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57节

  朱常洵虚弱的摆手道:“朝中那帮文官,一个个是什么德性,本王比你要清楚,多做多错,多说多错。

  行啦,你去见见那韩赞周,告诉本王快坚持不住了,要停靠天津休养两日,不然这般进京觐见,定是不行的。”

  “喏!”

  朱由菘忙起身作揖道。

  作为福王世子,朱由菘自幼含着金汤匙长大,哪怕是随福王朱常洵就藩到洛阳,那过的也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此次离开洛阳,赶赴京城,却叫他遭受不少罪,似这种情况叫他心里很气愤。

  “是世子来了啊。”

  在船舱里休息的韩赞周,见朱由菘亲自过来,忙起身行礼,笑道:“不知世子亲自过来,所为何事?”

  “韩公公,我家父王身体虚弱,要求停靠天津三卫休养。”看着皮笑肉不笑的韩赞周,负手而立的朱由菘,皱眉道。

  “世子,现在没有天津三卫了,所以不能停靠。”

  韩赞周闻言,笑着说道:“只能委屈福王殿下,再多多忍耐几日,等到了通州,就能休整了。”

  “你这是何意!”

  朱由菘皱眉上前:“天津三卫乃我大明所设,何时就没……”

  “世子还不知道吧。”

  韩赞周也不气恼,微微一笑道:“天津三卫已被皇爷下旨裁撤,现在是天津直隶州,津门啊,现在有些乱。

  若是停靠到天津直隶州,咱家不能保证,福王殿下在津门就能休整好,所以还请多多宽恕。”

  “你……”

  朱由菘怒瞪韩赞周,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路从洛阳启程进京,在朱由菘的眼里,韩赞周就像是被刀架在脖子上,掐着日子在赶路一般。

  其实朱由菘哪里清楚,韩赞周也是心里很苦,他也不想这般紧赶慢赶归京,可眼瞅着敲定的进京时日,没有多久了。

  要是没有把福藩一脉,如期带回京城的话,那他这条小命就怕不保了。

  “韩公公,没必要这般苛待吧。”

  朱由菘强压怒意,挤出一些笑容,朝韩赞周缓步走去,掏出一颗夜明珠,就要塞进韩赞周手里。

  这韩赞周见状,眼睛里掠过一抹贪婪。

  “韩公公也清楚,我家父王的身体,一向是不好的。”韩赞周的神情,朱由菘都瞧在眼里,心中生出鄙夷,嘴上却道:“这停靠天津直隶州休养两日,才能安然无恙的进京,若是到了京城,病倒了,那陛下若是召见……”

  “世子放心,等到了通州后,那里有等候的御医。”

  韩赞周笑着说道:“这天津直隶州啊,还是不停靠的好,咱家也很为难,但是皇命难违啊。

  咱家还有些事情,就不留世子了。”

  说罢,韩赞周强忍着心里的贪欲,转身朝书案旁走去,假模假样的拿起一份舆图,就在这里看起来。

  此次离京,出来的不止他一个,内廷不少太监都出来了,那些运气好的,只怕都已经随宗藩抵达通州了。

  “!!”

  见韩赞周这般冥顽不灵,朱由菘紧握起拳头,眸中掠过一抹凶光,他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让韩赞周连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都不敢收。

  连番被韩赞周这个太监拒绝,叫朱由菘面子上挂不住了,冷哼一声,便拿着夜明珠转身离去。

  “世子啊世子,不是咱家不想要啊。”

  看着朱由菘离去的背影,沉吟片刻,韩赞周囔囔道:“是咱家怕有命拿,没命享受啊,还是小命要紧啊。”

  似这样的一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上演着。

  王德化、李凤翔这些内廷太监,一个个都是忍耐着贪欲,忍受着疲劳,护送着他们所传召的宗藩,朝通州那边汇聚。

  此次奉旨离京,别说是捞油水了,甚至还赔进去不少银子,毕竟这般紧急的行程,要叫事情不发生意外,那肯定是要给底下人一些油水的。

  韩赞周这些内廷太监,都不清楚自家皇爷,为何这次传召宗藩,会表现出这般严厉的一幕。

  不过心中的直觉告诉他们,事情肯定是不简单的。

  想起先前内廷那边,所经历的种种,韩赞周这些人,一个个都不敢有任何怨言和怠慢。

  毕竟真触怒了天子,那别说是小命不保,甚至还会牵连到亲眷,虽说他们一个个都是宫里的人,但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等要命的差事,肯定是想尽快结束啊。

第483章 宗藩(2)

  坤宁宫。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逗弄着朱慈炅,身旁坐着的周皇后,怀里抱着熟睡的朱慈,眉宇间却有几分忧色,王承恩领着一众宦官宫女,远远站在一旁。

  “陛下,敕封侯爵一事,您还是再考虑一二吧。”周皇后想了想,抱着朱慈,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按皇明宗法礼制来讲,即便敕封国丈爵位,那也……”

  “好啦,这件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崇祯皇帝抱起朱慈炅,笑着对周皇后说道:“朕敕封国丈侯爵,是立下功勋的,所以朕才这般恩赏。

  皇后就不必担心其他了。

  就算朝中有人议论此事,那叫他们来找朕就是了,国丈的这个侯爵实至名归,可没有任何僭越之举。”

  说着,崇祯皇帝站起身来,举起朱慈炅,脸上笑意更多了,这些时日忙于朝政,多待在乾清宫,难得回坤宁宫一趟,他可要享受片刻宁静。

  “陛下,臣妾还是有些不安。”

  周皇后抱着朱慈,站起身说道:“臣妾都知道,父亲尊奉您的旨意,创设了那家汇通票号。

  前几日听父亲说,汇通票号开遍整个北直隶,这等重要的事情,臣妾还是觉得……”

  “皇后,你这是不相信国丈啊。”

  崇祯皇帝闻言,抱着朱慈炅,看向周皇后说道:“放心吧,汇通票号的事情,都在朕的掌控之内。

  这件事情要是能做好的话,能给社稷带来很多好处。

  所以汇通票号的话语权,必须要自己人掌控,若是叫外人掌控着,那朕才真的要担心了。

  说起此事,朕到时想起一件事情。

  皇后,你也知道,朕处理这外朝的政务很繁杂,这精力上难免不够,所以朕打算让你负责内帑。

  以后大内行厂所辖事宜,都要向你进行禀明,内帑经济关系到朕的很多谋画,你要替朕实控起来。”

  “臣妾怕做不好这些,耽搁陛下的大事。”

  周皇后有些顾虑,皱眉道:“要是内帑经济的事情,臣妾……”

  “谁都不是天生就会些什么的,皇后可以慢慢来,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朕会教你的。”

  崇祯皇帝宽慰道:“以后内帑经济怎样发展,朕都会明确部署的,皇后只需替朕好好盯着就行。

  特别是内帑所储银子,究竟还有多少,每隔一段时间,皇后要详细陈述下来,替朕管好这个家。”

  叫周皇后执掌内帑经济,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决定的,现在他要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难保在一些事情上,会出现纰漏。

  内帑经济体的整体发展,崇祯皇帝都有着明确部署,现在就缺一个实际管理者,来替他好好管着内帑,看着内帑。

  周皇后贤惠聪明,是陪他走一生的人,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然内帑经济却属内廷事宜,所以很合适。

  “既然陛下这般说了,那臣妾不会叫您失望的。”看着自家丈夫,整个人都消瘦很多,周皇后点头道:“有什么不懂得地方,臣妾会询问陛下的,这内帑经济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虽说后宫的妃嫔有不少,但能叫崇祯皇帝绝对相信的,却唯有周皇后一人,大明帝后是一体的。

  “有皇后这句话,那朕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朕要走了,现在乾清宫那边,还有不少政务,等着朕去处理,皇后要照顾好自己。”

  虽说崇祯皇帝一再告诫自己,别那般勤政克己,想给积重难返的大明,实现真正意义的拨乱反正,还需很长的时间和周期,可现在所处境遇明显好了很多,这难保让他想将很多谋划,都逐一落实下来。

  和周皇后寒暄一会儿,崇祯皇帝就离开了坤宁宫,朝乾清宫那边走去。

  “皇爷,据司礼监来报,一些宗藩已抵通州。”王承恩紧随在后,微微欠身道:“不过对临时搭建的行营,多表露出……”

  “那就叫他们忍着。”

  崇祯皇帝不假思索道:“朕叫他们来京城陛见,一个个心中就不清楚怎么回事?似大批宗藩入住通州,那还不知被搅成什么样子。

  告诉通州的行营太监,过分的要求一概不予理会,等所有宗藩都抵京了,朕再传旨召见他们。”

  “奴婢遵旨。”

  大明宗藩这件事情,必须要妥善解决,不能叫他们在就藩地,继续为所欲为了,否则大明根脉不知被啃噬成什么样。

  “对了,过两日,传张之极进宫见朕。”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理藩院创设到现在,也该发挥他们的成效了,白白拿着俸禄和皇粮,这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从内廷这边,筛选一批年老的宦官,最好是识文断字的,朕要创设一所宗学,来好好教教宗藩和宗室子弟。”

  “皇爷,创设宗学一事,若是在朝传开,只怕那些文官会说些什么吧?”王承恩想了想,面露忧色道。

  “毕竟皇明对待宗藩和宗室,都是有着种种限制的,奴婢怕外朝那帮文官,会死揪着此事不放。”

  “这些朕都想到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曹化淳不是从山西回来了?到时叫那些反对的,都好好看看,代藩和晋藩一脉,都干了什么。

  一个个死揪着宗法礼制不丢手,怕宗藩他们待在京城,会发生什么乱子,朕开设大明宗学,就是教他们子弟规矩的。

  等这件事情结束后,就传召各地宗藩子弟,特别是那些世子和嫡子,无一例外,全都给朕召进京城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应道。

  想要叫大明各地宗藩分支,都能有所约束和忌惮,就必须捏住他们命门,这些进大明宗学的子弟,就是变相的质子。

  当然进了大明宗学,想安于享受是不可能了,老实学各种东西吧,等到机会成熟后,这批宗学子弟,都将承袭各脉的爵位,代表着大明去移藩出去,想要祸害人的话,就去大明之外的地域去,这也算为大明开海,奠定相应的基础。

第484章 建虏,不过如此

  “五军营和神枢营的移防换驻,包括裁撤散兵游勇,这些事情你们做的都很好。”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对随行的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出言赞许道:“这给国朝减去较重的负担,此外还直接或间接推动一些谋画的落实。

  比如九门提督府的定编事宜。

  比如军机处所掌裁撤京卫事。

  所以在你们的心里,都是始终绷紧一根弦,在京营中当差领军,凡事要多做少说,你们的一言一行,会有很多人盯着。”

  “臣等谨遵上谕!”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对天子的这份关切,毛承禄他们皆能清楚的感受到,这和先前在东江镇麾下,那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使得毛承禄他们明白,先前所经历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天子是不知情的,更别提暗中授意一说。

  士为知己者死。

首节上一节257/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