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国与秦国交战数个月,双方高层决定商谈停战。”
看着这些消息,太史琥略微皱眉。
征兵一百五十万?慕容燕国疯了吗?穷兵黩武到这种地步?
如果慕容真的要征兵一百五十万,中原大地一定会再度混乱不堪,遍地都是流民,那个时候,辽东燕国就能趁机获得更多人口了。
然而,正当辽东燕国这边还沉浸在庆典喜悦中时。
邺城
慕容突然病逝,其子慕容即位,生前还给慕容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
可能是四个辅政大臣比较有稳定性吧,不然为什么一代代君主临终托孤都是留下四个辅政大臣。
第439章 官制(一)
五年后
燕侯一百五十五年春(365年
中原的战事连绵不休,燕国慕容恪攻占洛阳、豫州、兖州以及淮北和南阳,秦国王猛领兵攻占上庸、魏兴。
桓温收复的区域,不过几年时间便全部吐了出来。
秦国燕国都在忙着消化新占领的地盘,而晋国还是那个晋国,权臣桓温与世家大族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而辽东燕国,则在今年有了一点点不一样的变化,那就是官吏的录取。
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本质上都属于【推荐官吏制】,只是察举制更看重无法测量的德行,九品中正制更看重现实的家世,能不能当官,得有一位老前辈推荐,虽然也有一些专业技术性的官职岗位会进行考试,但考试的比重不是很高,关键还得是有个老前辈推荐。
不过,燕都最新颁布的【燕国官吏改制】中,增加了许多官吏岗位的考试内容,并且允许某些岗位可以不需要有议会贵族的举荐,也不需要获得品级。
原本,燕国也跟中原一样实行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并行。
(虽然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但也没有完全废除察举制,而且还掺杂了一点点考试内容,所以实际上的晋朝官吏录取制度是“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以察举制为辅,掺杂一点点考试内容。”
想要当官,要么得到议会贵族的推荐,这就是察举制。
要么在参加品级评选时,被燕国中正官评选为“有品”,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除了九个品级,还有不入品的。
你以为自己是最低级的九品,那真是大错特错,其实你连品都没有,根本不入品。
能入品的,哪怕是第九品,那也是百里挑一。
不过,这个由燕侯雪提议,御史台审核,燕国九卿同意,尚书台执行的“燕国官职改制”,却是为那些无法得到议会贵族推荐,也无法进入品级的寒门读书人打开了仕途。
在【开荒部】【礼仪部】【律法部】【道路部】等相对没那么重要的尚书部门,燕国官府允许所有燕国的读书人来到燕都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者,只要再经过对应尚书的面试,最后经过尚书令的确认,就可以上任做官。
当然,对寒门读书人开放的官职,暂时仅有这些相对不怎么重要的部门,诸如调动兵力和收取赋税的岗位,燕国是不愿意让外人插手的,能够插手兵权这么重要的部门的,那都是燕国宗室子弟,亦或是燕国旁支子弟。
之所以会开放,主要是随着燕国的体量增加,仅仅依靠自己的宗室子弟那点人才已经远远管理不过来,除非想要像晋国一样让世家子弟们占着茅坑不拉屎,否则想要国家正常运转的话,就只能开放其中一部分岗位给寒门子弟,让寒门子弟帮助自己一起管理这个体量庞大的国家。
燕国并不觉得自己这次官制改革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感觉自己缺少管理人才了,所以放开了一下上升渠道,从底层获取一些人才来当自己的助手,帮助自己管理国家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真没想那么多,真没想过什么斗世家贵族啥的,真的就只是单纯地缺少人才了,所以稍微放开一下上升渠道,这样可以获取更多人才。
而读书人也没感觉这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觉得是燕侯最近缺少助手了,所以放开一些不重要的岗位给他们当官去管理而已。
许许多多不想继续当一个教书先生的读书人来到了燕都,他们有些人以前也参加过大晋的考试,但那都是应付用的,晋国的考试也只是把世家子弟里智力有缺陷的人筛选出去而已,防止有精神疾病的世家子弟祸害朝堂,所以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晋国世家子弟,都可以通过评级后的考试。
不过像燕都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考试,他们还真是第一次。
比如报名【开荒部】的读书人,他需要回答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繁杂了,比如:耕牛的生老病死、男人女人小孩的开荒效率、开荒死亡率、遇到土著人袭击如何应对、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气候对开荒工作的影响,等等等等。
除了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自己写一篇“开荒策论”,需要在开头评价一番燕国现在的开荒政策得失,对于燕国现在的开荒政策,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
当看到这些题目时,参加【开荒部】考试的寒门读书人非常惊讶,没想到燕国对于人命这么不重视,却又广开言论,居然允许士人们评价燕国朝廷施政的得失。
不在乎底层人的死活,同时又允许底层人谈论国是,我允许你有抱怨的自由,但不允许你有活着的自由,这就是燕国。
如果只看燕国广开言论、允许士人们抱怨政策的不好这一条,那确实是比得上汉文帝了。
一位几年前刚刚移民到燕国的中原寒门士子,他想要试探一下燕国是否真的广开言论,于是没有像其他想要做官的士子一样在“策论”上不停地拍燕侯雪的马屁,而是指出燕国现在开荒政策的种种弊端,还大言不惭有些贵族子弟不过是尸位素餐。
两个月后,燕国尚书台的几个小吏来到了这位士子家中。
“要来逮捕我了吗?”这位士子摇头叹息,已经提前想好了说辞,就说自己喝多了酒,所以考试时在试卷上胡言乱语。
然而,那两个尚书台小吏只是将一张“面试券”放在他的手中,对他提醒道:“你已经通过了考试,下个月的十五日,去尚书台面试。”
此言一出,这位来自晋朝的士子顿时不敢置信,随后冷静过来,对那两位小吏恭敬道:“学生明白。”
“辽东燕国,才是我们寒门子弟的福地呀!”这位来自晋朝的寒门士子愈发地感谢当初那些把他卖到燕国的土匪。
中原兵荒马乱,他被一群土匪绑架,然后被土匪卖到了燕国,本以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人生希望了,却仅仅只是一场考试就有了出头之日。
中原比日不落帝国更早出现了“考试”这种行为,但是日不落帝国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从中原借鉴了“考试”这种行为,并且发扬光大,直接用这种行为录取自己想要的人才。
对于当世之人而言,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改革,可是对于后世之人而言,这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世界通史宋秦桧》
天下各国国情
本章由于字数太少,暂不显示。如果你觉得本章比较重要,可以选择左下方报错章节,系统将在十秒内自动处理。或者跳过本章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40章 逐鹿中原(十六)
四年后
燕侯一百五十九年夏(369年)
春种的水稻刚刚收获,秋种水稻还没开始,刚好几个月前,慕容燕国的顶梁柱慕容恪病逝。
于是,桓温力排众议,选择在这一年的夏天发动北伐,一共统步骑五万。
前燕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大多数都是用来防备流民起义的,只负责打治安战,有能力进行大兵团野战的只有五万而已。
桓温一路上势如破竹,中原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晋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不过在进军路上,也有一些晋军士兵脱离大部队,分散到四周的村落进行劫掠。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这个时代的军队不抢劫才奇怪,抢劫反而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行为。
桓温攻下豫州和洛阳,又继续向北夺取兖州,一路打到枋头。
枋头位于濮阳旁边,是当年王珏屠戮东郡士族的地方。
即便已经过去一百多年,这里还流传着王珏的传说。
濮阳有童谣:王珏至,士族亡。
在枋头,桓温还看到了当年王珏建造的行刑台,专门用来当众屠戮东郡士族,以此提升虎豹骑士兵的士气。
“遥想当年王合玉,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天下莫不臣服,今日若是王合玉复生,区区慕容鲜卑,何足挂齿!”桓温观赏着这些被血迹染黑的刑具,幻想着自己如同当年的王珏一样纵横天下,甚至封狼居胥。
可是一想到王珏的家族居然割据自立,根本不把中原朝廷放在眼里,桓温也不禁摇头。
王珏是王珏,王家是王家,不可混为一谈。
桓温也想要像王珏一样屠戮世家,靠自己的个人权威建立一支只忠诚于他桓温的强大骑兵部队。
正当桓温还在欣赏着枋头的酷刑刑具时。
踏踏踏!
许多鲜卑骑兵杀至,而晋兵正忙着在枋头烧杀抢掠,根本来不及整兵列阵,顿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原来,这是燕国的诱饵战术,故意在枋头等地迁徙了许多汉人女子,引诱晋兵在这里掳掠汉人女子,然后等晋兵防备松懈时,慕容燕国的骑兵突然杀出,就可以大获全胜。
桓温早有预料,让预备队顶住慕容鲜卑骑兵的进攻,然后安排晋军士兵开始撤退。
这样且战且退几天过后,桓温听闻秦国大将邓羌领兵支援慕容燕国,于是便彻底放弃了北伐的计划,准备一路退回建康。
撤退时,桓温假装不敌,想要引诱慕容鲜卑追杀自己,然后来一个回马枪反杀。
然而,慕容垂识破了桓温的林木,没有直接追击桓温,而是一直尾随桓温。
连续几天过后,桓温连慕容鲜卑始终没有发动进攻,索性便取消了反击的作战计划,命令部队以急行军向南奔袭,想要早点回到江东。
可是,等到他放弃反击的作战计划,切换急行军时,慕容垂便立刻发动了突袭。
桓温大败,五万步骑损失三万多,带着一万多的残兵败将狼狈逃回江东。
逃跑的路上,桓温看见了上一次北伐时经过的那棵柳树,发现那棵柳树已经枯萎,而他也已经垂垂老矣,不由得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完,他又喃喃自语:“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不能默默无闻被后世之人无视。”
既然北伐已经不可能成功,已经不可能像王优安和王合玉一样流芳百世,那就篡位当皇帝,从此遗臭万年好了。
这仗打的确实憋屈,如果让王珏来打,得从江东一路吃人吃到草原,根本不需要后勤,敌人和百姓就是后勤,这样才能做到兵贵神速,不然还得等后勤物资运输,非常耽误行军速度,这样就很难打出出其不意的军事效果。
若是敌人大军来袭,就躲避锋芒,骚扰敌人要害之地,逼迫敌人派出援军,然后我军再集中优势兵力趁机歼灭敌军的落单者。
桓温既没有王珏的军事天赋,也没有王珏的心狠手辣,又如何能够成事?
不过也不好说,毕竟王珏对军队掌控力是极其强的,若是让王珏给东晋朝廷当将军,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北伐,而是先杀进建康城,把所有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屠杀殆尽,防止这些人拖后腿,然后才会发动北伐。
以王珏的心狠手辣,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即便是杀得江东浮尸百万也不会在乎。
回到江东后,桓温对自己的谋士问道:“我想要遗臭万年,并且掌控权势,应该如何做?”
谋士回道:“废立皇帝,可以让自己遗臭万年,而且可以威慑朝臣,使得将军您的权势更加稳固,亦如当年的董卓。”
桓温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造谣皇帝司马奕不能行房事,所以没资格做皇帝,并且散布消息要废立皇帝。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面对桓温的咄咄逼人,纷纷不敢说话,哪怕谢安也是闭门不出,不愿意与桓温有冲突。
刚满二十岁的才女谢道韫也被夫家琅琊王氏告诫,千万不要在这个紧张时刻议论国家大事,防止不小心惹恼桓温。
王谢庾殷四大世家表面上对桓温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商讨着扳倒桓温的计划。
现如今,大晋朝廷有皇族司马氏,有权臣桓氏,有王谢庾殷四大世家,还有其他小世家一堆。
桓温用事实告诉大晋的世家们,在兵权面前,你们的家世啥也不是,胆敢不服,直接杀你全家,管你什么几百年上千年世家,在屠刀面前都是蝼蚁。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对付这些世家,最有效的还得是屠刀。
董卓曹操王珏等人早就给桓温做了表率,现在就等桓温也这么做了。
哪怕是名闻天下的汝南袁氏,不也在董卓的屠刀面前吓得瑟瑟发抖,只能哭泣着乞求活命吗?
自以为是的东郡士族们,在王珏的屠刀下度日如年,面对王珏的虎豹骑时,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青州徐州的高贵士族们,被王家先祖派遣海盗抢劫了一次又一次,但他们却拿王家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忍气吞声,哪怕家族子弟被王家屠杀,哪怕家族女子被王家玷污,也只能跟王家和解,还得在大冬天,头顶着雪花,跪在王家庄园外面,卑微地向王家赔礼道歉。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高贵家世就是个笑话。
没有对付不了的世家士族,只有手段够不够高明,心思够不够狠辣,对付不了并不能说明世家强大,只能说明你不行。
既然已经准备篡位,那就必然要跟大晋的皇族和世家们争斗一番。
于是,桓温开始研究王珏是如何铲除东郡士族的,当发现王珏对付世家士族的办法就是“杀杀杀”时,桓温不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这才是他做梦都想要做的事呀!
“生子当如孙仲谋,有父当如王合玉,我桓温誓必要成为第二个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