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241节

  “是啊,所以我当初才劝你等等再去。”李伟笑道,“还有,各位都这么熟了,不用奴婢奴婢的,你不是有名字了吗,称我或称名字都行。”

  小德子笑了笑:“那就谢侯爷了。”

  之前他出海,在外时称呼便随便了些,如今回到大明,得知李伟既是驸马又是侯爵,他才以奴婢自称。

  “不知陛下可还安好?”小德子问道。

  “他当然安好,”李伟撇嘴,这个老头子可结实着呢,“不过皇后娘娘在去年崩逝了。”

  提到马皇后,李伟不由轻叹一声。小德子听闻此事,也是霎时露出悲痛之色。

  片刻后,李伟才收拾了下心情,转移话题道:“不过都过去了,对了,现在京城变化可大了,回去之后带你好好逛逛。”

  这几年京城大规模改造,重修了水泥路,排水沟渠等,变化还是很大的。

  小德子闻言恭声应是。

  李伟接下来又向他打听美洲那边的现状,小德子细细道来。

  此时的美洲如同蛮荒之地,那里的人都是很原始的部落氏族,还时常迁徙,规模都不大。

  小德子带的水师可是装备精良的,手里有钢刀弓箭,作战又有阵型配合,对上这些还在使用青铜武器的原始部落,那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当然他去是找东西的,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乱杀,在寻得李伟说的这些作物之后便带人返航了。

  说起这些美洲的原住民,当初还是从亚洲迁徙过去的呢,不过如今化夏大地都发展到了封建王朝时期,他们却依旧停留在原始社会,最终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差点落得灭族的下场,着实令人唏嘘。

  其实他们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没有马,活动范围受限,便无法形成大型的族群,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国家机构。

  二是没有牛,便无法使用畜力发展农业,没有农业的剩余产出就无法支撑手工业的兴起。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美洲物产丰富,像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为,足以养活他们,他们没有生存压力,自然也就没有进步的动力。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美洲原住民幸运的占据了这片得天独厚的陆地,最终却遭到灭之灾,而华夏却因狩猎不足以自养,被迫采集种植,最终步入了农耕文明。

  再往后,华夏依仗着先进的农耕文明自养无虞,安享盛世,而西方则在经历了黑暗中世纪的磨难后,发展出了璀璨的工业文明,之后就是华夏的百年屈辱了。

  历史无数次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

  盛衰兴亡不外如是,若不是他这个穿越者的扰动,不论是华夏还是美洲原住民将来都难逃大劫。

  铁甲舰带领着远渡重洋满载而归的船只逆流而上,终于在天色黑透之前赶回了京师。

  只是如今城门落锁在即,再想进宫拜见朱元璋肯定是赶不上了,李伟便带着小德子等人先进了城安置下来,并吩咐护卫通知吴勇等人调人来看守这些重要的货物。

  次日早朝,李伟再次现身。

  众人对他的出现都颇为好奇,不知道这次他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朱元璋升御座,君臣礼毕,吏部尚书余就要出班奏报到京上任或调任地方的官员名录,如果朱元璋召见,这些人便会上殿谢恩,不见则在殿外叩拜,然后就可以该走走该来来了。

  然而他刚要出班,却见李伟抢先一步高声道:“陛下,臣有事上奏!”

  众臣闻言微微惊诧,李伟此举打乱奏事顺序,惹得不少人露出不悦之色。

  但是不悦归不悦,却没人开口指责,余更是识趣的收回了迈出的脚步。

  朱元璋目光落在李伟身上,皱眉问道:“何事?”

  李伟也不卖关子,直言道:“陛下,昨日臣主持新船试航,碰到了奉旨出海的王景弘等人,他们回来了,还带回了那些海外的高产作物!”

第328章 咱永远不会忘

  “什么,他带回那些粮食了?”

  朱元璋向前探前,满脸惊喜的问道。

  “是的陛下!”李伟点头肯定。

  “太好了!”

  朱元璋猛的一拍龙椅扶手,叫道。

  群臣一脸茫然,在他们俩人之间来回瞧,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小德子是内官,不归他们这些臣子管,虽然调派水师肯定瞒不住众人,但是也没人去过问这种皇家的事,因此这事只有朱元璋和李伟、朱标等少数人知道。

  “现在那些东西在哪?”朱元璋此时只关心这些高产粮食。

  李伟拱手道:“已经运至龙江口岸,臣已命人严加看守!”

  “好,立刻带咱去看看!”朱元璋说着便要起身。

  群臣见状都是惊疑不定。

  侍仪司的官员连忙提醒道:“陛下,朝会还没进行完呢!”

  朱元璋大手一挥:“朝会推迟至午后,咱要先去看看那些粮食。”

  眼见朱元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就要跟李伟去看什么粮食,武将里跟李伟不对付的人顿时不乐意了。

  “陛下,不过是些粮食而已,何需如此兴师动众?”费聚拱手道。

  群臣虽然没说话,但是看他们的脸色也是这意思。

  朱元璋见此顿时有些不悦的皱起眉来。

  李伟瞥了一眼费聚,高声喝道:“什么叫不过是些粮食?民以食为天!诸位之中也有许多是从布衣之身登上高位的,怎么现在封侯拜相了,就把曾经挨饿的感觉忘了?”

  费聚闻言刹时大怒,他堂堂开国侯,在诸侯之中也是位列前茅的,皆能忍受李伟这个小儿的斥责。

  “你算……”

  “说得好!”

  正当费聚要回骂的时候,朱元璋却是高声打断,眼神灼灼的望着众臣:“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咱也是从布衣登上这天子之位,咱永远不会忘了曾经挨饿的滋味!”

  朱元璋边说边瞪了一眼费聚,费聚连忙忍怒低下头来。

  “咱这个皇帝都不敢忘了,怎么,你们这些公侯就都忘了?”

  “臣没忘!”费聚一惊,连忙恭声回道。

  朱元璋又将目光扫向群臣,一众文武不管饿没饿过都纷纷高呼:

  “臣没忘。”

  “臣不敢忘!”

  朱元璋冷哼道:“没忘就好,传咱的旨意,即日起朝中文武禁食三日,你们给咱好好回忆回忆挨饿的滋味!大明的百姓可还有很多天天过着这样的日子!”

  群臣闻言顿时一静,心里连连叫苦,暗骂费聚多嘴,这下好了,连累大家一起挨饿三天!

  “是,臣等遵旨!”众人高声应是。

  李伟欲言又止,想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包括在内,如果是的话,那可就太操蛋了!

  朱元璋扫视了众人片刻,才收起严厉的神色,冲李伟笑道:“走,都随咱去看看这高产的粮食!”

  “是!”

  众人应是,朱元璋走下御座示意李伟前面带路。

  李伟忍住没把疑问问出来,怀着郁闷的心情随朱元璋和一众大臣向外走去。

  龙江口岸还是有点远的,负责依仗的锦衣卫牵来了龙辇车驾,等朱元璋登上龙辇锦衣卫正要收起车凳,朱元璋却回头向李伟道:“你也随咱上来!”

  群臣闻言纷纷震惊,将目光看向了李伟。

  李伟有些不确定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

  朱元璋颔首:“当然是你,上来吧!”

  “哦。”

  李伟也没多想,便跟着登上了龙辇。

  众人满脸惊愕的看着这一幕,心中一阵羡慕。

  自从大明立国以来,能享受到这种天子同乘的荣耀者,除了皇家之人,也就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一人而已,就连李善长汤和这样的也没有此等待遇。

  此时看着李伟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龙辇,旁边的李善长顿时眼冒妒火,心中更是恼怒难忍。

  徐达也就罢了,毕竟是开疆拓土的大将军,列国功臣第一压他一头他也就忍了,现在李伟这个晚生后辈竟然也要压他一头,真是岂有此理!

  另一边的汤和,虽然不像李善长这样激烈,但也脸色不愉。

  包括其他诸多勋贵,大明立国他们都有夺城拔寨、开疆拓土的大功,然而现在却让一个小儿处处压制,他们怎么能不怒!

  像傅友德这种后来归附的将领也就罢了,反正早就习惯这种亲疏之别,但李善长费聚这些从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旧人就不行了,若说从前他们还能不把李伟当回事,现在是真恨不得把他拉下来当场剁了!

  除了这些勋贵,其他文臣的反应倒是不大,反正这些待遇他们是不用想的,而且文臣之中大多也都已经归附了李伟,看到他受如此恩宠甚至隐隐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李伟跟朱元璋登上龙辇后,随手放下车帘,似乎不知朱元璋这一举动又给他拉了波仇恨。

  龙辇起动后,众臣也收起复杂的心情跟随着出了宫,在午门外取来自己的马匹毛驴等,跟随在后。

  龙江口岸,小德子和吴勇等早已带人等候,见到龙辇仪仗立即迎了上去。

  龙辇缓缓停下,然而令他们震惊的是,从龙辇上下来的除了朱元璋,还有另一个他们熟悉的身影。

  小德子、吴勇,以及蒋荃等诸多匠人,都是又惊又喜,愣了片刻才想起来行礼。

  “参见陛下!”

  “免礼吧。”

  朱元璋心情不错,随意的道。

  随即他便把目光望向远方,那里就是停泊着许多舰船的龙江口岸。

  然而首先引起他注意的,却不是小德子那些承载着高产粮种的海船,而是鹤立鸡群的铁甲舰!

  铁甲舰长达三十余丈,宽四五丈,水上高也有三丈多,钢铁船身还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朱元璋也是心惊不已:“那个就是你造的万料大船?”

  “是的陛下,昨天我就是乘这艘船试航的时候碰见小……王景弘的。”

  李伟轻声答道。

  小德子出发前已经得到朱元璋的赐名了,他自己还颇为在意,李伟犹豫一下也改口称呼了这个大名。

  朱元璋轻轻点头,目光注视着这艘巨舰难以移开。

  李善长汤和等一众武将也都注意到了这个大家伙,纷纷窃窃私语。

  他们都是跟着朱元璋打过鄱阳湖之战的,也都见识过陈友谅的那种三层巨舰,当时还吓得他们之中许多人差点投降。

  然而跟眼前这艘铁甲舰比起来,陈友谅那巨舰真就是个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陛下,先去看粮食吗?”

  李伟见他不动,开口提醒道。

  朱元璋沉凝了片刻才点了点头。

  李伟赶紧给王景弘打了个眼色,王景弘便会意在前方引路。

  经过上午这么长时间,海船上的粮食已经搬下来了一部分,李伟和朱元璋等众人来到船下,便见到了这些新奇的粮食。

首节上一节241/3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