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也很懂,就像封关羽一样,李靖也被封灵显王、忠烈王等等,立庙祭祀。
此时的佛教经历了武宗灭佛、五代十国乱世,佛教信仰已经式微,于是在有意无意的推动下,毗沙门天王开始与李靖重合。
到了元朝时就已经有“毗沙门托塔李天王”和“毗沙门李靖天王”的记载,明朝时这两个形象再度分开,当时的托塔李天王就已经和我们现在见的类似了。
毗沙门天王在唐朝的形象是一手持戟一手托塔,李靖与他的形象分开时带走了这个宝塔。
后来民间百姓觉得你这天王手里光拿个戟杀气太重,将戟换成了一把伞,意合风调雨顺,并且还有了个新名,叫魔礼海,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四大天王。
而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毗沙门天王有九十一个儿子,有记载的只有二儿子独健和三儿子哪吒。
李靖的形象分离出去顺便带走了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
大儿子原型是佛教的军荼利明王,有的典籍写作君吒利明王,最后简称君吒。
二儿子的原型是宋朝普光王寺的徒弟,名唤木叉。
于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三个儿子:君吒、木叉、哪吒就此形成,并最终演变为金吒木吒哪吒。
可以说神话上李卫公也是赢麻了,不仅带走了毗沙门天王的法宝和儿子,最终还成了毗沙门天王的上司,有够离谱的。】
“神鬼之言竟能……如此复杂。”
房玄龄只觉得开了眼界。
而另一边李靖则是略有沉默,并不觉得有多么厉害,反而是为这宋有点唏嘘:
“泥胎木塑庙中安坐受民香火。”
“能臣良将冤死狱中报国无门。”
“何其讽也。”
李世民则是与左右笑道:
“朕征战天下罕逢敌手,倒是承了神将保佑。”
“若是朕当初败于窦建德,那这神将保佑的应当便成窦建德了罢?”
相较而言,他也是更加同意李靖的话。
能对付外敌的唯有手中的刀剑,信那神佛有何用?
那杨广还受了菩萨戒呢,又是叫总持菩萨,又是敕封“智者”尊号,结果不还是翻车了?
哦对还有那萧衍……
总之,只需略一回想,李世民就觉得这佛教若是不加管束的话,问题确实挺大。
毕竟此前见光幕所说的印度种姓他还有印象。
上姓尊若神明,下姓贱如猪狗,就这还佛国?
心里摇摇头,李世民只是告诫自己,此后牵涉到佛教诸事也要慎重。
或者……李世民心里转动着个念头,跃跃欲试:
与其等自己死后被这佛教胡说八道,要不然趁现在直接管一管,设掌佛司?
而除此之外,这故事看起来倒是分外有趣。
并不像李世民想的那么远,李想的分外朴实:
“我倒是不求香火祭祀,能封个神名自笑也甚是不错。”
毕竟按如今陛下这架势,武庙里几乎板上钉钉有他一个位置,唯一所争的也就是排第几罢了。
此前李是坐尾望前三,而如今知晓后世称誉的战神之姿,瞬间觉得坐二望一也不是不行。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
李靖不说话,心里则是盘算着要不要好好教教苏定方压压李气焰?
毕竟两人颇不对付,并且这苏定方也有名将之姿,怎么都不亏。
以及……李靖扭头看了看那坐在小马扎上的王玄策:
说不定也是个好苗子?
……
张飞啧啧有声:
“好家伙,二哥也只是自个儿封神。”
“这李卫公倒好,直接靠抢的。”
“不过这宋……”
张飞也开始为那岳将军鸣不平了:
“外有恶敌叩边,不封勇将,封鬼神?”
“毕竟封个虚名花费不过寥寥。”
庞统笑嘻嘻道:
“可若是要封将,要打仗,士卒要安抚,将军要封赏,粮草要调度,还可能会打败仗。”
“怎比得过称弟称侄以岁币买平安来得划算?”
作为督前线的军师,庞统对于这科学威力如今再明白不过。
用来运送粮草且还能突袭襄樊的流马,改变荆襄战力对比,七日下坚城的巨舟,以及今岁的丰收,荆州安定的民心。
这些都是这科学匠法效果最好的体现。
结果这宋坐拥如此之技,反倒如此难看,庞统恨不能以身代之。
这想法与刘备如出一辙:
阿宋啊,你晓得我有多羡慕你的底蕴不?
看这宋之战绩,就像看到主公安于斗鸡走狗,看到云长将甘于卖绿豆一般,端得是怒其不争。
一旁的孔明看那宋帝没有回话一时间也有些兴味索然。
张飞叹完之后则是盯上了军师:
“这后世千百年对军师也多有崇敬,为何不给军师封个神当当?”
庞统大笑,他对这个看的分外明白:
“因为百姓弄不懂战阵诸事,因此将相离百姓颇远,敬而远之以成神。”
“孔明兴修水利,定织锦,改制盐,哪个不与百姓息息相关?”
“如此为人,自是要留在人间。”
晚上还有个会议要开,所以只有2K了,抱拳了。
第256章 隋唐嘉话
【不过说到古代李卫公的形象,根据当时社会环境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依然还是拿这个二凤将李卫公比作司马懿的《隋唐嘉话》做例子。
这个小说中还有关于李靖的另一个故事:
大概就是说二凤呢,想培养人才,但是自己当皇帝太累了,于是就把侯君集扔给了李靖,让李卫公给他开小灶。
本来这应该也算一对佳话了,毕竟一个是秦王府元从,一个是开国顶级名将。
结果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侯君集一封小报告打到了李世民那里,说李靖要谋反。
李世民自然好奇啊,于是就拉两人过来对峙。
侯君集振振有词:
每次教兵法,到关键部分就不教了,你这不是想藏私谋反是什么?
李靖同样振振有词:
如今中原安定,教的这些兵法皮毛已经足够安制四夷了,结果你想全都学,不是想谋反是什么?
二凤自然是不相信的,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后来侯君集有一次得胜班师归来回尚书省述职,骑马过了省门数步而不自觉。
而你说巧了不是,恰在此时,老胳膊老腿儿的李靖就站在旁边给见到了。
当时李靖就跟旁人说:“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
但旁人都作笑谈,觉得是李靖老年痴呆了,没人在意。
结果几年后,侯君集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被杀,旁人顿时惊叹:李卫公见微知著也。
文学作品往往要联系时代,《隋唐嘉话》的作者刘是玄宗时的开元年间步入官场,安史之乱前后病逝,近距离见证了大唐盛世的倾颓。
文中李靖数次痛陈侯君集欲反,就如当时满朝都知道安禄山欲反一样。
而后笔锋一转,开始写李世民以司马懿比李靖,未尝也不是在指着太宗骂玄宗。
《隋唐嘉话》这本书本身的艺术成分很高,除了关于李靖的记载还说了不少有趣的,如:
杨广因李渊脸上皱纹太多,所以叫李渊阿婆。
唐朝因为长安人太多,所以有了进城要靠左走的规定。
以及天下第一宝帖《兰亭序》被李二凤拿去陪葬的说法也是出自这里。
“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这个说法到底为不为真,可能只能等将来给二凤开棺才知道了。
不过李靖打完吐谷浑封卫国公之后,为了避嫌连亲戚都不见,更遑谈发表危险言论。
这位老爷子多半是没空去尚书省散步,并且鉴定反贼的。】
〖不知道咱们这一代能不能亲眼看到昭陵开启,看看兰亭序到底在不在。
很难的啦,技术准备不充分的话,谁开谁就是千古罪人,但怎么样才算技术准备充分?没人知道。
话说我直到现在都看不明白,侯君集怎么想谋反的?怎么敢谋反的?
可能老侯觉得自己有丰富的造反经验吧……蛐蛐天可汗,岂不是手到擒来,手拿把掐?
这样看李老爷子也是挺忙的,从隋朝边臣到托塔天王,从活到死,升官儿就没停过。〗
杜如晦都不用去看,此刻无论是陛下还是自己,脸上的笑意多半都僵住了。
侯君集谋反只能说比较可惜,但纵观历史也不是没有此类先例。
但伙同太子谋反……嗯,好像也有先例。
坐在小马扎上的王玄策登时间就感觉这殿内的温度下降了十倍不止。
一股冷意似乎从地板上爬起来沿着自己的脊柱直冲天灵盖,让王玄策打了个寒战。
此等秘闻,重臣国公尚还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