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24节

  当然像奉密旨假扮流贼,劫掠地方恶绅恶霸事,并未对外透露丝毫,毕竟此事一旦传出去,影响太过于恶劣。

  甚至参与劫掠的将校,包括麾下所率领的将士,周遇吉都是精挑细选的,甚至在进行多次后,便会严令他们返京,接受重新的调动分配。

  只是最近周遇吉的心情,却不是很好。

  ‘不知自己查明的宗藩事,真要叫陛下知晓了,那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啊。’拿着手里的名单,周遇吉思绪万千,‘若要是除掉秦藩的话,就不能选派一般将领了啊,这毕竟是皇明族裔啊。’

  陈继盛的心里很是奇怪,他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家主帅,像是藏着什么心事,可至于是什么事,却不清楚了。

  自他们勇卫营奉诏赴陕以来,虽说消耗的各类军需,数额多了一些,但是对粮草这一方面,相对来讲还算可以。

  毕竟有劫掠恶绅恶霸事,假以用剿匪之名掩盖,这些时日间也没暴露,甚至勇卫营的建制,亦扩编至三万有余,距天子所定五万员额,也没有剩下多少。

  且随着‘扎硬寨、打呆仗’的思路,在勇卫营这边贯彻落实,再辅以闪击、破袭等小股作战。

  这使得流贼平叛前指的名下,还募集有三万余众辅兵,用于各部粮草、各类军需押运事宜。

  周遇吉是忠心耿耿的帅才,他很清楚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为了避免某些情况,他所统率的勇卫营,所辖一应员额皆为战兵,像后勤保障和后勤押运等等,全都是由流贼平叛前指负责。

  金声神情严肃,快步走进这帅帐内,见周遇吉、陈继盛都在,当即开口道:“周帅,陈帅,这西安府治下,出现问题了。”

  “金参赞,究竟是出了何事?”周遇吉闻言,当即看向金声,说道:“可是流贼要攻打西安城?”

  受周遇吉所部赴陕影响,加之洪承畴擢陕西巡抚,陈奇瑜擢延绥巡抚,这使得陕西去往山西的通道,悉数都被堵住了。

  特别是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所奉行的扎硬寨、打呆仗,在经历韩城一战后,叫洪承畴给看出不同之处,这使得洪承畴学去了,而陈奇瑜也跟着学去了。

  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像王左挂这批流贼,包括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他们,都将先后冲杀进山西境内。

  这导致大明在平叛事上,彻底陷入到被动之下。

  可现在的态势是,王左挂死了,王嘉胤这批人,游荡在陕西境内各处,东进山西的通道,被彻底堵死了。

  “没错!”

  金声皱眉说道:“南窜至庆阳府治下,那王嘉胤、王自用等部,不知为何,竟转战到西安府治下。

  眼下西安城一带,充斥着大量流贼,陕西巡抚洪承畴,派人求援……”

  听着金声所讲的这些,周遇吉神情严肃,转身看着眼前的舆图,就当前的态势来看,延绥那边的压力,减少了很多。

  可是陕西以南的境遇,却变得不怎么好了。

  “周帅,照当前这种态势,恐肆虐的流贼势力,有向汉中府转战的苗头啊。”

  陈继盛紧皱眉头,对周遇吉说道:“若真是这样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啊。一旦说流贼杀进汉中,那咱们大明的腹心之地,可都暴露到流贼之下了。”

  “的确是这种情况。”

  周遇吉眉头紧锁,开口道:“看来我勇卫营的主力,在确保梁山一带的安定,剩下的全都要带走了。”

第421章 四卫营归京

  “皇爷,山西那边传来好消息。”

  王承恩手捧奏疏,走进东暖阁,笑道:“四卫营这边,在毛承禄、孔有德他们的统御下,率所部主力,押解追查赃银,及部份镇压所得,提前归京了。”

  “呈上来。”

  本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听闻此言,放下朱笔,看向王承恩说道,这毛承禄他们提前归京,的确是出乎自己预料啊。

  王承恩不敢耽搁,当即踱步上前,将所捧奏疏呈上。

  此前山西肃贪一事,叫山西生出民乱,这叫崇祯皇帝甚是恼怒,直觉告诉他,那定是地方官员所为。

  不过后续发生诸多事情,叫崇祯皇帝深刻感受到,这京畿一带若无充分兵源,那一旦遭遇突发情况,都会叫自己陷入被动。

  看着手里的一封封奏疏,崇祯皇帝脸上笑意渐盛,没想到毛承禄他们,此次山西之行斩获颇丰啊。

  “朕果真没有看错他们。”

  崇祯皇帝淡笑道:“李邦华所领钦差队伍,在山西境内的肃贪,进行的很好,局势也都得到有效控制。

  四卫营这边,镇压各地民乱得成。

  除了留下部分精锐,继续受李邦华他们差遣驱使,这主力都随毛承禄他们,押解追查贪官污吏所得,甚至是镇压所得,启程归京了。

  等毛承禄他们率部归京,那北直隶治下安置事,包括赈灾事,都能确保万无一失了啊。”

  来到这崇祯三年后,对崇祯皇帝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好年景,不断爆出的雷,叫他很多时候很是被动。

  也幸好是崇祯皇帝有所准备,才使得整体的局势,并没陷入到绝境之下。

  对待当前这种时局,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确,稳住陕西和辽东,这两地叛乱之势,用尽一切办法,削弱两地叛军。

  只要这两个火药桶,不会再像先前那般,随时随地的爆炸,那大明的整体局势,就相对来讲比较稳定。

  “说起来毛承禄他们,也都算是有心了。”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对王承恩说道:“知晓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在陕西那边的境遇,可能比较艰难。

  一个个都想着谴派部分精锐,押运一批查抄所得粮草,运抵周遇吉所部,这等讲袍泽情谊的做法,又何须向朕告罪呢?”

  对于毛承禄几人所呈递的奏疏,上面涉及到的告罪事,崇祯皇帝心里并没在意,至于怪罪,就更不可能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等通讯手段极差的背景下,倘若事事都不敢做主,事事都想插手在外军队,那早晚是要出大乱子的。

  况且毛承禄他们这种举动,在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感到很是欣慰,至少先前在西苑讲武堂时,他所强调的袍泽情谊,这些人都记在心里面了。

  想要扭转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那必然是要多方面入手,毛承禄这批到讲武堂进修的将校,就是其中的一环。

  在大明纷乱的大势下,这批人若是能奉旨征伐,凭借战功晋升上来,那敕赏爵位是必然。

  等到崇祯皇帝改造好原有勋戚群体,再加上这批新的勋戚群体,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能跟文官群体摊牌了。

  ‘毛承禄这些人的改变,还是很大的。’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这些奏疏,心里暗暗思量道:‘现在陕西那边,局势还算平稳,持续放建虏的血,就必须要加快落子。

  等到毛承禄他们,率部归京以后,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围绕辽东这边,所谋定的诸多部署,可以发挥出最大成效。’

  受通讯条件的限制,此时在京的崇祯皇帝,并不清楚陕西那边,局势急转直下,陷入到另一种被动下。

  周遇吉所领的勇卫营,已然紧急开拔,向西安府境内行军,流贼平叛前指的八百里加急,正在赶赴京城的途中。

  如果说王嘉胤这些流寇势力,攻破西安城,甚至转战汉中的话,那将会跳出明军的包围圈,所占据的主动权就更多了,或转战川地,或转战湖广,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对大明的危害都太大了。

  “王伴伴,阎应元这批读书人,都启程离京了吗?”

  不知陕西情况的崇祯皇帝,看向王承恩说道:“此外卢卿这边,是否有呈递的密奏?针对白莲余孽一事,可有什么进展?”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启禀皇爷,阎应元他们,已离京赶赴大名府那边。至于卢巡抚这边,还没呈递有相应的奏疏。”

  听闻此言的崇祯皇帝,不免有些生疑,难道在白莲一事上,存在着什么出入不成?

  不过对卢象升的能力,崇祯皇帝是相信的,区区一个白莲余孽,根本就不是卢象升的对手,更不是天雄军的对手。

  别的崇祯皇帝不敢保证,但卢象升借赈灾一事,借白莲余孽一事,想坐稳直隶巡抚的位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要达成这一谋划部署,那围绕北直隶的布局,就算初步达成了,这为后续发展北直隶,夯筑根基,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下皇庄这边,所安置的那批灾民,势头还算平稳吗?”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继续询问道。

  “这些逃难的灾民,受灾情和流寇的影响,为了能活下去,背井离乡,逃到北直隶这边,那就必须要给予他们信心。”

  “启禀皇爷。”

  王承恩欠身道:“据各地皇庄,所呈递的情况,目下这些安置的灾民,情绪都还算比较稳定。

  所奉以工代赈,叫这些灾民都组织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到后续诸厂建成以后,他们都将会被吸纳进去。”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露出欣慰的笑容,现在内厂这边,所控制着的皇庄,包括各地所开便民铺和车马行,都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自己所筹谋的内帑经济体,正在逐步向前迈进,等到生产力能提升到一定水准,那将这些成熟的技术,推行到北直隶治下,必将带动整个北直隶的发展。

第422章 增补东江

  “奉旨外派的四卫营,时下正押解着查抄所得赃银等物,在归京的途中。”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军机处的诸大臣,平静道:“李卿所领的钦差队伍,在山西追责肃贪事,也做的差不多了。

  山西那边的局势,算是趋于稳定了。

  吏部有司,对所缺的官员,也都逐一进行了增补。

  你们军机处这边,对此次立下战功的儿郎,尽快草拟一份授赏奏疏,呈递到御前来。”

  王洽、周延儒、王在晋几人,都流露出惊喜的神情,在当前这种局势下,四卫营提前返回京城。

  这代表着山西的态势,算趋于稳定了。

  大明治下乱的地方太多了。

  又是叛乱。

  又是灾情。

  这对朝中的那帮大臣来讲,特别是涉及到有司的官员,可谓是顶着不小的压力,稍不留神,头上的官帽子就没了。

  王洽惊喜之余,眉宇间流露出些许落莫,不敢抬头去看天子。

  想起前些时日,他呈递请辞奏疏,虽说天子并没有怪罪,然这心里多少有些踌躇。

  “山西民乱的事情,解决了。”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洽,继续说道:“这对国朝社稷来讲,是好事,至少没叫流贼叛乱事,进一步的扩大。

  时下陕西那边,是怎样的情况,通过先前呈递的军机要务,诸卿家的心里,也都是一清二楚。

  国朝所遇难事依旧很多,朕希望诸卿家,在军机处这边,能够切实为社稷虑,为朕分忧,做好份内之事。”

  “臣等遵旨!”

  王在晋、周延儒他们,当即作揖行礼道,唯有王洽有些踌躇,慢了半拍,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先前出现的集体请辞事,崇祯皇帝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这般多大臣,闹出这样的事情,无非就是想以此表达不满嘛。

  现在能供他驱使的良臣,包括大批底层官员,都是极少的存在。

  在这等暗潮汹涌的局势下,该装糊涂就要装糊涂。

  倘若什么事情,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那要不了多久啊,这大明朝廷就彻底停摆掉了。

  甚至于说所更换掉的那批大臣,单论职业操守的话,还不如现在这批大臣呢?

  比烂嘛。

  这是大明的常态。

  “行啦,说完山陕的事情,咱们说说辽东局势吧。”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撩了撩袍袖,朝悬挂的辽东舆图走去,说道:“虽说这陕西等地治下,云聚诸多叛乱的流贼,扰乱地方秩序,意图颠覆大明统治。

  不过真要论及危害性,还是肆虐辽东的建虏,对我大明的统治,要更大一些,毕竟建虏八旗之强,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跟随过来的王洽、周延儒、王在晋几人,盯着眼前的辽东舆图,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是在思索天子所讲。

首节上一节224/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