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 第364节

这种情况下,他才有机会搞一点小动作。

巴里国王也没想到,他预料中的机会会来的这么快,帝国的主力还没听说要来,就遇到了帝国反攻比萨,反攻佩鲁贾的情况。

而此时此刻,科尔多瓦军队正忙于进攻,第一时间竟然距离佩鲁贾最近的是直属于巴里王室的军队,给了巴里国王的机会。

双方所谓的权力斗争和利益交换,其实和很多人预想的有所区别,不是什么科尔多瓦用利益交换巴里王国出兵,而是巴里王国用其他的利益,换自己前去支援佩鲁贾。

巴里国王当然不是疯了,他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准备反了。

是的没错,仔细思考之后,他觉得与其这样最后被科尔多瓦吞并,命都保不住,还不如直接联合帝国方面干掉科尔多瓦,反了他丫的。

起码这么多年,那个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国王,对于投诚合作的贵族还算优待,而帝国面对三国同盟展现的战斗力,又给了巴里国王信心。

巴里国王当年能靠着出卖东法兰克国王换得一个王位,自然是一个果断狠绝之人,下定决心之后自然要做。

他很清楚,他与那位前布列塔尼皇帝,也就是现在的科尔多瓦巴塞罗那总督不一样,是不可能有一个好结局的。

前布列塔尼皇帝虽然手上有一支军队,但却没有自己控制的土地,只有依靠科尔多瓦才能存续,故而忠诚不用怀疑。

而巴里国王呢?巴里王国经过他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对于他们家族相当认可了,人民都很支持他们。这种情况下,科尔多瓦如果想要吞并巴里王国,那就不可能留着巴里国王和他家族所有人的性命。

因为这样做的话,其实不就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吗?

正是这样的区别,以及科尔多瓦这段时间的种种作为,才让巴里国王下定决心反叛。

巴里国王清楚,自己是跑不了了,科尔多瓦的那些异教徒可不傻,不可能给他这种逃跑的机会。

但是,他的儿子,还是有机会的。

这不,经过这次的运作,在巴里国王暗示自己愿意去掉国王封号,愿意换个地方当总督之后,想要在哈里发面前证明忠诚之后,那位塞维利亚总督果然上当,答应了让巴里军队驰援佩鲁贾。

或许,在科尔多瓦的塞维利亚总督看来,你巴里国王一大家子人都还在我们手上,派个儿子领兵作战去支援也不会干嘛,意大利战局未定的情况下,巴里王国总不可能反了吧。

但就是这种想法,才给了巴里国王机会。

由于这一次的出兵,抱着的目的其实非常不同,这一支巴里军队的行军速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仅仅在佩鲁贾被围攻四天之后,巴里王国军队距离佩鲁贾,只剩下了三十里的路程。

这下,金特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连几日的围攻,无论是城里佩鲁贾守军,还是进攻的帝国军队,其实都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这种昼夜大战,考验的不仅是士兵的训练程度,更考验心理素质。

就在金特认为最多还有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拿下佩鲁贾之时,敌人的援军竟然到了。

而且,还是此前一直划水的巴里军队,这让金特觉得运气真的是太差了。

如果是平日里,遇到巴里军队,金特绝对会非常高兴,这可是刷战功的好机会,谁让巴里王国军队弱呢?

但现在,自己麾下的军队情况如何,金特太清楚不过了,就算对方只是教会军队的战斗力,这几万生力军加入,自己也是必败无疑。

就在金特十分不舍,准备下令撤退的时候,巴里王太子的信使,找到了他,告诉了金特,巴里军队其实不是来支援的,而是准备投诚的。

此时此刻,摆在金特面前的,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

那就是,是否要相信巴里王国信使的话。

一个选择错误,那都会后悔很长时间,造成巨大的后果。

第376章 意大利战局反转

巴里王太子所谓的投诚,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金特不仅能顺利占领佩鲁贾,吃掉那三万进攻佛罗伦萨的敌军,甚至还有机会取得更大战果,将整个意大利战场格局完全翻转。

但这投诚,也有可能是假的。

一旦是假的,金特没有及时抽身,反而被敌人缠住,遭受重大的损失,那么在帝国后续援军赶到之前,或许金特还要面对大量城市和关键节点丢失的局面。

甚至,有可能一下子丢掉整个意大利中部也不为过。

毕竟,帝国在意大利战场的所有机动兵力,此刻都握在金特的手上。

一时间,金特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到底该不该相信巴里王国的投诚。

这选择的后果,实在是太关键了。

或许是料到了帝国一方会不相信,或许又是想要展现诚意,总之,当巴里王太子亲自出现在金特营帐的时候。

已经开始准备撤军的金特,在和巴里王太子一番交流之后,最终决定相信对方,继续对佩鲁贾展开猛攻。

金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而巴里方面又确实是真的来投诚的。

在原本以为援军是自己人,结果开门之后被进攻的情况下,佩鲁贾的陷落,就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了。

拿下佩鲁贾之后,金特留下六千军队镇守佩鲁贾,立刻马不停蹄的带着巴里军队,迅速北上朝着佛罗伦萨方向赶去。

在佛罗伦萨城下,通过经典的欺骗战术,金特几乎没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击败了这三万科尔多瓦军队。

在分出小股部队去占领圣马力诺的时候,金特接受了巴里王太子的建议,并没有第一时间驰援罗马,而是选择从佩鲁贾继续南下,进攻另一个敌人控制的重要城镇,拉奎拉。

拉奎拉原本有着两万多的科尔多瓦军队,不过根据巴里王太子带来的情报,拉奎拉的敌军因为佩鲁贾被进攻的原因,要分出军队北上支援。

因此,在路上截掉对方派出的援军之后,拉奎拉的守军或许连万人都没有。

接下来的战斗,也确实如巴里王太子说的那样,没有太大的压力,帝国就占领了拉奎拉。

到了这个时候,金特和巴里王太子之间,关于接下来的进攻路线,终于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巴里王太子的想法,此时就应该趁着科尔多瓦一方没有反应过来,继续南下,朝着巴里王国腹地进攻。

这样一来,在解决了当地的科尔多瓦驻军之后,巴里王太子就能极大的调集巴里王国的资源,组建的更多的军队加入占据。

与此同时,这样做的好处还能切断科尔多瓦军队的后援,让对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需要两国海军共同协力封锁住海面。

那这近二十万的科尔多瓦军队,就将成为帝国和巴里王国的战利品。

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之后,就算是强盛的科尔多瓦,也将因此元气大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无力对于帝国,对意大利半岛产生任何威胁。

而等到科尔多瓦恢复元气的时候,恐怕帝国也早就实力更上一层楼了。

巴里王太子虽然长期待在巴里,但显然对于帝国和科尔多瓦的情况都很了解,提出的方案不仅针对时局,可行性也相当之高。

兵贵神速之下,帝国和巴里联军要是能快速横扫巴里王国全境,确实有可能达成这样的战果,取得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但是,金特却没有同意这个方案。

一则是因为罗马已经被进攻多日,金特十分担心罗马的安危。

一旦罗马被攻占,带来的不利政治影响,不是一场简单的大胜就能化解的,这个风险和代价,以金特的身份也承担不起。

二来就是金特也不敢完全相信巴里王国。

是的没错,此刻的巴里王国确实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站在了帝国这一边。

可是,无论是金特还是巴里王国一方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因为巴里国王没得选之后做出的抉择罢了。

当然不管对方是否真心归顺帝国,此时此刻,对方确实不可能再倒向科尔多瓦一方了。

但是,如果金特按照巴里王国的意思,先进攻巴里王国,占领整个巴里王国,让巴里国王恢复权势,脱离科尔多瓦的掌控,对于帝国也不见得完全是好事。

巴里王国确实不会继续支持科尔多瓦一方了,但谁能保证对方完全独立自主之后,还会听帝国的话呢?

有很大的可能,在金特帮了巴里国王之后,后者反手来一出观望,看着帝国和科尔多瓦打生打死,不说坐收渔翁之利吧,起码也能保全巴里王国。

这样的局面,对于金特,对于帝国来说,难道就是什么好事吗?

辛辛苦苦大战一场,付出这么多的伤亡,结果就收获了一些所谓巴里王国的“友谊”?

这种赔本的买卖,金特绝对不会做。

因此,考虑到后续局势的发展之后,金特决定还是先救援罗马,尽可能的趁着巴里王国叛乱的机会,多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等到巴里王太子倒向帝国的消息传出,一定也能引起科尔多瓦和巴里王国之间的内战,到时候帝国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

金特的想法,聪慧的巴里王太子如何不明白,自然也不肯答应。

此刻的巴里王国,除了是他未来继承的国家之外,他的家人也都还在国内,他也很想保全自己的家人。

双方各持己见,谁也没办法说服谁,但也没有破坏现在的合作关系。

两人也知道,留给他们的“黄金时间”已经不多了,无论如何,他们两人现在都是不可能分兵的。

分兵不仅意味着联盟破裂,也带来了兵力不足的风险。

此前的几场仗,帝国虽然取胜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伤亡的。

最终,金特和巴里王太子还是妥协了。

双方决定将所有的骑兵都动员起来,交给巴里王国将领统帅,直取巴里王国首都,尽量救出巴里国王一家以及巴里王国的高级贵族。

另一边剩下的军队,则去救援罗马,看看能不能顺势击败科尔多瓦军队,力保罗马安全。

这个妥协的方案,其实两人都不太满意。

金特不满意的原因是,失去了骑兵之后,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很可能形成击败敌军但杀伤不大的情况。

巴里王太子也不满意,毕竟在他看来,这段时间他率领的巴里军队干的事情,已经充分证明了巴里王国的诚意,而帝国方面还一直提防他们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不到万人的骑兵队伍,能否顺利救出巴里国王,其实也未知。

毕竟在巴里王国首都,还有着两万科尔多瓦驻军的存在,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救人的。

但妥协的艺术,就是这样,双方都不满意的条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妥协。

在达成了决议之后,两人最终领着大军前往罗马。

而此时此刻,罗马也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

罗马城的城防,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算不上坚固,而罗马城的地理位置嘛,说起来也算得上是无险可守。

再加上罗马落入教廷手中的时间太过漫长,长期没有经历过战火,导致罗马城防也基本上形同虚设。

这样的局面,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一度让罗马城险些被攻占,但凡不是当时的帝国军队救援及时,恐怕开战仅仅一个多月,教廷连大本营罗马都要丢了。

虽说帝国军队险而又险的救下了罗马,但罗马的危机可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罗马其实一直都处于科尔多瓦军队的威胁之下。

因此,加固罗马城防,完善罗马的防御体系,就成为了首要的任务。

金特当时手上为数不多的火炮,起码有大半都用在了罗马。凭借着帝国的建造技术,开战进行到现在,帝国和教廷方面不仅对于罗马城墙进行了加固,使之一改先前的脆弱,变成了一座具有防御能力的城池。

并且,凭借着水泥的便利,在罗马城外,由炮台为主,还环绕着罗马城修建了十二座护卫罗马的要塞炮台,作为罗马城的倒数第二道防线。

距离这些炮台不远的地方,则是各种防御工事和要塞。

总之,战争大半年以来,罗马城成功从一座经济文化城市,被打造成了一座具有相当重要战略地位的军事要塞。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防线,在科尔多瓦军队这次的进攻之下,罗马城防线其实也已经摇摇欲坠了。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守军人数的不足。

整个罗马城和附近的防线,帝国和教廷军队人数只有两万四千多人,而此次投入进攻的科尔多瓦军队,光是进攻罗马城的军队就达到了七万之多。

并且,由于此前多次交战的原故,科尔多瓦一方也将缴获的帝国火炮用了起来。

虽然由于弹药和技术的限制,整个作战过程中,火炮没发挥太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摧毁除了十二座炮台要塞和罗马城墙之外的防御工事,这些火炮还是完成了任务。

首节上一节364/3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