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65节

  她回首又一巴掌狠狠甩在孙太后脸上:“嚎什么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儿圣明!”

  孙太后也跟着微微屈身:“吾皇圣明。”

  朱祁钰却只呆呆看着自己的手,眼泪一滴一滴掉下来:“皇兄……”

  没等着群臣再附和几句吾皇圣明,是上皇怙恶不悛之类呢,他就仰面倒下。亏得牛大力站得近,还手疾眼快。牢牢把他接住,否则非摔个好歹不可。

  他这才惊呼了声皇爷,李琏就开口训斥:“你小声点,皇爷余读未清尽,龙体本来就很虚弱。强撑了一夜又面临如此痛心之事,哪还承受得了?”

  “赶紧把人送去养心殿,再唤信得过的大夫。”

  哦哦哦。

  牛大力力大心眼少,但他会服从智者。一样黑一样丑,但李琏那家伙比他猴精多了,听他的准没错!

  于是,这家伙脚步如飞,抱着朱祁钰就往养心殿。

  等群臣匆匆跟过去请安时,就接到皇爷身体未愈又遭受如此打击,难免经受不住,得好生调养一段时间的消息。

  虽然朱祁镇母子一直坚持朱祁钰将计就计,配合甚至主导了这场引君入瓮的大戏。

  可朱祁镇名声太臭,朱祁钰国朝第一好弟弟的形象又深入人心。

  群臣自然不信。

  咳咳,有在心里疑惑的,也不敢往深想。

  连起居注官都写下:景泰元年八月十四夜,上皇朱祁镇不思己过,只贪恋权柄。与母后皇太后孙氏合谋,欲毒杀新帝。

  幸新帝鸿福,彼等行事不密。被发现端倪,勇国公石亨将计就计。

  诈为其同盟,以身为饵,拿得彼等往来作乱证据。并在其逼宫时将贼人悉数引入宫中,不费一兵一卒平之。

  惜上皇朱祁镇死不悔改,竟言自己才是先帝嫡脉,合该为天子。

  新帝但有姑息,便一息尚存不弃反志。

  新帝屡劝,上皇怙恶不悛。新帝无奈,只能为江山计,含泪手刃之。上皇大骇,临死尚怒骂连连,云怎敢。

  原非不惜命,只持新皇宅心仁厚耳之类的之类的句子。

  把朱祁钰捧上天,朱祁镇踩下地。

  以至于后世学者研究明史,提及这位赫赫大名的景泰帝感天动地兄弟情时态度两极分化。

  有觉得朱祁镇好赖不知,活该求死得死。

  也有人觉得景泰帝大真似伪。

  然而这些,吴太后都不关心。她只惦着儿子什么时候能好利索,又要怎么处理那个也参与,甚至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孙氏。

  

第99章 孙氏创造了不少大明第一,可不能再给她类似机会

  “养不教,父之过。可先帝没得早,把江山跟儿子都托给了她跟太皇太后。如今太皇太后也仙逝多年,那不就都是孙氏的错?”

  吴太后越瞧儿子那苍白消瘦的脸,心里就越气。

  越恨不得送孙氏去死。

  言语之间,自然少不了撺掇:“我儿莫怕,你亲手斩杀朱祁镇虽有些……出乎所有人预料。但他叛国谋逆,罪行昭昭,人人得而诛之。”

  “到底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且朱祁镇虽恶,但孙氏妖后毒更甚。为娘知你至诚至孝,少不得要顾忌孙氏这嫡母名头,又虑几个稚子无辜。可慈不掌权,义不掌兵。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就给自己留下无边祸患。”

  朱祁钰:……

  人设立的太成功,竟连亲娘都觉得他是个软包子了!

  无太后不知他心中无奈,只怕儿子意识不到其中厉害。忙拉着他手语重心长:“我儿莫嫌为娘唠叨,实在你年轻不知那妖妃厉害。”

  “她一个主簿之女缘何有如今厉害?还不是自小心思深沉,善于逢迎才入了太皇太后生母彭城伯夫人的眼吗?因而早早入宫,被太宗爷命太皇太后教导礼仪……”

  嗯嗯。

  这段朱祁钰自然也是知道的,自家皇考因而与孙太后颇有接触,有了深厚情谊。

  没想到钦天监一句后星值于鲁,就让太宗立胡氏为太孙妃。

  然而胡皇后虽贤名闻于朝野,却不得宠爱。

  倒是孙氏让皇考屡屡为之破例。

  比如贵妃有册无宝,皇考为之特制金宝,使之成为历代先例。

  后来前脚她诞下庶长子,皇考后脚就不顾太皇太后和满朝反对以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废后。扶孙氏为后,接连创下大明第一个由妃位逆袭的皇后、年纪最小皇太子两个记录。

  孙氏妖妃之名震朝野,天下无不怜胡皇后。

  提到这个,连吴太后都要叹一句:“胡皇后忠厚良善、举止庄重,才真有母仪之姿。可惜先帝年轻爱美色,也顾着与孙妖妃少年情谊,竟是执意废后。”

  “让娘娘退居长安宫,只以静慈仙师为号。孙氏嘴上怜悯,却连太皇太后怜悯胡皇后多召见几次都容不得。太皇太后离世,胡皇后转年就跟着去了。”

  “这里面有没有孙氏手笔为娘不知,但胡皇后薨,被她挡着不得与先帝合葬,还仅以御嫔礼下葬却毋庸置疑。”

  反正在吴太后看来,孙氏野心大、手腕多,性嫉妒且记仇,最是个能为达目的伏小做低的。

  留下她,绝对养虎遗患。

  因为在吴太后的认知里,朱祁镇虽然又蠢又毒,但不至于,也用不着对孩子孕妇下手。

  从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情况看,他也确实目光精准。

  一谋君,二趁着‘帝王病重,眼看不起’时,率人直接往承天殿。

  可不就是打着先帝只一嫡一庶两名皇子,他还是嫡长,想造成上皇已然复位的既定事实,让她家儿子跟群臣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的好算盘么?

  那儿媳妇差点被算计流产,大孙子也险些中了招的事儿……

  除了孙氏,吴太后想不到任何人。

  报仇之外,她也真怕儿子一诺千金。继续培养朱祁镇的四个小狼崽子,甚至立他们其中哪个当太子。

  这个……

  其实不止她,朝臣们也怕。

  毕竟刚刚奉天殿上,皇爷虽然为了天下社稷忍痛杀兄。可过程中他哭得言不得语不得,事毕更直接昏了过去。

  谁知道会不会痛苦懊悔之下,更坚定要守前诺的决心啊?

  因而,等待君王醒转的时间里,就有不少人给吴太后谏言。直接或者婉转地建议她多多劝说,恳请皇爷莫因小情而误大业。

  谁家父有天下不传于子?

  朱祁钰多聪明呢!

  略旁敲侧击几句,就成功从自家母后嘴里探出了前因后果。

  然后直接一整个无奈住。

  梦里头,代宗为了不给人打白工,那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废掉侄子朱见深,改立儿子朱见济啊!

  结果呢?

  朝中文武要么旗帜鲜明反对,要么沉默对抗。

  逼着代宗为改立自家亲儿子,不得不使出以君王身份向大臣行贿的昏招。结果千辛万苦才立下的太子,一年后就夭折。

  徒在史书上留下他背弃承诺,贪恋皇权,软弱到跟大臣行贿、连自己儿子都保不住的窝囊形象。

  现在那些立场坚定的大臣们就变了?不再坚定认为正统帝所出的皇子才是正统?无视他性格软弱无主见,还有个口吃的毛病。坚称太子聪明伶俐,无任何不妥了?

  啧啧。

  连代宗那句父有天下,必传于子都被他们拿来活学活用了!

  眼见着能省好大一笔贿赂钱的朱祁钰挑眉,既然抱定了重情重义、重信守诺的的人设能达成目的,那可就别怪他继续往下演了。

  思及此,他不免深深叹息:“母后所言,儿子又何尝不知?可……”

  “前头儿子已然亲手杀了皇兄,也算是给列祖列宗、文武群臣跟天下百姓有了个交代。自古刑不上士大夫,皇兄身为人君却惨遭杀戮,已经……”

  “儿子身为晚辈,与孙太后有母子之分。从来只有父母要子女亡,子女不亡不孝。哪有做儿女的反过来追究父母不是的?”

  “昔年秦始皇帝生母与假太监私通,甚至与他合谋欲篡秦国王祚。事发之后,也不过是车裂、杀死一双私生子,送太后往别宫居住而已。”

  “而今皇兄已死,孙家与几家妃嫔母族也都悉数落网。孙太后就算再有心,也寻不着人与她一起谋划了,应该……”

  应该什么应该呢?

  同为妃嫔多年,吴太后可太知道孙氏手段与野心了。

  那就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主儿。

  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间攘攘皆为利往。有从龙之功那块大饼吊着,自然不缺野心家前赴后继地扑上来欲为她所用。

  吴太后念书少,但听过的故事可不少。

  当年巫蛊之乱,汉武帝孙子刘病已还下过大狱呢,后来不也被扶上了皇位?

  孙氏已经创造了不少大明第一,她可不能再给类似机会。

  

第100章 父有天下,必传于子?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吴太后还要再劝,朱祁钰适时疲惫地闭了闭眼。

  可把她给心疼的哟!

  赶紧给人掖被角:“好好好,为娘不说,不说了。你且好生休息,天大的事情,等养养精神再做处理不迟。”

  说罢就利落地关门出去,给宝贝儿子足够的休息时间。

  自己则不遮不掩,把娘俩交谈内容都转述给了对此密切关注的大臣们。

  且着重提了母子,孝道这两条。

  小目标可明确。

  就是想试试,有没有可能群臣力谏,废了孙氏那太后之位。消除这个母子名分,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孝道了呗。

  汪皇后愣,许久才对自家婆母竖起一根佩服的大拇指:“母后实在智慧,儿媳多有不如。”

  嘿嘿。

  吴太后心中骄傲,面上却力持淡定:“,什么智慧不智慧?左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你婆婆我呀,虽没读过许多书,但好歹在宫廷淫浸多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我宫女出身,得先帝几分恩宠,有幸诞下龙嗣,就已经祖宗保佑。若非太皇太后怜悯,按规矩,我都要给先帝殉葬的。如今能位居太后之位,这一辈子也没什么不满足。可谁让孙妖妃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非要动我儿子孙子呢?”

  那可是她的命,她往后余生所有的指望与盼望!

  既如此,吴太后当然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为铲除敌人不遗余力。

  好巧,汪皇后也是这么想的。

首节上一节65/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