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过来,又迁徙回去,这般来回折腾下,许多汉人百姓都死在了迁徙路上。
凉州原本有将近两百万百姓,结果有三十多万死在了羌人叛乱中,有四十多万死在了朝廷苛捐杂税导致的饥荒中,还有六十多万死在了来回迁徙的路上,整个凉州现在只剩六十多万人口。
由于口粮都要自备,朝廷没钱发口粮,所以在迁徙路上,不断有百姓死亡。
到了夜里,还得担心其他难民偷走自己的孩子,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时不时有一些忍无可忍的难民直接造反,但立马就会有附近的官兵前来镇压。
虽然朝廷无法满足他们口粮的需求,但可以满足他们铁拳的需求。
路上饿死人没人管,但如果有人说要造反,那就有人管了。
“苍生何辜,唉……”
王看不下去了,将自己的口粮拿出来一半,准备分给在场的难民。
“先生,不可!”一旁的一位少年连忙劝阻。
这位少年生得俊朗,唤名董君雅,是颍川郡纶氏县的一个豪强子弟,家中有三十来个佃农,几百亩地,一家人勉强能能读得起蒙学书,能够做到识字,家中子弟虽算不上什么士人,但好歹也是能看懂文字的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是县里的主簿,在王路过颍川,并且在颍川顺便讲授经学时,有许多人都去旁听,董君雅便抓住这个机会旁听。
王主张有教无类,无论是士族还是豪强,哪怕最底层的老农民,都可以前来旁听他的经学讲道。
虽然用来识字的蒙学书籍,哪怕富农都买得起,只有普通平民才买不起,但那些真正的儒家经学,要么价值千金,要么是别人的祖传,外人要么有关系、要么一掷千金,否则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儒家经学的。
而接触不到儒家经学,就意味着不可能通过察举制做官,这一辈子最多就是个吏,运气好可以通过参军获得军功转型为官。
因为经学是察举制门槛。
首先你得懂经学,才有资格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成为察举制的目标人群后,太守再从众多目标里挑选一个家世背景上等的察举制到朝堂上当官。
也就是说,如果不懂经学,那么连察举制的门都进不去,就更别谈送钱之类的了。
首先得懂经学,进了这个儒家门槛,然后才能靠送钱或者用自己的家世背景,从而让太守察举制自己。
要不然的话,光是送钱你都找不到门路。
然而,经学哪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即便是富商家族用钱买来了一些经学书籍,那也得有人讲解才行,不然光有书籍,却看不懂上面那些句子的意思,而且你肯吗,买,别人也不一定肯卖。
毕竟不是谁都有辽东王家那个胆子和运气,能够靠抢劫获得经学。
可是能够讲解经学的大儒就那么些,他们每个都很忙。
因此,当王路过颍川进行免费的经学讲授时,瞬间便人山人海,数不尽的豪强子弟和贩夫走卒拥挤在草地上,大概有两三万人,后面的人其实已经根本听不到王说的话,但他们依旧要拥挤过来,只为将来有一个炫耀的资本,以后见了别人,也可以无比自豪地吹嘘道:我曾经在大儒座下听讲经学。
两年前,邓太后逝世,按照大汉特色,皇帝联合宦官对邓氏外戚发动大清洗,邓氏一族死的死、关的关。
这种经典剧情,大家也都习惯了。
除了比较鸡贼的王氏外戚,捞完钱就及时跑路,让别人上台背锅,从而保全了家族,其他外戚家族都太贪心了,想要永远保住自己手里的权力,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宦官蔡伦曾经害死了皇帝的生母,以前是有邓太后保着,所以皇帝也只能隐忍,随着邓氏外戚倒台,蔡伦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掌权的皇帝刘祜处死,为了防止皇帝刘祜对自己酷刑伺候,造纸术改良者蔡伦选择服毒自尽,不给皇帝刘祜酷刑自己的机会。
皇帝刘祜听闻蔡伦服毒自尽后大怒:“朕本来是想要将蔡伦五马分尸的,真是便宜你了!”
朝堂上风云变幻,凡是跟邓氏外戚关系好的官员大多数都被贬官,就连刚刚才当上司徒的大儒王,都因为是邓氏子弟的经学老师而被皇帝刘祜罢黜司徒之位,废为平民。
王倒是不在意司徒这个三公之位,他一心讲授经学,要不是以前邓家为了立牌坊,非得让他王当司徒,他早就云游四海了。
邓家为了向天下士人表忠心,让天下士人明白邓家是坚定不移站在士族立场上的,于是对那些有名望的儒士大力提拔,尤其是诸如王这样的大儒,更是位列三公,也不管对方懂不懂治国,就强行给对方官位,以此来进行政治表态。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权力中心就有新的统治模式。
邓氏外戚掌权时,朝廷将百姓从凉州迁徙到关中,现在轮到皇帝刘祜掌权了,就下令把迁徙到关中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百姓又给迁徙回凉州。
朝廷权力中心的更变导致政策朝令夕改,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吃二茬苦,受两遍罪!
“为什么不能给?”六十岁的白发老者王问着身边这位跟随自己一起前来凉州的少年。
他是在听闻朝廷收复凉州后,才想要来凉州,给凉州的汉人百姓和羌人百姓讲授圣人大道,即便凉州并不安全也义无反顾。
我不入黄泉,谁入黄泉?
“难民太多了,您的粮食又是有限的,您要是分了粮食,能分到口粮的总归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是分不到的,那些分不到粮食的人还会因此怨恨您,认为您不公平,甚至伤害您。”少年董君雅小小年纪就已经洞察人性。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颠倒黑白,真心救民的被各种刁难,没心没肺的反而被士人们称赞。
就在此时,远方来了许多汉军骑兵。
“官兵来啦,快跑啊!”汉人百姓们一看到大汉官兵,纷纷吓得四处跑路,在他们眼里,这些官兵跟羌人蛮夷都是一样的恶魔。
然而,这伙汉军居然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直接越过他们,没有理睬他们,径直朝着王赶来。
“老师!”
领军的将军朝着王挥手。
“宣僚?”王看着那位朝他挥手的将军,正是朝廷新任命的西域长史班勇班宣僚,此次前往西域重建大汉在西域的统治。
不过这一次重建却有不一样,以前的西域都护府是对西域实际管辖,还会对西域诸国统计人口,现在的西域长史府则是对西域羁糜统治,只要西域诸国名义上臣服大汉就行,其他的就都不管了。
“班勇,见过老师。”班勇下马恭敬道,他是听闻王在凉州后,特地过来看望自己的经学老师王的。
周围的百姓不认识班勇,只是看到班勇没有像普通的汉军将军一样杀戮他们,于是也逐渐不再感到恐惧。
第259章 犁庭扫穴(十)
南匈奴(原乌桓地区/科尔沁草原)
茫茫大草原上,许许多多匈奴人正在饮酒作乐。
自从他们被汉庭迁徙到这里后,已经有十多年,起初还有些怀念河套平原,现在已经在这里安居了。
这里虽然不如像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但胜在远离大汉朝廷,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多自由,并且在这里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走私贸易。
以前在河套地区时,虽然偶尔也有汉人商贾走私货物到南匈奴,但量实在太小了。
自从来到这片草原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贸易的问题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走私商贾胆子非常大,他们不仅走私甲胄、强弩、铁制武器等,数量还特别巨大,是一群为了赚钱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只要有利润,无论什么事情,他们都干得出来。
这让匈奴人感觉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唯一苦恼的就是,北方的鲜卑人总是喜欢南下,然后就会顺便跟他们匈奴打一架。
曾几何时,辉煌无比的匈奴人可是草原霸主,然而如今,匈奴人居然打不过一群没有单于的分散的鲜卑部落。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十年前,南匈奴人趁着大汉内乱,在汉地幽州境内大肆劫掠,抢了许多财富和少女,这些汉人少女此刻正被南匈奴的贵族们搂在怀里玩弄。
大汉平定内乱后,才终于腾出手来顺便收拾了南匈奴,但大汉朝廷只是处斩了南匈奴的单于,然后重新立了一个亲汉的单于,并没有别的惩罚。
无论哪个地方,宗主国强行立的老大,一般是没有多大权威的,南匈奴也不例外。
南匈奴单于虽然亲汉,但毫无意义,因为大家都把他当成躲避汉庭惩罚时需要用的工具人,实际权力都在一个个南匈奴贵族手里,南匈奴单于就是个摆设。
抢劫汉地的时候我们这些贵族去,等到汉庭气势汹汹来惩罚的时候就把单于送给汉庭处斩,这种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们的单于你随便斩,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还要抢劫。
正当南匈奴人还在唱着歌喝着酒时,远方驶来许多马车。
看着马车上悬挂着的骷髅头旗帜,匈奴人知道,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
“你们可算又来了,那些【琼浆酒】还有吗?”一位懂汉语的匈奴人迫不及待地说道。
“自然是有的,尊贵的大人。”这些马车自然是三大家族的走私商队,为首的三人是王张李三家的三位家族子弟,他们按照匈奴人的习俗,用匈奴语尊称这些匈奴贵族为大人。
或许有人会说大人是对父母的尊称,但这里毕竟是草原,是匈奴人的地盘,而且有钱赚就行,别说叫匈奴贵族大人,就算尊称匈奴人皇帝陛下都行。
三大家族的子弟早就学会了匈奴语,这样才方便跟匈奴人进行走私贸易。
马车驶入南匈奴单于庭,所有的匈奴人都望眼欲穿,尤其是看到马车上那些酒罐子时,更是两眼放光。
马车上的货物种类很多,包括:【琼浆酒(加了寒石散)】【羊毛绒衣】【布鞋】【布衣】【丝绸】【甲胄(猴版)】【强弩(猴版)】【长枪】【长矛】【海盐】【人油】【铁锅(劣质版)】
由于王家的冶炼技术更高些,所以已经掌握了铁锅技术,而中原还处于铁鼎技术,草原没有冶铁技术。
不过为了节省材料,王家的铁锅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海外殖民地用的,必须保证质量,另一种是卖到草原和中原的,质量则非常差。
而且王家对铁锅技术进行了技术封锁,严防中原和草原打破王家制造的技术壁垒,要通过铁锅制造这项高科技核心技术,狠狠地卡中原人和草原人的脖子。
此前,家主王还想把王家的铁锅技术传播到中原,但毫无疑问地又被家族议会全票否决了。
而王淡泊名利,现在已经拿不出能够让王家感兴趣的利益,所以他也只能叹息着离开辽东,前往凉州讲授圣人大道。
“除非朝廷肯给我们三十亿,否则我们绝不放开铁锅技术!”王家家丞如是说道。
三十亿,真是个恐怖的数字。
即便是控制力更强、土地兼并没现在这么严重的前汉,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才一百亿左右。
而刘秀建立的大汉,士族土地兼并太严重了,所以朝廷现在每年的财政收入才七十亿,并且这个收入还在逐年下降。
王家一个家族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有十四亿,已经相当于大汉朝廷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只要有五个王家这种体量大的家族,就可以跟整个大汉朝廷分庭抗礼。
匈奴人购买辽东的货物,辽东则购买匈奴人的牲畜,大家各取所需。
众多货物中,【羊毛绒衣】【铁锅】【海盐】是刚需,这寒风阵阵的大草原,没有羊毛绒衣很容易在冬天冻死,没有铁锅则没办法吃煮熟的食物,所有食物都只能用烤,而没有盐是没有力气干活的。
各种铁制武器装备则是看情况买,一般是够用就行。
至于丝绸和酒,那更是只有贵族会少量买一些用来享受,需求量非常小。
但是,王家特制的【琼浆酒】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起初匈奴人是舍不得花钱买酒的,但是王家表示买一车羊毛绒衣就免费赠送一罐【琼浆酒】,并且这个优惠政策持续一年后,匈奴人欣喜地答应了。
能白嫖美酒,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喝【琼浆酒】的匈奴贵族越来越多,他们也逐渐上瘾,并且没有【琼浆酒】就活不下去。
每次喝完【琼浆酒】以后,匈奴贵族都热血沸腾,必须立刻把部落里的少女抓起来蹂躏才行。
每次爽完后,他们都会进入短暂的贤者状态,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戒酒,以后再也不喝【琼浆酒】。
但是用不了一个时辰,他们对【琼浆酒】的欲望就会让他们失去理智,无论如何,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喝到【琼浆酒】,那种飘飘欲仙的滋味,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
大量匈奴贵族成为了“酒瘾君子”,为了喝上一罐【琼浆酒】,甚至不惜把自己部落里的牲畜全部拉出来卖掉,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第260章 大儒王(八)
八年后
永建六年(公元131年)
陇西郡
狄道县
“先生,羌人残暴,您不可以身犯险。”得知王想要上城墙阻止羌人攻城,董君雅赶忙劝阻。
“我们士人读了这么多圣贤书,天天被百姓称赞,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如果到了危难关头却不能为百姓挺身而出,那岂不是成了沽名钓誉之辈?”王摇摇头,执意要上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