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22节

  被骂之人哭得更大声了,甚至想甩自己两巴掌。

  皇爷要不要充实后宫,充实多少后宫,奉嫡母还是生母,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怎么就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非要给自己找这么个不痛快!

  呜呜呜。

  虽然本朝太祖爷布衣出身,深恨贪腐,相关刑罚极严。

  动不动就要剥皮楦草。

  据统计,洪武一朝,被杀贪官超十五万。

  可官员俸禄两级分化。

  底层官员俸禄低不说,京城物价还高。再加上每多折支,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啊。

  若真细究起来,满朝文武之中,大概也就能剩下于谦吧!

  其余群臣:……

  得!

  转移话题不断失败,还把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关键时候,还是于谦于少保站了出来:“皇爷息怒,臣等素知您一心为国,至纯至孝。人在皇庭却始终惦记太上皇,唯恐他在敌营多受磨难。”

  朱祁钰点头,给了他个‘还是少保懂朕’的欣慰眼神。

  接着就听他说选秀之事可再议,后位却不可久悬。皇上已登大宝,尊亲亦是理所应当。

  朱祁钰哦了一声:“那爱卿可有何高见?”

  于谦恭谨行礼:“高见不敢说,微臣只觉汪娘娘身为您原配嫡妻,为您诞下一女。自来颇有贤名,此前贼兵攻打京城,死伤无算,亦有不少百姓受戗害。娘娘心慈,不忍那些可怜百姓暴尸荒野,特命人加以掩埋。”

  “于情于礼,微臣都觉得汪娘娘是皇后不二人选。”

  这想法很主流。

  刚一开口,就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除了石亨、李贤几个从土木堡跑回来的。虽然皇爷宽仁,不但赦了他们的前罪,还让他们加官进爵。

  但是非议不会消失,污点也不会被抹去。

  只由明转暗而已。

  朝臣们都知道,他们自己也清楚。更知道前主子是个小心眼的,记仇着呢!

  一旦皇爷守信,将皇位重新交还给他。

  那不管是丢下他跑路的自己,还是坚决不开城门的杨洪。命士兵不必顾忌,只管攻击的于谦。甚至于皇爷,都别想讨了好去。

  所以啊!

  还是上皇不要复位的好,还是皇爷有点私心的好。

  本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小心翼翼地提了句汪娘娘虽好,但迄今无子。

  然而不等于谦开口,朱祁钰就先笑了:“汪氏年轻,先开花后结果也是有的,暂时无子又不是失去了生子能力。”

  “便是,皇后者,母仪天下也。统御后宫,为天下女子表示,亦得有德者方可居之。”

  这简直是在说杭氏不配吧?

  她都不配,那她所出的庶子呢?是不是就更……

  别说杭氏不受宠啊!

  知道的都知道,那位虽然出身卑微,但向来得皇爷宠爱。王妃还没等着进门呢,就先哄着当时还是王爷的今上允她诞下庶长子。

  这在整个大明,所有宗室里都是极为罕见的。

  庶长子出生后,王爷更亲自为她请封,让她从宫女成了侧妃。

  绝对得宠中的得宠。

  如此前提下,皇爷还能毫不犹豫地绝了对方希望,可不就在认真地履行承诺吗?

  他是真的,发自肺腑地盼着踏平瓦剌迎回上皇!

  真的至诚至孝。

  这认知一出,所有人等都是喜忧参半。

  古来伴君如伴虎,身为臣子的,谁不盼君主一个有情有义呢?

  功必赏,过必罚。

  不因私欲大兴土木,鱼肉百姓,也不因猜忌而屠戮功臣。

  有洪武、永乐这俩动不动杀到人头滚滚的前辈在。摊上这么个好皇帝,自然是他们的幸运。可……

  皇爷是不是也太好了些?

  虽然礼法上,那位才更合情合理,但实在劣迹斑斑啊!

  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谁愿意再被带着亲征呢?

  众人心中腹诽,面上却都乖乖附和:“皇爷所言极是,汪娘娘确实是中宫最佳人选,臣等再无异议。只是两宫太后要如何尊奉,还请皇爷示下。”

  朱祁钰唇角微弯,直接将皮球踢到了礼部:“朕自小无大志,只想在母后与皇兄疼爱下做个快乐藩王。故读书不求甚解,也不大明了相关礼仪,胡爱卿怎么看?”

  

第34章 母后皇太后

  这在有明一朝绝对是个史无前例的问题。

  毕竟从太祖开始,帝王薨后,妃嫔大多殉葬。也就是宣宗英年早逝,彼时上皇九岁,今上才七岁。太皇太后张氏怜悯,特免了吴贤妃殉葬,使她得以保全。

  上皇御驾亲征,结果……

  才有今上临危受命。

  无形中造成了现在这两宫太后并立的情况。

  而且有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在,按理孙太后该更进一步,被尊为太皇太后。但介于上皇与今上是兄弟而非父子,这个太皇太后就有些不大合适。

  不过胡到底是胡,古今礼制烂熟于心。

  直接就好一阵引经据典地科普,还急中生智,临时给造了上圣皇太后的名头来。

  如朱祁钰梦中仿佛。

  后来他那好皇兄复辟成功,又给变回皇太后,且加了个圣烈慈寿的徽号,开了宫闱徽号先河。

  整个孙家都跟着鸡犬升天,荣宠无限。

  瓦剌留学生,大明盛世终结者还特意给各家王府长史司下旨,让他们今后在表笺中称这位圣烈慈寿皇太后为陛下。

  也就是那位寿数不永,否则再坚持两三年,保准能再参与一把皇位确立。

  都已经看了答案,朱祁钰当然不会再做错题。

  他当即皱了眉:“胡爱卿这提议虽别出心裁,但恐不被乡野百姓所理解,容易兹生许多误会。诚然母以子贵,朕即位,生母该为皇太后。但嫡母以嫡以功,更该受天下臣民尊敬……”

  群臣:!!!

  确实。

  太后娘娘当机立断,连下三道懿旨。且亲自劝说今上登基,才有后来上下一心。不但成功保卫京城,还给了瓦剌一记重创。

  可以说居功至伟,但……

  今上毕竟是今上,吴贤太妃毕竟是今上生母。不能龙椅都坐上了,还不给生母尊个太后吧?

  朱祁钰摇头,那当然不会。

  不过,他想起之后清朝两宫并立时采取的方法,且微笑提议:“比起这个听着略生涩的上圣皇太后,朕觉得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更简单直白些。”

  “母后皇太后以嫡以贵,圣母皇太后则以诞育之功。如此,便以孙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吴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众卿以为如何?”

  两宫并立,孙太后为尊。符合实情,也不违背礼法。

  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胡第一个表示赞同:“皇爷圣明,微臣赞同。”

  “臣等亦赞同。”

  于是,这个曾被孙太后视为筹码的事儿就被干脆利落地定了下来。

  正统十四年腊月初,帝御承天门谓礼部尚书胡:朕嗣承大统,义当尊亲。

  更圣母皇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并立,母后皇太后以嫡以贵,着为成制。

  册朕元妻汪氏为后,侧妃杭氏为妃。

  是的。

  朱祁钰想了又想,还是,只给了杭氏个妃位,没像梦中一样上来就急吼吼地给她封了个贵妃,让她比肩太子生母周氏。

  除了加固自己至贤至孝的人设之外,也免她起步过高,期待也过高。

  觉得坐拥皇长子,就也可以跟孙太后学习。

  挑战一下后位,甚至混个太后当当了。

  更免旁人猜疑他说一套、做一套。嘴上大义凛然,实际上还是想将大位传给亲儿子。

  的确。

  梦里大明十六帝,没有子嗣的被黑得一个比一个惨。

  自家儿子但凡可用,他都不会另作考量。

  但他不是代宗,不会急吼吼地确定皇位继承人。回头仔细调养身体,好生努力,再不至于千顷地一根苗。

  咳咳。

  若这是天命不可更改,就把侄子们甚至有出息的宗室子弟都纳入考量。以贤以能,以哪个更能让大明国祚安稳。

  而不是因他是自己唯一血脉,就不管好赖,扶不上墙也硬扶。

  好比皇考当年而立才得长子,为了好大儿即位合法性,不但儿子还没满月就无故废后,四个月就急吼吼立为太子。

  六岁才会说话,硬被说成天赋异禀。

  啧!

  可真够异禀的,几辈子攒的那点家底子,让他几天就败完了。

  就这还没羞愧自杀,以谢祖宗了。而是顽强地活下去,不惜给敌军叫门也要活下去。活到复辟成功,反攻倒算。

  再把代宗跟群臣八年间攒的些微家底再次败溜光,还留下个百年隐患的套寇。

  刚一死,就爆发了荆襄流民大起义。要不是他命短,要不是他儿子争气。那所谓的明英宗,都得混成明末帝……

  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也许是梦中的情景过于惨烈吧,横竖朱祁钰想起那好兄长来就满心怨念。

首节上一节22/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