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向王在晋他们开口道:“特别是奉旨出征的京营各部,都需要国朝来进行调拨,不像辽地还能自行筹措一部分。
朕可不想看到我大明健儿,没有战死在战场上,最后却因朝廷调拨不及时,却活活冻死在前线!”
“启禀陛下。”
王在晋忙上前作揖道:“对驻守西北边陲、征讨宁夏叛乱的京营各部,早在数月前,我军机处就与户部、兵部进行协调,并跟内务府所辖诸厂明确流程,赶制出京营各部所需的棉甲、棉服、棉被等御寒之物,通过流贼平叛前指运往各处。
至于屯驻辽地的各部边军,先前辽东督师府呈递奏疏,言辽地会自行筹措御寒之物,无需朝廷进行调拨。”
军队是最耗费钱粮的组织,不管是吃穿用度,亦或是发放粮饷,再或者授赏抚恤等,都需要大批银子支撑。
可想要确保绝对的安稳,就离不开军队的震慑。
崇祯皇帝对治军的态度是明确的,他需要一支能拉出来打仗的强军,他不要内部腐败的军队。
通过先前的种种安排,现在大明所辖的军队中,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军队,正在朝崇祯皇帝所想的方向倾斜改变。
“解决好就行。”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环视殿内群臣,开口道:“今日召诸卿共商军政,所谈及的不是别处,恰恰是辽地的戍边大军。
随着泛辽东战略的稳步推进,当前大明在辽地的局势,还算是比较安稳,至少不会再受建虏八旗任何动静,就导致局势骤然转危。
而辽东督师孙承宗,在出镇辽地以来,审时度势下明确撤卫设府之事,筹措几支能战的强军,这也使得我大明在辽地,情况变得有些复杂。”
复杂?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就当前辽地所处境遇,是自万历朝后期开始,对大明来说最为稳定的时期,特别是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的出现,使得建虏八旗的兵锋,不能随时随地的威胁到大明。
而辽地多处榷关的开设,让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蒙古各部,为延续好和大明通关行商,好叫他们获取到丝绸、茶叶、棉布等日常所需,跟亲近建虏八旗的科尔沁各部,甚至和建虏八旗,都展开相应的攻势和对峙。
像这样的一种局势,倘若能在辽地保持数载,只需要数载,那强劲凶残的建虏八旗,就能被活活的耗死!
恰恰是这样的原因,使得辽西逐步推行撤卫设府,此事在传到京畿一带时,引起不少的非议和质疑,可在军机处这边却引得强烈支持。
根源很简单。
辽西逐步推行撤卫设府,使得辽地能自行发展起来,或许速度很慢,效率很慢,可却减轻了国朝的财政压力。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朕之所以说复杂,不是辽地的秩序复杂,而是戍守辽地的大军复杂。”崇祯皇帝环视群臣,看着他们各异的神态,继续说道。
“据孙承宗先前所呈奏疏,戍守辽地的军队很多,很杂,不少军队,甚至都是天启朝的援辽军,可麾下的建制却残缺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使得在发放粮饷,调拨军械、火器、火炮等军需时,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过去辽地的局势虽说趋于稳定,但很多时候却又不是特别安稳,所以朕虽说知晓这一情况,但却也不能过多的干涉建制。
毕竟整饬军队是需要稳定局势的,倘若在整饬戍边诸军时,建虏八旗对我辽西等地展开攻势,那只会影响到辽地的安稳。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辽西从落实撤卫设府后,局势是愈发安稳了,而建虏八旗又疲于战事,只怕麾下受损也不小。
所以朕想要趁此机会,对戍守辽地的边军各部,展开一场全面整顿,以确保拱卫辽地的诸军,能以全新的面貌应对今后的辽地局势。”
随着辽东将门势力的逐步瓦解,崇祯皇帝对辽地诸军的掌控力度,可谓随着辽东督师府的增强,而跟着相应增强很多,这也让崇祯皇帝想通过整顿辽地诸军,来真正掌控住辽西的局势,而此后征服建虏八旗,真正收复辽东全境谋势。
第650章 辽东军改(2)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天子所说之言,心里都生出各异的想法。
这就是天子先前想说的?
王在晋心生感慨,回想起数日前得天子召见,让自己以军机处的名义,特擢一批辽将赶赴福建、广东、琉球镇等地,一些想不通的事情,此刻算全都明白了。
提防欧罗巴各国的海上威胁,是一方面。
想以此调走一批辽将,继而整顿辽地边军,是一方面。
“就当前辽地所处的局势,国朝整顿拱卫辽地的诸军,其实是有好处的。”王在晋收敛心神,走上前作揖道。
“受过去辽地混乱的影响,为确保辽前的安稳,朝廷调遣很多军队扼守各处,尽管确保辽前的安稳,但也导致拱卫辽地的诸军混乱、建制不一,继而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
倘若国朝能有效整顿辽地边军,明确各军建制,这不管今后调拨粮饷、各类军需等,亦或调遣各军参战,都是有着好处的。
特别是对建虏八旗展开攻势,随着那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在辽南诸卫掀起的战事,不难看出建虏八旗外强中干的本质。
如果国朝能够统筹好辽东各方势力,甚至通过刘兴祚所领东江军,要求朝鲜出兵袭扰建虏八旗,那今后是能通过一场场战事,逐步收复被建虏窃据的辽疆,甚至将李自成所部进行收编。”
“王卿所讲的这些,也是朕一直在想的。”
崇祯皇帝伸手赞许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辽地有当前的局势,可谓是非常的来之不易。
国朝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想收复被建虏窃据的辽疆,那必须有明确规模的军队才行,倘若连拱卫辽地的各军建制,朝廷都不能掌握清楚,那怎样对建虏八旗展开攻势?如何镇压建虏叛乱?”
辽东这块资源丰富的黑土地,崇祯皇帝肯定要全面收复回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毕竟大明今后的重工业区,哪怕是最原始、最简陋的那种形式,崇祯皇帝也要逐步的筹建起来。
发展是需要周期性的。
倘若连最基础的路都没有走稳,就想着怎样快步前行,甚至是奔跑的话,那迟早是要跌大跟头的。
不过收编李自成所部,崇祯皇帝却没有想过此事,甚至包括建虏八旗在内,崇祯皇帝都没有想彻底剿灭。
为什么?
拿他们当先驱啊!
将李自成所部和后黄台吉时期的建虏八旗,都紧密捆绑在大明这架战车上,让他们通过战争探索,不断横扫草原各部,拿着战场上的缴获,和大明展开军火贸易,从而鞭策着他们一路向西探索!
大明对外扩张的路线,一个是走陆路,一个是走海路,通过驱使不同的群体,来帮着大明促成原始积累,逐步发展本土工业化,只要蒸汽机后续能顺利研制出来,铺设大批的铁路干线,那这盘棋才算真的盘活了。
当然像这样宏伟的战略构想,是需要数十年的筹谋和沉淀,每一步路都不能走错,才有可能实现的,这些构想崇祯皇帝现在不会提及。
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就崇祯皇帝所提到的这些,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让崇祯皇帝觉得欣慰的,是军机处上下对整顿辽地诸军,进行他所构想的辽地军改,是没有异议的,是支持的。
毕竟辽东局势的逆转,从过去那种被动境遇,到现在形成主动趋势,是崇祯皇帝提出泛辽东战略后,才逐步的改变的。
这也使得王在晋、黄立极他们,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公然去和天子唱反调的,这对他们而言没任何好处。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环视殿内群臣,“鉴于辽东的特殊局面,朕打算在辽东暂定3个军,分别是武烈军、镇辽军,新增一部为平虏军,所授职官为总兵官。
各军下设3个镇,所授职官为副总兵官,各镇辖12000余众。
各镇下设2个协,所授职官为参将,各协辖6000余众。
各协下设2个标,所授职官为游击将军,各标辖3000余众。
各标下设3个营,所授职官为千总,各营辖1000余众。
朕言明的这些建制,仅仅是常设的基础建制,牵扯到参谋、军医、斥候、后勤等各类特殊兵种,都会有着相应的增幅。
军机处所要做的事情,即参考朕所拟定的那些章程,尽快完善这些军队建制,并赶赴至辽地,会同辽东督师府一起,将各军整顿做好。”
殿内安静极了。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他们,知晓崇祯皇帝想要通过整顿辽地各军,继而让朝廷增强在辽地的掌控,可是言明的这些整顿措施,却区别于大明现有的军制。
这哪里是简单的整顿辽地各军啊。
倘若辽东整顿各军诸事,能够顺利的推进下去,只怕在今后一个时期,会在大明各地逐步推行此军制。
一个军下辖三个镇,这个规模都达到近四万众,今后能授总兵官的武将,那绝对是天子信赖和倚重的大明栋梁。
对崇祯皇帝而言,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倘若什么都要瞻前顾后,干脆什么事情都别做了。
先前崇祯皇帝想参考后世的常见军制,明确军师旅团营这套军队建制,可通过他的了解和思索,这并不适合现阶段的大明。
反倒是军镇协标营这套军队建制,更适合于初期阶段的全面整改,这一套军队建制的规模更多些,且能够有效筹设参谋体系,充当过去那套太监监军的角色,最大限度避免拥兵自重的威胁。
“王卿,等到军机处明确此事后,你奉旨赶赴辽前一趟。”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王在晋说道:“与辽东督师府一起,尽快明确各部整顿事宜,确保朕所明确的诸事,能有效落实下来。”
“臣遵旨。”
王在晋神情复杂,上前作揖道。
天子让他前去辽地,除负责与辽东督师府一起整顿辽东各军外,恐也跟擢授那批辽将有关,天子想要的是让辽地在安稳局势下,将所谋的诸事稳妥的落实下来,期间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第651章 风起青海
整体局势的平稳和有序,一直都是崇祯皇帝在追求的,因为只有平稳,那才能稳住脚步的解决问题。
过去的大明上下,从万历朝,经泰昌朝,到天启朝,受一个建虏叛乱的影响,使得朝堂的注意,多数都集中在辽东那边。
数不清的军队、粮饷、军械、火器、火炮等等,是源源不断的朝向辽东倾斜,特别是出现一些区域动荡时,就会形成一个小高潮。
面对这种特殊的形势,也使得那时逐步失控的党争,很多参与斗争博弈的群体,诸如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都想通过辽东平叛,继而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尤其是以东林党表现最为突出。
楚党出身的熊廷弼,就是其中的政治牺牲品!
这也导致辽东陷入畸形的境遇,而辽东将门就是催生的畸形产物。
崇祯皇帝恰恰是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所以一直在致力于整体局势的平稳,同时收控区域动乱的烈度。
整体平稳要有。
区域动乱要有。
前者是想让大明做出改变,后者是鞭策促成前者改变,都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然同样的道理,战争也能影响政治的走向。
崇祯皇帝需要大明保持平稳,但同时也不能丢掉战争,这些都是他手里的筹码,是落实他所定谋画部署的倚仗。
当前大明存在战争的区域,一个是辽东,一个是西北,只是与过去所处绝对被动境遇不同,时下的境遇是大明占据优势和主动。
西北朔风很烈。
刮起来遮天盖日。
“直娘贼的,这风刮的就像下刀子一般。”
孔有德双眼微眯,骂骂咧咧的走进帅帐,拍打着身上所飘雪花,“这天儿是愈发的冷了,要不是先前朝廷及时调拨的御寒之物,恐咱五军营这边,怕是要冻伤冻死很多人啊。”
“的确是这种情况。”
盯着舆图的毛承禄,头也不回的说道:“在没有率部赶来西北前,咱们拱卫京畿的期间,一个个的眼红他们勇卫营,还有神机营,能深得陛下信赖,在前线和各部流贼交战,能在战场上斩获军功。
就更别提陛下的时常夸赞了。
现在真到西北了,在前线经历种种以后,才知晓人家勇卫营和神机营,周帅和曹帅他们,先前究竟顶着怎样的压力。”
“是啊。”
孔有德挎刀走来,神情感慨道:“就不说别的,单单是西北的复杂地势,就够叫人头疼的了。
可想而知此前在陕西境内时,周帅和曹帅他们,究竟是顶着怎样的压力,一步步的削弱那帮流贼势力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既定轮调提防流贼的部署,顺利的落下帷幕,当前在西北边陲之地,警惕流窜进青海境内的各部流贼,是毛承禄所领五军营,尚可喜所领神枢营,各自麾下皆有大批将校追随。
现阶段的大明,并不具备通过西北之地,进取到青海境内,去清剿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等一众流贼势力。
“也不知道尚可喜他们,今日能否抵达我部商讨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