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10节

  “调拨出去。”

  崇祯皇帝合上奏疏,随手丢到御案上,伸手道:“悉数调拨给山陕两地的赈灾行署,让陈奇瑜、刘鸿训他们,加快山陕两地的驰道建设、水利重修。

  顺便给皇明海贸总会的人,传达一道口谕,让他们着手筹建造船厂吧,加快麾下海船规模的筹集速度。”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对联合海贸一事,正如朱纯臣他们所揣摩的一样,崇祯皇帝心里是重视的,毕竟这能让内帑赚取到不少银子。

  随着北方诸省的建设,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这让崇祯皇帝对银子的所需,也在不断的增强。

  不管是各地赈灾行署,还是规模化工坊等事,都需要大批的银子加持,这样才能见到相应的成效。

  而随着大批银子的增补,也让明确的新制钱流通,在不断的增加比重,继而带动北方诸省的流通效率。

  “5000万两银子,要是真能在崇祯五年前后,从朱纯臣这些人名下,都套进皇明海贸总会,那开海通商的规模必然迈向新阶段。”

  崇祯皇帝拿起一份奏疏,面露笑意道:“等到了那个时候,外朝那帮文官,包括他们背后站着的人,想再去反对国朝开海,只怕是难上加难了,靠这批银子实兑新制钱,都能让朕做出不少事情啊。”

  铸币税带来的红利,崇祯皇帝必须牢掌在手,凭借那‘掏’出来的银料,用内帑进行流转,倾斜到各个领域去,能帮着大明持续发展。

  等到那个时候,大明所形成的破产群体,就能得到相应安置,如此就能顺势迈向下一阶段的谋改。

  看着奏疏里的内容,崇祯皇帝收敛笑意,皱眉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派人去把张之极给朕叫来。”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承袭英国公爵的张之极,所领的理藩院,围绕敲诈各地宗藩,召诸宗藩子嗣进京,到宗学进修,可谓是忙的团团转。

  时下在西山筹建的宗学,养着大批宗藩子嗣,他们既是免费劳动力,还是日后开海移藩的先驱。

  让他们在劳作中接受改造,让这些宗藩子嗣脱离低级趣味,通过集体生活的方式,是崇祯皇帝所敲定的核心思想。

  等到大明治下诸亲王、郡王群体,都被理藩院敲诈一番,将子嗣都集中在京城,那围绕剥离名下田产的事宜,就能随着孙传庭在河南境内,对治下宗藩取得的进展,而逐步的推动起来了。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看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朝鲜想和大明进行通商,这要好好的谋画一番,要是能带动北方诸省的工坊发展,这对大明来说百利无害啊。”

  在崇祯皇帝增强东江镇的权重,军机处外派的东江平叛前指,受辽东时局的影响,多次秘密赶赴朝鲜,去和朝鲜的高层面谈,这也让大明的一些变化,开始逐步在朝鲜境内流传起来。

  说到底大明宗主国的身份,在朝鲜尚没有完全失效,而刘兴祚所领的东江军,在辽东打了几场漂亮仗,使得朝鲜这边的人,开始不再那般胆怯建虏,想秘密修复和大明的关系,以此摆脱建虏的威胁。

  “臣…张之极,拜见陛下。”

  “免礼吧。”

  看着作揖行礼的张之极,崇祯皇帝露出笑意,对英国公一脉,他心里是很满意的,这是忠诚于大明的。

  特别是张之极的独子张世泽,还敕封世袭的忠勇伯之爵,以后等到张之极薨了,张世泽会承袭英国公之爵,那忠勇伯的爵位,将从张世泽的子嗣里,再挑选一位来承袭。

  对待忠诚于大明的群体,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绝不会亏待他们的,该有的都会有。

  “张卿,朕打算让你以理藩院的名义,代表朕,代表朝廷,去朝鲜一趟。”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张之极说道:“这朝鲜通过东江镇,递交给朕一份密奏,恳请我们大明,能和他们进行通商,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朕会给你抽调些人手,就两国开海通商一事,进行详细的洽谈和明确,意在帮助朝鲜摆脱困境,让大明获取相应的所需。”

  张之极:“……”

  对天子所讲的这些,张之极心情有些复杂,前两日,朱纯臣他们要追加银子,连带着他们也跟着掏银子。

  毕竟联合海贸的事情,的确能赚取到相应的银子,就算是追加也没什么,不过张之极还忙着理藩院诸事,这使得其没多想其他。

  现在理藩院的事情,他还没有忙完,就又让他离京赶赴超想去,那海上奔波让张之极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这件事情要是洽谈好了,朕打算让皇明海贸总会,专司对朝鲜海贸诸事。”见张之极这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像朝鲜本土的青壮、矿藏、木材等等,都是我大明急缺的,如果这件事情能办好,相信能让朝廷解决不少烦心事,让朱纯臣、徐允祯他们,也跟着你一起去吧,必须要设法促成此事。”

  “臣遵旨。”

  张之极忙作揖行礼道。

  本觉得头皮发麻的张之极,一听天子要将对朝鲜通商事,交由皇明海贸总会专司,那瞬间心态就改变了。

  要是真能促成此事的话,以后皇明海贸总会这边,所能赚取到的银子,必将会相应的增加很多啊。

  一想到这样的好事,张之极的心里就开始盘算着,自己该怎样从朱纯臣、徐允祯他们身上,适当的敲诈些好处了。

第584章 发展是第一要素(1)

  生产力倘若想要持续提升,就必须伴随着利益的驱动,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其中,继而以宏观的方式进行引导才行。

  现阶段崇祯皇帝所想要的,就是让北方诸省治下,那大批破产的底层群体,能有序分流进逐步兴起的工坊内,让他们暂时能获取吃饱肚子的机会。

  至于说盘剥、压榨等不公平的待遇,惟有等大明的原始工业化进程,能推动到一定的程度,大明先前积攒的那些弊政,能够初步得到解决后,等到朝廷积攒的底蕴增强,再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毕竟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野蛮生长,这是资本扩张的趋势,并非个人意志所能更改的。

  天津直隶州衙署。

  “我的卢巡抚啊,您先别这般的着急。”

  陈延生面露笑意,捧着茶盏,走到卢象升跟前,递上茶盏说道:“当前北直隶的发展趋势,不是很好的吗?

  这不正是我们当初想看到的吗?没必要这般上火,现在下官还觉得赈灾行署这边,所聚拢的脱产群体太少呢。”

  “陈知州,本抚能不着急吗?”

  卢象升紧皱眉头,迎着陈延生的注视,沉声道:“你可知当前直隶赈灾行署,聚拢了多少脱产群体吗?

  整整400多万众啊!

  如此还没算上你们天津直隶州,所聚拢的那批脱产群体。

  按照当前的这种趋势来看,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只怕还会稳定增加中,时下北直隶所辖府县,单摘掉你们天津这边,所明确的驰道整饬、水利整修两件事情,就缺额150多万两银子,粮食就更不用说了。

  本抚此次赶来天津,就是想向你寻求解决之策的,过去这几个月间,陛下从内帑调拨的粮饷,已让本抚无脸再上疏去请粮饷了。”

  “喝茶,喝茶。”

  陈延生微笑着说道:“直隶巡抚衙门这边,所缺额的那批粮饷,下官在这里可以向巡抚保证,全部由天津兜底。”

  “当真?!”

  卢象升眼前一亮,顺手接过眼前茶盏,盯着陈延生说道:“据本抚所知,你们天津近期发展很好,衙署这边的粮饷也不多吧?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要是中间出什么差池,那北直隶治下极有可能出现民乱,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象升所领的直隶赈灾行署,围绕北直隶展开诸多事宜,以聚拢破产的群体,杜绝掉潜藏的各种风险和隐患。

  整饬驰道。

  整修水利。

  兴建工坊。

  发展驿传……

  依靠着不断完善起来的赈灾行署,借着地方赈灾、预防灾情的名义,卢象升可谓开启很多政事,以逐步改变着北直隶的现状。

  “此等牵扯重大的事情,下官岂能随便保证。”

  陈延生神情严肃道:“当初为镇压山陕流贼叛乱,陛下付出多少心血,这些下官都是很清楚的。

  这批粮饷等巡抚离开天津时,下官就谴天津驻军押运回保定府。

  不过有件事情,下官还需巡抚能够保证,如此……”

  “想要什么保证?”

  卢象升闻言,放下盏茶说道:“只要这批粮饷能解决,就算是要本抚的乌纱帽,那也能给你。”

  “这直隶巡抚的乌纱帽,下官可不敢要。”

  陈延生笑着说道:“下官想等局势再安稳些,北直隶治下的各项建设,都能得到相应进展后,能要走100万规模的人口。

  除了我天津发展所需之外,像金州那边的初期发展,急需大量人口填充,继而确保辽东诸港的建设。”

  卢象升沉默了。

  100万规模的人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这背后所牵扯到的层面很多,稍有不慎的话,可能会酿成大错。

  “巡抚,下官可以向您保证,这批人口的迁移和安置,必然是得到相应保障的,不会出现任何差池。”

  见卢象升沉默不言,陈延生神情严肃道:“如果金州能有序发展起来,对我大明所带来的好处,对我北直隶所带来的好处,都是极为显著的。

  当前皇明海贸总会这边,手里掌握着大批钱财,下官要让他们手里的钱财,都有序的投出来。”

  卢象升双眼微眯,看向陈延生说道:“本抚想问一点,你是否在私底下,和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存在着某种秘密的贸易往来?

  就天津现阶段的发展,本抚也在心里算过账,依靠你天津州府的能力,不可能还存有这般多的钱粮。

  至于陛下的内帑,不可能倾斜于你们天津一地。

  像辽东、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所设立起的赈灾行署,都需要内帑去调拨粮饷,不然聚拢破产群体,不可能这般迅速。”

  “没错。”

  陈延生点头应道:“在过去这段时间,下官的确筛选一批人手,秘密筹建起和辽东义军的海上贸易。

  他们所缺的军械、火器、火炮、火药等物,甚至是棉布、药材等各项所需,都能通过这条密设的航线,经天津起程,赶赴到金州港,继而转运到辽东义军所控辽地。

  不过下官做的这些事情,是奉陛下密旨所为,不相干的人绝不能知晓。

  下官愿意将此事讲明给巡抚,是陛下先前吩咐过,如果巡抚询问此事的话,可以主动讲明。”

  卢象升脸色微变,囔囔道:“陛下这是驱虎吞狼啊。”

  陈延生所讲的这些话,让卢象升先前的种种疑惑,这一刻算是全部解开了,难怪天津治下的发展,会表现得这般抢眼。

  特别是造船业的持续发展,超乎了卢象升当初的预想,就算是有欧罗巴各国海商,也不至于扩张的这般快。

  “巡抚说的没错。”

  陈延生沉吟片刻,开口道:“下官也是直到近期才揣摩透天子深藏的用意,通过各处延展的海贸,以各种热销的商品,有序推动治下工坊发展,带动造船业的繁盛,继而依托天津,反哺到整个北直隶,有序推动直隶境内,各项明确建设的事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态势。”

第585章 发展是第一要素(2)

  “此举固然对大明的发展,对辽地的安稳,能起到积极地作用,可也要避免养虎为患之势。”

  卢象升眉头微皱,看向陈延生说道:“当初建虏尚未一统前,大明对建州三卫的女真各部,所采取的方式,和当前的形式并无差别。

  倘若纵容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这般持续的发展下去,秘密购进我大明所产的火器、火炮等,难保不出现这等威胁。

  而且战争形势下,李自成所部绝不可能一直取胜,一旦他们所列装的火器或火炮,被建虏八旗在战场缴获……”

  陈延生微笑着说道:“巡抚,倘若真是那样的话,局势只会对我大明愈发有利,这并非是下官所讲,而是陛下所定结论。

  我天津所筹建的军工产业,通过所开辟的航线,对李自成所部定向倾销的火器、火炮等军火,实则是我大明武备院研制出的初代型号。

  当前武备院这边,正在集中相应的人手,攻克新阶段的火器、火炮等,以增强我大明军队的基准战力。

首节上一节310/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