猪羊晕乎乎的,不想动。
当然,这不是真实的原因,发酵的饲料,热量更高,更容易消化吸收,才是这些猪羊吃完之后更容易长肥肉的原因。
于秋只是用一个更浅显的道理告诉这些孩子们,这么做的效果而已。
反正,实际上就是,那几头小猪崽在村子里养了一个来月,就长大了一倍多,那些羊只是在村里养了半个月,就肥大了一圈,后世肉猪,肉羊的喂养理论,在这个时期一样行的通。
第六十四章 计策开始奏效
于秋不能要求一帮十来岁的女孩子做出什么真正的美味,但是劳动过后,哪怕是一个捏的没有形状的面饼,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正常孩子会有的毛毛糙糙和丢三落四的习惯,这些孩子们都有,所以,从对饭前的洗手洗碗,到饭后的洗澡洗衣,乃至上厕所,擦屁股等等问题,于秋都要操心,少年团的半大小子们目前根本不具备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于秋打算明天的时候,将村里一些劳动力低下的老弱也带过来,让他们帮忙照顾这些孩子的饮食起居。
洗漱过后在三楼阳台的躺椅上躺下,疲惫的身躯才终于得到一丝放松,远望星空,不时的喝几口山泉水泡出来的野山茶,于秋的思维逐渐沉了下来,开始构想未来的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寡妇村的每一个人都能没心没肺的活着,作为主心骨的他却不能。
今天通过一些讲解,于秋已经在几个比较聪慧的孩子心中树立了养殖科学的概念,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都是大家赖以生存的技能。
因为,大致了解历史的于秋知道,李唐建国的前几年可能很艰难。
河北道的旱灾就不说了,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的洪灾之后又会接连爆发,直到李世民登基之后也没能安宁,关中的旱灾引爆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蝗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次次的生死考验。
于秋虽然没有救下所有人的雄心壮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救人,从而发展起自己的势力,让自己今后的日子过的更加自由安逸一些,是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阚棱是一个他必须收入夹袋的人,他代表的就是一条能够快速去往全国各地的水上商业路线,别人不知道它的价值,但是,可以制作出无数后世新奇玩意的于秋有了他,却是能如虎添翼,所以明天一早他还得回村里去。
至于如何收阚棱的心,于秋心理其实已经有了腹稿,没有人会喜欢逼迫自己的人,李渊现在就在把杜伏威往死里逼,了解了情况的阚棱自然也不会喜欢李唐,只要到时候自己经营起一块自由的土壤,不愁阚棱不往自己这里来。
睡前看一下系统任务完成的进度是必须的,目前为止,养殖方面的任务还一个都没有完成,尤其是牲畜方面,进展缓慢,想要更多的猪羊家禽,他只能把目光看向南方更北的方向,淮南那边的家禽养殖业和家养猪养殖业在这个时代已经比较发达了。
草原上,突厥人的畜牧业同样如此,目前来说,他们才应该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存在,因为他们有近百万的人口,和比之他们人口至少五倍数量的牛羊,东西南北纵横近万里的疆域,此前中原任何一路军阀想要成事,都需要看他们的脸色,包括李唐。
若不是他们的内部权力更替出了问题,有分裂之势,只怕现在整个北方都成了他们的放牧之地。
至于水产和果园的种植任务,于秋也有打算,莲藕已经过了最佳种植的时间,但是菱角这个月份还能种,回头让阚棱送几船菱角来,种上几十亩,就足以拿到三次加成的奖励了,反正北方水资源少,水产业必定做不大。
果园那一块,则是一个长远的投入,即便系统出品的树苗属于十分优良的品种,但也不大可能今年栽种下去,今年就有果子吃,像比较常见的桃树和枣树,都需要三年才能结果,现在倒是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拿更高层次的奖励加成,只需要达到两三个层次奖励加成标准,就可以领取任务奖励了,反正果树苗可以通过嫁接,快速大量的复制。
次日一早,于秋就将憨子叫到了跟前,详细的跟他讲述了,稻种泡发的过程,其实十几年没有种过田的于秋已经不太记得十分标准的泡发方法的,只是知道一些常识,像泡发前需要晒一晒,白天的时候在活水里泡,晚上的时候捞起来晾一晾,这是于秋小时候常见到大人们泡谷种时使用的日泡夜晾法。
“难怪咱们北方都种麦子的,种这种水稻也太麻烦了。”提溜着十斤稻种去前院准备晾晒的憨子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