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住到月亮上面去。”
王平安信心十足的说道:“就算脚下这土地真是圆的,我相信等咱们大唐人口铺面天下的时候,咱们渝州一系绝对已经攀登到了月亮上面去。”
“哈哈,平安说得对,倒是孤显得小家子气了。”
李显端着茶杯一饮而尽,张沟赶紧给他再添上热茶。
“弟子倒觉得人口繁衍不了那么快,许多从中原搬迁过来的人,现在已经不想要那么多子嗣了。”
李显有些诧异的问道:“这是为何?”
张沟沉吟了,解释道:“一个是忙着挣钱,没那个时间和心情,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认为,现在的人心野了,子嗣长大成人之后,肯定会到处乱跑。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想要挣更多的钱,只有发现新的财富才行,而新的财富只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像师祖那样,不断弄出新东西,还有一个则是去新地方。
新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弄出来的,毕竟不是谁都有师祖的本事,那就只要向外跑了,其中海外就是财富最多的地方。
既然子嗣再多,为了追求财富还是得向外跑,那又何必再养育那么多子嗣呢?
有那么三两个承欢膝下,又能防止意外也就足够了。
而且岭南唐律执行严格,不管你家里面有多少人,也不可能使用武力欺负别人,养那么多子嗣,也不过是徒劳多花费而已。”
李显想了想,点头道:“这倒也是哈,其实养的多确实不如养的好。”
王平安笑了笑,没有接话,张沟的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唐律执行严格之后,子嗣再多你也形成不了大族。
乡间禁止争斗之后,子嗣多的人家唯一的出路,就只能让子嗣远走他乡,如此一来,倒是变相控制了一下人口。
三人又聊了一会,才开始吃饭,饭后,李显和王平安亲自查账。
哪怕张沟做事实诚,查账也是必须的,李显和王平安只是负责大数,至于细账自然有他们带来的人去查。
那怕是大数,两人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查完,这还是两人的算术水平都很不错,才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如果是儒家不通算术之人,那就有的查了。
李显扭了扭脖子,长舒一口气之后,笑道:“现在账上有差不多三千万贯,就算扣除和三师兄结算的地价和备用资金,咱们也可以调动两千万贯。
平安,你觉得咱们带多少钱钱回去合适?”
两人这一趟过来,最主要的就是拿钱,至于看望师兄、师嫂什么的,只是顺便,没见到人也不失望,只要能拿到钱就行。
王平安沉吟了一下,说道:“拿个一千万贯就足够了,把这一千万贯花完,咱们怎么样也应该能周转起来了,反而是张沟这边倒是可以多留一点资金。
香港的潜力绝对比南召那边更大,咱们把资金留给张沟,让他把手放开一点经营,应该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李显挑了挑眉,问道:“你就对咱们经营西南这么没有信心?”
王平安摇了摇头,笑道:“这不是信心不信心的问题,西南多山地,先天上就比背靠宝安、面朝南海的香港差太多了,咱们可是要全面发展的,又怎么比得上香港这一个点呢?”
“也是。”
李显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就多留一点钱给张沟,让他把步子迈大一点,此前张沟确实有点保守了。”
王平安笑了笑,替张沟开脱道:“这个倒是怪不得他,虽然他跟着三师兄学了不少本事,可毕竟第一次操作这么大的资金,而且还是咱们几个的钱,其压力可想而知,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第二天,李显和王平安把张沟找来,说了说调走资金的事情。
张沟点了点头,说道:“一千万贯自然没问题,不过按规矩万贯以上的调动,二位师叔得把其他三位师叔的委托文书给我看看才行,而且还得有陛下的用印。”
“这个自然。”
李显拿着一个竹筒,把里面的文书拿出来,递给张沟查验。
这么大的资金量调动,张沟不可能不谨慎,一旦出了问题,不死也得脱层皮。
张沟拿出预留的指纹、笔迹、印章细细比对之后,才对李显和王平安点了点头,笑道:“二位师叔什么时候要?我陪你们去钱庄划拨吧。”
“不急,钱的事好说。”
李显伸手虚拍了一下,“先坐下聊一会儿,”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本票
“香港的繁华已经是可以预期的了,这种情况之下,咱们不需要再考虑赚不赚钱的问题,只是赚多赚少而已,所以,咱们是不是可以把步子迈大一些?”
听完李显的话,张沟沉默了一会,想了想笑道:“师叔的意思是想多修建商铺出租吧?”
李显点了点头,说道:“稳妥的法子自然是修建商铺了,不过你负责具体操作,看着办就行,反正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吧,尽量把利益最大化。”
“修建商铺出租,确实赚钱。”
张沟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但是,咱们也不能把所有利润都给占尽了,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一个地方想要聚拢人气,只有把利润分享给别人才行。
岭南颁布了许多法令,基本上杜绝了暴利的可能,比如南海的香料,就有各种税收限制,除了最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原缺货导致价高,现在利润已经不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房屋和商铺出租其实也没有多少利润,除去税收基本上需要十五年才能回本,嗯,只是比存钱庄划算一些而已。”
“房屋和商铺出租也要收税?”李显一脸的惊讶。
张沟点了点头,笑着解释道:“在岭南如果你是在野外占地居住,只要是一人十亩地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的话,那么什么税都不需要,可是一旦涉及买卖,哪怕是买点针头线脑,那也肯定是含税的。”
李显一脸的不相信,斜着眼睛看张沟,问道:“难道人家农家小户买卖点麻线也要缴税吗?就一文钱庄东西,你们怎么收税?”
张沟笑着解释道:“私人之间自己弄点农产品自然不需要缴税,可这种情况很少很少,现在哪怕是一点麻线,也基本上都是大作坊里面出来的东西了。
毕竟自己缠扭一斤麻线起码得一个多时辰,有那功夫,随便做点什么一个时辰也能赚个三二十文,而大作坊做出来的麻线也就三二十文一斤,自己做的不但没有大作坊的好,还得倒贴原料钱,这又何苦呢?”
王平安点头笑道:“确实是这样,在许久以前渝州就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分工,比如舂米、磨面这些事情,都是作坊生产,而一旦集中生产,确实很利于收税。”
王正其实早就和李治提过税收问题,主要是想免除农业税和徭役,增加商税,李治曾经在朝堂提过一下,发现阻力太大,也就没有勉强。
不过几大边荒之地原本也没有多少税收,一切重新开始的情况下,倒是由得王镇他们折腾了,也算是改革的试验。
李显想了想,说道:“行吧,那就不说修建商铺的事情,你在香港总能找到好机会,反正看着办吧,尽量利润最大化就行。
当然,你既然做得不错,咱们这些做师叔的,肯定也得给你点好处,来得时候我们五个合计了一下,允许你自建一个府邸,嗯,在一百万贯以内就行,另外,以后赚取的利润,你可以分到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