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83节

祖宗再辉煌再强大,也不如现实的我们自己辉煌强大,相比怀念几百年前的辉煌过往,燕侯岚更加向往未来的星辰大海。

中原士族在怀念以前的美好时光,而王家贵族却在期待未来的星辰大海,这就是差距。

征服了高句丽的丸都城,开发了四十年,还不够,还要再征服高句丽的栅城,把实控区域继续向外扩张,增加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晋朝世家还在怀念自己曾经拥有中原的辉煌岁月时,燕国贵族正在向北方和海外扩充自己的生存空间。

栅城位于南沃沮地区(朝鲜咸镜北道),紧临王家新的祖陵(长白山天池),曾经是南沃沮人的国都,后来被高句丽人征服。

此次征伐高句丽,燕国一共出动兵力约两万,其中包括燕国禁卫军300、贵族地方兵700、行会志愿兵1500、肃慎土司兵1000、契丹盟友兵500、库莫奚雇佣兵300、扶余仆从兵3500,勿吉协从兵500、南沃沮复国兵2500、北沃沮独立兵1500、黑水土司兵1000、香料群岛土著部落农奴兵1500、高句丽带路伪军4000,88个随军医生文官使者等,一共18888将士,约为两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实际出兵三百,然后对外号称二十万,燕国王家的一贯操作了。

出兵三百北伐高句丽,其实也不能算少了,当初汉灵帝时期,汉朝出兵四万攻打西域疏勒国,其中汉朝自己的士兵只有五百,剩下的三万九千五百都是西域其他国家提供的仆从兵。

这次北伐作战,王家的策略是两万大军兵分十路,对高句丽形成合围之势。

当初石勒起家之时一共才三百人,然后三百羯胡士兵分三十路进攻许昌,打得许昌的两千大晋官兵落荒而逃。

汉末王珏攻打洛阳时,一共才三千虎豹骑,三千虎豹骑兵分四路进攻,最终成功夺取曹操的洛阳。

第469章 官制(四)

沃沮城(海参崴)

“父王,我们在栅城的子民已经全部迁走。”高句丽王的女儿正在向高句丽王高琏禀报最新的情况。

“嗯。”高句丽王【高琏】点点头,站在楼阁之上,望着远方的大海。

由于现在依旧处于小冰期,因此沃沮港的港口作用已经失效,外面的大海全年冰封,所以燕国王家的船队根本过不来,这也是高句丽敢于定都于此的原因。

三百年前,高句丽在王家的打压下分裂成数十个各自为政的部落。

一百多年前,高句丽人重新统一,并且报仇雪恨,但之后又被持续打压,差点灭族。

几十年前,一代雄主“谈德”,向王家屈服,为王家制衡逐渐不太安分的扶余人,并且利用这宝贵的蜜月期,向北吞并了北沃沮以及许多勿吉部落和肃慎部落。

“根据燕国王家以往的扩张规律,他们不会像汉武帝一样急于求成,不会太追求版图大小,而是非常求稳,在开发稳固完之前占领的地盘前,不会再对新的地盘有想法。”

“因此,这次他们强行占据我们的栅城后,光是在栅城附近移民开荒铺路建城就要二三十年,接下来二三十年,我们与燕国将会度过一段和平时光。”

“这二三十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在这二三十年里,向北征服勿吉人和肃慎人,向西征服扶余人,增强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抵挡住王家的北扩脚步。”

面对燕国大军来袭,高句丽王自知不是对手,所以也不打算硬拼,而是提前将人口物资财富转移,留了一座空城给燕国。

虽然对南面选择忍让,但是对北面的勿吉和肃慎,却选择重拳出击。

栅城

原有的旧城墙北拆毁,大量来自琉球群岛的火山灰被运到此地。

使用火山灰可以制作原始水泥,这个知识还是王家先祖西域行时从罗马带回来的。

上千头牛同时出现在河谷平原,它们正拉着一种新型铁犁。

这种新式铁犁需要十六头牛同时拉一张铁犁,铁犁体积非常庞大,可以一次性开垦一大片田。

在燕国,不仅有省时省力的单人小铁犁,还有适合在丘陵梯田开垦的双牛铁犁,同时还有普通的三牛铁犁,最大的还有十六牛铁犁,每种铁犁适合不同环境。

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简简单单一个铁犁,也是技术发展的体现。

有工匠发明了一种水力铁犁,适合在山谷瀑布附近开垦小片菜园,目前看来似乎没什么用,毕竟没人会在这种地方开荒种田,即便有,面积也不大,用不着这么奢华的工具,带一头牛就足够了。

这种水力铁犁,动力完全依靠瀑布带来的力量,通过动力轴承,将力量传递给铁犁。

除了铁犁的进步发展,还有播种机的发展,中原虽然也有播种机,但播种机跟铁犁是分离的,铁犁工作完以后,还要用播种机第二次工作。

而燕国工匠们,将铁犁与播种机进行了结合,可以铁犁耕田的同时播种,不用进行第二次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官署尚未建造好,开荒队就已经先在官署建造地附近用火山泥制作的原始水泥搞了两面石墙。

两面石墙分别是【律法】【公告】,燕国的律法会贴在石墙上,向所有人明示,并且每个官署的“律者”都有义务每个月至少用一天时间专门为市民解答法律条文。

平日里,律者还要在乡间为百姓调解纠纷,律者的升迁任免隶属于【御史台】,但是律者的俸禄却由【尚书台】发放。

这是燕国行政体系发展的结果,将地方长官的职能进行细分,并且互相不统辖。

在中原,郡县长官可以负责郡县内部的一切事务,除了不能擅自征兵买马,几乎等同于皇帝。

而在燕国,除了贵族城市,郡县长官隶属于尚书台,律者、监察使隶属于御史台,武将、征兵隶属于九卿、俸禄由燕侯发放,并且由御史台审核,由九卿通过,最后由尚书台具体执行。

同时,完善了死刑审核程序,起初的改良结果是,地方长官无权对当地百姓执行死刑,凡是死刑,地方长官需要向燕都上报,经过御史台审核通过后,死刑犯押送至燕都执行死刑,如果御史台审核不通过,则由燕都【廷尉府】亲自重审。

这本来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依靠生杀大权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

毕竟前汉时期,王家当辽东太守时,就依靠着对辽东百姓的生杀大权,慢慢地掌控了整个辽东。

这种生杀大权有个很霸气的称呼“灭门县令”“灭族太守”。

这些称呼听起来很霸气,但事实上却是无数百姓的血与泪,有多少无辜百姓被前汉的“灭门县令”和“灭族太守”生杀予夺,这也是前汉律法制度不完善的体现。

“灭门县令”“灭族太守”,听起来真的很霸气,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其实是被灭的一方。

燕国王家的律法改革,就是要堵上这样的漏洞。

然而,这次改良仅仅持续了三年就瘫痪了。

因为燕国的疆域太大了,横跨了南北半球,如果每一件死刑案件都要上报到燕都复核,光是来回都要几个月时间,那么将会有大量死刑案件堆积而得不到解决。

而且成本太高,大老远跑到燕都,就为了复核死刑,这样就非常浪费资源。

于是,【两都制】就出现了,燕侯岚与九卿商议,以星繁城作为燕国的第二个国都,甘蔗岛及其以北地区的律法问题由燕都处理,甘蔗岛以南地区的律法问题由兰芳城处理。

在星繁城重新搭建一套行政体系,并且由燕侯的指定继承人在星繁城长久驻守,在香料群岛的地位职能与燕侯等同,只有在涉及全国的大事上,才由燕都的燕侯为主。

因为燕都在北,所以也叫北都,星繁城在南,因此也称南都。

如果没有指定继承人,则由北都燕侯指定一人为南都燕侯,南都燕侯拥有优先继承权。

北都燕侯仙逝后,由南都燕侯迁到北都任职,并且重新指定新的南都燕侯。

南都燕侯仙逝,则由北都燕侯重新指定新的南都燕侯。

一个国家,两个君主,这也算是燕侯岚自创的体系,可以更加方便管理燕国愈发庞大的疆域。

第470章 逐鹿中原(三十一)

一年后

当辽东燕国正在南沃沮地区开荒之时,中原传来一个震撼消息。

刘裕……第二次北伐!

这几年,刘裕先是消灭了益州谯蜀割据政权,然后又把司马皇族以及支持司马皇族的世家大族们杀得血流成河。

刘裕重新丈量田亩、清查人口,并且将北方侨民编入户籍,使得世家豪门的势力遭受削弱。

带来的结果便是,有一些世家向刘裕服软,出让自己家族的部分利益,有一些家族跟刘裕死磕,最后被杀得纷纷出逃到辽东燕国避难。

刘裕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萝卜,一边屠戮反对他的士族,一边与支持他的士族进行合作,颇有当年王珏的作风,一边屠东郡的士族,一边给其他郡的士族特权。

拉一派,打一派,杀一派,从古自今的经典手段,可谓是百用不爽。

只有杀戮会让自己举世皆敌,比如董卓,只有拉拢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比如司马炎。

一边杀一边拉拢,这样才能分化对方内部集团,将对方变成乌合之众。

在屠完反对者,彻底掌控朝政后,刘裕被加封为宋公,并趁着秦国新君即位,秦国内忧外患的机会,发动北伐。

而此刻的秦国,已经是亡国气象,西北边的夏国不断南下攻打关中的秦国,陇西的鲜卑人不断东进攻打关中的秦国,东北方向的拓拔魏国趁虚而入,侵略秦国河东地区,内部还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秦国宗室还趁乱造反夺权,东南方的刘裕还对他发动北伐

东西南北中,全是敌人!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秦国皇帝姚泓选择兵分五路,同时跟农民起义军、乞扶鲜卑、匈奴夏国、拓拔魏国、晋国刘裕开战。

中原割据政权经常被四面围攻,这已经见怪不怪了,当初石虎也是东南西北中同时出击,后来的苻坚同样选择四面出击。

这也是辽东燕国议会贵族们不愿意卷入中原争霸战争的重要原因。

卷入中原大战,好不容易打下来一块地,用不了多久,这块地就会被来自东南西北中的敌人觊觎,为了保住这块地,辽东燕国需要消耗大量国力,这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而且,万一这块地盘丢了,之前在这块地盘上的投入就等于打了水漂,风险实在太大了。

所以,老老实实开荒海外,只要开荒了,基本不会有外敌争夺,可以持续产生收益,除了前期开荒投入太大,其实后期的持续收入比中原高多了,毕竟不用担心被其他势力夺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燕国王家的国策,默默在海外开荒发展,当中原势力们你争我夺时,燕国王家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海外种田种出一片天地。

刘裕军行至黄河南岸,撞见了前来监视晋军动向的魏国骑兵,一番相互试探之下,刘裕军依靠黄河组成却月阵,用步兵击败魏国骑兵。

所谓却月阵,就是用黄河河道作为防线,再用战车以弧形作为另一面的防线,再以长枪兵堵住缝隙

,中间用弩兵抵御骑兵,最中间是主帅和军旗手以及传令小兵。

听起来跟燕国的圆月阵区别不大,无非是形状从圆月变成了缺月,整体结构和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却月阵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在却月阵外面再摆一个大的弧形战车阵阻拦,然后深挖壕沟,把却月阵里的敌军活活饿死在壕沟包围圈里就行。

没有无敌的阵法,只有会不会随机应变的指挥官以及能不能执行命令的士兵。

相比之下,壕沟才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战术,并且功能多,适用范围广,燕国王家已经从几百年前用到现在了,还在使用壕沟战术。

又几个月后,刘裕手下猛将沈田子、王镇恶,一个横跨秦岭山脉,一个偷渡潼关黄河,绕过了秦军防线。

长安

“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身后就是河水,只有背水一战,奋勇杀敌,才有一线生机!”

面对前方一千多秦兵,王镇恶对着自己的三百死士发表演讲:“封妻荫子,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向前!向前!向前!”

“随我杀敌!”

晋军气势如虹,而对面的一千多秦兵不过是临时拉上战场的壮丁,虽然人数众多,到战斗力低下,竟然被三百晋军死士冲垮阵线,秦兵溃散逃亡。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淝水之战后,他的父亲便迁徙到了晋国。

王镇恶这边三百死士破秦兵的同时,灞上的沈田子也牵制了一伙秦兵。

然而,终究是王镇恶先一步攻入长安,俘虏了秦国皇帝姚泓。

“若不是我在灞上牵制秦国主力,他王镇恶又岂能攻入长安?灭秦的功劳本来应该是我的!”听闻王镇恶先一步攻入长安,沈田子很气恼,觉得是自己的功劳被抢走了。

刘裕的这些将领,大部分出身寒门,也有一些出身豪门,他们相互之间并不和睦。

事实上,这也是刘裕有意为之,当初他自己就是靠着手底下将领们的支持才掌控大晋朝政,又岂能不担心有人效仿学习呢?

所以才故意让相互之间有仇恨的将领聚在一起,把相互之间合得来的将领分开在不同区域,这样就可以让将领们互相制衡,而无法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有巨大威胁的小团体。

何况,他的儿子刘义真才十二岁,根本镇不住场子,很容易被下面的将领架空成傀儡,因此就更加需要下面的将领们互相制衡。

统万城

听闻刘裕大军攻下长安,匈奴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刘勃勃)按捺不住,想要南下夺取关中。

他的谋士对他建言道:“刘裕已经老了,何况刘穆之病逝,他现在急着回建康篡位,根本没心思继续北伐,关中的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相互不服,刘义镇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孩,根本镇不住场子,陛下只需要忍耐些时日,到时候关中必然内乱,届时,陛下再发兵攻打关中,自然是轻而易举也!”

赫连勃勃本名刘勃勃,是匈奴人,他觉得刘这个姓氏是汉朝公主带到匈奴的姓氏,属于母姓,雄主如果用母姓,则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便自创姓氏。

由于在匈奴的语境里,赫连就是天的意思,因此他便以赫连为姓氏,相当于中原人用“天”作为自己的姓氏,按照中原人的理解,就类似给自己取名“天勃勃”。

首节上一节28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