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37节

  大汉将军的数杖声传到匆匆赶来的甄氏耳中,如重锤击心,令其心疼不能自持。

  “魏庆和,你好大的胆子,还不赶紧给本宫住手!”

  甄氏的仪仗直接穿过了左翼门来到了奉天殿前,群臣在听到尖厉的喊声后,纷纷东侧看去,随即惊呼一片。

  太妃凤驾,众人躬身拜见。

  唯有几位阁老、尚书重臣以及大都督府的都督老帅们,面露不满,冷眼相对。

  魏庆和额头的青筋都在暴跳:圣人啊圣人,你这是想把老夫累死?儿子的命老夫帮你保住了,又把你的女人扔过来?没十顿饭,这事说什么都过不去!

  太妃仪驾直接越过群臣,甄氏更是挡在了行刑禁军的身前,阻止了庭杖落下。

  此时的刘忭早就昏死过去了,哪怕魏庆和早就嘱咐禁军留力,可杖刑之重,养尊处优的刘忭根本就扛不住。

  甄氏连呼数声都无法叫醒儿子,这会已经陷入了癫狂。她指着魏庆和破口大骂,毫无太妃的端庄气派。

  “泼妇,你给本阁闭嘴!”

  魏庆和面上的怒色随着甄氏的谩骂越发浓郁,突然一声厉喝:“太妃甄氏,无诏私出宫禁,辱骂当朝宰辅,阻碍司法,触犯宫规国法……来人,送甄氏回宫。本阁会奏请皇太后,夺尔妃位,以儆效尤!”

  嘶!

  群臣纷纷深吸一口凉气,大相公今日杀疯了啊!

  ……

  内阁首辅大学士魏庆和今日在宫中杀疯了的事,如戏剧一般在京中传开。

  以前被人笑说和稀泥的大相公,如今成了群臣眼中的黑脸判官,还是手持打王鞭的那种,没人敢跟其对视一下。

  群臣自宫中回家后,几乎都将儿孙叫到跟前,将今日在宫中发生的事详细讲了一遍,一再嘱咐最近别出门,乖乖在家呆着。

  太上皇的亲儿子都被打的丢了半条命,太妃娘娘都要被废了,他们可没信心能拦得住杀疯了的黑脸判官。

  “大相公威武!”

  贾琮在听完了贾敬的讲述后,深吸一口凉气后,又咧嘴高呼感叹。

  不愧位极人臣十年的大佬,这威势……霸气外露!

  贾敬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过往,叹了口气后说道:“这下知道为何你爷爷他们,非要咱家子孙读书的原因了吧。你呀,要好好读书,将来咱家要是能出一个内阁宰辅,那就真可以与国同休了。”

  “啊?咱家是开国武勋,与国同休不该是立下大功,讨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吗?”

  贾敬搓了搓侄子的脑瓜,为其解释道:“富贵不过三代,仗总有打完的一天。这治国平天下,终究是文官为主。今日的事你也听的清楚,连英国公他老人家面对大相公都得低头,你可以想象一下宰辅之威到底有多甚。”

  “确实令侄儿难以想象,平日里我看大相公对谁都是笑呵呵的,面对齐博涵的挑衅都只是一笑而过……”

  贾琮的话让贾敬忍不住笑出了声:“别看齐博瀚是内阁次辅,平日里跳的挺欢,总想着跟大相公别苗头。但实际上,太上皇也好,陛下也罢,在中枢内阁,二圣最信任的永远只有大相公一人。”

  话到最后,贾敬神秘的小声说道:“真出了事,整个内阁六部五寺加起来,都抵不过大相公一人的权威。他老人家手中的打王鞭,那可是圣人专门留下来以防万一的。昭武四十九年冬,圣人担心他寿数不久,曾与大相公有过约定,万一有天出了昏聩之君,大相公可行伊霍之事!”

  “卧艹!”

  贾琮忍不住一句口胡,这……

  贾敬很满意侄子的震惊表情,微微一笑:“此事知道实情的人不多,我能知晓还是与你爹年前一起入宫时,陛下说的。”

  “嗯?陛下就没想办法将其收回?哪个皇帝会让臣子手握如此大的权力?”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

  贾琮暗想:人君之器,帝王岂会任其由臣子执掌?

  却听贾敬说道:“实际上陛下曾想过劝圣人收回打王鞭,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陛下曾亲口跟我与你父说过,历代君王贤明着少,庸碌者多。若只是庸碌还好,怕就怕后世君王如桓灵二帝,祸及天下。不若留下此鞭,交予贤能之臣,以制君王。”

  贾琮目瞪口呆,皇帝老爷也太理想化了吧。

  不是人人能比魏庆和,万一出了一个大奸似忠之人,岂不是要大乱?

  “当然,此事陛下也只是想想而已,天下又有几个魏庆和。”

  贾敬自己也觉得皇帝此想有些太过天真,不过他将目光放在面前的侄子身上时,双眼却露出了一丝精光。

  正是因为圣人有位忠心耿耿能力突出的魏庆和,皇帝也起了亲自给儿子培养“贾庆和”的心思。

  这事他只是根据皇帝所说所叹猜测出来的,当下还不能明说。

  贾敬又搓了搓侄子的脑瓜,呵呵笑道:“不说这些了,我今日跟你说这些,就是要告诉你,当武将的确肆意快活,却无法实现你心中的抱负。好好读书吧,来年童子试就去试试,咱家能不能出个大相公那样的人物,就靠你了!”

  月票推荐票

  今天就更到这,明日继续。晚安!

第288章 庄庄亲事

  贾琮可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过目不忘的本事,却因魏老爷子的一句天生宿慧,被不少人报以第二个六元文魁的期望。

  童子试中县试、府试还好说,凭借这两年黛玉填鸭式教育,贾琮对四书不说倒背如流,至少可以说句烂熟于心。

  县试、府试一般都是两道四书题,或一道四书题,一道试贴诗。

  再加上县试并不严格,没有糊名誊卷这样的繁琐程序,考生做题完毕面呈县令。

  如果时间早,县令还会当场出对子面试,县令认为你文章做得好,答对得体,甚至当场会宣布考生通过县试,当然大多数还是要县令阅卷完毕才能决定是否考中。

  至于县试录取的名额一般并不像大考一样有限定的人数,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两百人,通过率基本维持在十中取一的范围,还是相对容易的。

  府试开始就不那么好过了,一府所辖大致有六七个县,每年的应往届考生少说也有三千,甚至更多。

  一场有时没法容纳全部考生同时考完,因此会分多场来考,而考题也是取两道四书题,每场题目自然不同。

  而且录取人数不超过百人,二十取一都算罕见了,三十取一甚至四十取一才是常态。

  因此考生们也称府试为“府关”,意味着过了此关口,前方将一片坦途。

  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贾琮有荣国府这么大的招牌,又是二圣的“亲儿子(亲孙子)”,大兴县的县令跟顺天府的府尹脑子被僵尸吃了才会将其黜落。

  难就难在院(道)试,院试是童生试的最后关卡,也是最重要的考试。它不同于县试、府试由地方官主考,而是由朝廷任命的提学官主考。

  提学官全名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副使、提督学道,挂名在一省的按察司下,正四品高官,一方大员。

  因主管学政,掌握生员们的命运,也被生员们尊称为“大宗师”。

  提学官任期为三年,这三年中,提学官会举行两次考试,也就是说,院(道)试是三年两考。

  这两次考试分别称为岁考和科考,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与官学的生员有关。

  所谓岁考,指提学官对官学的生员就行考核评定优劣六等,按照等级给予相应的奖赏和处罚,最差的六等直接黜落生员资格。

  科考则是指在乡试前,提学官对生员考试,一二等者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从乡试起,乡、会、殿三试,才是真正的开始,童子试不过参加科举的敲门砖之一罢了。

  此处先不做赘述,琮哥儿如今可还连敲门砖都没拿到手呢。

  不提院试的试题难度几乎成倍数加深,光是提学官这种清贵官儿,就不是贾琮能通过家族势力与圣眷打通关节的。

  指不定还会因为贾琮武勋出身,以及圣眷的原因,被“清正”的提学官刻意为难。

  童子试三关,贾琮有把握连过县、府两试,院试还真没有信心。

  就连他的老师徐晋徐青藤都说了,院试虽是取青衿犹如拾芥,但对贾琮这个武勋子弟来说,难度要远远高于录取率最低的府试。

  毕竟自开国至今,龙椅上的帝王被喷唾沫星子都是常事,拿皇帝老爷的“亲儿子”刷刷声望,再正常不过了。

  入宫觐见复旨时,皇帝老爷倒没怎么问关于孔家的事,“龙体有恙”的皇帝老爷对兖州防御战的经过更感兴趣。

  估计是害怕被臣子堵住,皇帝刘恒直接让元春诏了贾琮在凤藻宫觐见。

  按照御医的判断,元春的预产期也就在这十来天内。

  刘恒对元春腹中的孩子极为关注,这些日子十日内有八日宿于凤藻宫,倒是让荣国府的人放心不少。

  那些想要打元春主意的人,哪敢在皇帝老爷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因为怀孕疲累之故,元春只露了一面闲扯了一会家常就回了后殿休息。

  刘恒带着贾琮出了正殿,坐在院中凉亭闲聊。

  春风拂面,清茶一杯,园中春红柳绿,倒是极其雅致,令贾琮原本焦躁的心平静了许多。

  “兖州一战打的好,没给朕丢脸……”

  徐青藤将整个山东的白莲乱匪玩得团团转,放弃了传统的大军全线压上剿贼戡乱的方式。

  而是刻意露出破绽,扔给了白莲教一根骨头。诱敌深入,然后直接给包圆了。

  原本要数月甚至年余的平乱战事,竟然在三月中旬就基本平定。若说其中功劳最大的,绝对是主持兖州防御将乱匪死死拖住的贾琮。

  从山东发来的一系列军报文书来看,徐晋的办法虽是最有效,但也是险而又险的办法。

  兖州总共才三千能战之兵,却硬生生拖住了一万五千多人的白莲乱匪。若将贾琮换成一般武将,弄巧成拙丢了兖州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样的话,朝廷的脸就丢尽了。

  山东匪乱快速戡平,朝廷威势大增。根据龙禁卫的密报,原本因山东乱起之故,四方蠢蠢欲动的白莲教在听到山东乱平后瞬间偃旗息鼓。

  刘恒对贾琮的满意程度又往上提高了一个等级,要不是内阁不同意,他都能给贾琮封个爵位。

  “亲儿子”立下大功,刘恒觉得面上甚是光彩,夸了又夸直到贾琮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开始谦辞连连。

  “你也不必谦虚,有功必赏,你想要什么赏赐,直接跟朕说……”

  爷俩在亭中聊了一个时辰,直到夏守忠来报西南送来奏折,贾琮才起身告退。

  刘恒乐呵呵送走了双手抱着一沓书卷、欲哭无泪的贾琮,这才转身回了凤藻宫正殿。

  龙首宫那边传来太上皇的口谕,让贾琮回府呆着好好读书,同时让小太监送来了赏赐。

  贾琮坐在马车上看着两位至尊亲赐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差点哇一声哭出来。

  什么仇什么怨?他不过跟皇帝老爷谦辞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赏赐什么臣都欢喜。

  就被皇帝老爷从翰林院找来多部大儒注释的圣人典籍,还拍了拍肩膀,说他等着贾琮金殿唱名。

  回府之后贾琮将二圣的赏赐拿了出来,阖府上下一应人等均高呼万岁。

  包括圣人的赏赐在内,这一箱子书都是宫中典藏,用黛玉的话来说,随便拿出去一本就能让外面的人抢破了脑袋。

  老太太对科举之事不甚看重,得知皇帝是在凤藻宫召见的贾琮,便将丫头们赶去整理二圣赐下的书籍,将贾琮留了下来单独说话。

  “元姐儿……娘娘可还好?”

  贾琮点了点头:“大姐姐很好,陛下最近一直宿于凤藻宫,而且御医也说,大姐姐身子康健,老太太不必担心。”

  “这就好,这就好……”

  老太太双手合十,又是阿弥陀佛又是天尊老爷的祈祷一阵,这才跟贾琮说起了家中的琐事。

  家里总算回来了个能顶起门梁的,老太太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人,将最近发生的事一一讲了出来,特别是忠顺王妃前来替柳湘莲提亲的事。

  贾琮的脸上并未有诧异之色,反而问了一句:“祖母如何看此事?”

  “你早就知道?”

  “十三爷早前跟孙儿提过一回,陛下派了柳二哥去山东助我,在曲阜见过,他跟我说了这事。”

  听到贾琮如此说,老太太试探性的问道:“那你怎么回应的?”

  贾琮回道:“孙儿跟王爷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事自然是祖母与父亲拿主意。至于柳二哥那里,孙儿没给他答复,只言等他回京再详细说。”

首节上一节237/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