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在酒碗里倒了二两酒,在众人惊愕的目光里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举起酒碗让众人看。
见到霍崇如此豪爽,几人都觉得自己酒量不行,乖乖闭上嘴准备听霍崇说什么。
“这块地,俺都要佃下!”霍崇接着酒劲,大声说道。
第四十三章 官身(三)
“先喝上,不喝就别吱声!”霍崇端起琉璃酒盏,对着要说话的那位大声说道。
所谓酒桌上的灌酒,要的就是这个气势。只要对方酒下肚,就会有一分醉意。有了醉意,嘴上就开始不把门。
这是霍崇对于所谓灌酒的看法。酒壮怂人胆,只要对方肯说话,那就容易沟通。
这一桌上其他人想说话之前都被霍崇给逼着“先喝酒后说话”,于是喝了酒的都成了暂时盟友,一起要这位还没喝的先喝上。
一口酒下肚,这位赶紧拿了个煮鸡蛋吃起来。霍崇也陪了一杯,却没有拿鸡蛋吃。鸡蛋数量实在是不够,霍崇得给这帮货留下。这位咽下鸡蛋后才开口道:“霍兄弟,你方才说这地按大小分。俺的地又不赖,这么分不对吧。”
霍崇提出的分利方式是按照面积入股,其他人意见不大。现在这位刘老五,不知是从哪个柳家分支的老五,之前一直没说话。此时就以自己的土地比较肥沃为理由,提出了不同看法。
此言一出,其他人立刻脸红红的开始围攻这个刘老五。
霍崇听着群众斗群众,心里面盘算着。而众人最初说的都是谁的地最肥沃,曾经打过多少粮食。结果立刻有人开始出来拆穿这自吹自擂,提起那人的那一小片地最惨的时候产粮很少甚至近乎绝收的过往。
大家伙都知根知底,被这么揭老底,立刻恼羞成怒,开始攻击其他人。
看着场面有点失控,霍崇上去又逼着每个人喝了一口。等众人都喝完,霍崇说道:“大家伙,俺问你们个事。俺师父让你们种福,你们有没有想过,种的福得大家都不在了才有用。”
听霍崇提到生死,又想起自己已经退了种福钱。人人都不吭声。
霍崇本来就希望不受影响的讲下去,大伙不吭声正好,霍崇说道:“死了之后才有福了,种福不该是活着就有福么。”
听到这里,有人借着酒劲哈哈笑起来。这货一笑,其他人要么跟着笑,要么跟着苦笑。这位笑完之后问:“霍兄弟,俺听说你懂法术,难不成你懂怎么种摇钱树?”
霍崇干笑两声,“呵呵,怎么会有摇钱树这种东西。”
“要是没有摇钱树,怎么活着就有钱收。难道霍兄弟要放印子钱?”
“把地拿出来,我来安排。每个人先拿十文钱。秋里收的东西,俺都买下来。大伙到时候分钱,这不就是种福了么?”
这帮人一个个傻乎乎的听着霍崇的话,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听明白。
霍崇就和他们继续讲起来。其实霍崇想做的很简单,就是一个类似粮食期货的小项目。这帮人拿出土地由霍崇统一安排,耕地等工作都由霍崇安排。
出地人在这块土地上干活并非种自己家的地,而是如雇工一样,干多少活收多少钱。最后地里的收入由霍崇按照约定的价钱买走,霍崇给出地人钱。
这帮人都种过好多年地,霍崇也不和他们讲道理,就是从选种、开犁、播种、施肥、灌溉,一个个环节讲述。
因为都种过地,这帮人很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听到自己干活也拿钱,收获又拿钱。他们就想不明白这最终的道理了。那位用种摇钱树来嘲笑霍崇的兄弟不解的问:“霍兄弟,你这么一直出钱,不就赔钱么?”
其他人也大概明白了,就插话进来,想糊弄过去,“霍兄弟不是说种福么,他肯定有法子。”
霍崇并非不想讲清楚,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不了霍崇的想法,于是跟着着说法就坡下驴,“既然让大伙每个人先拿十文钱出来,就是要大家种了这个福。其他的事情俺现在说,不是瞎说么。万一明年出个灾,说啥都没用。”
大伙都没想明白,但是霍崇让刘四金做证人,众人虽然未必相信霍崇,对刘四金倒也有点信任。加上酒劲,就这么达成了协议。
看众人都喝的差不多了,霍崇和师弟们把这帮走路都飘的家伙送回家。
第二天,刘四金中午时候跑来找霍崇。见到霍崇就不解的问道:“霍兄弟,俺寻思你那法子就是赔钱了。”
霍崇不觉得自己赔钱了,秋里的收获可都落到了霍崇手里。不过这个心理把戏说给刘四金就没意思了。霍崇笑道:“既然要种福,借的就是福气。只要有福气,种什么都不会赔钱。”
见刘四金还是想说什么,霍崇催促道:“四哥,你带着俺去找这帮兄弟,他们既然答应了,那就把字据立下。喝着俺的酒,说的挺好。若是喝完之后就忘记,那不是在耍俺么!”
很明显,这帮人都不想耍霍崇。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提出,字据可以立,每个人的十文钱,得春天开犁之后再给。
霍崇爽快的答应下来,只是要这帮人立字据。这帮人的注意力都被霍崇给钱这件事吸引,明显没想到霍崇的目的。霍崇早就算过,向外头买,还不如直接从这块合作的地里买的大麦与土豆便宜。
甚至从本村买,只要对方的粮食已经打下来,就一定不会便宜卖。
以前这帮人种地卖粮,都是秋后收钱。现在霍崇把钱分了几个阶段给,不过是朝三暮四的一个小把戏而已。为了能让朝三暮四更有效率,霍崇还专门提出了“种福钱”的概念,给这个本来很简单的小项目裹上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
从结果来看,这个噱头的效果比设想的更好。七家人一共弄出来四亩地。但是这些人关心程度好像比四十亩地都大了许多。
土地亩产可以轻松超过一千斤,霍崇觉得几千斤土豆够用一阵子。便专心自己的事情,等着刘四金种的三百颗土豆有收成。
八月十四那天,霍崇正想着徐右林也该回来了,徐右林就敲响了门。
见到霍崇,徐右林开口就问:“霍兄弟,一两银子七斤。”
霍崇被吓了一跳,看着徐右林的神色,应该是联系到了了不得的大订单。不过这时代的人能这么生猛么?先让徐右林喝口水,霍崇试探着问道:“徐兄弟,你给我这个价钱,你准备买几千斤?”
“没有几千斤。两千斤。”徐右林有些得意的说道。说完又想起另外的事情,又接着说道:“你做的那个炉子,也再做些。”
霍崇盘算了一下。因为根本不在乎醋吃起来啥口感,土豆酿醋比预想的好。
所谓酿醋就是利用菌群先将淀粉发酵成酒精,再把酒精分解成醋酸。朱二牛自从采取了霍崇的酿酒建议后收益很好,这次也听了霍崇的劝说,采用了氧化法。就是用皮老虎往开始变酸的原液在注入空气。这效果的确非常的好,酿出来的玩意酸度能倒牙。当醋用,肯定是不能喝的。
看着霍崇迟疑,徐右林压低了声音,“霍兄弟,赶紧卖。我还有件好事给你。”
“啥事?”霍崇不知道徐右林又弄出了什么新项目。
徐右林欲言又止,却还是没忍住,用只有霍崇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山东巡抚要修小清河。这次许了各地士绅捐功名。”
“捐功名?”霍崇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过霍崇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梦中,所谓卖官鬻爵这种事情怎么就落到了自己头上呢!
第二天一早,霍崇就带着师弟们抬了蒸馏器进山。蒸酒的味道就已经够大了,蒸醋的味道更是难闻。而且霍崇也不想弄得太张扬。到山里的煤眼附近蒸醋,一来安静,二来方面获取燃料。
蒸馏开始没多久,不少人都被高温下的酸气逼得待不住。霍崇也拉着徐右林离蒸馏器远些,仔细问起怎么回事。
原来现在的山东知府李树德受康熙所命疏通小清河,并且通过建堤坝的手段,让其他几条河汇入小清河,最终让小清河形成一条能顺利入海的河流。
这个工程除了能解决洪水问题,还能提供行舟方便。最重要的是,作为小清河重要支流的淄河就在淄博境内,也是整个小清河工程的重要一部分。
修工程就得花钱,朝廷没钱,就按照一直以来通过卖官鬻爵的手段让士绅交钱。
说完了知道的事情,徐右林就劝道:“霍兄弟,捐功名这等事可遇不可求。你运气可不错。”
霍崇不觉得自己运气好。考虑一阵后问道:“徐兄弟,我觉得这捐功名也不会是个人就能捐。总得是个地方士绅才行。你看俺,哪里像是士绅。若是有人到这次问,俺这名声……”
听着霍崇这么说,徐右林脸上露出有些鸡贼的笑容。当然,这是正常人的脸会看上去鸡贼,徐右林的脸看上去就很有鹰酱狗贼的味道了。
霍崇有点想明白了要点,“难道这个能由知县举荐?”
徐右林大大点头,“正是如此!李大人是正黄旗,皇上点的人。就是因为这次捐功名完全是为了修小清河。”
霍崇想了想,还是觉得算了,便对徐右林说道:“徐兄弟,这种捐官只怕不能上任。”
徐右林明显没弄明白霍崇的想法,他以为霍崇是想弄个能立刻上任的实缺,便继续劝道:“霍兄弟,我说你运气好。就是这次捐功名不用上任,所以便宜。”
说完,就向霍崇比了个“六”的手势。
“六十两?”霍崇问道。
听到霍崇故意报了个明显不可能的价码,徐右林气的用不伦不类的山东话骂道:“你给俺拔腚!”
第四十四章 官身(四)
徐右林运了两千多斤固态酒精走了。霍崇又含了一口用食盐与碱面混合的漱口水,在嘴里咕噜一阵,吐了出去。
师弟师妹们也是如法炮制,以粗鲁或者文雅的姿势把漱口水给吐了。便是不喝,光是被熏着,就感觉牙都有点软。若是没有漱口水,霍崇担心自己这票人再做一次两次,牙都得掉光。
回到家,霍崇就觉得心神不宁。连平日里教师弟师妹认字、学算术,都经常在师弟师妹们背诵的时候自己胡思乱想。等师妹提醒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在讲课。
师弟们就是一群傻子,完全没有反应。倒是老七钱清趁着休息的时候过来说道:“大师兄,你是不是累到了?”
看着师妹也是文化人,或许是这刘家村里斗数得上的文化人。霍崇忍不住把捐功名的事情给师妹讲了。钱清明显听明白了,她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只是有些不解的问:“大师兄,你难道不想当官么?”
“当官?呵呵!”霍崇干笑几声。满清在霍崇心目中是个必须得消灭的朝代,不过霍崇更发现人类的适应性真可怕。哪怕是被霍崇视为奇耻大辱蛮族标志的金钱鼠尾,这几个月来也让霍崇习惯了。
即便如此,霍崇还是不愿意当官。首先,当了官的话就会失去很多。虽然也说不清楚到底会失去什么,至少霍崇没机会在民间搞项目了。其次,霍崇便是不起来造反,也没有为满清效力的打算。
而且徐右林提出的价格也的确不便宜。六百两银子只是捐功名的钱,想让徐知县举荐霍崇,还需要给徐知县四百两银子。
这徐知县最晚明年春天就任期到了。徐右林的暗示都快变成了明示,要霍崇在年底之前把钱凑齐。
如果是六十两银子,霍崇眉头都不皱。若是二百两,霍崇也能接受。因为这次霍崇卖固态酒精也挣了三百两。到了年底有可能挣到六百两。但是徐右林说的清楚,一千两一个子都别想少。
正在想,就听钱清低声说道:“大师兄,俺听俺爹说过,考功名当官其实也没好的。要是有啥好处,就是能有个地方说理。”
“啊?”霍崇被这说法弄得不知道该怎么反应。钱清这孩子实在是有点意思,啥叫做有地方说理?这……霍崇只觉得这话有种说不出的合理感觉,但是这个合理点在哪里,却难以把握。
于是就问道:“老七,这个说理的地方在哪里?”
然而钱清脸上却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悲伤,眼眶湿润了,鼻子也发红。再过片刻,她捂着脸哽咽起来。
霍崇也不去哄,只是打了盆水,水盆上搭了条手巾。钱清哭了一阵,就用手巾擦了脸,对霍崇说道:“让大师兄见笑了。”
“没事。”霍崇发自内心的安抚道:“俺想到你家造了文字狱,也觉得气。只是不知道该对你说啥。老七,你放心,俺不愿意当官也是为此。这些狗……狗东西都是坏人!”
钱清明显不想提这事,她镇定了一下精神才继续说道:“大师兄,俺爹也考上了举人。俺娘问过俺爹,为何花这么多大力气要读书。俺爹说,他也不想当官。只是没个功名,想说个理都没办法。俺爹每年都要回乡里,如果他不去,差役就按照一两银子一千文钱,只收铜钱。铜钱换银子,850文换一两银子。拿了铜钱换了银子,他们转手就赚150文。俺爹回乡里,差役就不敢。”
本来霍崇也没指望钱清能说出个啥来,此时一听只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有地方说理”这个词让霍崇直觉赞成的理由就在这里。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如果没有个功名,霍崇就没资格直接面对官员。那帮黑心差役们能把底下的人往死里弄。
交税到底是交铜钱还是白银已经是最简单直白的。所谓上头加一文钱的税,到了收税的地方就能加一两。就是这中间环节层层盘剥。
霍崇见了这段时间的清朝现状,并不认为自己捐了功名之后就在这张店无法无天。所以才不愿意花这笔钱。但是钱清的提醒让霍崇明白了,捐功名本身就意味着利益。尤其是对霍崇这样的家伙,一个官身就可以避免太多麻烦。避免了麻烦本身就能让霍崇省下来许多钱。
“老七,谢了。俺想明白了。”霍崇忍不住对钱清表示了感谢。
钱清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大师兄,你是不是缺钱?”
霍崇愣了愣,又笑道:“你可别说你知道什么宝藏?”
大概是没听说过这样的玩笑,钱清愣了愣。她没有追问,而是接着说道:“俺家在临淄有亲戚,既然是捐功名的事。俺亲戚大概能帮大师兄找到放债的。”
霍崇有些笑不出来了。上下打量了钱清一番,霍崇问道:“老七,你是想去亲戚家?”
钱清连忙摆手,“不。俺不想。大师兄可别误会。”
霍崇并不觉得钱清想投奔亲戚有什么错,就算钱清不这么拐弯抹角的说话,而是早说在临淄有亲戚,霍崇也会把钱清送去临淄亲戚家。
救下钱清是个很意外的事情,霍崇只是对这个敢杀狼的女娃的刚烈很有兴趣而已。见钱清一个劲否定,霍崇倒也不戳穿她,爽快的说道:“老七。临淄距离张店没多远,这两天正好没事。俺也想去临淄看看。你和俺一起去。”
钱清低下了头,沉吟一阵后才说道:“俺跟大师兄一起去。”
张店在淄博市西边一点点,临淄在淄博东边几十里。这两个地方在21世纪都是淄博市的一个区,现在却不是。霍崇现在手里有钱了,的确想去这些地方瞅瞅。虽然现在的淄博肯定很烂,但是却有着21世纪看不到的东西。
第二天,霍崇把银子藏好。也不多准备,带了些钱就领着钱清和老四老六一起出发。
走在路上,霍崇想起藏起来的银子,心里面实在是有些放不下。老六问道:“大师兄,你皱着眉头,有啥事么?”
霍崇也觉得自己实在是有些放不开,索性就和师弟们讲起“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XX没有偷”的故事。
这故事逗得大家都大笑起来。欢声笑语中,一群人直奔淄博。
第四十五章 官身(五)
一片田地附近,霍崇来来回回走了几遍。看到像是石碑的东西就走过去看,看了一会儿就失望的向下一个可疑地点走。
跟着霍崇走了一阵,三师弟铁牛忍不住问,“大师兄,你在找什么?”
“稷下学宫。”霍崇遗憾的答道。“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这都是从那仿制建筑的介绍中看来的,作为山东人,霍崇对于稷下学宫还是挺骄傲的“大师兄,是啥学啊?”师弟们第一次听说,连重复全称都办不到。
霍崇弯腰写了“下学宫”,稷字却记不清楚,只写了个禾字旁。左想右想也没想明白,钱清忍不住蹲下把稷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