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447节

  王阿生闻言连连磕头道谢。

  现在成都的工人工资不高。

  但王阿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除了小女儿只有十三岁,算童工之外。

  其他的都是十六岁以上,都可以按照成人工人算工钱。

  女工价钱低一点,一天只有两毛钱。

  女童工一天只有一毛钱。

  这样算下来。

  王阿生一家五口如果能找到工作。

  他和两个儿子,一天九毛。

  媳妇和大女儿,一天四毛。

  小女儿一天一毛。

  做一天有一块四。

  这个收入可真的不低了。

  而且工厂一般还管两顿饭。

  也就是说,如果没什么消费的话。

  这个钱,是纯赚的。

  一家子租个房子,再养个老母亲。

  每个月能攒个十几二十块了。

  虽然城里面生活成本高。

  但比起当佃户,其实去城里面讨生活,过得其实要比当佃户好的。

  ..........

  四川发生的事情,朱皇帝当然是不知道的。

  但其实他很清楚现在大明朝在发生什么。

  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在瓦解。

  大明朝的农村开始朝着一个新的时代转型。

  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

  尤其是那些实际承担了转型的代价的底层农人们。

  大明帝国和之前所有的王朝都不同。

  朱皇帝建立的这个王朝,正在以最深刻的方式影响着这个古老的国度。

  老树上腐朽的枯木和老皮在掉落。

  取而代之的新芽,却并不知道能否给这一株古木带来真正的新生。

  此时此刻。

  朱皇帝在自己的江北行宫接见来自朝鲜的一些大臣。

  身穿着红袍的朝鲜大臣们跪了一地,不少人还在低声抽泣。

  “皇上...平壤被攻破了。”

  朝鲜在中都的打成纷纷来到江北行宫,向朱皇帝哭诉。

  正在说话的是赵甲坤,赵甲坤现在可真的有点老泪纵横的意思。

  这显然是被从朝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

  朱皇帝的脸色很平静。

  最近的国际形势对大明帝国太有利了。

  周边没有什么能威胁到大明帝国核心利益的势力。

  大战也逐渐消敉。

  奥斯曼帝国为了换取大明帝国不继续向俄罗斯帝国输送武器。

  他们在【伊斯坦布尔条约】上签字了。

  奥斯曼帝国将苏伊士地峡和伊斯肯德伦港通过租借的方式,租借给大明帝国99年。

  与此同时。

  奥斯曼帝国和大明帝国签订了【大明-奥斯曼关税协定】。

  双方各自给对方最惠国待遇两国的商品都可以以最低关税进入各自的市场。

  不过这个条约很显然是对大明帝国单方面有利的。

  因为大明帝国现在才是世界工厂。

  他们出口的东西太多了。

  而奥斯曼帝国...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口的。

  哦。

  等他们有东西出口的时候比如说当阿拉伯地区的石油开始变得有价值的时候。

  给进口石油最低关税,反而还对大明有利呢。

  奥斯曼是个封闭且庞大的帝国。

  现在这个国家的市场对大明彻底放开。

  也就是说。

  距离大明帝国的商品以奥斯曼帝国为中转站,大规模进入欧洲的时候也不远了。

  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大明帝国终于在地中海得到了一个港口。

  一旦大明帝国的印度洋舰队进入地中海。

  那大明帝国就有了用武力来影响欧洲国家的能力了!

  不过舰队要进入地中海可不容易。

  伊比利亚半岛和西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那么狭窄,又掌握在西班牙人手里。

  海军要绕过好望角,再向北航行上万里才能抵达。

  如此漫长的远征,再打破直布罗陀海峡的封锁线进入地中海,光是想想就觉得太难了。

  如果能开通苏伊士运河...那就方便多了。

  朱皇帝一百年想着,一边冷眼看着这些朝鲜官员们的表演。

  等朝鲜的官员们表演完毕之后。

  朱皇帝才咳嗽一声说道:“诸位,朝鲜之问题,不在军事,而在于政治,在于两班豪门对一国财富权力的垄断。”

  “臣...臣等万死。”

  朱皇帝还没把话说完呢。

  一群朝鲜官就急忙开始磕头了。

  朝鲜走到现在这个局面,和两班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

  不过这些人也不担心朱皇帝真的拿他们开刀。

  毕竟。

  大明十四皇子要做朝鲜王,还是离不开这些人的。

  朱皇帝却似乎对官员们的磕头没什么兴趣。

  他继续说道:“朝鲜的核心问题在于两班特权和土地兼并,两班不纳粮,不服役,又垄断了朝鲜官职,以至于底层没有任何上升之路,至于土地兼并,全朝鲜七八成的土地都在几个大户手里,这样严重的土地集中,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底下的大臣们头顶在地上,不敢言语,但身体却开始发抖了。

  听这一番话的意思...

  天子,是要向两班动刀了啊。

  “大明既为朝鲜之父,那朕自然是对朝鲜百姓负有责任的,既然朝鲜问题根源在此,自不可能视而不见,两班需要取消特权,给朝鲜百姓平分朝鲜的土地!尔等若是赞同,就追随朕的十四子,等朝鲜平定,必有公侯之位,若不赞成,现在回去投靠东学党去吧。”

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农民

  “皇上,您真的要平分朝鲜的土地?”

  已经从官场上退了下来,专心做他的工商促进委员会的兰国公罗芳伯穿着御赐的东北貂皮大衣,跟在朱皇帝后面,在江北行宫的日月湖边上亦步亦趋的跟着。

  他现在没有官身,平时很少会和朱皇帝说朝堂上的事情。

  但今天却破天荒的说起了朝鲜的事按理说,这事即便是大明诸臣也不应该过问的,因为那是朝鲜之事。

  藩国之事,除理藩院外的官员过问,都算是有些越权了。

  所以,没有官身的罗芳伯,大概是被大明朝堂上的一干重臣撺掇着来朱皇帝这里探口风了。

  现在入秋了。

  天气开始转凉。

  日月湖上,已经有穿着清凉和装的女子泛着小舟采摘最后一茬莲子,好一副江南水乡风情,这些和装女子都是日本国各地藩主进贡的。

  对君王来说。

  笑纳藩臣的进贡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这些女子长相姣好,而且和汉人女子也有不同,面向柔弱,身段却很是丰韵。

  颇有些异国风情。

  朱大皇帝的生活是越来越腐败了。

  不过兰国公却是眼观鼻鼻观口,一副正人君子,有德之臣的模样。

  朱皇帝摆摆手,他周围几名年轻的女官和女侍卫恭敬的从他身边退开了一些。

  朱皇帝这才转过头来,看向这位大明复国第一功臣罗芳伯。

  当初如果不是罗芳伯第一时间纳头就拜,光是平定兰芳,得到第一块地盘的难度都会大不少。

  如果论能力。

  朱皇帝这一批‘复国二十八功臣’怕是能力只比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高那么一丢丢。

  “大舅哥,你不是为了朝鲜两班而来的吧。”

  罗芳伯点点头说道:“皇上,朝鲜弹丸小国,皇上自然可以随意拿捏。”

首节上一节447/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