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外交大臣德比伯爵也表示反对与爱尔兰和解。他虽然不是很赞同首相罗素的对华宣战之类的意见,但对于爱尔兰,他认为必须要迅速平定叛乱。否则,将一发不可收拾,波及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甚至北美殖民地等。
其他出身贵族的议员们,也纷纷表示反对格莱斯顿的提议。
对于这些出身高贵的议员们的心思,议员首领休*皮尔金顿自然清楚。不外乎这些贵族出身的议员们,跟上议院的那些贵族们一样,都是在爱尔兰屯占了大量的土地,每年享受着大不列颠王国的补贴亏空的利益,剥削着爱尔兰人却由大不列颠政府来承担矛盾,自然不愿让爱尔兰脱离大不列颠,哪怕是小小的自治权。他们要的,就是强行镇压叛军,将他们在爱尔兰岛上的领地夺回来!
但很不幸的是,这是大不列颠王国的下议院,是以号称是普通平民为多数的平民院,是由下层百姓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国会机构,尤其是三十年前通过《改革草案》后,下议院最具影响力,新兴的商人和工厂主成为下议院的背后支持力量。他们不在乎什么土地之类的,在乎的是实际利益。
显然,格莱斯顿的建议让大多数的人能获得实际利益。至于面子,稍微给点就行了,其他的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首相罗素他们去考虑的事情。
第1027章 首相你应该摆正位置
罗素则是满脸通红,他的首相地位,还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声明,竟然完全被这帮下议院的大多数议员们给忽视了,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他霍地站起来,大声吼道:“你们,你们这还是那个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臣民吗?竟然与格莱斯顿这个懦夫的想法一样,要与那下贱的爱尔兰人谈和?我们在都柏林被烧死的二万将士怎么办,在爱尔兰岛的数万死伤的将士的仇也不报了吗?先辈们的开拓奋勇进取,都要葬送在我们手中吗?
还有,维多利亚女王陛下今早发表了声明,难道你们你都没看到么?”
罗素的一席话,让部分议员又开始惴惴不安。从血性上说,为了战死在爱尔兰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士兵们的英灵,也要平定爱尔兰全岛,将那些叛军都处死或是关入监狱,接受审判。但从理智上来说,这样会让大不列颠的财政进一步恶化。而且,好不容易平定的国内工人叛乱,说不定又会再起波澜。
最关键的是,这些议员们不无恶意地想着:平定爱尔兰的叛乱,重新占领爱尔兰,对自己有何好处?
如今爱尔兰叛军已经成了气候,他们都是人精,哪能不私下打听一下,少说那些叛军也有15万人的军队了,虽然分成了两三股势力,但此刻还是心齐的,这时要是大不列颠的军队攻入爱尔兰,必定遭受那些叛军最激烈的抵抗。就算这些叛军都是些杂牌民兵,没经过多少训练,武器也很是落后,但毕竟有15万人啊,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增加。那爱尔兰别的不多,就是吃土豆生出来的人多。
这么多的叛军,又是在爱尔兰岛上那些叛军熟悉的地盘,真要彻底平定,只怕没个两三年根本就无法成功,若是有其他的什么乱子,说不定五年十年都难说。到时一拖累大不列颠的国库,财政赤字一增大,可能政府又要出台增收税收的政策,到时候,不但自己要多交税,很可能还要去征收自己背后的那些金主们额外的税款,更是难做。因此,还不如舍了面子与爱尔兰谈和。只要爱尔兰求饶,也不是很丢面子。更何况,丢的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面子。
因此,议员们对于罗素的吼声完全漠视,不加理会。
反而是议员首领休*皮尔金顿回应道:“就算是要报仇,也不是这个时候。再说,对于那些牺牲的将士来说,与其为他们报仇,倒不如发放抚恤金给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能生活得好一点,稍稍得以安慰。而到如今,首相先生,你丝毫不提抚恤金的事情,却口口声声要报仇,你这是歪曲死去的英灵们的意志,为自己的政治野心和背后的贵族们谋取利益!
别忘了,在爱尔兰西南部凯里郡的格伦卡小镇上,还有7000名大不列颠的士兵们被俘虏着,而都柏林那里,还关押着5000多名爱尔兰各地没来得及逃走的大不列颠王国政府军。这12000多名大不列颠的军人在爱尔兰叛军手中,难道就不管不顾?”
休*皮尔金顿的话,一下将罗素击溃,他的任何理由,在这12000名将士的生命面前,都是苍白的借口。他顿时哑口无言,只是内心震惊于这个世道真的变了,连首相和维多利亚女王的提议都无法改变这些议员的立场,在议会通过。
休*皮尔金顿直接宣布道:“因此,各位议员先生,大家投票表决,在爱尔兰问题上,是赞成由财政大臣格莱斯顿先生的提议的,还是赞成首相罗素先生的提议?”
经过乱哄哄的五分钟的排队统计,休*皮尔金顿公布了最终的举手投票结果:“下议院652名议员进行举手表决,共465人赞成格莱斯顿的提议,97人赞成罗素先生的提议,另外的90名议员弃权。根据表决结果,我宣布由外交大臣德比爵士和财政大臣格莱斯顿先生牵头,共同担任王国与爱尔兰的谈判特使,负责解决爱尔兰叛乱问题。”
紧接着,下议院又对募集50万兵力的决议进行了表决,最终,议员们认为大不列颠王国的确遭遇严重的危机,因此决定再次募集兵力陆军25万,海军8万,共计33万兵力。并且,通过了对此次在爱尔兰叛乱中战死的大不列颠士兵,以及在本土的工人暴乱中牺牲的近千名士兵进行抚恤,但因财政危机,财政无法支付,只能由大不列颠王国向将士们的家眷和王国的百姓们发行10年期国债共计8000万英镑,也就是说,战死的大不列颠士兵家眷们,暂时虽然领不到英镑,但能领到一份同等价值的国债,抵扣抚恤金。除此以外,剩下的国债换来的资金,用于新兵的征募和武器、后勤的采购等,其余的缺口资金,由财政大臣格莱斯顿从大不列颠国库调用。
这样一来,财政大臣格莱斯顿成为这次议会的大赢家。
一切都好像变得像是格莱斯顿的安排一样,经过爱尔兰的妥协之后,议会在讨论议题时候,竟出奇地和谐一致,几乎所有的议员们都赞成要增加募集兵力,也发行国债募集资金,一切都超着格莱斯顿所提议的那样进行。
然而,最后一个关于对中华帝国宣战以及中断和制裁禁运中华帝国的商品贸易的提议,却并没有按照格莱斯顿的提议,也没有完全按照罗斯的提议,而是冒出了另一种折中的方案。
司法大臣特拉斯是坚决反对与中华帝国开战,大部分议员也都认同他的说法:“中华帝国如今已经是仅次于大不列颠和法兰西的强国,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只是个东方落后的大国,因此,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意宣战了。否则,只怕又会是一场堪比克里米亚战争的人间惨剧。而且,不同于沙俄这样的对手,中华帝国与大不列颠的距离更为遥远,况且兵员众多,要想彻底胜利,更为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就算要宣战,也要联合一些盟友,以压倒性兵力出击才行。不过照目前大不列颠的兵力,只怕远远赶不上对方的兵力增长数量。因此,还是不要妄动刀枪的好。”
贸易国务大臣福克斯虽不是内阁成员,但却是议员,他也主动提议不要对中华帝国进行封锁:“中断与中华帝国的贸易,是十分的愚蠢!如今我大不列颠的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5%,但其中有9%就是与那中华帝国的份额。一旦与中华帝国宣战,或仅仅是中断并封锁对方的贸易,便要损失三分之一以上的贸易份额。而大家都心里明白,法兰西等其他欧洲国家可不会那么老实地遵守规定,即便是他们表面上答应不与中华帝国贸易,但实际上肯定会背地里欢喜地抢夺原本属于大不列颠的贸易份额。
若是能像印度一样,将那中华帝国给击败,逼迫其签订城下之盟甚至全部占领,才可能重新恢复贸易份额,否则的话,我大不列颠王国只怕就会永远失去这块东方市场。甚至,各位先生们,你们面前喝的红茶,也不得不从法国或是普鲁士人手中高价转购。因此,我提议,决不能中断与中华帝国的贸易。哪怕是与之开战,也不能中断贸易!”
罗素首相怒道:“那中华帝国不但插手印度叛乱,还派人帮助爱尔兰人叛乱,资助叛军,那火烧都柏林军营的煤油便是明证!不但如此,那些华人奸细更是阴谋地煽动大不列颠本土的流氓和失业工人进行反政府暴乱。这笔账,难道不跟那中华帝国算一算?我大不列颠,就忍气吞声,就此作罢?”
福克斯不好回答,他只是考虑贸易方面的事情,其他的国事并不多考虑,因此,他只能唯唯诺诺地道:“可以禁止大不列颠出售钢材、机器和武器等出售给中华帝国作为惩治,同时驱逐现有的奸细等,但全面禁止,明显不智。不如布匹,大不列颠的布匹最近挤压严重,欧洲市场只有这么大,竞争者还多,而棉花价格却开始上涨,要是再不能卖出去,只怕大不列颠第一纺织国的地位不保。”
一名叫理查德*科布登的议员不像福克斯这样,直接回应罗素道:“首相先生,你应该摆正你的位置,大不列颠王国的首相不是为某些贵族服务,而是为议会,为选举议员的全体王国公民服务!战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出口恶气。
那中华帝国如今已经是东方首屈一指,甚至从军事来说就算在欧洲也可与法国相提并论的国度,想要击败对方,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情,要付出成倍的代价。这个代价我们承受不起!事实上,前几次与对方的交战,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难道罗素首相还想再让数万将士魂丧东方异乡?难道就为了你和某些人的一口恶气,就要发动一场东西方的世界大战?”
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广场对女王恶毒的羞辱
罗素直接还击反驳道:“难道身为大不列颠的将士,不应该为国捐躯?要是都像你这样想,那大不列颠还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只怕早就败落了。”
格莱斯顿又跳了出来,还是老一套说辞,但十分有效:“首相先生,问题是日不落帝国如今已经丧失了整个东印度群岛和远东地区,已经不是完整的日不落帝国了!而且,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尽管我也很难接受,但我还是要说,帝国犹如一艘失去动力的巨轮岌岌可危:印度的叛乱一天没解决,帝国这艘巨轮便一天没有动力!维持大不列颠王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不仅仅是王国的军队和枪炮,更多的是依赖大不列颠王国发达的工业基础、活跃的金融经济和垄断世界的贸易!
我信奉一件事情,枪炮都是黄金买来的。没了资金,一切都是空谈!罗素首相,我想问一句,要是没了外贸,大不列颠的国库还有英镑可以支付士兵们的俸禄吗?想要发动大规模地开战,先将以往战死的士兵们的抚恤金都补齐再说。”
罗素还想再辩说一番,休*皮尔金顿阻止了他,直接道:“综合大多数议员们的意见,我认为,王国目前不具备向中华帝国全面宣战的时机和条件。而以王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更不能中断东方的贸易,因此,也不能对中华帝国实行贸易封锁。
但鉴于中华帝国对我大不列颠王国的干涉与敌对举动,大不列颠王国正式向中华帝国提出严正抗议与警告,并将驱逐其在领土内的所有外交领事人员,没收违法的商贸公司以及商人的财货物冲入国库。并对中华帝国所有入境货物增收10%的靠港关税和相当于货物价值10%的海上护航费,任何不缴纳费用的货船将不予得到保护,很可能面临海盗的掠夺。同时,由女王陛下颁布命令,禁止向东方输出任何军舰、武器和成品工业机器,以及可用于制造军舰武器的图纸、钢材、电缆等物资。”
休*皮尔金顿的这一决议,立刻得到了大多数议员的支持。尽管首相罗素强烈反对,坚持要求对华宣战,但得不到大多数议员支持的他,即便是首相,即便有维多利亚女王支持,仍然无济于事。
不过,罗素最终被说服,喊出一声为了印度暂时隐忍,但希望越早越好之类的话语。至于具体由什么隐秘,却不为人知了。
下议院通过三个大决议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
刚刚平定了工人暴乱的伦敦街头,犹如过节一般,众多的百姓开始庆祝起来。是啊,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来说,好好生活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其他的国家、民族之类的与他们相隔太远,他们并不关心。但工人暴动造成的伦敦城区生活的瘫痪,让他们意识到,和平的生活的美好。
因此,议会的决定,政府准备与爱尔兰进行和解,让人们长舒了一口气,不说被抓取当兵战死沙场,一旦战争爆发,不可避免地要多征税,他们的日子便会过的更加艰难。
而原来传言的要与遥远的中华帝国宣战,甚至禁止中华帝国的一切货物之类的说法,最终证实了也是谣传,至于征收关税和禁止部分商品,这些老百姓不会在意。他们只是知道,大不列颠王国并没有中断与东方的贸易。
与百姓在街头庆祝不同,伦敦的各大报纸,虽然不是对此消息三缄其口,但也只是简单地草草报道便了事。
《泰晤士报》赞扬了议会的为民考虑,声称议员们驳回了首相的提议,避免了将大不列颠王国拉入深渊,同时批评了首相罗素的鲁莽,直接指责他不适合担任首相,否则迟早将大不列颠拖入四面作战穷兵黩武的深渊。
不过,《泰晤士报》文章的作者表达了对与爱尔兰叛军的谈判的担忧。
议会通过决议的第二天,德比和格莱斯顿便派出使者,先行前往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与叛军接洽,准备商谈和平解决爱尔兰叛乱问题。
两天后,消息传回,爱尔兰叛军首领同意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使者谈判,要求德比和格莱斯顿赶到都柏林进行商谈。
于是,五天后,都柏林原本的市政厅前。
这所维京建筑群除了是大不列颠统治爱尔兰岛的政治中心外,还是作为大不列颠的“伦敦交易所”,成为大不列颠第二大城市都柏林的金融中心,深深打上了大不列颠的烙印。
德比伯爵和格莱斯顿看着眼前的市政厅,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凝重。两人均记得,市政厅前有个巨大的维多利亚黄铜铸像,但此时已经被拆除了。
距离黄铜像原本位置不远的地方,似乎有些其他的雕像。但此时格莱斯顿注意到德比伯爵脸色大变,似乎见到了什么十分可怕的事情,他急忙将他的绅士帽往下一拉,罩住半边脸,急匆匆地拉着格莱斯顿进入守卫森严的市政厅。
格莱斯顿有些奇怪,被拉着的他还回头连连看了几眼,很快便发现了端倪。
市政厅前广场铸造不久的维多利亚铜像虽然被拆除不见了,但旁边不远,市政厅的侧面多了数尊更为巨大的不知道是黄泥还是水泥浇筑的维多利亚人体像群。
之所以称之为维多利亚人体像群,是因为一共有五组维多利亚的雕塑,且都是裸着,极富艺术感和立体冲击力。最关键的是,这五组雕像中的维多利亚,都是同一名男子交缠在一起,而且是五名不同的男子,其中的维多利亚都是跪着的,或半跪或坐跪或趴跪或扭转180度的高难度空中仰跪,均神情妩媚,似乎正承受着那某种不可描述之事,她嘴唇微张,舌头轻卷,正在婉转低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