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90节

  “那当然是越快越好,如果再在你家住下去的话,我感觉我和弗雷德里克两个人,会越吃越胖的.”

  伊蕾娜抱怨式地开了个玩笑。

  既然出发的时间已经确定了下来,陈慕武只能亲自出门,去离家不算太远的国王十字车站,买了三张后天从伦敦去剑桥郡的头等车厢车票。

  买完票之后,他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又拐进了隔壁的电报局,给查德威克拍了封电报。

  电报里的内容不是什么“今有国际知名的放射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和女婿将要到剑桥大学进行参观访问,请做好接待准备”这种半官方的话。

  陈慕武在电报中告诉查德威克,自己将会在后天回到剑桥大学。

  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说粒子加速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连番使用,需要马上进行第一次检修。

  陈慕武让查德威克通知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所有人,最近几天的时间里,粒子加速器将不能使用,大家没必要去那里白跑一趟。

  他还特意注明,这件事不需要下发张贴纸质版通知,只需要口头传达就好。

  做完这一切,陈慕武才带着买好的火车票,重新回到家里。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第三天一早,一脸无奈的陈慕武,和即将拜访欧洲物理水平最高的高等学府而满脸兴奋的伊蕾娜还有弗雷德里克,一起出现在了国王十字车站的站台上。

  他们这一次是轻装简从,把大部分行李都留在了伦敦的家里。

  两个多小时的火车时光,陈慕武还是没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空闲。

  没人和伊蕾娜还有弗雷德里克家长里短地聊着闲话,这两位继承了居里夫人衣钵,投身于放射性物理学研究的青年物理学家,又开始拉着陈慕武聊一些学术上的事情。

  好不容易到了剑桥郡的火车站,下车之后大家又坐上公交车去往大学。

  陈慕武在发给查德威克的电报中,也特意注明了不用派车来火车站接。

  他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自己是突然回到了剑桥,而不是提前通知过的假象。

  公交车上又花了二十分钟,一行三人终于到了英国知识分子数量最密集的区域。

  “你们是先想去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参观一下,还是直接就去粒子加速器?”

  陈慕武把选择的机会让了出去。

  夫妻俩简单商量过几句之后,弗雷德里克给出了答案:“要不就先去机器那边吧?”

  “那样也好,我这几天都不在学校,估计实验室里有很多事情都在等着我处理。

  如果先去实验室的话,恐怕就没办法继续陪你们逛学校了.”

  “陈,真不好意思,你这么忙,还让你一直都在陪着我们.”

  “应该的,没的说,那我们就去粒子加速器那边.”

  他们这次没坐车,也没有搭乘其他的交通工具,而是沿着康河的河边步行前往。

  陈慕武远远就见到了加速器所在的实验室,查德威克果然不负自己所托,把通知交代了下去,就算陈慕武已经重新回到了剑桥大学,这里也没有排队等着做实验的人,而是空空如也。

  “喏,就是这里.”

  走到实验室近前,陈慕武掏出钥匙,打开了门。

  《礼记》里面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上卿赵武,也就是特别有名的那个“赵氏孤儿”本尊,有一次他有一座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们全都前往新宅去祝贺。

  其中有一位叫张孟的大夫看到高大的房屋以后,忍不住感慨了一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他的这句话后来便简化成为了一句成语,叫做美轮美奂。

  在伊蕾娜还有弗雷德里克看到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粒子加速器以后,陈慕武感觉自己似乎是看到了晋国的那位张孟大夫在看到赵武宫室后的情景复现。

  “陈,你真有能力,能够设计出一台利用电压加速粒子的设备。

  卡文迪许实验室也是真有钱,能用真金白银把这台机器从蓝图上的设计方案,转变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实物.”

  他们夫妇二人倒是没有对粒子加速器的占地面积产生怀疑,估计是光顾着看第一次见到的新鲜玩意儿,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伊蕾娜感叹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跟着在一旁附和道:“看来不光是有知识重要,有钱同样也很重要。

  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有钱,也有陈这样的天才,制作出全世界领先的物理学仪器不奇怪。

  很可惜,巴黎大学那边不给我们的镭学研究所拨经费,所以想要用钱的时候,除了四处去筹款以外,就只能想一些知识变现的法子了。

  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听着这夫妻俩在身边一唱一和,陈慕武一开始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琢磨他们是在哭穷还是在干什么?

  自己早就说过了,会送给居里夫人一台粒子加速器,虽然当时没说什么时候送,但也不必如此吧?

  听到最后,他才明白,刚刚是自己想多了。

  伊蕾娜和弗雷德里克不是想要哭穷让陈慕武把粒子加速器的价格给降下来,只是触景生情心生感慨而已。

  一直以来,陈慕武都觉得和花钱大手大脚的美国大学相比,卡文迪许实验室是穷到掣襟露肘的那一个。

  现在看来他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小居里夫妇眼中,卡文迪许实验室可比居里夫人那里有钱多了,甚至都开始向他请教,应该怎么才能用知识变现赚到钱。

  在知识变现这方面,陈慕武确实很有话语权。

  被这对夫妻羡慕的有钱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其中的经费来源一部分是被陈慕武忽悠的冤大头的捐款,但更多的都是靠着陈慕武后来的专利技术提前十几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拿出来,靠着贱卖换回来的。

  可是这些背后的故事,肯定不能和自己的两位客人说。

  不过胡搅蛮缠、东拉西扯一直都是陈慕武的强项,所以在短暂思考之后,他开口给二位讲起了故事。

  “弗雷德里克,知识变现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况且知识是无价的,卖少了自己吃亏,卖多了别人又不认可。

  你们知道流体力学里面那个伯努利原理吗?”

  流速大,压强小,是陈慕武初中时候就学到的知识。

  不知道外国的教育教不教,但是对小距离夫妇来说,这么基础的物理学知识,他们应该很清楚。

  “当然,不过这和知识变现有什么关系?”

  “提出伯努利原理的,是伯努利家族当中的丹尼尔一世伯努利,大数学家欧拉曾经做过他的助手。

  “而丹尼尔一世的父亲,则是约翰一世伯努利,欧拉也曾经在巴塞尔大学跟着约翰一世学习。

  “约翰一世还有一个哥哥,叫雅各布一世伯努利,同样也是个数学家。

  雅各布一世、约翰一世和丹尼尔一世这三位,就是欧洲赫赫有名的学术家族伯努利家族当中,最有名的三位。

  “约翰一世和雅各布一世这兄弟俩之间发生过最著名的一件事,是公开向全欧洲的数学家们征集最速降线的方程,甚至还吸引到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等一系列伟大数学家们来参与.”

  看着小居里夫妇两个人脸上疑惑不解的表情,陈慕武决定不再卖关子,而是彻底进入到正题。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夹在中间的这位承前启后的约翰一世,他的学生当中,出名的除了欧拉以外,还有一位你们法国的贵族,洛必达侯爵。

  “约翰一世当时想要结婚,但是感觉手头不太宽裕,于是就和弗雷德里克里产生了一样的想法,知识变现。

  “刚好遇到了法国的这位有钱的小侯爷一心想要研究科学,于是洛必达就找上了约翰一世,跟他说我给你钱,但你要把你的一些成果给我。

  “两个人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约翰一世定期把自己的研究发现邮寄给洛必达,而后者在定期给前者汇款的同时,也不忘学习并整理约翰一世的这些研究结果,到最后他甚至自己还出了一本书。

  那本书中记载了一个很著名的法则,正是‘洛必达法则’。

  “在洛必达去世以后,约翰一世拿出了自己和洛必达之间的通信,试图说服全欧洲的数学家,这个法则是自己研究发现的,而不是那个花钱买论文的洛必达发现的。

  “但是一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洛必达法则这个叫法,二是大家也不认可约翰一世拿出来的书信,所以这个法则到最后也没有改名,而是流传至今仍然叫这个名字。

  “明明是能够名垂青史的一项发现,可偏偏为了几个钱,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安上了别人的名字。

  “这就是我说的,想要用知识变现的话,一定要慎之又慎.”

  听完陈慕武的长篇大论,夫妻俩的反应各不相同。

  弗雷德里克觉得自己这位未来的连襟,就仿佛如同是伊索一样,不研究物理开始讲起寓言故事。

  而伊蕾娜则更是直接:“我反而觉得叫洛必达法则也挺好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也是一个法国人。

  而是他们伯努利家族的能人太多了,研究发现的定理公式之类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都用伯努利这个姓氏来命名,以后的学生和科学工作者们,就很难分清楚哪个是哪个。

  “而且,如果没有洛必达,这位约翰一世就没钱结婚,约翰一世没钱结婚,伯努利家族就不能进一步地开枝散叶,也就没有后来的丹尼尔一世,没有丹尼尔一世,那么流体力学也将会丧失一个最基础的公式。

  “我觉得不是洛必达偷了伯努利的东西,他反而是救了伯努利一家人.”

  面对伊蕾娜的歪理,陈慕武竟一时间无话可说。

第329章 68能不能换种粒子

  姑且先不去争论洛必达和约翰一世伯努利这两个人,谁对数学的贡献更大一点,因为这个争论既不会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也没有意义。

  伊蕾娜和弗雷德里克这都是他陈慕武日后的亲戚,撕破脸皮讨论的对错也不值当。

  他举这个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桩公案,就是想劝看见粒子加速器而心生感慨的弗雷德里克,不要总想着说用知识变现,顾及那些蝇头小利。

  他陈慕武说一不二,言必信行必果,说要送给居里夫人一台粒子加速器,就一定会送给居里夫人一台粒子加速器,只不过是时间稍微晚一点儿,地点也还没有确定而已,又不是不送,有什么好担心好纠结的呢?

  三个人的话题又在数学史上面停留了一会儿,陈慕武忽然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差不多但又不完全像的例子。

  这次的主角不是法国人,而属于三个人脚下这片土地,英国。

  在中小学时期,偶尔在做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时,经常会选择一些《读者》、《意林》风格的文章。

  里面就讲到英国有一个生物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在小的时候很淘气,这也正常,毕竟是小男孩儿的天性。

  不过麦克劳德的淘气稍微严重了一些,他杀死了自己学校校长养了一条狗。

  西方人对狗的喜爱程度,远比东方人要多的多,只要是一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就会有从各地赶去的志愿者跑去救援,经过几天几夜的不懈努力之后,志愿者们终于从废墟或灾害现场中,救出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猫或者小狗,足以见得宠物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

  所以麦克劳德把校长养的狗杀死,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难以原谅的错误。

  但好在年幼的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开明而且负责任的校长。

  校长先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要求麦克劳德赔偿或者是接受体罚。

  他只给这位淘气的学生布置了两项任务,让他尽快地上交两张解剖图,分别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一般而言,故事讲到这里,就要开始升华,然后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中也会对应有一道问题,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而在这个故事当中的升华的点就是,正是因为校长的包容和大度,让小麦克劳德自此开始对生物学感兴趣,并最终发现并提取了可以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嗯,皆大欢喜的结局,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不是吗?

  这位麦克劳德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年,1923年,刚好是陈慕武从海来到英国的第一年,和美国的那位以油滴实验而闻名的密立根同年获奖。

  在得知该年的获奖名单之后,陈慕武就想起来了曾经在小学阅读题上看到的这个故事,名字和获奖理由完全对得上。

  但是这位麦克劳德自从得奖前后,他的风评就一直不太好。

  而这些声音的来源,是从与他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另一位得主,弗雷德里克班廷那里传出来的。

  对胰岛素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是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进行的。

  麦克劳德当时的职位是多伦多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同时兼任生理学实验室主任和医学院的院长助理。

  在1920年底,班廷身为一名年轻的加拿大医生,他到多伦多大学找到了麦克劳德,提出来用功能已经被破坏的胰腺提取物来治疗糖尿病的想法。

  当时麦克劳德对这个构想并不热情,因为他知道有其他的研究人员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的实验并不成功,当时的主流观点,是认为神经系统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有着主要作用。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麦克劳德通过询问得知,这位找上门来的客人其实几乎没有任何生理学方面的经验。

  不过在最后,班廷还是说服了这位实验室主任,让麦克劳德同意在自己去苏格兰度假的时间内,允许班廷使用多伦多大学的生理学实验室,还为他提供实验所需的动物,另外派了一个叫做查尔斯贝斯特的学生当助手。

  等到麦克劳德度假回来之后,班廷和贝斯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只是麦克劳德对他们的这些成果表示怀疑,让两个人继续进行更多的实验,来获得进一步的结论。

首节上一节290/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