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41节

  所触动到的利益太多。

  倘若真的有人敢去动摇这些既定事实,那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风波,一旦地方出现混乱的话,作为吹响盐政整改的发起者,必会遭受到相应的惩处,罢免官职、夺取功名这些惩处措施,或许都是最轻的。

  “韩元辅,你先消消气。”

  毕自严站起身,端起一盏茶,朝韩缓步走去,“你想要表达的那些意思,其实你我心里都很清楚,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所担心的事情,是国朝好不容易维系的安稳,或许会因盐政整顿一事,而再度陷入到动乱之下。

  但是韩元辅是否想过,倘若盐政所生弊政和问题,朝廷就这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今后想要出手整顿,难度会比现在更大。”

  “出现乱子怎么办?”

  韩接过茶盏,皱眉看向毕自严说道:“看看军机处那边,从明确京畿卫戍调整后,就在一步步的揽权,陛下明显是想将兵部职权重分,只不过时机还不成熟,并没有表明这种态度。

  可宁夏镇的反叛,那就是惨重教训啊。

  在裁撤卫所、明确新军制一事上,天子明显是操之过急了,此事就算是正确,也该徐徐图之才行啊。”

  “操之过急了吗?”

  毕自严反问道:“在本辅看来,此事已经慢到不能再慢了,再慢下去,那还不如什么都不要去做。

  就以天启朝开始算,到现在崇祯四年,转眼就要到崇祯五年了,这短短十余载,韩元辅难道不清楚,朝廷调拨到九边的粮饷有多少吗?

  行,再刨除掉不受控制的辽地,那也超过千万两白银了,这数目小吗?

  可是九边重镇真的确保大明边陲的安稳了吗?

  以河套蒙古各部为首的蒙鞑,动辄就袭扰大明边陲,杀进山陕等地,威胁宣府镇等地,对国朝造成多少威胁?”

  韩:“……”

  其实对于大明而言,过去受建虏侵扰的影响,使得其他爆发的一些威胁,都被辽地风波给遮掩住了。

  北疆边陲的蒙鞑侵袭。

  西南边陲的土司叛乱。

  山东境内的白莲叛乱。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给予大明不断的威胁,影响着大明的统治根基,使得大明始终摇摇欲坠。

  毕自严所表明的态度,算是让韩明白一点,想劝说其暂时收回整顿盐政的想法,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可是……

  “你好自为之吧。”

  韩轻叹一声,神情有些落寞,“是啊,转眼就要到崇祯五年了,从那场建虏侵犯京畿一战,国朝所变动的事情太多了。

  天子所改变的太多了。

  尽管天子没有表明态度,不过朝野间的不少人,都能看出天子想推行新政,继而解决大明的问题,可是……”

  “对天子是否想推行新政,本辅其实并不关心。”

  毕自严出言打断道:“本辅只是想做一些,本辅觉得对的事情,对得起头上戴的这顶乌纱帽,对得起所穿这身官袍。

  只要本辅署理户部事宜一日,那就要做好该做之事,难道真等到国库再度空虚,朝廷再遭遇过去那等困境,我等再想着为君分忧,为社稷虑?

  可真等到了那一日,大明又该经历怎样的困境?整顿盐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朝廷所要坚持的事情!”

第648章 明升暗贬

  “今后一段时期内,军机处明确的那些谋画部署,都必须要有效的推行下去,不要受到朝野间的影响。”

  崇祯皇帝走在御道上,对身后随驾的王在晋说道:“朕知道宁夏镇叛乱一事,让有司对军机处的诟病和非议,又跟着增加不少。

  可就算没有军机处,难道这些叛乱就没有了?

  在朕看来并非是这样吧。

  九边重镇所遗留的问题,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经较长年限堆积的,拿着国朝调拨的军饷,吃着国朝给予的军粮,却碰不得,摸不得,这是想干什么?

  藩镇割据吗?

  倘若是这样的话,那索性把问题都暴露出来,省的国朝每年浪费那般多粮饷,却养一群喂不熟的狼!”

  军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崇祯皇帝所重视的,可是大明的军队啊,多数都腐烂到了根子上,根本就没有抢救的价值。

  就算是费尽心思的去抢救,可那些坏风气、坏习惯,却已然是根深蒂固,就算换了一茬将校,可问题却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王在晋微微欠身道:“自京营出征以来,尽管诟病和非议多了不少,但军机处也并非被动承受这些。

  像山陕流贼的平叛事,像辽地建虏的镇压事,能取得当前的进展,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逐步裁撤卫所,明确新军制,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对国朝有益的,是对社稷有益的,绝不像一些人说的那般,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威胁。”

  “卿家能这般想,朕心甚慰啊。”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做好该做的事情,这是朕一直倡导的,自己分内的事情,都还没做明白,干明白。

  却有着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干涉别的事务,这是想干什么?

  党争吗?

  朕最厌恶的就是这等逆臣,倘若不是他们的存在,那大明就不会有这等被动境遇,也不会出现那般多的问题。”

  现在崇祯皇帝算是玩明白了,既然不能大开杀戒,就要勇于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大明文官群体中的一些人,不是喜欢以祖制啊、宗法啊为由头,将自己暗藏的那些小心思裹在里面,继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吗?

  既然文官群体能做的,那大明天子就不能做?

  天底下可没有这等道理。

  你要约束皇权。

  我就制约臣权。

  既然是权力斗争嘛,那就笼络一批甄选好的大臣,打上帝党这层标签,积极展开相应的斗争,自己在后面给他们撑腰,叫他们在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情,通过斗争促成好的变化。

  崇祯皇帝现在就在表明一个态度,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只要稳着步子去谋改,去推动维新变法,哪怕斗他个十几二十年,崇祯皇帝也是能够接受的。

  让大明在斗争中扫除弊政。

  让大明在斗争中逐步复兴。

  让大明在斗争中不断崛起。

  让大明在斗争中开疆扩土!

  这些都是崇祯皇帝要达成的最终目的。

  王在晋的心里有些感慨,他很清楚天子讲这些话,究竟是带着什么深意,情况就出在毕自严所提盐政整顿上。

  先前军机处虽说有诟病和非议吧,但是却没有像现在这般激烈,为何这等声音开始增多了?

  那就是一些人坐不住了,想要转移矛盾,继而破坏掉毕自严所提盐政整顿。

  大明的官场啊,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存在。

  可是这些蹦的人,想暗中掣肘的人,却遗漏掉一项重要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天子,能驱使的官员多了。

  一个特设的内务府,所聚拢起来的文官,就足够让天子应对任何风波,哪怕有人想暗中掣肘,那天子也完全可以绕开外朝,只通过内务府就将一些紧要事情给办好。

  像这点共识,军机处上下都瞧明白了。

  只不过王在晋他们没有说出来。

  当初军机处特设时,所处的境遇和氛围,不就和内务府一样吗?

  “朕这里有一份名单,卿家以军机处的名义,以此前镇压平叛之功,将他们都悉数擢升起来。”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这批人都调往福建、广东、琉球镇等地,以统管水师为主,要妥善的安排好这批人。”

  嗯?

  王在晋的心里生出疑惑,看向朝自己走来的王承恩,接过眼前那份名单,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王在晋的目光落在名单上。

  祖大乐、祖宽……

  名单上所列的群体,无一例外皆是所谓的辽东将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这个准军阀势力,算是不复先前的势头了。

  动辄就鼓捣一些事情,以此来胁迫朝廷,尽管是很隐晦的那种,不过这种性质在崇祯皇帝的眼里,那就是一种挑衅!

  看完这份名单后,王在晋眉头微蹙,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陛下,您所拟的这份名单,不少人都已晋升……”

  “朕知道。”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朕既然这样做,那就有朕的道理,此事要尽快明确下来,过几日,朕会摆驾武英殿,就辽东的一些问题,与军机处诸大臣商讨一些决断。”

  “这……”

  王在晋一时有些拿捏不准。

  方才还聊着宁夏叛乱,裁撤卫所等事,可现在突然却转到辽东去,这让王在晋有些转不过来了。

  “欧罗巴各国里的一些西夷,开始在背地里不安分了。”见王在晋这般,崇祯皇帝眉头微挑道:“觉得我大明富裕,和大明展开的海贸出现逆差,所以就想着多争取些利益,朕要防患于未然。”

  “臣领旨。”

  王在晋闻言当即作揖道。

  其实对王在晋所说的这些,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当前辽地的局势愈发稳定,崇祯皇帝要借此机会,铲除掉辽东将门这一准军阀势力的根脉,或许现在还不能杀掉他们,可是却能设法调走他们。

  让他们从熟悉的辽东,调离到别的地域安置,采取单向的打压策略,相信等大明所处的境遇,逐步的开始变好后,崇祯皇帝就能腾出手解决掉这帮败类。

第649章 辽东军改(1)

  一场大雪给紫禁城披上银装,寒风呼啸吹起无数雪花,对紫禁城而言像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可对很多人来说,雪代表着难熬的寒冬。

  “这一年过的真快啊,转眼就要到崇祯五年了。”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站在武英殿外,看着那飘散的白雪,神情感慨道:“国朝所处的境遇虽说缓和不少,可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啊。

  这个隆冬过去,不知又会死掉多少人啊。

  倘若国库能够再充盈些,那朕这个大明皇帝,就能够多为大明子民,做一些有用的实事啊。”

  垂手而立的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听闻天子所讲之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迎着呼啸吹来的寒风,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进殿议政吧。”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转身朝殿内昂首走去。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行礼道。

  走进暖和的武英殿,身上所带寒意被驱散,崇祯皇帝的眉头微蹙起来,尽管他不愿多想此事。

  不过现阶段的大明,贫富差距依旧是很大,所生阶层矛盾依旧尖锐,所存问题依旧很突出。

  这不是几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通过不断的调控、引导、发展来逐步解决的。

  大明所辖疆域辽阔,各地的情况不一,想要治理好这个庞大国度,并非是嘴上说说那般简单的。

  “现在北疆各地的气候变冷,镇压流贼叛乱,镇压宁夏叛乱,镇压建虏叛乱,所调遣的军队众多,各处所需的棉甲、棉服、棉被等物,是否都筹措调拨到各处?”

首节上一节341/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