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98节

  以土木堡之变为分界岭,先前权势滔天的大明勋戚,渐渐在朝堂淡化下来,以至于本该是文武制衡的政治生态,就这样逐步被大明文官给破掉了。

  甚至先前权势很重的五军都督府,也一步步被文官把持着的兵部替代,成为了徒有其表的摆设。

  站在大明天子的角度,这是不好的,这从一种尾大不掉的局面,转移到了另一种尾大不掉的局面。

  虽说在此之前,历代的大明天子中,也有想改变这种情况的,可最后换来的结果却不怎么好。

  “行了,别在这里想着怎么搪塞朕了。”

  崇祯皇帝皱眉斥道:“朕今天将你们这些任职的勋戚召来,就是想问问你们,到底想不想为朕分忧,要不要为朕分忧。

  要是还想跟先前那般,就当个透明的摆设,趁早滚出京卫都督府,也省的朕一个个罢免你们。”

  这……

  面对崇祯皇帝的斥责,朱纯臣、汤国祚这帮任职勋戚,有一个算一个,都听明白天子的题外话了。

  天子这是要重用他们?

  朱纯臣、汤国祚这些人,心里有些难以置信,先前他们虽说在京营任职吧,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那都清楚,就是摆设罢了。

  朝中的言官御史,朝中的那帮文官,一个个都死盯着他们呢,敢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那弹劾奏疏必定飞起,还有内廷谴派的内官,那也是担着监视他们的职责。

第188章 狗咬狗,一嘴毛

  作为大明与国同休的特权派,勋戚绝对是一帮特殊的群体,顶着封爵铁帽子,享受着大明福泽,名下田产数不清,还有家将、家丁这些忠诚的家生子,若是不加以扼制的话,于皇权来讲,就是妥妥的造反派嘛。

  但是扼制不代表扼杀啊。

  大明文官抽掉大明勋戚的脊梁,将他们从朝堂上赶出去,淡化他们的权势,这不可避免的造成文武失衡,于皇权来讲也不是好事。

  明末党争日益严重,有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此,没了武勋的制衡,文官没了外部的忌惮,继而就转为内耗。

  而被迫退出朝堂,丢掉权势的大明勋戚,除了闷声发财,以此来维系自身享乐,就没其他办法了,这又加重了阶级矛盾。

  “废话朕就不说了,有几点,朕现在讲一下。”

  看着神情各异的一众勋戚,崇祯皇帝开口道:“其一,京卫都督府要切实担起职责,把皇城、宫城的禁卫差事办好,别想着跟京营那边一样,糊弄了事就行了,该有的全都要有,该搭的台子要搭起来。”

  想要制衡朝堂,制约朝中的文官群体,崇祯皇帝就必须重用勋戚,叫他们不再只是吉祥物摆设。

  在新一代勋戚继承人,没有培养出来前,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前,眼下这些勋戚,崇祯皇帝只能矮子里面挑高个,先顶上来用用。

  崇祯皇帝也知道在京的这帮勋戚,有些是真烂泥扶不上墙,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除了筛选着用,还能怎么办?

  “其二,京卫都督府这边,每日必须有三人,在御前待着,专管禁卫事。”崇祯皇帝接着又说道:“朕叫你们在京卫都督府任职,不是叫你们享受的,权力给你们了,就要用好,办不好差事的,受罚。

  另外在京勋戚的子嗣,只要是及冠的,除残疾者,全都遴选进府军前卫,朕要用人,你们这帮大明的勋戚,要硬起来。”

  好家伙。

  朱纯臣、汤国祚这帮京卫任职勋戚,有一个算一个,那眼睛里放着光,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

  天子没厌恶他们,这是要重用他们啊。

  对大明勋戚来讲,失去朝堂的话语权,要说心里没气吧,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除了认命还能咋办?

  总不能造反去吧?

  大明勋戚的那帮家伙,是一个赛一个的精明,又都是妥妥的老狐狸,没好处的事情,他们是不会掺和的。

  “其三,朕要在京卫都督府,设议罪银制度,先前你们干的那帮事情,别以为朕不知道。”见朱纯臣他们激动起来,崇祯皇帝的脸却冷了下来,沉声道:“还有随驾出征期间,你们一个个的表现,朕也都看在眼里,朕很不满。”

  “先前的腌事,朕不想再提,但不对你们有所惩处,你们一个个都不长记性,朕不提你们中的谁,想不被追责的,就自己交银子吧,交多少朕不说,你们自己心里定,但朕丑话说到前面,敢再有下次,除爵的事情,朕也不是不能做的。”

  “……”

  刚刚还激动起来的朱纯臣等人,此时却都心里胆寒起来,尤其是朱纯臣、汤国祚这帮随驾勋戚,想起了先前他们的表现,以及那时天子对他们的态度,本以为天子不会再追问这些事情,没想到却在这里等着他们。

  而透过崇祯皇帝所讲,不少心思缜密的勋戚,想到先前他们在京营任职期间,所做的那些事情,喝兵血,吃空饷,甚至早先李邦法奉旨督办京营事时,他们背地里鼓动监营内官、文官弹劾李邦华,不想叫此事继续下去。

  本以为做的很隐秘了,没想到天子都清楚啊,难不成天子手里握着他们的黑料?

  想到这里的一些勋戚,就在心里细细思索所谓议罪银制度,天子这到底怎么个意思,是交了银子就不查他们了?还是说会查会办,只是罪名会轻一些?

  还有这交议罪银,连个具体的章程都没有,到底该叫多少,全叫他们自己做主,这事儿难猜难办啊。

  崇祯皇帝没管这帮勋戚,一个个心里怎么想的,接着又说道:“其四,京卫都督府下辖的上直亲卫军,要实编,敢有虚头,叫朕查出来了,不管涉及到谁,官职丢了不说,惩罚也会有。

  建虏进犯大明这档子丢人事,给大明闹出多少笑话,袁崇焕这个庸臣,朕是一定要严惩不贷的,但此事又牵扯到朝堂,由此皇城、宫城的禁卫秩序,绝不能出现任何岔子。

  对了,军机处这边,要轮班,军机大臣有缺,成国公,你候补进军机处,别叫朕再失望了。”

  朱纯臣露出惊愕的神情,天子讲的这些,叫他心里是惊疑不已,有些跟不上天子的思绪了。

  看似前后不搭之下,却藏着很深的深意,关键是候补进军机处一事,叫朱纯臣清楚的感受到,天子真的要重用他们勋戚,而不是嘴上说说的那种。

  其实又何止是朱纯臣这般想,以汤国祚为首的这帮心思,那一个个心里都嘀咕起来,这次天子讲的东西,透的讯息太多了,一时间还真有些乱。

  ‘慢慢猜吧,朕的确要用你们,但想叫朕怎么用你们,还要看你们的表现。’

  看着朱纯臣他们,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然心里却暗暗说道:‘一上来就起用你们,那朝堂肯定要乱,索性就先从京卫都督府,还有军机处这边入手。

  至于五军都督府这边,京营这边,要徐徐图之才行,一口气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这蛋疼的事情,还是少做的好。’

  用人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对大明天子来讲,这很考验帝王心术,本身大明勋戚就被抽掉了脊梁,一口气给他们太多,会叫勋戚群体矫枉过正,还会叫文官群体警觉反弹,所以如何稳字当头,才是关键。

  就崇祯皇帝抛出的这些,京卫都督府的这帮勋戚,最后都要老实交议罪银,毕竟这也是天子的考验嘛,但换来的却是部分实权,对崇祯皇帝来讲,京卫都督府的议罪银,也算是在一毛不拔的勋戚身上,收获些意外所得吧。

第189章 卫所

  当摆烂成为一种风向,进取、谋变就是异类,合着我们做的事情,都见不到任何成效,你一出面,就成了,那可不成,这不是摆明跟我们作对吗?本着‘大家好’的想法,那就只能送你上路了。

  面对大明当前的处境,崇祯皇帝明确自己的执政理念,在制衡朝堂,稳住朝局的大背景下,通过博弈斗争,去拉一派、打一派、杀一派,一点点逆转这种风气,节奏尤为重要,不能坏了现有秩序。

  “先前所召大朝议,明确了授赏一事。”崇祯皇帝拿着手里的奏疏,看向王洽、温体仁说道:“其中罢免的那批卫所官员,所空出来的缺,朕叫你们军机处,从立功的将士里挑选一批,这件差事做的怎么样了?”

  敲打完以朱纯臣为首的那批在京卫都督府任职的勋戚,崇祯皇帝便将注意放在旁处,调整能调控的领域,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陛下,此事是否要从长计议?”王洽面露犹豫,走上前拱手道:“眼下兵部那边,尚未起草文书,涉事的卫所官员,牵扯到顺天府、永平府治下众多卫所,要真一股脑全部罢黜的话,只怕会引起动荡,若是……”

  “等于说朕讲的话,就是废话?”

  崇祯皇帝脸色冷了下来,看着王洽说道:“王卿,你也是朝中的老人了,若国朝的授赏没能落实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你心里比谁都清楚。

  在国朝遭遇突发战况,这帮贪生怕死的家伙,一个个不想着为国朝尽忠,却做着保自己命的事情,难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吗?”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王洽拱手道:“兵部当然愿意做这件事情,可兵科那边,却……”

  讲到这里的时候,王洽没再说下去,他也很为难啊,一面是天子的意思,一面却遭兵科驳正,问题就卡在这里了。

  “有趣。”

  崇祯皇帝轻笑起来:“想以此来反对朕吗?这兵科,真是够可以的啊,连国朝既定授赏之事,都敢推诿了。

  刘懋这个兵科都给事中,看来是要跟朕唱反调啊,先前裁撤驿站一事,朕是越想越不对劲,真够好的啊。”

  王洽、温体仁闻言,露出各异的神情,先前刘懋提出裁撤驿站事,便在朝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以韩为首的不少朝臣,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苦于财政压力的崇祯皇帝,却力排众议推动此事,还升了刘懋的官,叫其专办裁撤驿站事。

  “陛下,要不要臣去见见刘懋。”温体仁上前拱手道:“授赏之事是国朝所定,若这般僵持下去,只……”

  “不用了。”

  崇祯皇帝挥手道:“前些时日朕忙于处置授赏之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那帮贪生怕死的家伙。

  现在朕有的是时间,此事就交锦衣卫督办,做了错事,还想逃脱朝廷追责,天底下没这样的好事。

  军机处这边,尽快将拟定好的名单,发到兵部去,叫那批遴选好的立功将士,赶赴所在卫所任职。

  不授世职。

  这里有一份朕构想的文书,军机处从现有的参赞大臣中,选两名分管大臣出来,暂办顺天府、永平府的卫所整饬事,落实国朝既定授赏之事。”

  王洽眉头微蹙起来,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只怕兵科这边,肯定是会群起而上,行规劝之事啊。

  还有军机处这样一做,又插手了兵部的职权,这要是叫朝中那帮大臣知道,肯定都会反对的。

  关键天子还叫锦衣卫出动,这也是一大问题啊。

  对王洽心中所想,崇祯皇帝并没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卫所授世职一事,在朕看来是不好的,国朝拿着钱粮,养出来的都是一帮废物。

  这次要不严惩这帮贪生怕死的家伙,那就不能震慑大明治下的卫所世职,叫锦衣卫出动,也是要尽快办好此事。”

  关于大明卫所这一制度,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本就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应对的是明初初定天下的局势,为叫国朝尽快恢复元气,稳定地方秩序,才定下来的,这其中还牵扯到大明的户籍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分管卫所事的五军都督府,被兵部彻底架空以后,卫所渐渐失去了本该承担的职责,成了臃肿的毒瘤机构,养活了不知多少蛀虫,还养废了大明卫所兵。

  处在小冰河时期下,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想要给朝廷减负担,崇祯皇帝想通过改变卫所性质,用‘建设兵团’的形式,重新诠释军户的定义,疏导灾年下爆发出的矛盾,顺带将募兵制全面推广开来。

  不过做这件事情,对上下摆烂的大明来讲,需要徐徐图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然有些特定群体,还有涉足其中的既得利益群体,都会跳出来反对的。

  “陛下,您这样想是好事,但叫锦衣卫出动,只怕会起到反作用。”王洽想了想,依旧是讲出心里的想法:“臣觉得,还是通过兵部来做比较稳妥,毕竟……”

  “那叫稳妥吗?那叫扯皮吧。”

  崇祯皇帝皱眉打断道:“兵部分管的摊子够大了,这点小事,就不用他们管了,至于军机处设分管大臣,那就是暂办,等秩序稳定了,依旧是兵部负责。

  眼下国朝遇到的困局很多,朕不想老问题没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依旧在这里扯皮,此事王卿下去想想吧。”

  崇祯皇帝心里明白,自己谋划的这一事情,在推出去做的时候,必然是会引起朝堂的风波的,但这次试探必须要做,且还要做到位,不然头都没办法引出来,还怎么将揉杂成一团的乱麻,一根根给它捋顺清楚?

  当前大明所遇到的问题,一切都需要重新梳理,具体该怎么做,就考验崇祯皇帝的帝王心术了,用一头压一头的方式,掀起一个个要案,梳理朝堂,打压文官群体,就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第190章 文死谏

  大明现有的官僚体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的,尤其是在文武失衡以后,文官群体逐步把持着朝堂的各级话语权,并通过一次次细小的调整,将政治优势牢牢把持在手。

  王洽所表明的事情,其实在崇祯皇帝看来,就是担心六科之一的兵科,最后会行使封驳权,拒绝执行军机处所拟,下到兵部的奏疏。

  事实上兵科那边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般行事,还不是崇祯皇帝在皇极殿所召大朝议,通过自己的谋划,所达成的政治目的,引起了朝中文官的极大不满。

  更为关键的一点,被下诏狱的袁崇焕,更牵扯到不少朝中文官,倘若真叫锦衣卫督办此案,那只会叫文官群体陷入到更被动的境遇。

  “温卿,你说兵科的那帮官员,会准备怎么做呢?”在王洽离开后,崇祯皇帝单独留下温体仁,将问题抛给温体仁。

  “陛下…”温体仁眉宇间透着犹豫,沉吟少许后说道:“只怕兵科的人,知道陛下的做法后,要行规谏之举了。”

  “看来温卿的想法,跟朕一样啊。”

  崇祯皇帝盯着温体仁说道:“朝廷里面有坏人呀,拿着国朝的俸禄,吃着朕给的皇粮,却处心积虑的想跟朕作对。

  眼下大明是什么局面?

  一个个总拎不清轻重缓急,觉得朕想做些事情,就是准备乾纲独断,就是不尊圣贤之道了。

  温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想要对付朝中的文官群体,尤其是那帮务虚、谋仕途、养望的大小政客,就要利用相同出身的官员,来相互间撕咬才行。

  在皇权与臣权的抗衡中,以科道为首的言官御史,那向来就是文官群体的急先锋,以规谏之名,倒逼着大明天子退让。

  倘若遇到懂得权谋算计的大明天子,那还好点,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打击文官群体的嚣张气焰。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嘉靖皇帝的大礼议,有关‘继嗣、继统之争’的背后,却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而凭借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嘉靖皇帝力挫文官群体,巩固了自身皇权。

  心思阴沉的温体仁,明白这是天子给自己的考题,在权力与骂名上,主动向权力靠拢,拱手作揖道:“陛下…臣的意思,是叫兵科的人跳出来。并且依臣愚见,兵科的人,不止会以此来规谏陛下,还会将矛头指向京卫都督府,一旦他们这般行事的话,臣恳请陛下着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

首节上一节98/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