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12节

  至于更多的魏征也觉得不好评价。

  毕竟他们也都是从乱世过来的,知晓乱世是个什么样子。

  尤其还是这外有叛贼强横,内有天子暗弱的情况,为官更难。

  乱世如此,也许,谁没有苦衷呢?

  【诗仙李白最让人叹息。

  这位青莲居士似乎将所有的天赋都点到了诗作之上。

  结果就是虽然政治天赋为零,但还是一门心思的想要为官,建功立业。

  安史之乱后,李白亦作诗哀叹洛阳城的陷落。

  但随后一拍脑袋做了永王李的幕僚,导致在肃宗看来那是毫无疑问的谋反。

  最终靠着才华改判流放夜郎三年,最终病死在族叔李阳冰家里。】

  李世民霎时感觉到了无语,随即便想起来了那个“双悬日月照乾坤”。

  他还记得光幕说是这位诗仙李白被流放夜郎时为玄宗所作。

  如今来看……李世民都觉得可惜:

  明明诗才惊世,干嘛非得想不开做官呢?

  就如这双悬日月照乾坤,玄宗跟肃宗谁看了能开心?

  长孙无忌将光幕上放出的李白诗作念了出来: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彷如游仙观安史之乱,文风奇特,其景奇诡,难怪被称作诗仙。”

  长孙无忌也摇头,既为其才叹服,又为其志向无奈。

  但最终,李世民只能无奈摇头:

  “终归还是乱世遗祸。”

  “若无乱世,这诗仙也就吃吃闭门羹,避世作诗。”

  “叛乱四起,反致如此之人坐逆乱之名,险些身死。”

  【安史之乱890年后,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两年后,抗清失败的陈子龙投水而死,殉国。

  陈子龙其人在崇祯十年中进士,随后为母丁忧三年,服除四年后,大明灭亡。

  面对入关清军,陈子龙曾经奋力抵抗,不敌,随后在失意时写下了诗句:

  辞家新属冠军侯,胡雁南征塞草秋。

  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

  此诗是陈子龙追思汉唐所作,他渴望有一位如同冠军侯一般的人物带领他抗击逆贼,重回盛世。

  而长安三万里的说法,应该是来自于唐代“开远门前万里堠”的典故。

  据说二凤在开远门立石碑一座,上云: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碑文由虞世南亲手所书,以安慰远行之人,不必怀万里跋涉之忧。

  有人怀疑这个说法,因为虞世南逝于贞观十二年,而二凤灭高昌是贞观十四年。

  灭高昌置安西府后,长安至西域之途才超万里,这一点儿上来说时间对不上,所以有人怀疑当时二凤是在吹牛。

  但不影响最终的事实。

  总之,从盛唐之后,历朝文人都将长安作为心目中的盛世寄想。

  那么下一期,咱们就来回头看一下,这个被玄宗败掉的万里巨唐,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出去吃了个饭,所以只有2K……

第232章 二凤和丈育

  〖认真说的话大明也就亡国时候发发牢骚,强盛时候也不算差,追思汉唐最多的应该是宋朝,苏轼、司马光、辛弃疾、李清照、杨万里等人诗词中的长安,其实基本都是汴京开封。

  这样看南宋的词人应该是最惨的,毕竟不仅真长安丢了,连汴京也没了,唐朝也不过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而已,南宋那是直接没了。

  玄宗这半个昏君都把大唐祸祸的够呛,大宋那是连着徽宗、钦宗、高宗三个昏君,宋能不亡已经算是奇迹了。

  南宋时辛弃疾已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汉武帝唐太宗什么都不敢想,你能学学孙权就已经知足了。

  回头看唐时的两京制已经体现了经济中心的偏移,那时候如果痛定思痛迁都洛阳可能会好点。〗

  看着光幕渐渐黯淡下去,李世民端坐在椅子上一脸沉思,并没有如此前一般兴致勃勃拿笔挥毫泼墨。

  将一个以绸布包裹好的东西递给长孙无忌,示意其去送与光幕,随后就不再言语。

  房玄龄则是偷偷捶了捶自己腰部,此次所需记录内容繁多,边抄写边沉思,反倒是比处理公务还要累的多。

  杜如晦则是有点傻眼:“长安六陷?”

  天子九逃什么的杜如晦已经漠不关心,毕竟看后来僖宗的外逃样子实在是太过于熟练。

  “这有何奇怪?”李世民沉思中抬起头来,嘿然道:

  “天子如此暗弱,被放权的节度使哪个不想行魏武旧事?”

  如今他们通过光幕与那诸葛武侯有了简单联系,因此偶尔李世民对其思考和回忆就多了一点。

  在李世民看来,藐视君权的节度使相较于汉末的诸侯,实无分别。

  他还看到长孙无忌已经将那绸布包裹送祭于光幕,一时间李世民的姿态也更为安然闲适:

  “非常时,自用非常之策。乱时许节度使逾越之权,事后当一一收回。”

  “但这样看来,晚唐的儿孙们,无人能行此事。”

  群臣默然,李靖可惜道:

  “若是骑和北衙禁军未废,则可遣一良将,一一平之。”

  杜如晦叹惜:

  “若此两军未废,则封常清自能率军阻叛贼不入洛阳,祸何至此?”

  ……

  将准备好的东西送去之后,孔明也面有伤感轻声吟诵道:

  “梦到长安三万里……”

  从文采来看,此诗文采平平,但胜在感情真挚。

  说是梦到,但不如说梦回,此事孔明太能共鸣。

  毕竟大汉也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那陈子龙出仕即要面对那大明亡国,他孔明何尝不是如此?

  法正亦面色伤感,若非时局糜烂,他何至于避祸益州,结果蹉跎岁月至此?

  刘备看出来了厅中的气氛,拍拍手吸引众人注意力,随即对孔明笑道:

  “吾曾与孔明所说,家舍东南有五丈高桑树,孔明彼时不信。”

  “如今看来,等克复涿郡,当亲领孔明一观。”

  并对法正笑道:

  “吾在成都亦有听闻,孝直少时尝言封侯,有远志。”

  “吾听长安之名多矣,如今欲涉足长安,还赖孝直之谋矣。”

  孔明执扇笑笑,对着刘备拱拱手。

  法正脸皮微微燥热,但随即便豪言道:

  “这有何难?定取长安,让主公驾车而观之!”

  赵云也凑过来道:

  “等回常山,定请军师尝尝真定梨,云少时曾尝,十多载过去,唇齿留香。”

  孔明笑呵呵的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张飞则面色有点为难:

  “军师,等回涿郡俺给你捉两个小猪仔?”

  孔明大笑,用扇子在张飞胸口点了点:

  “那后辈盼有冠军侯,然翼德与云长合力,未必就差冠军侯多少!”

  “唯盼翼德边关斩功夸名便已足够,何言屠户之事?”

  说到打仗,张飞将胸口拍的邦邦响:

  “俺可不想跟那安禄山一个死法,大丈夫当马革裹尸!”

  旁边的徐庶欣慰的看着这一切,这不就是他所求的一切?

  如今鸟离樊笼,蛟脱浅水,季汉当有吾名!

  徐庶不说话,但脑袋里已经在思考荆襄那边的情况了。

  恰在此时,光幕也再次徐徐展开,有说有笑的成都府衙一起转头看去。

  【嗨嗨嗨,首先感谢大佬贵重的礼物!验证了,真金的,大佬大气!

  就是名字这个是不是得商量一下?俺的真实名字是闻莽啊QAQ。】

  随即众人目光下移,便看到了这次的两件礼物。

  一支手杖,这是由孔明送出的,众人对此都清楚的很。

  另一份应该是那“二凤陛下”所送,在季汉诸人看来应是一张庆帖,右上角有“丈育”二字,中间书有“普天同庆,盛世之始”八字,左下角还有署“帝李世民”。

  而与众不同的是,这帖通体金灿灿,上面的字体都是由银线构成。

  并且左上角还有一个显眼的牙印,显然便是后辈所说的验证之法了。

  【不得不说,UP主你还真是个人才,一嘴下去也不心疼啊。

  一嘴下去又不是把黄金咬了下来?另外这个抬头笑死我,丈育石锤了。

  心疼肯定是说破坏了贺卡的美感吧,这个应该是太宗制贺卡的典故,据传说最早的贺年卡就是二凤用黄铜做的,赐给大臣,随后民间效仿,用不起黄铜的情况下改用纸,然后一直流行到了现在。

  这贺卡,金板银线算是非常用心了,金银错这个工艺技法也是咱们的非遗了,很好看。

  另外这个不起眼的手杖应该是邛竹杖吧,从汉代起就是蜀中特产,也是见证了咱们历史的一个工艺品了。

  一说邛竹杖和二凤,还有前面看的字帖,让我想起来王羲之的十七帖中有一个就是《邛竹杖帖》,然后好像也是被二凤祸祸没的。

首节上一节212/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