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88节

“董承、董昭、钟繇、张杨皆有帮忙,此事我听文若说起过,”戏志才插嘴道,几人说到此,于是顺着这四人的风评与过往,大致猜测到了天子身边何人能得其信任。

期间激烈争吵,又得一致之见,然后拍案而笑。

典韦几次进出,见他们相谈甚欢,叫人守住了门口不让人近堂上偷听,自己则是持戟反坐于门槛,稍听几句又自顾自吃酒啃骨,为他们把守。

如此直至前夜,三人已大致得计策……

不知不觉,三人也都略有微醺,诸葛亮不知何时已经在一旁置座,且用笔录记下他们的言论。

“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不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此时感慨,“若得天子迎归,想必袁术必定不能臣服其中,当会公然而反也。”

“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唯我三州,早早以军屯为重,终得惠民之粮,此为君故也。”

郭嘉每每谈及军屯策略,都会夸赞郭谊高瞻远瞩,知以民心固安为重,并且提早做到这件事,让如今所囤之粮足以资军大战,不动百姓骨肉。

“而这,恰恰便是迎奉汉帝的关键,为何呢?”郭嘉双目迷离,满脸微醺,双眸一扫而向两人,甚至还停在了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莫名其妙的拱手道:“亮,不知。”

“那你想想,好好思索,而后再答!岂能不思而言不知也!?”

郭嘉酒劲上来,听了诸葛亮的话,当即就不高兴了。

他早看出这孩子天资聪颖,如此问话那也是为他好,人就是不知,所以才要深思,若是思不得所,那就要广增才学,方才能得。

诸葛亮凝目思索了很久,然后起身拱手道:“是因,士人心中向汉,若是至粮草足备,农耕发达且百姓安居之地,也好可与天子说明中原腹地无碍,有汉室再兴之希望。”

“不错!”郭嘉当即竖了个大拇指,夸赞道:“不愧是孟誉之徒也。”

“多谢先生,先生谬赞……”诸葛亮缩了缩脖子,被这么一夸,却也是窃喜,但一想到他那日吊丧,又忍不住想笑。

不过他的心中,记住了郭嘉方才潇洒大气的那句话,岂能不思而言不知也,若有不解,应当立思,若思而不得,则后广增学识。

学到了,这位郭奉孝,也是妙人。

“因此之便,我们便优于袁绍,因为他还在大战之中,人心尚未恢复,且河北远离雒阳,不如许下,是以我料定迎回天子后,当迁于许下为上,此地二位或许都不曾在意过,唯我早早查探……”

郭嘉得意洋洋的扫向两人。

戏志才是沉思思虑,在脑中思索许县之地。

郭谊则是连连叹息,不断点

头,“此地,我的确不知,还是奉孝看得长远……”

“哈哈……”

郭谊这话说得不是很大声,但却让郭嘉听得满耳,于是越发的心满意足,总算有我看得更长远之处了。

人都道郭谊为麒麟才子,免不了在谈资时说一句郭氏麒麟。

终究不如我也……

……

一夜过去,诸葛亮记录逾千字,且受教诲无数,无需郭谊多言传,他只是在旁而听,凭借其天资就可观三贤之思。

于是在心中加以整合,获益匪浅。

而郭嘉、戏志才两人在商谈纯熟之后,也不再多饮,都明白此刻大计将成,于是各自停杯。

只有典韦,鼾声如雷。

深夜,郭谊才回到后院休息,挑灯夜战。

而郭嘉、戏志才则是连夜去衙署,将部署之事细细与荀、曹操再商议,一夜未免。

第二日,曹操下令夏侯渊、曹洪率军前去雒阳,将高顺麾下二千余人,扮作壮丁前行,军队携带辎重、粮草与工具,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足六千余人,同去雒阳以迎汉帝东归,同时请荀书信送去长安予旧识,在路途之中碰上董承,董承遂大喜,将书信又转送张扬,呈于天子。

于是,张扬将此事托付于豫州所部官员,修缮雒阳后再迎天子而归,此时董承收重金,谢恩曹操之礼遇。

并且卸下重任,交由豫州兵马修缮,暂得清闲。

自血战弘农后,难得有此清闲度日,还有礼金收取之时,且夏侯妙才、曹洪两位曹操的宗亲将军,对他都是极为尊敬。

日夜宴席款待,言其兄如何思念汉帝,如何功绩显赫,又如何仁义待民,若武则如皇甫也,若文则似宗正般,简直如这大汉的乱世英雄一样。

董承皆是听之,却不曾轻信。

直到他在雒阳附近巡查地形时,遇到不少百姓,都是交口称赞,甚至有老者听闻曹公来修缮雒阳,竟不自觉欣慰痛哭,言说天又清朗也。

此刻,董承才是心下震动,大为震惊良久,仿若石投湖面而涟漪难平,最终下定决心,要将天子托付于这位曹公。

“袁绍门第光耀,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

“曹操虽出身阉宦,为人不喜,却有广博仁义于诸地,且如此思念天子,忠君体国……”

“他才是值得信任的雄主啊。”

今天更少了,惭愧!!

赶紧补上,仍在沉浸猛写中!!

各位大佬,给点数据加以鼓励呀,求求啦!

第97章 他真好,甚至还谦让功绩!

196年,三月。

春耕时节去后,洛阳修缮之事大致有些眉目进展,而董承回道复命时,将曹操之事完全告知,明里暗里多在传扬。

一时各处震颤诧异,心中骇然惊疑。

特别是杨奉、张杨、钟繇、杨彪等人,无不是各自喟然叹息。

毕竟进入关中地区,翻山越岭靠近豫、兖一带时,灾民明显已经减少。

而且相叹之事无不安逸,口中多传希望,念当年盛世之年,偶尔的消息,也让天子心中甚是挂念,悲从中来。

曹操仁德名声,远大于其军势,甚至还有除平蝗灾,为惠政于民,做他人不敢做的事,由此传为佳话。

一时,不少人鼎力支持曹操,上书请天子下诏,命曹操前来迎接。

杨奉、张杨等虽心有不安,但是却不好拒绝,因曹操声名在外,甚至有人说和刘虞并无二致,都是仁义爱民,不忍刀兵之辈。

说白了就是曹操这人心善,见不得血光刀兵。

这种人,骨子里好欺,总比那河北袁绍好,一旦去了袁绍处,西凉兵该如何自处?但是曹操这里不一样,距离雒阳本就不远,各处可屯军抗追兵。

况且袁绍,根本就没鸟他们,人家在忙着收服幽燕,几次诏书下后,都是缓慢回复,不曾立刻回信来迎。

反倒是人家曹操,天子、公卿根本就没有叫他,他却耗资巨甚主动来修缮雒阳皇宫,只为了天子东归时,能有一个落脚之处。

这是何等的忠君体国,一心向汉?这等人难道不是更该重用吗?

这些公卿劝说之下,慢慢的天子也动了心思,准备回归雒阳。

但杨奉、张杨等人惧怕,暂且不敢让曹操的兵马来迎,只是自己亲自护送,以求护送之功。

终于在五月,到达洛阳安住,此时修缮之时已完工小半,进度不佳。

可仍旧能见壮丁齐聚,日夜忙碌,取材于附近山林,堆积的上好建材在郊外大仓,简直无数。

巍峨宫殿已经初具当年规模,天子也能勉强住进宫殿之内。

彼年的天子,被裹挟在外数年,逃亡一年之久,几次命丧于路途,在到达洛阳,看见自己那可以居住的寝宫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没多久,天子以护送之功封杨奉为大将军。在洛阳想逐步理政,恢复往日大汉正统,厉兵秣马重振朝纲。

然后遭到了杨奉拒绝,数次不奉诏,且将人派进内城,看守文武,谨防有所异动。

看见这态势,刘协又很敏捷的缩回寝宫,避不上朝了,他这时候明白,杨奉骨子里又是李郭汜等人。

“都是奸贼,都是奸贼!!!”

寝宫内,壮志刚生就立刻夭折的刘协看清现实之后,破口大骂,希望再次破灭。

只有董承明白其心意,于是和文士董昭、公卿杨彪、钟繇等,一同觐见天子,于宫中

进言。

“陛下,何不……表面重用杨奉,听其之见发诏书命各处诸侯来贺,而暗中密令兖州牧曹操亲自来雒阳。”

“臣听闻,曹操兵马雄盛,不逊于袁绍也,且其声望播于海内,兖州之民无不称赞拜服,若得曹公亲至,则奉不敢造次。”

“善。”

刘协哪里还有心气,但董承和他关系交好,其女乃是自己的贵妃,说话要稍稍能听得进去些。

只能再期待这位仁德的兖州牧。

此时,在随着董承的各种鼓吹,他大致在心中出现了一个面容和善,心胸宽广的中年儒生形象。

“而且,曹操祖父曹腾,曾是宫中大长秋,对内务极为熟稔,且深受皇家恩信,应当是家学所传,故而如此忠诚。”

原来如此!

真正听见这句话,刘协的脸上才大为轻松,若是曾为大长秋之后,对汉廷应该是会感恩的。

……

东郡,鄄城。

郭谊今日自家中出来,很早就换上了黑色袍服,腰带冠帽皆是齐整,精神振奋,满面春风。

在后院门外值守的典韦现在反而还不习惯了。

“先生今日要出门?还是准备去乡间打猎?”

“去见主公,休息数月,差不多了,”郭谊径直走在庭院上,派人去叫诸葛亮跟随,准备好行装之后,先到正堂将这段时日拖延下来的公务全部处理。

果然和之前所想一样,在冬日已经完全安排好之后,人员无更迭的状况下,各地的农耕事宜延续上一年的热络,基本上不会有意外状况。

而且,因为奖励机制的存在,所有百姓都十分踊跃,乃至不弱于那些想要翻身固居的屯民。

也因此,开垦的田土越发的多,到现在许多农作物已得见不错的长势,形势喜人也。

不过是,诸葛亮着急忙慌从门外拐进来,一路小跑直奔郭谊面前,而后拱手行礼,仿佛也是有些迷茫。

“老师,为何今日这么早?”

“嗯,休息结束了,当急于公务才是,我之前一直勤于公务,刚刚新婚稍微享受享受,没问题吧?”

郭谊抬头看了他一眼,诸葛亮顿时讪笑。

“这段时日,曲辕犁的使用如何?”

“已经推及大部分州郡,其余没能领到的也在等待,但工匠不足,造器之人都是宗族子弟之中挑选,不能培养这么多工匠,所以供不应求。”

诸葛亮如数家珍的说道,这是根本问题,当初在推行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工匠是从夏侯氏、曹氏、丁氏三族之中选出,偶尔有徐州陈氏之人,将此技艺传给他们之后,再制作农具推及。

当然,郭谊因此也得到了大量的声望、赏赐。

此法,可以将造器的设计尽可能的留存在自己手中,但美中不足的便是,百姓不能自己改良,也就不会那么快。

“没办法,最先只能这样,”郭谊叹了口气,“若是什么都全数放给百

姓自己改良,教学先进技艺,有可能会造成混乱,还是将选择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比较好。”

“这么说来,需要加大工匠的招募力度,为我写一份告示张贴于城外,我需要扩招工匠,提高匠人的薪俸,看能否有人肯来学徒。”

首节上一节88/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