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82节

  于谦在山西巡抚任上,与杨洪共事多年,颇为投缘。如今眼看着再要不了两天,杨俊大军必然崩溃,便想出手拉这位后辈子侄一把。

  但是罗通非常坚定,打死不肯开关,更绝对不会出兵救援杨俊。

  而于谦虽然是兵部尚书,但却调动不了居庸关的军队。因为朱祁钰已经明确下旨,由罗通全权负责居庸关至喜峰口的防务,可以便宜行事,可以先斩后奏,并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任何人管辖。

  最后于谦有些急了,向罗通催促道:“罗侍郎,杨俊已经扛不住了,还是赶紧放他们进关吧。将两支军队合兵一处,依托居庸关固守还是上策。”

  罗通闻言,做个抹脖子的动作,一脸抱歉地回道:“还望于尚书体谅体谅下官,一旦将杨俊放进来,下官一家老小性命不保。

  再说杨洪、杨俊父子已经反叛朝廷了,我把他们放过居庸关,若是杨俊带着军队去进攻京城,谁来负责?于尚书您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于谦闻言,惊诧地反问道:“杨洪、杨俊什么时候反叛朝廷了?罗侍郎怎么会认为杨俊会带兵进攻京城,这种想法也太荒唐了吧。”

  罗通依旧坚定地摇摇头:“这并不是下官的意思,于尚书之前一直在京城,应该知道下官在贯彻谁的意志吧。

  至于‘荒唐’二字,下官劝您慎言。荒唐不荒唐,那不是咱们这些为臣者该评判的。”

  于谦只得无奈地叹口气,罗通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已经让人没法往下接了。

  城下的攻势,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

  等瓦剌的炮火一停,杨俊便单骑来到居庸关下,要求入关与罗通商谈军务。

  于谦再度为其说情:“罗侍郎,好歹让他上来说一说吧,死刑犯还要经过法司升堂审讯呢,再不济也要给杨俊个开口辩白的机会吧。”

  罗通只得勉强答应,派人将杨俊用吊篮接到关上。待杨俊一入关,罗通的亲兵立即收缴了杨俊的兵器,并进行了细致的搜身,然后才将其带到罗通和于谦面前。

  杨俊上来就是顿抱怨,抱怨完便坚决要求罗通放大军入关。

  罗通一阵冷笑,毫不留情地揶揄道:“杨大公子,我劝你清醒清醒吧。当今是圣明天子,你做过什么,你父亲做过什么,天子都知道。

  甚至于的祖父做过什么,他当年是怎么愚弄太祖皇帝的,天子全都知道。

  你都死到临头了,还觉得自己一家人挺聪明呢。

  你们一家人又是欺君,又是反叛的,竟然还敢朝我吼。

  念在你祖父营阳侯是开国功臣的份上,你回去率军朝阿剌知院冲锋吧,我给你报个阵亡,也算留一分体面。”

  杨俊见自家秘事被罗通点破,心中大骇。半晌才鼓起勇气反驳道:“罗侍郎怎么无端构陷大将,我和我父亲什么时候反叛了?”

  罗通闻言都无语了,世上怎么还有这样厚脸皮的人呢,当下便厉声诘问道:“你说你们没有反叛,那我问你,为何你们在根本就没受到瓦剌大军强攻的情况下,直接放弃十几座城堡,望风而逃?

  你要说你被瓦剌打得实在扛不住,被迫弃城,我都能理解你。但问题是瓦剌就没认真攻城,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在跑什么?

  成国公四万大军在鹞儿岭遇袭,全军覆灭;紧接着太上皇在土木堡遇袭,全军覆灭。

  请问瓦剌几万大军设伏,那么多活人活马,你们宣府守军就硬是没法事先侦察到?你们的哨兵都是瞎子是吗?

  从七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整整三个月的战事,你们宣府三万精兵都做什么了?你告诉我你们这期间都在干什么,有杀过一个敌人吗?砍的人头呢,请拿出来给我看看。

  你们这还不叫反叛,怎么才能叫反叛呢?于尚书您给评评理,这是不是反叛?”

  杨俊被问得哑口无言,于谦也坐在一旁不说话。

  于谦心里也骂杨洪父子,这对奇葩玩的也太过分了,结果被皇帝及其亲信抓住了死穴,人家就紧紧揪着‘你一个敌人没砍’这个事实不放,你就根本没办法反驳。

  而罗通则是在心中暗暗庆幸:幸亏之前得了黄溥的提点,自己才会明了新君的态度,早早与杨家彻底划清界限。所以现在不仅没被他们拖累,而且还升到了兵部左侍郎。

  更幸运的是,偏偏于谦让杨洪一家带累的不轻,被新君册封为饱含深意的宣府伯,派出来亲自去彻查杨洪,一时半会是回不了京城了。另一位兵部尚书王骥在南方平苗乱,短期内也回不来。

  所以待战事结束,自己很可能就要被调回京主持兵部了。

  世事真是无常,土木堡之前,自己因罪免官,还是平头老百姓,这转眼之间,就要掌管一部事务了。自己回京之后,一定要好好感谢感谢黄溥,上次经过他的提点,自己这队站的真是完美极了。

  就在罗通心中感叹之际,杨俊见入关无望,便灰溜溜地回自己营地去了。

  而于谦一行人,则被罗通亲自送着出了关。

  阿剌知院对于于谦一行人的态度,则是不管不问。既不进攻于谦,也不搭理于谦,就假装看不见,任他来去自由。

  于谦回头望一眼杨俊的大营,知道杨俊大军的覆灭就在这一两日了。

  只是结局已经注定,无法再改变什么了。于谦叹口气,只得策马驰行,第二天中午,便赶到了宣府城下。

  瓦剌大军就像商量好的一样,阿剌知院留在宣府围城的一万军队,同样不搭理于谦,任由其从容入城,

第155章 太后向也先赎皇 新君向阿剌赎兵

  朱祁钰又在家里清闲了两天,现在城外瓦剌和大明的军队加起来,接近三十万。朱祁钰无论如何不敢再出城去视察军务了,不然也像朱祁镇那样出了意外,乐子可就大了。

  如今城外的四座明军大营已经全部组建完成,也先也没有去过分干扰,而是接受了孙太后那赏银一百万两,赎回太上皇的提议。

  对,这件事情,对外用的是孙太后的个人名义,由母亲出钱赎回自己的儿子,私下操作,可以减少对朝廷声望的损伤。

  孙太后明知道这是新君的甩锅,但还是不得不接了下来。

  而且朱祁钰明确要求,不得动用国库和内帑。理由也给的很充分:一旦动用国库,用钱赎皇帝便成了国家的行为,有失体统;一旦动用内帑,就成了皇家的行为,同样有损皇家威严。所以事情只能由孙太后出面,私下牵头凑齐这一百万两。

  所以这几天时间里,孙太后便与钱皇后、周皇后一起,开始搜刮整个后宫,试图凑至少六十万两白银出来。至于剩下的部分,就要靠捐献了。

  朱祁钰自己的后宫,被搞得和和睦睦,而朱祁镇的后宫,则被搞得怨声载道、妃不聊生。

  孙太后、钱皇后、万宸妃最积极,不仅把自己的几乎全部身家都拿了出来,而且对其他嫔妃也是敲骨吸髓般的搜刮,把人彻底得罪个遍。

  这就正中了朱祁钰的下怀,只有周皇后,每日悠哉悠哉的,既不肯自己大出血,也不肯去压榨别的妃子。两下一对比,满后宫的妃嫔私下都开始盛赞起了周皇后,周皇后待在家里啥也不做,人望便直线暴涨。

  几日的搜刮下来,孙太后终于从后宫嫔妃手里压榨出了三十多万两,加上自己和钱皇后的私房钱,一共凑出了六十万两白银。

  虽然后宫的财富极多,但以珠宝珍玩为主,短短几天,光凭嫔妃们就凑出这么多现银,也算颇为不易了。

  朱祁钰被喂过早饭,刚要去前厅,宫里便传来消息,孙太后已经凑齐了六十万两。

  林香玉闻言,笑问道:“后宫这也不是很有钱啊,区区六十万两,竟然凑了这么久。奴家还以为单凭太后一个人,就能拿出来这么多呢。”

  “嗨,王妃想的有点多了,后宫手里没那么现银,她们手里的珍器重宝倒是值钱,但那都是有存档的,不能随便卖了换钱。

  别看后宫嫔妃们看着风光,真要论财富,还是太监更有钱一些。

  等景泰五年太监造反之后,我将整个禁宫太监的财富清扫一空,到时候你就知道太监们的财富到底有多惊人了。”

  “那接下来怎么办?”

  “那六十万两,先在后宫里放着吧。咱们家出十万两现银,剩下的三十万两在整个京城进行募捐。

  我让纲练负责宣传,把这件事情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

  正好借这个机会,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肯为太上皇出钱。这其实是在变相逼所有人站队,我也好在心里有个谱。

  如果支持太上皇的人太多,我就把朝堂进行一次大清洗。如果支持太上皇的人不多,那就先凑合着过吧。”

  林香玉笑道:“夫君,奴家可提前跟您说了,咱家还剩五十多万两现银,再出了这十万,就剩下四十多万两了。

  别再像之前那样,一挥手就给了手下几员大将一百万两。若是再来这么一次,您就得卖媳妇儿了。”

  朱祁钰也笑道:“那正合适,王妃就值五十万两,把你卖了,再把你的私房钱充公,正好凑够一百万两。”

  “行吧,咱们的圣明天子真会过日子,奴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哎,一般吧,寡人有疾,寡人没说的那么好。不过还有个事,我已经下旨命襄王进京了。

  你准备两处上好的宅院,给建庶人和吴庶人两家住。

  襄王这个人,特别喜欢跟我掰扯什么嫡庶长幼。所以等他来了,我先带着他拜见建庶人,再带着他去祭拜胡皇后。

  我倒要看看,他对孙太后的以妾废妻怎么说,对于太宗以小宗攻灭大宗,又怎么说。

  他不是喜欢掰扯嫡庶吗,我让他当着建庶人的面,当着胡皇后的灵位,掰扯个够。”

  林香玉笑着点点头:“这些嫡啊庶啊的,奴家也不懂,奴家就负责听夫君的吩咐,踏踏实实给夫君干活就是了。”

  “嗯嗯,对,这么想就对了,还是王妃觉悟高。献给太上皇的女人,安排好了吗?”

  “差不多了,最近几天周姐姐一直在忙这个。需要送来给夫君过过目吗?有称心如意的,奴家给夫君截留几个也行。”

  朱祁钰连连摇头:“那倒不必,我只睡家妓,不睡外面的妓女。”

  林香玉刚要回话,仙儿就跑了进来,向两人禀告道:“夫君、姐姐,不好了,大臣们又都跑来,说是有紧急军务要报。”

  朱祁钰没好气地回道:“这帮大臣们就是爱一惊一乍的,其实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也不知道他们在担忧什么。

  颦儿、仙儿,再加上凝香和玲珑,都赶紧去洗干净。待我去打发了这帮难缠的大臣们,再回来狎玩家妓。”

  林香玉闻言,一边帮朱祁钰整理衣饰,一边嘱咐道:“知道了夫君,奴家和几个妹妹脱光了在床上乖乖等着夫君。你去了不要打骂大臣们,有什么气,回来发泄在奴家身上就是了。”

  朱祁钰含笑应承,捏捏两位佳人的小脸蛋儿,又搂搂抱抱一番,方才慢悠悠来到西厅中。

  此时大臣已经挤得满满当当,正一个个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朱祁钰不耐烦地坐在榻上,以手掩面,等着大臣们说话。

  兵部右侍郎江渊率先站出来,带着满脸的忧虑回道:“启禀陛下,阿剌知院猛攻居庸关,杨俊所部无法抵挡,遇敌即溃,已经全军覆灭了。”

  朱祁钰闻言,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江渊心里更加打鼓,如今两位兵部尚书、一位兵部左侍郎全在外面督军,自己这位兵部右侍郎刚刚上任,暂管部事,就遇到这么一场大败,只要新君稍一发怒,自己就得回家抱孩子去了。

  然而出乎江渊意料的是,朱祁钰愣了一会,便出言安慰道:“江爱卿不必忧心,这也不是你的错,也不是罗爱卿的错。

  宣府逃亡军应该没死多少吧,要是我猜的没错,大部分人就直接投降了。”

  江渊忙回道:“陛下圣明,宣府逃亡军几乎就没死人,而是投降了一万多。阿剌知院已经发来文书,要求朝廷出钱将人赎回去。”

  朱祁钰赞赏地看了江渊一眼,心中颇为欣慰:还是这样的大臣养的熟,不过宽慰体贴了他几句,他就连忙紧跟我的脚步,也将杨俊的军队称为宣府逃亡军了。这样知情识趣的大臣,用着才让人顺心。

  喝了口茶,朱祁钰便吩咐道:“你们兵部发文回复阿剌知院,我们愿意赎人。之前全歼孛罗大军,缴获了两万套铠甲,足够武装两万将士及其战马了。

  把这两万套铠甲全部转给阿剌知院,命其将俘虏的宣府逃亡军押送到大同去,交给王阁老和广宁伯管辖,让他们单独编成一军,截击也先,戴罪立功吧。”

第156章 三年免税免徭役 新君施恩收人心

  大臣们一听这话,立即就炸锅了:两万套铠甲,皇帝真的知道两万套铠甲值多少万两银子吗?

  面对众人的质疑,江渊却很贴心地为新君找补:“陛下的意思是,将这两万套铠甲,找个名目半贴半送地转给阿剌知院,来达到增强阿剌知院的军事实力,怂恿阿剌与也先相争的目的。

  如果能以此引发瓦剌的内讧,岂不比咱们的明军亲自去上阵砍杀来得划算多了。”

  “对对对,江爱卿是懂朕的,朕就是这个意思。瓦剌现在就剩下也先、伯颜帖木儿和阿剌知院,让他们相互砍杀就可以了。

  不然咱们就只能派出大军亲自去草原上征讨,草原那么大,打着打着不就走上武帝的老路了嘛。

  劳民伤财、虚耗国力,那不是朕想要的。不论以后朕如何采取军事行动,让百姓休养生息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朱祁钰顿了顿,便又补充道:“内阁现在就下旨,景泰元年,免除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的一切赋税徭役。

  景泰二年,免除广东、广西、湖广、云南、四川、贵州全年的赋税徭役。

  景泰三年,免除南直隶、浙江、福建、河南、江西全年的赋税徭役。

  总之,为两京一十三省各免赋税徭役一年,分三年依次执行。”

  大臣们听到这话,态度立即就变了。文臣普遍不喜欢打仗,而是热爱和平安逸,喜欢休养生息。

  力度如此巨大的减免政策,大臣们自然是举双手双脚欢迎了。就连勋贵们,都非常赞同这样的政策,毕竟勋贵们的良田比文臣们还多,谁会反对皇帝给免税呢。

  只有户部尚书陈循,还有些担心地问道:”陛下,您这把税收徭役都减免了,那朝廷的开支怎么办?

  您不是还说要在景泰前五年,每年给大臣们涨两成俸禄,并且废弃大明宝钞,将全部俸禄按银米实发吗,这些钱从哪里来?

  大战之后,抚恤阵亡将士,补偿受灾百姓,这些钱又从哪里来?”

首节上一节8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