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这么容易相信贾诩的谣言,并不是贾诩有多么花言巧语,而是凉州人被朝廷坑习惯了,所以哪怕随便换个人去传播谣言说朝廷要把他们杀光,他们照样会信。
毕竟朝廷已经坑了他们一百多年了,所以按照大汉特色,大概率肯定还会继续坑他们。
一个计谋、谣言能成功,往往说明当时的社会经常真实地发生谣言里描述的内容,所以导致当时的人习惯性地相信了谣言。
打个比喻,如果贾诩去青州说,朝廷要杀光青州人,那么青州人肯定会把贾诩当傻子,因为青州属于关东地区,没有像凉州那样被朝廷坑了一百多年。
不过贾诩不是傻子,所以他不会跑去青州散布这种谣言,真要让他去青州,肯定换另一种谣言散布。
青州适合散布反贼海盗又要造反的谣言,因为青州真的经常有反贼海盗造反,所以这种谣言很容易有人信。
对凉州人则适合散布朝廷要杀光凉州人这种谣言,因为朝廷真的已经坑了凉州人一百多年,害死了几十万凉州人,所以这种谣言对凉州人来说真实性很高。
李郭汜二人带着两千多西凉兵进兵长安。
王允命令李肃、胡轸、吕布三人带着两万大军去抵挡李郭二人的两千大军。
但很快,两万大军里有很多都是投降的西凉兵,他们根本不想为朝廷而战,不值得。
他们虽然没有真心效忠董卓,但更加不可能真心效忠朝廷。
刚接战,大量西凉士兵就向李郭二人投降,反过来帮李郭二人攻打吕布等人。
吕布寡不敌众,于是战败,赶紧带着亲兵们又跑路了。
胡轸果断又投降,做了一个标准的墙头草。
李肃同样战败逃跑,但在逃跑路上,因为私人恩怨被吕布斩杀。
“两万打两千,居然被反杀,吕布李肃胡轸,你们到底会不会打仗!”
消息传回长安,王允又惊又怒。
没有办法,王允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和藏书阁书籍跑路,想要跑到中原先投靠某个诸侯保证人身安全,然后找机会回辽东。
可是他太倒霉了,刚出城就被西凉乱兵逮住,几天后被处死。
等到家主王允都死了一个月了,王家那边的船队才顺着河水来到关中接应。
并且在渡船地点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军事堡垒,用来接应王允的儿子王定,顺带接应关中的人才。
大量关中的医者、工匠、读书人躲避在这座军事堡垒里面,等待着王家船队将他们接走。
堡垒空间有限,普通百姓是被禁止进入军事堡垒占位置的。
况且王家现在要低质量人口意义不大了,毕竟开荒不是把人往海外一扔就行了。
不是简单地把人运过去就行了,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主要难度。
开荒需要长时间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光投入人力只是给土地增加用来施肥的尸体而已。
以甘蔗城(现在基隆附近)为例,王家前前后后往甘蔗城运输了二十万人口。
但现在城内总人口只剩六千。
大部分都死在了瘴气、疟疾、土著袭击、饥荒、疾病、毒蛇猛兽、食物过期中毒等等因素。
缺的是实际统治人口,而不是人口本身。
同样以甘蔗城为例,二十万人就是人口本身,六千人才是实际统治人口。
对于大汉朝廷而言,给朝廷交税自耕农才是实际统治人口,整个大汉的人口加上附庸国/部落的人口则是人口本身。
人口本身意义不大,越多反而会增加统治成本和压力。
实际统治人口才有用,可以带来收益。
实际统治人口跟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具体施政有关。
所以开荒主要难度是长时间地投入物力,然后是财力,最后才是人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单纯地把人不停地往海外运,唯一的作用就是给海外的土地增加大量尸体用来施肥。
运多少人取决于开荒建设的速度,运得太多反而不好,会给新建的城镇增加人口压力,从而使得城镇功能瘫痪。
此刻,战斗进入相持阶段。
“先撤,晚上再偷袭试试。”一旁的郭汜咬牙切齿道。
王家建造的这个军事城堡虽然不算很坚硬,毕竟只是临时搭建的,但王家的强弩实在太多了。
“所有人,排好队,一个个上船,插队者死!”船长公孙度对着一众上船的高质量关中难民呐喊。
为了这次的接应行动,王家出动了两百艘船,一千弩兵,三十个王家亲兵。
还提前联络好了河水两岸的袁绍和曹操,让他们看在辽东王家是世家的面子上,让王家船队在河水上通行。
袁绍忙着对付公孙瓒,曹操忙着对付入境兖州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双方都有自己的强大敌人要应对,因此也不敢再多招惹一个敌人出来给自己增加难度。
“王家,不愧是天下三大世家之一,居然顷刻间便能拿出一千张强弩,还有两百艘船。”
“而且那三十个包裹全身的甲士,一看就不好惹,连脸上和手指头都有甲片防护,哪怕大汉最精锐的部队,也做不到这般程度的全身披甲。”
蔡邕带着女儿蔡琰来到船上,不禁感叹于王家隐藏的实力。
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虽然名望比辽东王氏高得多,但他们两个家族都是经学世家外加大地主,虽然有些私人武装,但也只是乡勇级别而已,哪能有王家这般恐怖,动不动就几百艘船,几千张弩。
黄巾之乱时,威震天下的陈王刘宠也才三千张强弩而已。
他本来是要被王允处死的,但王允的儿子王定是个坚定的儒学士人,对于大儒蔡邕很尊重,所以特地给蔡邕求情,这才让蔡邕得以活了下来。
之后王允被西凉乱兵杀死,他也就带着女儿,跟随王定逃到了这个王家临时建造的军事城堡里,准备去辽东王家的老巢辽东躲避战乱。
第328章 曹秦(一)
初平四年夏
下邳
“万岁!万岁!万岁!”
上万的百姓向台上的一个中年男人高呼万岁。
这个男人叫阙宣,是当地的一只农民起义军首领,攻下了下邳国,手里有七千士兵。
在攻下下邳国治所后,他就忍不住称帝了,国号“徐”,自称大徐天子!
(事实上,袁术并不是第一个称帝的,甚至早在几十年前的汉顺帝时期就有人称帝了,比如起义军首领章河,又比如汉顺帝时期的黑帝白帝。)
面对自己名义上的统治区内有人称帝,“忠君爱国”的徐州牧陶谦立刻……跟对方结盟。
军阀陶谦显然没把大汉朝廷放在眼里,第一个表示认可阙宣的这个“大徐天子”,并与阙宣结盟,跟阙宣一同进攻曹操的兖州地区。
在攻下几座县城后,老阴比陶谦立马卸磨杀驴,趁着阙宣刚刚攻完城、精疲力竭的时候偷袭,把自己的盟友给灭了。
堂堂大徐天子,称帝不到三个月就国破家亡。
用别人的兵,给自己攻城,陶谦经典空手套白狼。
(后世站在马后炮的角度指责袁绍为什么不迎接天子,但如果不站在后人角度,只是站在当时角度,你会发现,确实没必要迎接天子,诸如陶谦这种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军阀比比皆是,你迎接个天子除了给自己增加麻烦,似乎谁也号令不了。)
(是因为曹操打赢了周边的诸侯,所以他手里的天子才有权威,因为手里的天子有了权威,才能用天子号令诸侯)
(否则,天子就只能单纯地加一加名望而已。)
(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或许也可以说是天子挟曹操以令天下,没有曹操把其他诸侯打服,谁又会真的在乎天子的号令呢?)
然而曹操又岂能是良善之辈,从讨董失败开始,他那颗心里大汉征西将军的梦想就已经破灭了,以前他或许还想拯救大汉,现在他只想为自己的争霸事业而努力。
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天天谋取私利,却让我们这些出身相对较低的人去忠君爱国。
你们这些达者不肯兼济天下,却要求我们这些穷者不准独善其身!
滚犊子!
在士族们的折磨下,董卓黑化了,变成了加强版梁冀,天天大杀特杀。
现在曹操也开始黑化了,他也要不折手段。
是这个残酷的世界造就了董卓曹操这类人。
许昌城内,曹操正在安置青州黄巾军。
这些黄巾军总人数有一百万之多,听起来很吓人,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事实上有个一万披甲骑兵就能杀得他们哭爹喊娘。
这还是因为王家这些年从青州运走了十多万人口去甘蔗岛(台湾岛)开荒,不然黄巾军的数量还得增加。
百万黄巾军里面,有三十万青壮年汉子,三十万妇女,二十万老人和二十万小孩。
按照十征一的比例算,只要能消化掉这些黄巾军,那么曹操就能从三十万黄巾军青壮里面训练出三万民兵,然后三万民兵力精选出三千正规兵,三千正规兵里精选出三百精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百万黄巾军是跟曹操结盟合作,而不是投降。
曹操如果不能养活他们,他们就敢立刻叛变,通过在兖州烧杀抢掠来养活自己。
要么你曹操去抢劫别人来养活我们,要么我们抢劫你曹操来养活我们,反正必须养活我们。
虽然这些年战乱空出来大量地盘,可以分配给黄巾军们耕种。
但种粮食是要时间的,不是说人过去挥舞一下锄头就有粮食了。
在粮食长出来之前,这些人吃什么?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陶谦老贼,胆敢攻占我城池,我曹操绝不善罢甘休。”毫无疑问,陶谦的徐州是最适合被劫掠的。
一来,徐州虽然也被黄巾军破坏过,但破坏程度远不如兖州,相对兖州还是粮食多一点的;二来,陶谦跟他曹操刚好有仇,劫掠自己的仇敌,这有毛病吗?
因此在准备了一个月后,曹操终于行动。
“曹仁听令!”
“末将在!”
“命你领一千骑兵,劫掠徐州各乡,为我军缴获粮草物资!胆敢阻拦我们抢劫者,杀无赦!”
“末将领命!”
“其余人,随我攻城破县!”
“诺!”
这一次出征徐州,曹操势力一共统率一万五千大军,不可不谓之兵锋强盛。
一万五千大军里,步兵一万二千,骑兵三千,其中曹仁独自统率一千骑兵专门负责劫掠那些没有城墙防护的乡村地区。
这三千骑兵,都是无甲骑兵,而且还都是草原矮脚马。
这种草原矮脚马,王家这几百年积累下来,也有三十万匹了。
不过王家追求精兵战略,不愿意用草原矮脚马当战马,这三十万匹草原马大部分被用来拉各种器械,还有些用来当运输工具,极少数被用来耕田。
王家的每一个骑兵必须配备汗血宝马,不顶配的骑兵不是骑兵。
虽然曹操没那个财力让普通骑兵也配备汗血宝马,但曹仁等武将还是能够每人一匹汗血宝马的。
虽然有一万五千大军,但也并不轻松,因为徐州牧陶谦可是有着整整八千大军!
其中骁勇善战的丹阳兵就有三千,还有五千普通郡国兵。
丹阳兵其实是众多雇佣兵里的一种,他们常年生活在扬州丹阳郡,那里到处都是丘陵山林,他们非常擅长山地作战。
因此,从兵种上看,这些丹阳兵属于【山地轻步兵】,山地战很强,但如果是在坦坦荡荡的平原上就不太行了,容易被平原上的战争之王骑兵给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