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两年后
王莽又杀了一个违背周礼的儿子,以此向天下士人表达自己对周礼的尊重,让天下士人继续支持自己。
辽东王家依靠纵容士人搞土地兼并的方式来赢得士人支持,王莽则通过推崇周礼的方式来赢得士人支持。
到底哪种方式才能真正地赢得士人支持,那就见仁见智了。
辽东王家觉得王莽越来越魔怔了,快成周礼魔怔人了,所以已经不愿意再搭理王莽。
“我们在辽东安心发展,不要再理会中原之事,关起门来过日子。”家主王僮被解除大司马官职后,每天都在庄园内处理“大建设”事宜。
……
又两年后
长乐宫
“王莽,你太过分了,难道你真的要篡位吗?!”
太皇太后王政君怒斥着王莽。
她一开始与王莽合作,只是单纯地不想再被傅太后欺负,希望获得有士人支持的王莽帮助,毕竟王莽也被傅太后打压过,她与王莽有着共同的敌人,后来则是不懂得怎么处理朝政,所以直接交给王莽全权处理。
自始至终,王家就没想过篡位,只是老实地想捞钱而已,王政君也没想过篡位,只是单纯地想保持住自己太皇太后的尊贵地位而已。
只有王莽,随着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野心也越来越大,居然想要当什么“摄皇帝(代理皇帝)”,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当真皇帝了?
“太皇太后,莽再称呼您最后一次姑姑,天下人都支持我王莽,您何必忤逆潮流,岂不闻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王莽与自己的姑姑王政君开始决裂,也与王家正式决裂。
一心一意只想捞钱搞土地兼并的王家,已经限制了王莽,家族对现在的王莽来说只是累赘。
王莽觉得家族太鼠目寸光了,明明大权在握,不想着掌控天下,却整天想着怎么捞钱,所以对自己的家族越来越不屑。
“王莽!没有王家对你的扶持,你至今还只是个儒生,你能有今日的大权在握,都是家族和我对你的帮助,你怎么能忘恩负义?!”王政君对自己的侄子恨得紧咬牙。
“支持?哼!”王莽冷哼:“我被傅太后打压的时候,家族在哪里?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搭理我?”
“太皇太后,难道您忘了,当初您被傅太后欺压时,家族也没有帮助您,这样的家族,还有报恩的必要吗?”
王莽一想起自己被傅太后和皇帝刘欣打压的那几年,就非常生气,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家族为了自保,居然抛弃了他。
“家主或许只是有难言之隐,我没有怨言……”王政君对自己的家族一直都很忠诚,只是太过软弱而且没有主见,时不时还会圣母心泛滥。
“家族扶持我,让我有了今天,但家族也抛弃过我,就算是功过相抵吧,今后辽东王家与我王莽恩断义绝,我不会迫害自己的家族,我王莽不会做恩将仇报这种事,但也请太皇太后您不要再说给家族报恩这种话了!”王莽决定与辽东王家恩断义绝,今后王家是王家,王莽是王莽,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搭理谁。
“你可以当伊尹霍光,当个忠于朝廷的权臣,为什么一定要找我拿玉玺?为什么一定要当摄皇帝?!”王政君希望王莽当权臣,不要当篡位之臣。
“大汉气数已尽!”王莽解释道:“天下流民五百余万,饥寒而死者数不胜数,大汉已经没救了,您何必挽留一个必亡之国?现在只有复辟西周的制度和复兴周礼才能挽救天下!”
“你!”王政君不知道如何反驳,因为王莽说的是事实,大汉已经彻底烂了。
最后,王政君拿起玉玺,狠狠地摔在地上。
砰!
“给你!给你!都给你!”
玉玺被摔碎一个角,王政君气嘟嘟道:“我要回辽东老家,这个天下,随便你怎么折腾,以后都跟我无关,也跟家族无关。”
“多谢太皇太后!”王莽大喜,捡起地上的玉玺,心疼地看着被摔碎的那个角。
第187章 王莽新政(八)
又三年后
摄皇帝王莽废黜皇太子刘婴,并举行封禅大典,宣布继承大汉王朝,成为真皇帝,并改国号为新(新都候),年号始建国元年。
“万岁!”
“万岁!”
“万岁!”
此刻,大汉的臣民们对大汉没有丝毫留念,他们日日夜夜盼着腐朽至极的大汉赶紧亡国。
今天,大汉终于灭亡啦!
这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
“王莽来啦!青天就有了,天下就有救啦!”
“王莽来啦!青天就有了,天下就有救啦!”
“王莽来啦!青天就有了,天下就有救啦!”
长安街头,百姓们无比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相信被天下人称赞了十多年的圣人王莽一定能够带领他们脱离现在这个水深火热的现状,带领他们快步踏入孔子说的小康大同社会。
关东诸郡的百姓听闻王莽终于篡位后,无不热泪盈眶,剥削他们的大汉终于灭亡了,圣人王莽终于当皇帝了,苦日子终于要结束了,好日子肯定马上就要来啦!
“宣帝时期的美好日子,一定能够回来!”一位活了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这般期待道,他相信圣人王莽一定能够带领他们步入大同社会。
宣帝时期,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衣食无忧,粮食很便宜,没有人饿肚子,衣服也很便宜,大家都有衣服穿,豪强的租佃也很低,只收四层,有的甚至只收三层,每个人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衣服渐渐地买不起了,粮食渐渐地吃不饱了,只能喝稀粥了,现在连稀粥都没得喝,只能喝树皮粥,到处都是流民,每天都担心流民会跑到自己家里抢劫,朝廷每年都下诏说要赈灾,但他从来没见过赈灾粮,偶尔见到几次,却发现里面全是沙子,根本没有粮食,那些当官的天天说子曰,说那些孔孟之道,说什么要仁政爱民,却一个个吃得肥头猪脑,嘴上说着圣人大道理,捞钱却比谁都狠,就连豪强也趁机提高了租佃,现在的租佃又变回七层了。
天下的百姓们自发地在门口挂上红布条,欢天喜地地庆祝王莽篡位。
大汉对他们连续几十年的竭泽而渔,让他们对大汉王朝痛恨到了极点,对于大汉的覆灭,他们拍手叫好。
歌颂王莽的诗歌传遍天下,称赞王莽的民众遍地都是,大汉的存在是如此地令人厌恶,以至于当它覆灭时,百姓都很高兴。
一年后
始建国二年
在万民期待下,民选皇帝王莽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改革,这一次的改革更加深入,可谓大刀阔斧。
发行更多种类的货币,进行货币改革。
免除五大姓氏的赋税,分别是王、田、陈、妫、姚,这五个姓氏的人不用交税,因为这五个姓氏都是上古圣王的姓氏以及他王莽的姓氏。
将土地私有制改为西周的井田制,禁止土地买卖,禁止奴婢买卖。
恢复皇帝刘欣废除的州牧。
继续更改更多的地名,所有秦汉时期才出现的地名全部改,改成西周风格的地名。
把官职名字也全部改了,改成西周风格的官职名,比如太守改成卒正。
把大汉的律法也废除,以周礼治理天下。
周边的附庸国不准称王,全部降级为候,因为这样不符合周礼,周礼里面,只有天子才可以称王。
王莽的这些改革,全部都改在了形式上,对实质没有什么变动,反而因为乱改名,导致大家记不住新名字,增加了行政成本。
而且五种姓氏的人不用交税,导致其他姓氏的人要承担的赋税压力更大了。
唯一改对的地方就是禁止土地买卖和奴婢买卖。
……
两年后
始建国四年
王莽新政已经推行两年半,天下却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比之前更糟糕了。
东莱郡
徐乡县
王家米铺
“求求您,卖点粮食给我吧。”一位饥荒中的饥民来到王家米铺,希望王家便宜卖点粮食给他吃。
“一千钱一石!”米铺管家冷漠说道。
“啊?”饥民没想到现在的粮食这么贵,以前宣帝时期只要五钱一石,现在居然要一千钱一石,粮食涨价了两百倍,他摸出口袋里的十几个王莽新钱(刀币),对王家奴仆说道:“这个可以吗?就买一点点。”
王家奴仆接过那十几个王莽新钱,然后不屑地将王莽新钱还给饥民,并对其说道:“抱歉,我们只收五铢钱,不收朝廷的新钱。”
“可是这是朝廷强行给我换的钱,我家本来有些五铢钱,但朝廷说五铢钱不符合周礼,私藏五铢钱就是违背周礼,要处死,让我们这些百姓把家里的五铢钱都去官府换成了新钱,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五铢钱了。”饥民绝望地解释道。
“那我不管,反正我们王家米铺只收五铢钱,您老啊,拿着这些朝廷新钱找别家买粮去,麻烦您别在这耽误我们生意。”王家奴仆摇摇头,并让饥民赶紧离开,别挡在门口妨碍他做生意。
饥民无奈,收回那十几个新钱,前往其他豪强富商开的米铺买粮。
自从中原取消商业税后,王家在徐乡就重新开办了米铺、布铺、酒铺等。
这时,另外一个中产来到王家米铺,他把传家的一个玉镯子拿出来买粮。
“我来买些粮食,没有钱,用玉镯子,一个玉镯子便宜算你两千钱。”那个中产如是说道,他已经饿了好多天了,今天终于忍不住用最后一点钱买些米给母亲吃,不能让母亲饿死。
“粮食一千钱一石,玉镯子只能算你五百钱一个。”王家奴仆说道。
“去年不还是七百钱一石吗?”中产大惊:“而且现在玉这么不值钱了吗?”
“您也说了,那是去年,现在是今年,今年和去年,那能一样吗?”王家奴仆解释道。
“唉……买一斗吧。”中产无奈,还是忍痛买了一斗米。
随后,王家奴仆取出许多王莽新钱,将这些王莽新钱交到这个中产平民手里笑道:“这是找给您的钱。”
“不能找给我五铢钱吗?”中产也不想要大新朝廷的王莽新钱,他想要五铢钱。
然而,这个时候,王家奴仆居然开始遵纪守法了,只见他正色说道:“朝廷规定,五铢钱不符合周礼,所以不让用,我们这也是没办法不是?您也多理解,好不嘞?”
“好、好吧。”这个中产平民无奈,只好拿着王家米铺找给他的王莽新钱,并带着那一斗米离开。
第188章 王莽新政(九)
一年半后
天凤元年
未央宫
“所有不用新钱的,胆敢继续使用五铢钱的,不管是豪强士族还是平民百姓,全部杀!”
“朕的天下,绝不允许蛀虫们腐蚀!”
“继续发行新的货币,从小面额到大面额,要一应俱全,这样百姓就不用在找钱时被迫使用五铢钱,可以用小面额的新钱找钱了。”
“高句丽是低等民族,只有我华夏才是高贵民族,把高句丽改成下句丽。”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个天下没有人可以跟朕平起平坐,哪怕低半级也不行,把匈奴单于降级!”
“我大新有东海南海北海,怎能没有西海?这不符合我大新朝的盛世气象!让羌人把他们的西海(青海湖)卖给我们,不肯卖就把他们灭族!”
“以前他们搞土地兼并也就算了,反正腐蚀的是刘汉的江山,现在是朕的江山,谁还敢继续这么干的,灭他九族!”
“无论是西域还是草原亦或是其他地区,所有的蛮夷必须每年来常安向我大新朝贡,我大新要万国来朝!”
“严查私藏五铢钱,所有的五铢钱必须去官府换成新钱!”
随着三年前的第二次改革失败,王莽极度气愤,他召开朝会,宣布进行第三次改革,并且为了推行改革,开始动用此前不敢轻易动用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