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475节

  大家都不是傻子,现在名额充足,加上其他四大书院即将落成,到时候肯定会调人走的。

  但是调出去了,就不能是平调,也不可能是平调。

  加上他们过去不是填坑的,而是需要撑起一个新书院的。

  所以,即便是调走了,那也是新书院的骨干人员。

  所以说,现在这些老师们还是比较友好,比较看的开。

  而且大家也都正处于一个极其默契的阶段,那就是不断的相互学习,谁也不保留。

  或者说,能够公开的,谁也不保留,而学到的,就加倍总结整理,将他变成自己的东西。

  努力加强自身能力,为未来打下夯实基础,这是他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哎,没办法啊,听天由命吧!”老牛无语的叹了口气。

  “既然小牛犊子没吃,那嫂子的一番心意也就不要浪费了,让我看一看,嫂子给小牛犊子准备了什么好东西!”说着,同僚便笑嘻嘻的扒开了老牛手中的食盒。

  “吃吃吃,就知道吃!这次咱俩谁成绩好,谁请客喝酒!”老牛气呼呼的将食盒丢给了同僚。

  “行,不就是喝酒嘛,请得起!”

  “呦呵,饺子哎?我最喜欢吃嫂子包的饺子了……”

  

第636章 史上最严科举

  

  科举选士在汉朝也是一件大事。

  毕竟是新鲜的东西,才开始没几年的时间。

  在前几年,占到便宜的都是那些有家底的士子。

  就算是现在,依旧是那些有家底的士子占据了大头。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门士子这才渐渐的走到了科举的舞台。

  但即便这样,人群的比例也是很少的。

  现在科举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能够参加科举的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洛阳书院。

  而洛阳书院又是目前整个大汉的最高学府,全国各地的学生挤破了脑袋都要往这里面挤。

  但是名额就那么多,随着报考的人数越来越高,录取的条件也就越来越苛刻。

  除去一些稳定能进入的人以外,留给外面的名额就更少了。

  本就是择优录取的,只要在校期间能够好好的学习,通过科举的难度基本不大。

  所以,别总是以为科举就很难。

  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不允许朝廷设置太难的科目。

  而且朝廷走的又是一条专精职业化路线,跟以往那种只要通过了考试,去哪个部门都一样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后世的科举也是分为很多科目的,但是整体而言,专业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王大牛跟随着队伍早早的便在洛阳书院门前排起了长龙。

  以往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今天都得在这里老老实实的排队。

  禁止四下交谈,禁止插队捣乱。

  不少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今日的安保人数似乎增加了不少。

  很快,随着前面的人通过检查进入了书院,轮到了王大牛开始接受检查。

  “级别专业!”负责登记的官吏看了眼王大牛,语速稍快,略显冷淡的问道。

  “复三进士!”王大牛老老实实的报上自己的级别专业,没有多说一句废话。

  这些都是早在学校就被交代了无数遍的,当天人数太多,时间必须节约。

  所以人家问什么你就说什么,甚至包括说几个字,学校都特意交代过。

  一个人节约五秒的时间,一千个人就是五千秒,这算下来就节约了一个多小时呢。

  复三就是复考第三次,进士自然就是专业,进士科培养的就是正儿八经主政的官员。

  虽然其他科目的日后也有可能会跳出来,但那得需要机遇。

  跟进士科的人一进官场就朝着主官方向培养而言,其他科目在专业能力上面跟进士科比起来差距还是不小的。

  官吏直接从面前抽出复三进士名录:“姓名!籍贯!年龄!”

  “王大牛,荥阳,二十四岁!”王大牛继续老老实实的说着,略微显的有些紧张。

  这是自己名义上第三次参加科举,但实际上却是第一次。

  能没病没灾的站在这里,王大牛就觉得自己这次应该是能考完了。

  官吏找到王大牛的记录,不由得多看了王大牛两眼。

  暗道这还真是个神仙……

  “王大牛,荥阳人,二十四岁,建元六年六月初十缺考,建元七年六月初十缺考,建元八年六月初十第三次报名,身长七尺二寸半!”

  官吏开始念着,早在一旁准备好的官吏拿着标准尺子开始对着王大牛验明正身。

  “身长七尺二寸半!”尺子是硬尺,就是一根木头上面画好了刻度,放一个圆环木条呈九十度,跟后世那种差不多。

  七尺二寸半,大概就是1.66米不到1.67米,这个身高在大汉已经属于偏高了。

  当然,兵马俑说是一米八的大汉,那是算上了下面基座的,实际上身高并没有那么高。

  “体型瘦弱,肤色黝黑,面上有痣,左比右多,左臂内关节有胎记一处,小指大小,颜色为暗红……”官吏继续念着。

  体型,肤色,这个不用检查,一眼就看出来了。

  面上有痣,负责查验的官吏伸手在旁边的盆内沾了下水,直接用力在王大牛脸上的痣上搓了搓,以防止是造假的。

  然后又让王大牛将左袖子拉开,露出胎记。

  小指大小,颜色暗红,依旧是用力搓了搓,胎记没有任何变化。

  到了这里,就完成验明正身的流程了。

  不同人验明正身的流程是不一样的,大汉在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在统计的时候,就是挑着每一个人的特点去记录的,而且不会只记录一个特征,只有几个特征都对上了,那才说明是本人。

  若是身上没什么特别明显,容易辨别的地方,那就要从细节上来确定了。

  在这种制度上,造假是很难的。

  “往后走!”验明正身之后,官吏在王大牛的后面写了个验字,然后便准备验下一个人了。

  而王大牛则根据指示来到了后面的一座帐篷内。

  进入帐篷,考篮交给官吏检查,自己则需要将身上的衣服脱光,发簪解开。

  然后一群人开始来回翻阅考篮,检查王大牛的衣服和身上,确认没有偷带作弊物品。

  做完这些之后,这才算是完成了入场的第一步。

  穿戴整齐,提着考篮,进入书院的大门,后面是一片广场,上面列着不少的标牌。

  王大牛找到了进士标牌,然后老老实实的在后面排起了队。

  等到差不多有二十个人的时候,两名官吏带着五名禁军走了过来,将他们这一队人带入了考场。

  在坐在位置上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考试。

  包括给你分配座位的人也不知道,因为一切都是随机的。

  从考生开始验明正身,到离开考场,每一个过程是谁负责的,都记录的一清二楚,一旦出现了问题,这些人谁也逃不了。

  就是负责分配考场的官吏和禁军,在带他们走之前也是在现场官吏那里签了字的。

  奇怪八绕的,终于来到了考场,当然不是一股脑的把人塞进去就完了。

  走廊上一直往前走着,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有至少五个以上禁军和巡查的官吏能看到你在干什么。

  而每路过一个教室,官吏就会放进去一个人,他们这二十个人,分别被安排进了二十个教室。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王大牛此时此刻也是紧张的不能行。

  考场内有两个官吏,登记了王大牛的信息,然后为他安排了位置。

  而一个教室也只有五个位置,分别在四个角和正中间,每一个人都间隔着至少五米的距离。

  你以为这就完了?

  差的远着呢!

  王大牛只是听人说科举考场很严格,但今天来了才知道这何止是严格啊,心理素质不行的人,压根就撑不过这一关。

  五个人四个角夹一个正中间不说,一共四面墙,一面墙那里坐着两个监考官,余下的三面墙每面墙站着一个禁卫军,算下来等于一个人就盯着一个考生看,想作弊?食翔去吧……

  而且教室的门还不能关,外面有禁军站岗,禁军巡逻,各种监考巡视……

  这种严厉的程度,早已超过了他们的认知。

  而且也别指望着考场内跟别的考生来什么眼神作弊了。

  根本不可能,一个考场五个考生,分别属于五个不同的专业,也就是说,考试的题目内容完全不一样,作弊你抄什么?

  你这个本专业都不懂的知识,外专业的能懂?

  况且他也不知道你的试卷上的题目是什么……

  

第637章 这是个狠人

  

  考试的第二日,也就是最后一日。

  在宫中闲的没什么事情的王不饿也来到了考场巡视。

  本来计划的是昨天要来的,只不过临时有些事情给耽搁了一天。

  科举考试连考两日,考生吃住都在考场,上厕所就在考场内,有一个简易的屏风作为遮挡。

  条件虽然艰苦,但也就两天的时间。

  “考场内有什么趣事吗?”先是在考场外围转了一圈,王不饿开始问道。

  类似的事情每年都有,比如说有人晕了,有人觉得考题太难弃考的,也有一天过去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动笔的。

  这类人让人觉得有些可惜,但又是必然的。

  没有一点抗压能力,当什么官员?

首节上一节475/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