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17节

  四哥,今日多有打扰,那我就先告辞了!”

  说罢话,陈慕武就想上手收拾桌上的那三幅字画。

  “汉臣,且慢,我有不情之请.”

  听到这个开场白,陈慕武就知道马衡想要说什么。

  “这几幅字画,我真是越看越喜欢,你能否割爱一二啊?宋徽宗的这幅《鹦鹉图》我出五百两,剩下的两幅,每幅我出八百两.”

  果然如此。

  不得不说,马衡出手还真是大方,他给出来的价格中,银子的单位是两,不是元。

  一块银圆中的含银量为七钱二分,也就是零点七二两白银。

  以两做单位比以银圆做单位,价格足足高出来将近四成。

  如果陈慕武以马衡开的价格卖出这三幅字画,那么他将收入将近三千块大洋,也就是说一个倒手就升值了十倍!

  很可惜,陈慕武根本就不打算卖掉这几幅字画。

  他想保留国宝是一方面,不想让字画价值涨得这么快,又是另外一方面。

  倘若这个成交价格流传到那几个太监的耳朵里,那么等下个星期日,陈慕武再去黑龙潭,一百块大洋别说是一幅卷轴,就连卷轴中的那根木棍儿,估计他都买不起了。

  “四哥,实在是不好意思,这几幅字画我还不打算出手.”

  马衡叹了口气:“汉臣,是我冒昧了。

  你们陈家也是富贵人家,自然不会为了几个钱而心动。

  看来这三幅字画是和我无缘了.”

  “四哥,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既然您说这几幅都是前人的真迹,价值不菲,那么我请求四哥,一定要替我保守这个秘密。

  书上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可不想因为这几幅字画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偷买国宝这件事,肯定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那是自然,你放心汉臣,这件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一定把它烂在肚子里.”

  “那就多谢四哥,我这就告辞了.”

  拒绝了马衡派车送他回去的好意,陈慕武收好三幅卷轴,走出马衡家的院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既然这些字画都是真迹,说明黑龙潭的黑市还是可信的。

  距离下一次黑市还有一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该如何尽可能多地搞钱呢?

  一阵冷风穿过胡同吹来,从后半夜开始一眼未合的陈慕武忽然感觉有些头重脚轻。

  也罢,还是先回东板桥,把这三幅字画藏好,休息休息再做其他的打算。

  上了洋车穿街过巷,每个车夫对这一带的胡同分布的熟悉程度不同,因而回时的路又与来时不太一致。

  车夫带着陈慕武来到邶大附近的一条小巷,因为临近学校,所以靠山吃山,巷子两旁的店铺基本上以服务学生们的衣食住行为主,很富有生活气息。

  在车上的陈慕武体会着如此的人间烟火,无意间看到了路旁一家书肆的门口,小伙计挂上了“新到赵焕亭《奇侠精忠传》第二部”的广告。

  *****

  【1】笔者注:事实上,这三幅作品,在我们这个时空分别收藏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五色鹦鹉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行穰帖》)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照夜白图》)。

  安排这样一段剧情,和这三幅作品的用意,哎,一声叹息。

第34章 34我也做个文抄公

  《奇侠精忠传》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陈慕武并没有读过。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赵焕亭,他也只是略有耳闻。

  不过看到了这个名字,陈慕武就想到了和赵焕亭并成为武侠小说界“南向北赵”的向恺然,也就是那个他在津浦线火车上无聊,翻看《红杂志》时读到的《江湖奇侠传》的作者,平江不肖生。

  想到平江不肖生,陈慕武就想到了他那千字十块钱银圆的稿费。

  这是真让人眼馋啊!

  即使不考虑大洋和软妹币之间的购买力问题,单纯就算后世在起点上写网络小说,想要拿到千字十块,最少也需要四五百个读者老爷们的订阅,这对扑街作者来说,其实已经算是一道难关了。

  但现在又不是网文所有题材都被人写尽了的内卷时代,武侠小说也才刚刚开山立派,他向恺然能赚这么多钱,我陈慕武自然也可以啊!

  “飞雪连天射白鹿”,从中任选一本书出来,不是都能随便吊打如今还带有很浓郁公案小说气息的古早武侠吗?

  穿越者自带的这个名为“博闻强识”的穿越者福利,又不是只能用在抄论文上,抄小说同样也可以嘛!

  抄武侠小说,基本上是来到这个时间段的穿越者之间的标配了,虽然陈慕武前世不是个金庸迷,但好歹还是在图书馆做题做累了的时候,读过那最经典的“天射神倚”四部曲。

  这四本书抄完了,如果还缺钱也不怕,陈慕武虽然武侠小说看得少,但推理小说看得多啊,什么《大唐狄公案》、《神探狄仁杰》,稍微包装一下,不就又摇身一变,成了大侠李元芳保着狄仁杰的公案武侠了吗?

  《三侠五义》、《施公案》,老百姓最爱看这种!

  说干就干,他叫停车夫,从路边的文具摊位上买了一沓稿纸,今天回去就肝他个几万字出来。

  有人或许会说,那些网文扑街作者,每天绞尽胆汁憋到便秘,也不过堪堪憋出四千多字混个全勤,为什么你陈慕武从没动过笔,却认为自己就能轻松日万呢?

  他的情况和网文扑街作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扑街作者们别说细纲了,有的连剧情大致走向的大纲都不曾准备一个。

  他们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像王阳明格竹子那样格着液晶屏幕,二指禅打上一两百个字,就滑动鼠标切到别的应用,水水贴吧刷刷龙空,看看微博上的新鲜事,斗鱼虎牙的直播,手痒了甚至还亲自开盘游戏。

  电脑玩累了,就换成手机,点开抖音,要么看看其上的小姐姐们抖胸扭胯露大腿,要么就看看那些“注意看,这个男人名叫小明”的影视剪辑视频。

  等到把手机也玩到没电,才又想起来自己还有三千多个字没写,于是再次点亮已经休眠的电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之前的状态。

  而对陈慕武来说,别说是小说的大纲和细纲,他的大脑里有着全本的铅字印刷书籍,他所要做的事就是像被小学老师罚抄课本的淘气学生那样,把书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誊抄到稿纸上罢了。

  回到东板桥住处的陈慕武,藏好三幅卷轴后,就立刻拿着稿纸来到桌前,旋开钢笔的笔帽,笔走龙蛇:“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

  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

  ……”

  为什么是《射雕英雄传》,而不是按照历史顺序排在最前面的《天龙八部》,是因为这就是金庸的书写顺序。

  一个人的笔力总是越写越成熟,陈慕武可不想先掏出《天龙八部》这本至臻之作,然后再被别人说越写越不行。

  “哈欠……”陈慕武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他数了数用完的稿纸数量,再乘以每页的字数,粗略一算,从回家开始,一直写到掌灯时分,今他天一共写了大概八千多个字,第一章的完成度将近三分之一。

  之所以没达到他刚刚夸下海口的日写万字,不是因为陈慕武才思枯竭眼高手低,而是因为右手的写字速度实在是跟不上脑子。

  他手中拿的钢笔虽然是在海永安百货公司买的高级进口货,但写字时必须一笔一划都要用力,才能保持字迹清晰,就仿佛张翠山在玉盘山的悬崖峭壁上刻字那样。

  陈慕武已经不奢求能天降带联想输入的电脑了,他甚至连一根能流畅书写不费力的圆珠笔都没有。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物理学诚不我欺也!

  至于说为什么不用毛笔,诚然,陈慕武从小被家里人逼着练了几年的欧楷,因此他能看得懂如今各种繁体竖排的报纸杂志。

  但他从小练的毛笔字,每个字都写在五厘米见方的格子上,从没有写过蝇头小楷。

  按照他老人家的那种写法,估计一页纸上也写不了几十个字,抄完《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光稿纸就需要写上几千张。

  现在倒是有了中文打字机,四年前,商务印书馆的工程师舒震东就已经研制出来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舒式中文打字机。

  但这种打字机的形状却不像雷明顿那样的键盘式,而是更像排版印刷那样,把几千个常用汉字的铅字摆到同一个字盘中的捡字式。

  想要打一个字,不是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而是要对照字表从字盘中找到汉字,然后用工具捡出来放到连杆上在敲击打自键,才能打到纸上。

  熟练工人用舒式打字机打一个字的工夫,都足够一个普通人写上一行字了!

  难怪总有一帮人嚷嚷着要废除象形汉字,汉字罗马化,实在是因为在打字机时代,汉字输入变得太不方便了!

  陈慕武现在只希望在大洋彼岸留学的林语堂赶快回国,赶快体会到输入汉字的不便利性,然后赶快冒出设计制造明快中文打字机的想法,他陈慕武一定第一个投资!

第35章 35迎来第一场讲学

  从星期日到星期二,陈慕武花了三天时间,总算是肝完了《射雕》的第一章。

  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稿子,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要把这本小说投到哪里?

  如果是一篇物理学论文,陈慕武还能对现在的物理学期刊杂志如数家珍。

  但这是一篇武侠小说,他有限的知识储备就有些匮乏了。

  像《江湖奇侠传》一样,投到海世界书局的《红杂志》上?

  姑且不考虑稿件通过邮政,从邶京寄到海有路上丢失之虞。

  只是这邮路上就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再加上编辑审稿,排版刊行,估计要等到一个多月之后,他才能拿到这第一章的稿费。

  《小说月报》也是同理,不但编辑部同样远在海的商务印书馆,而且自从两三年前换了编辑,这本杂志也从单纯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刊物,变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一块阵地,《射雕英雄传》这种通俗小说,不一定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这很不符合陈慕武想要赚快钱的需求,一个多月,自己早就已经回到海了,直接从家里拿钱岂不是更快?

  如果像《奇侠精忠传》那样,不在报纸杂志上连载,直接找到书局出版发行呢?

  也不太行得通,因为书局从校对排版到刊行,同样也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陈慕武现在的存稿数量只有区区不到三万字,远不符合出一本书的字数要求。

  那么就只剩下在邶京本地的报纸上连载这一条路了。

  只是陈慕武在海的家里就不怎么看报纸,来到邶京之后,也就只在蔡元培辞职那天,从路边的报童手里买过一张《晨报》。

  他根本就不知道邶京哪家报纸的发行量最大,给的稿费多。

  所以这天陈慕武耍了个心眼儿,特意向马家借来最近几天的报纸,说是要看看新闻。

  马裕藻的夫人陈德馨拿出来一沓报纸,他回屋翻了翻,里面清一色的同样全都是《晨报》。

  看到这个名字,陈慕武就像被凉水浇头一般,猛然间被点醒。

  《晨报》这个报纸或许还没那么有名,但它的副刊《晨报副刊》的名号,却是如雷贯耳。

  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上,无数篇经典的课文都是出自这份报纸的副刊,什么《繁星春水》啦,什么《寄小读者》啦,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阿q正传》。

  陈慕武不指望自己能够追得上鲁迅先生的文学造诣,可和自己同龄的谢婉莹,从几年前就开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些模仿泰戈尔的哲理小句子来赚稿费。

  她可以,自己难道就不可以吗?

  或许《晨报副刊》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陈慕武拿着稿件,直奔菜市口丞相胡同的《晨报》编辑部。

  接待陈慕武的,正是《晨报副刊》的主编,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日记和书信中的“民副刊大王”孙伏园。

  他的办公室门楣上挂着“《晨报副镌》编辑部”的牌子,没错,“副刊”只不过是人们的俗称,而“副镌”才是这份报纸真正的名字。

  偌大的办公室中只有一张办公桌,这份副刊从选稿到审核,全都由孙伏园一人操刀。

  他接过陈慕武递上的手稿,仔细阅读起上面的文字。

  眼瞧他的两条眉毛渐渐往中间靠拢,陈慕武心中小声泛着嘀咕,难道是因为自己一时偷懒,写的简体字太多,让这位编辑大人看不懂了?

  其实他的担心完全多余,简体字大部分都是书法变体的一种,现在人们的文化修养很高,哪有看不懂的道理!

首节上一节17/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