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篇文基于先验论逻辑,已经是高庞达到的新高。尤其是高庞强制自己以“没人性”的角度来写,甚至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程朱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霍崇则讲“凡是脱离现实去讲人性,都是没人性”。两者互相印证下,高庞觉得自己明白了满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在高庞看来,霍崇是一个有自己坚定理念的人。实事求是,承认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霍崇的看法。
满清其实差不多。与霍崇不同的是,满清要的是结果必须符合满清的期待和要求。
先验主义,不讲人性的程朱理学非常符合满清的要求。三纲五常,单方面的权力,单方面的服从。
提起笔,高庞想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至少在高庞看来,自己的太多内容有些过于张扬。毕竟是刚弄明白这些,还是存在一种觉得对方看不懂,所以要讲的更直白的手法。
这大概就是临行前老师反复叮咛,要高庞不要小看人的原因。以前高庞不懂,现在高庞觉得自己懂了。这种时候需要的不是解释那是啥理念,而是要把这些理念所引用的内容拿来用。
刷刷点点又写完一稿,高庞随手将之前的文扔到火盆里烧了。正想再研究,就听人敲门。开门就见同行的举人兴奋的说道:“吕大人来了!”
高庞有些惊喜。吕大人乃是镇江考出来的进士,现在于六部当差。高庞他们原本想去主动拜见,没想到吕大人屈尊。作为师兄,高庞很想见见这位半山先生之前的弟子。
几人出了客栈,就见一名四十来岁的官员正下了轿子。为首的举人赶紧说道:“外头冷,进屋再见礼吧。”
腊月天冰天雪地,吕大人也不瞎讲究,随着众人进了客栈。几人互相介绍后,就围坐在火盆旁边伸着手烤火。
这等时候只可能谈论科考,吕大人爽快的将这次科考的大概形势讲给众人。听了片刻,同行的人都皱起眉头来。那位试图想招高庞当女婿的大哥迟疑着问:“此次难道只是想招满人?”
吕大人叹口气,“霍崇那狗贼杀进京城,在棋盘街六部为非作歹。户部与吏部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其他各部都有损失。这……”吕大人抬手比划了一个八,然后说道:“在盛京。盛京那边出的进士少。朝廷可是要多招满人进士。”
众举人听到这些,心情大为沉重。自己辛辛苦苦跑来参加科举,竟然只是来陪考的么?
在这等时候,那位想过当高庞岳父的大哥试探着问:“吕大人这是要我们立刻回家?”
“我只是说说。免得兄弟们觉得好考上,放松了心情。便是如此,也不至于一个汉人举子不招。毕竟么,规矩里头,满不点元。”
听吕大人这么讲。高庞忍被逗乐了。所谓满不点元,据说是顺治时代立下的规矩,满清科举里面,满人不点一甲三名。以霍崇提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就是满清为了装装样子,故意弄出来的噱头。
据说呢,除了满不点元的规矩之外,还有别的规矩。那就是旗人进士得占了进士一半。
旗人不足汉人百分之一,却要占据一半进士名额。如果不是霍崇在檄文里头明着说出来,用此抨击所谓“满汉一家”都是谎言,高庞以前还真不知道。
这次既然是针对满人的恩科,就是说,这么多进京赶考的汉人举子真正能争夺的不过是三个名额而已。
吕大人见高庞笑的竟然很坦然,高庞周围那群人被弄得六神无主,忍不住对高庞有了些兴趣。就问道:“高贤弟,你难道要回去么?”
高庞摇摇头,“来这里就是为了参考。就算是明知道考不上,这个过场总得走完。”
吕大人听高庞这话,更是中意。就转头对最年长的举人说道:“诸位可否写了什么文章,借我读读。”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变天了(八)
老十四看着眼前的这帮人,眼神中的不快令眼前这些人几乎要瑟瑟发抖了。这可是内阁总理大臣的怒视,是有可能要死人的。
“王爷,那孙嘉淦不识好……”
“放屁!”老十四怒道:“那孙嘉淦本就是好名之人。他既然说了不行,你等为何还不肯放手?是想要我难看么?”
这话问的面前几人低头不语。合着派人去说项的是十四爷,被没脸拒绝之后又阻止下面的人挟私报复,反过来给孙嘉淦说好话的也是这些人。给十四爷当差怎么就这么难呢?
几乎与此同时,吕大人也到了老十三府上。等左右无人,吕大人低声说道:“王爷,此次臣见到了几个文章做得好的……”
“拿来。”老十三说着,就放下自己手里的公文。
吕大人连忙把几份文章送上去。老十三看到最后一份忍不住笑道:“这是一气呵成的么?还有,这鬼画符是怎么回事?”
吕大人苦笑一下,都是读书人,是不是一气呵成看了就知道。不管是墨色,下笔力道,中间是不是吃了饭,都会有明显不同。
将高庞的大概情况讲给十三爷听了,吕大人才解释:“王爷,高庞说这是他有些记得不太清楚,只能用这个标志出来,他才能记得住是哪段。”
“哦。有点意思。”老十三点点头,“这些人,你让他们再写几篇。题目么,这里有。”
“王爷。这个……”吕大人有些不安。
“不用怕。我请孙嘉淦看过,与这次科考毫无关系。”
吕大人这才有点放心。毕竟主考官乃是孙嘉淦,一个在雍正朝时代就敢公开说自己“好名”的人。这样的人如此珍惜羽毛,一旦有丝毫牵扯,那是要出事的。
等吕大人离开,老十三又拿起了几份文章,随便看了看就将高庞的那篇拿起来。越读,老十三就觉得这文章虽然青涩,却思想正,立意佳。便是没有直说,对于皇帝独掌大权的态度十分投了老十三的感受。
现在太多势力都想在朝堂上拥有自己的影响力,雍正时代对这帮人毫不客气。便是如李绂这样的家伙,清正刚烈,胆气无双。只要被雍正认为是朋党,就毫不客气的下手。
雍正被杀,引发了朝廷内势力大变动。然而老十三并没有改变初心,到现在,老十三依旧相信雍正选择的道路没有错。
放下了高庞的文章,老十三继续埋头公务。开春之后,这场恩科就会结束,进入三月,装备了大量火炮火枪的讨伐军就会杀向山东,与逆贼霍崇决一死战。
高庞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叫去单独做试题,意外之余也没有特别的感受。刷刷点点把几套题做了,高庞起身就告辞。
其他几人明显没想到高庞这么快就要走,看高庞的眼神仿佛看怪物。吕大人只是看了看题目有没有写完,见卷子都答了,同样一言不发。
等所有人都做完题目,一个个磨磨蹭蹭不想走。明显是想从吕大人这里套出点什么来。吕大人怎么会因为这几个货影响了自己的前程,礼貌又不失冷淡的让他们回去好好读书备考。
趁着夜色将题目送到十三爷府上,就见十三爷这边已经有位年轻官员等在这里,定睛细看竟然是刘统勋。
现在刘统勋已经是刑部侍郎,虽然雍正在世的时候,京城的官员就普遍认为刘统勋会被大用,没想到雍正死后,刘统勋这么快就被大用了。
吕大人知道自己的职责,也没废话,老老实实告辞。老十三也没留他的意思,很自然的让他退下。
出门之后,吕大人心中叹气。朝廷虽然损失了一位皇帝,但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人这么多,反倒不缺乏后备者。然而朝廷六部一家伙损失了几百位官员,空缺出了大量一品二品三品的官位,许多四品五品六品官得到了快速提拔。
刘统勋当时正好被调离雍正身边,去了刑部,因此而活了下来。只是活了下来,就得到了如此重大提拔。这份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
不过这次恩科里头中进士的同样运气很好。便是满人进士,也得当好几年庶吉士。这次他们就可以直接当官了。
要不说,这就是恩科呢。
满清朝廷严密监视着霍崇。然而霍崇表现得和正常坐寇一样,窝在老巢里忙活自己的事情。除了对梁山发动进攻之外,再没搞出什么幺蛾子。
便是如此,恩科考试进行之时京城戒备森严,仿佛随时都要开战。
与高庞同来的举子们经过三步一岗的通道,接受了严格检查之后,心情更糟。他们得知恩科的真正目的,本就意气消沉。而京城一直非常戒备,想去京城名胜去逛逛都不行。
大伙在冰冷的腊月天里冻得瑟瑟发抖,烤火的时候难免吃酒。吃多了酒,就忍不住抱怨。这下心情更坏了。
高庞从得知恩科真面目的那天已经完全放下了所有想法,专心按照自己所学所能进行备考。既然肯定考不上,那就无所谓了。
旗人本就占了一半进士名额,此次又格外要取旗人当进士。这就更没什么好说。
不,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毫无希望,高庞反倒对此次考试充满了期待,不是对考试结果有什么期待,而是对这次考试本身充满了兴趣。
等考完,高庞就可以毫不留恋的前往山东投奔霍崇。高庞甚至想把这次考试的内容全部默写下来,让霍崇帮着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有没有出错。
高庞心无旁骛专心做卷子,每一题都做的相当仔细。却发现自己到了京城又细读过的四书内容竟然起了作用,一共五题,三题早就会了。两题都是在京城苦读之时记住的。
做完题,又完成了其他内容。检查后确定自己没有弄错,这才交卷。
等考试时间到了,一众考生们全部离场。考题封上之后交上去。
孙嘉淦当然知道此次恩科的目的,竟然没让拆开写名字的部分。这下弄得不少官员跑去老十四那边告状。老十四听完冷哼一声,“你们就这么看不起咱们满洲爷们?”
此言一出,官员们大惑不解。当然,也有聪明的知道老十四啥意思,却大部分都不知道。
老十四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骂道:“考试到了这个程度,几乎是能过审,就能当进士。难道咱们满洲爷们连这个数都凑不够么?我可听说,很多知道此次恩科里头事情的不少人都没来考试。你等若是此时还这么多废话。难道还是要给咱们满洲爷们长脸不成?”
被如此抢白,没人敢再说什么。不过大伙心中对这位内阁总理大臣的感受更糟了许多。
不少人甚至觉得老十四未免太矫情了。这份矫情和死掉的老四雍正还真不愧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这边也有人就把发生的事情悄悄告诉给孙嘉淦。孙嘉淦完全不以为意,他作为好名之人,便是杀了他的头,他也不会在有关名节的事情上做丝毫妥协退让。
老十四的反应不仅没让孙嘉淦感激涕零,反倒让孙嘉淦觉得老十四还是眉弄清楚问题的关键。
明朝在颁布的《科举成式》中曾规定:“凡民间俊秀子弟皆得与选,惟吏胥不许应试”,明朝的科举将倡优、差役小吏排除在外,同时也限制了宗室出身的进士授官。万历朝大学士申时行曾言:“国朝科举定制,原不分孤寒与仕宦”。
满清建制后,顺治为平衡满汉关系,下了“满不点元”、“旗人不占鼎甲”的规定。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却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三代以上无人中举则不得参加科举,谓“冷籍”,而且旗人参与考试,可以自选座位,汉人士子却无此权利。
而所谓“满不点元”和“旗人不列鼎甲”就更是做做样子而已,满人不需要位列“大三元”就已有很多超国民待遇,至于“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鼎甲,那些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自然也不感兴趣。
因为三代以内得有人中举的要求,大多数进士举人的比例却倾斜到了旗人子弟身上。
孙嘉淦觉得,老十四真的要贤明,不如把这条规定给取消掉。那才是真的看得起满洲汉子。
批卷结束,孙嘉淦把自己这边的工作禀报给老十三。老十三心中真的有点惴惴不安,孙嘉淦是不会徇私情的,所以他点中的定然是有学问的。为了这个,老十三可是通过皇帝弘历向孙嘉淦下令,此次通过的人数必须得有上次的四倍。
万一……满清真的连合格的都不够……
这边拆掉封线,露出名字。经过点查,老十三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次要选一百名,人数是平常科举的一倍。所以才要通过四倍的数量。
有九十一名满人举子通过了考试,获得了殿试资格。至少没出现差距太多的问题。
一百减掉九十一,剩下的九个自然是给汉人考生。这个比例在老十三眼中看来,是刚刚好而已。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京城的反击(一)
考试结束到放榜,都会有一个月时间。高庞的心思只是认真的参考,并不指望考上。此时已经了却心愿,就告诉同行的伙伴,他要在放榜前自行离开京城。
同来参考的众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却还是支支吾吾的请求高庞留下来。
高庞并不觉得自己实力不足以考上进士,然而自信中基本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再苦读十年八年,自己在霍崇指点下或许有考取一甲的实力。至于现在么,吕大人早就说得清楚,此次恩科本就是给满人专门开设,留给汉人的只是一甲三名。与其花了这么多功夫在京城消磨,还不如赶紧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见高庞态度坚定,其他人只能扭扭捏捏表示,他们还想在京城多留几日。更是邀请高庞也一起见见镇江本地出身的官员。
高庞并非镇江本地人,而是胶州人士。却也觉得这个理由不错,在投奔霍崇之前见识一下本地人,也能看看未来的对手到底是何种人。
吕大人已经见过,其他镇江南边的官员只要去江南会馆就可以知道。高庞这段时间专心读书,一直没去。被其他几位兄弟带着再去会馆,就见会馆的人和这几位兄弟很是熟络,因为第一次见到高庞,他们就非常陌生。
互相介绍,听闻是半山先生的弟子,大伙才亲近不少。
说了一会儿,高庞是真的好奇,就低声询问霍崇进京到底闹成何等境地。会馆兄弟听到这么一个问题,脸上浮现出心有余悸的神色,“高兄弟,当日京城大乱。霍崇这贼子伙同天理教四处杀人,我等也没敢出去太远。之后京城雪地里都是尸体,等雪化了,地上许多血迹都还在。”
镇江来的众举人听闻这么惨烈的描述,神色与反应都有些夸张。高庞听了倒也觉得一般,他见过战场,知道那是何等模样。高庞甚至在无意识下指挥过作战,杀了几十号残杀山东百姓的蒙古骑兵。高庞忍不住接着问:“死的都是官员和八旗么?有没有京城百姓?”
听到这个问题,会馆的兄弟眼不自觉的瞪到溜圆,讶异了好一阵才心有戚戚焉的问道:“高兄弟,皇上都被杀了。”
“是。”高庞连忙用知道厉害的态度回应。等应付过去,高庞听着其他人聊着恩科的事情,心中判定自己真的要尽快离开。
方才的问题的是高庞真正关心的。霍崇说过,能打败率兽食人恶魔的只有两种存在一种是真正的英雄,另一种则是更邪恶凶猛的恶魔。高庞很想知道霍崇离开山东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头根本不在乎人命的猛兽。
从高庞的角度来看,甚至是从高庞认为的圣人之道的角度来看,讨论这个问题都很有价值与意义。然而从满清的角度看,在关心皇帝生死之前竟然关心草民有没有受到损失,这就是某种罪,甚至是大罪。
正如霍崇所说,满清要的是走狗,能看清这个的高庞不肯给别人当狗。这种时候还留在满清这边,只有死路一条。
但这帮同行兄弟们就是拉着高庞接连拜访镇江出来的进士,接下来七八日中,高庞也一一见过。这些人相当聪明,有读书人那股子熟悉优雅,言谈间引经据典,不愧是读书人风范。
与这些文人相比,霍崇手下那帮粗鄙无文的手下却有如一汪清泉,喜怒哀乐一眼就能看透。他们虽然粗野浅显,却生机勃勃。在亲人之死时痛哭失声,在战斗中全无畏惧。至少,这些人绝不会对满清视若无睹,更不会对战争忌惮到不敢谈及。
这是高庞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霍崇进京杀了皇帝,又埋头苦心经营。难道官员们就不知道大难将至么?
本该是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官员们在会面中只是表现出文人从容淡定,却一字不提及霍崇,仿佛霍崇根本不存在。又或是他们觉得不提及霍崇,霍崇就能不存在?
等拜访完全部镇江官员,已经距离考试过去了十天。高庞就开始收拾行囊。这边刚收拾完,就来了客人。看到是吕大人,其他人连忙迎上去。想开口又讪讪的,吕大人看了看周围众人,又看到高庞这边已经备好了行礼,当即过来问道:“高兄弟,你竟然要走么?”
“哈哈,会试已经考完,当然要走。”高庞笑道。
“我听说这次恩科判卷不过半月。对了,高兄弟,你不就字半月么。这也是缘分,何不就等半月。”
高庞知道自己此时心境。既然已经决心走了,留下来只怕会被人看破些什么。索性就用吕大人说过的事情来搪塞,“吕大人。我不以为我有一甲之才。留在这里不过是徒增伤心。”
“明日。我明日带高贤弟去见位大人,见过之后,高贤弟要走要等,全由高贤弟决断。”
吕大人说的这么直白,高庞只觉得事情好像不对劲。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仿佛在提醒高庞,出事了,还是避开为上。
也就在此时,老十三将名单送到弘昼面前。旁边附带着所有参加殿试人员的基本情况。
九十一位满人各个出身都不错,还有好几位乃是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功勋名门后裔。不用老十三专门讲述,弘昼就知道这帮人什么出身,有什么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