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89节

  在陈继盛感慨之际,毛承禄皱眉道:“这两日,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孔有德他们,也多次前来找我,想了这么长时间,却始终猜想不到天子之意。

  若是因袁崇焕矫诏擅杀父帅一事,没理由将我等悉数随驾归京,且还安排到这西苑之地吧。

  但若是其他缘由,我……”

  “毛大慎言!”

  陈继盛闻言大惊,出言打断道:“圣意难猜,那就不要猜,做好我们的事情,约束好麾下兵卒即可。

  我相信到时陛下必然会有所旨意。

  不过我对此次进京,并不反感,若能将袁崇焕绳之以法,也算是为毛帅复仇了,这样毛帅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

  毛承禄垂着的双手,此时紧握起来,眸中闪烁着冷芒,脑海里浮现出袁崇焕的嘴脸,心底生出的杀意,是怎么都消散不去的。

  “传陛下口谕,命东江军各部将校,即刻赶赴太液池御台觐见!”

  以张世泽为首的府军前卫,前来东江军、勇卫营暂驻之地,挎刀前行,朗声传递着崇祯皇帝所下口谕。

  听闻口谕的陈继盛、毛承禄,当即转过身去,心里不免生疑,崇祯皇帝竟来到西苑这边,看架势是专门召见他们啊。

  散布在各处的东江军将校,快步朝陈继盛、毛承禄这边跑来,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首的将校,此时眉宇间皆透着不解与狐疑,这好端端的怎么天子就过来召见他们了?

  带着种种疑惑与不解,陈继盛、毛承禄一行,在汇合之后,跟随张世泽等府军前卫,去往太液池御台。

  此时的崇祯皇帝,倚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从班师回朝后,他就一直忙着各项事宜,此次召见陈继盛等人,才算有了半点悠闲时间。

  这一刻,崇祯皇帝突然明悟,难怪自己的便宜哥哥,天启皇帝将外朝事,交由魏忠贤来管,而自己躲在幕后总揽大局。

  “皇爷,原暂驻西苑的一众宦官,皆已被王太监、方太监带走了。”一旁的庞天寿,小心翼翼的欠身禀道。

  “嗯,办事效率挺高的嘛。”

  闭目养神的崇祯皇帝,露出一抹笑意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见王伴伴他们了,陈继盛他们过来了没有?”

  随着西辑事厂、大内行厂被自己特设,并叫方正化、王承恩总管,崇祯皇帝还真有些期待,在这次内廷深层次铲除家贼硕鼠的行动中,二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本想着召见陈继盛他们时,顺便见见王承恩、方正化二人,没成想,人家还真把自己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了,既然是这样,那就别过多的干扰了。

  本起身想询问身旁宦官的庞天寿,在见到张世泽一行,领着以陈继盛为首的东江军将校,忙低首说道:“皇爷,陈继盛他们来了。”

  “嗯。”

  崇祯皇帝应了一声,依旧闭目养神,静静的躺在躺椅上,而陈继盛、毛承禄一行,则卸下所佩战刀,叫由大汉将军保管。

  “末将陈继盛,拜见陛下!”

  “末将毛承禄……”

  在一阵恭敬的行礼声下,崇祯皇帝缓缓睁开眼睛,向前挺身坐了起来,开口道:“都免礼吧。”

  说罢,便缓缓站起身来,而陈继盛、毛承禄等一众将校,则恭敬的站立,准备听候差遣。

  “陈继盛,在朕的西苑暂驻,待着还算习惯?”

  崇祯皇帝活动着脖子,看着陈继盛他们,神情淡然道:“跟你们先前所驻东江镇相比,感觉如何?”

  “陛下…很习惯。”不明所以的陈继盛,忙抱拳一礼道:“东江镇那等粗鄙之地,万不能跟陛下之西苑相比。”

  自崇祯皇帝下旨,命陈继盛带队,随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前去迁安城将袁崇焕拿下,并在带回汉儿庄大营,被崇祯皇帝当众斥责,并缉拿接受审办时,陈继盛这些东江军将领,心里对朝廷的警惕,就相对的少了不少。

  不过这又是随驾归京,又是随勇卫营暂驻西苑,在陈继盛他们的心里,还是不免生出些许疑惑,天子这般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两日跟勇卫营待在一起,看他们的操练,都感觉怎么样?”

  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着,看着眼前的众将,说道:“若朕叫你们各自统率一部,能否操练出像勇卫营这样的强军?”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崇祯皇帝的视线,特别留在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五人身上。

  相比较于还算沉稳的陈继盛,对上述这些人,崇祯皇帝才是最在意的,先前他也没有想到,自己颁布的戡乱救国之诏,能叫这些人一块被陈继盛带过来。

  原本建虏进犯大明,像东江镇离京畿那般远的军镇,是没必要调来的,但考虑到东江镇的情况,崇祯皇帝还是将戡乱救国之诏,派人发放到东江镇。

  那时的崇祯皇帝,心里就存着一个想法,若陈继盛他们奉诏过来了,那一切都还好说,若不奉诏的话,就必须要坚决的设法除掉毛承禄、孔有德这些人,毕竟他们的危害实在太大了。

第168章 西苑点将(2)

  面对崇祯皇帝的询问,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等一众东江将校,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心里却思量起来。

  这两日他们与勇卫营所部,暂驻在这西苑规定之地,也都见过勇卫营的操练,初见时的不屑,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叫他们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想要检验一支军队,是否能称得上真正的强军,其实对统兵将领来讲,都有一条相同的标准,那便是这支军队麾下的将士,潜意识里去遵循的军规军纪。

  瞧见陈继盛他们陷入到沉思之中,崇祯皇帝并没有开口催促,相反却静静的站在原地,等待着第一人主动站出。

  尽管东江军的军风军纪很差,然考虑到当初毛文龙在缔造这支军队时,所处是怎样一种环境,补充的兵源成分复杂,崇祯皇帝并没想除掉东江军。

  处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使得崇祯皇帝需要一支支强军,更需要一帮敢打敢拼的悍将,倘若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能被自己调教出来,那重用他们也未尝不可。

  现阶段的大明是上下摆烂,可供崇祯皇帝选择的空间很局促。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想培养出强军还算容易,只需明确军规军纪,实发粮饷,配足各式军械、火器,配合相应的操练,就能在一场场血战中,锤炼出一支支强军。

  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下,拉上战场的军队,只要见一次血,要么成,要么废。

  就像养蛊一般,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这便考验统兵将领的能力了,由此可见培养一名优秀将领,是何其困难的事情。

  当前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些将领,尽管心底产生一些对朝廷的不满和不信任,但还远没到彻底叛变的阶段,所以能把他们拉到自己麾下驱使,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还是有必要去做的事情。

  这跟在崇祯皇帝的心底,已判处死刑的辽东将门,还是有着一些区别的。

  陈继盛沉吟片刻,硬着头皮走上前,对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勇卫营的操练方式,似与戚少保编撰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有着很大的不同。

  末将等虽说在这两日内,与勇卫营同驻西苑,然并不清楚其中的门道,故而不能下此确切的说辞。”

  还算务实。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看向毛承禄他们,说道:“你们的想法呢?可是跟陈卿一样?”

  “是的,陛下。”

  “陛下,末将与陈副总兵想法一样。”

  “陛下……”

  神情间多带着些迟疑的毛承禄、孔有德等人,不分先后的抱拳行礼道,透过眼前这一情况,崇祯皇帝也敏锐的觉察到毛文龙的旧部,并非是所谓的铁板一块。

  有毛文龙的东江军,和没有毛文龙的东江军,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这也给他分化陈继盛等人,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局面。

  “你们能对朕讲出心里所想的话,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面露赞许,看着陈继盛他们,说道:“不像袁崇焕那边,也不像朝中的一些大臣,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算计,就联起手来欺瞒朕。

  以为这样做了,就能高枕无忧,可他们都没有想过,人在做天在看,做了错的事情多了,早晚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

  这次建虏进犯我大明,就是最好的体现,只是却连累大明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待这些罪人,朕绝不会轻饶。”

  讲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的脸色冷了下来,连带着陈继盛、毛承禄这些东江将校,一个个心里都变得紧张起来。

  崇祯皇帝接着又继续说道:“此番袁崇焕被朕下旨逮捕,入诏狱等待审办,有些事情还需你们来佐证,这也是朕将你们带回京城的原因。

  毛卿一事,究竟孰对孰错,背后又牵扯到什么利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辞。

  朕不能叫任何忠诚于我大明的臣子,蒙受冤屈,但是同样也不会稀里糊涂的了事,带着各种情绪,继续为我大明效忠。

  这些年朝廷苦了你们东江军,朝廷的难处,朕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你们此次能奉戡乱救国之诏,千里迢迢的赶来驰援,朕心里记着你们的功。”

  听崇祯皇帝讲到这里的时候,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这些东江将领,一个个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同时在众人的心中,也多生出了一个念头,只怕他们短时间内,是离不开京城了啊。

  崇祯皇帝看着众人的反应,神情自若道:“然袁崇焕一案牵扯众多,只怕你们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离开京城了。

  只是东江镇这个地方,又关乎到我大明对建虏的布控,不可没人坐镇,故,朕决意擢刘兴祚为东江镇总兵官,统属东江镇事宜。”

  “……”

  听闻此等消息的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等一众将校,脸色微变起来,不少人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尽管他们猜想到了一些,但是这话从崇祯皇帝的嘴里讲出来后,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了,关键他们中有很多都不服刘兴祚啊。

  “至于你们…”

  崇祯皇帝有意停顿少许,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接着又继续说道:“朕思前想后,决定将你们编入京营,替朕分忧。

  此次建虏进犯大明,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的表现,叫朕感到很失望,你们能擢升到怎样的位置,还要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

  有能力的,三大营的左右副将,朕都能封给你们,能力差一些的,那就按照规矩来进行授赏了。”

  本就心惊的陈继盛、毛承禄等人,在听完崇祯皇帝最后所讲后,那一个个变得更为难以置信了。

  一个是后娘养的东江军,一个是掌上明珠的三大营,他们谁都没有料想到,天子竟将他们编入京营。

  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嫡系了啊,关键是这个能力体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169章 讲武堂

  活在这纷扰的人世间,没有什么是不能拉拢瓦解的,只要瞅准在意的是什么,就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对现阶段的东江军来讲,准确来讲,是毛文龙的那些旧部,随着毛文龙这座大山倒了,他们被迫处在一边继续为大明效命,一边又心生惶恐、抗拒、不安的矛盾状态下。

  大明立国至今,从太祖高皇帝传至崇祯这一朝,纵使大明存在很多弊政和问题,然国朝正朔传承,却依旧深入人心,选择造反的终究是少部分群体。

  在彻底没了活路以前,是没人会冒着杀头的风险,选择造大明的反,正如当前肆虐陕西的流寇势力,便是因为连年的灾害,土地兼并严重,没了活路可言,才选择造反的。

  “回到刚才的话题。”

  看着神情各异的众人,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朕决意在这西苑创设讲武堂,你们这些统兵将领,会跟勇卫营、府军前卫的将领、京卫,一起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进修。

  朕会编撰一些讲武堂的教材,如何互帮互助,如何取长补短,就看你们彼此间,能否相互接受对方。

  按照朕心里的构想,讲武堂初步分为步科、骑科、炮科、工科、参谋科、宪兵科、教导科七类,在七类之下会细分相应的学科领域,朕会命军机处尽快归整。

  趁着讲武堂没有正式创立之前,你们都好好想一想,自己擅长于哪个领域,到时可选择该分科进修。

  三个月后,朕将会组织一场结业考试。

  凡是取得相应成绩,顺利从讲武堂第一期短期进修班毕业者,朕会结合考取的成绩,还有平日里的表现,及先前所立战功,授予相应的军职。

  至于那些没有取得相应成绩,朕也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到时再进行相应考核。”

  想叫大明摆烂掉的军队,拥有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拥有能持久的战力,培养脱产的职业军官队伍,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崇祯皇帝对军队建设,军队相应领域,最多算是一知半解的存在,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过已知的那些主脉络,是不会有错的。

  冷兵器时代终将被热兵器时代取缔,但现在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是怎样培养职业军官队伍。

  为此崇祯皇帝想到了折中的办法,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中心思想,将自己已知的那些东西,一一详细的写出来。

  叫陈继盛、毛承禄这些在外统兵的将领,叫周遇吉这些新提拔的将领,还有府军前卫的那帮勋戚子弟,聚拢在西苑创建的讲武堂,让他们彼此间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让他们在碰撞中摩擦火花,自己时常来讲武堂这边视察,并把握好大方向不偏转,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大明的军官培养机制,并逐步明确在培养职业军官期间,需要他们进修哪些学科。

  “……”

  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这些东江将校,在听完崇祯皇帝所讲后,一个个都露出惊愕的神情,这是要叫他们成为读书人吗?

首节上一节89/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