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废人殉的圣旨,居然引起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周王主动投诚,襄王跟上,接着荆襄之地的王爵们纷纷效仿……
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多不礼貌啊?
为表自己的虔诚,朱祁钰还顶着初冬冰冷的寒风。带着满朝文武出城十里相迎,主打一个尊重。
可把朱有爝给激动的,上来就要行跪拜大礼:“臣何德何能,怎敢当皇爷如此?”
朱祁钰赶紧把人拦下:“周王叔祖切莫如此,于私您是晚辈嫡亲叔祖。于公,您不计私利,慷慨解囊。在您的积极表率之下,襄王叔等多位亲王郡王们都见贤思齐,真真解了侄孙的燃眉之急。”
“您做长辈的如此疼爱小辈,侄孙这当小辈的可不正该多多孝顺您?”
好险好险!
还好他棋快一招,不然就被瞻侄儿抢先了。
朱有爝心中暗乐,面上却满满谦虚:“陛下言重了。臣早年被封郡王,而今又袭了周王爵。受陛下与大明厚恩,自然也该设身处地为陛下与大明着想。”
“到底臣是大明的周王,大明国祚绵长,周王一系才能跟着千秋万代。”
“那地虽多,几乎倾尽咱们周王府几代积蓄,但若能为陛下分担些,也算物有所值。”
要么说这人老奸,鬼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呢?
朱有爝没叫一句苦,却句句都苦。
让朱祁钰就算想直接抹个大脸,用十万两拿了人家近四万顷地都不好意思下手。做不好让第一忠心的藩王真倾家荡产,子孙后代们无所倚仗吧?
朱祁钰心中暗赞,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更加亲近了几分。
定心丸赶紧给吃上:“若天下诸王都如周王叔祖,何愁大明不能繁荣富强,早日重回巅峰?外间风大,叔祖与侄孙共上龙辇,侄孙已经命人在承天殿设宴,咱们席间再好生细说。”
朱有爝受宠若惊,连呼使不得。
这太僭越了。
朱祁钰坚持亲手扶人:“叔祖不必介怀,侄孙年纪虽轻,但也颇知孝义。且查纳诸卿雅言,牢记功必赏,过必罚的准则,发誓此生绝不亏待任何一个于国有功之人。”
朱有爝:!!!
再次庆幸自己的敏锐与机智。
那颗提到嗓子眼儿的老心啊,也彻底回到了原位。看来此番不管这位年轻的皇帝侄孙如何补偿,他们周王一系都不会亏了去。
心头大石落下,朱有爝这态度上也更从容了几分。
当即老怀大慰地笑:“好,好啊!国有贤君,社稷之福也。不怕陛下笑话,去岁中秋噩耗传来,臣这心里如百爪挠心。每日里烧香拜佛,生怕那正庶人落在敌军手里,朝廷有所掣肘。甚至……”
“甚至让我煌煌大明重复南宋悲剧,夜里噩梦不知汗湿了多少床被褥。好在皇天不负,祖宗有灵。危难之际有陛下这等惊世之材,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短短不到半年就把那曾让大明险遭灭国之危的瓦剌成为大明蒙古省。”
“如此功绩,便是臣那四大爷在世也得欣慰地拍拍您肩膀,道一声好小子,不愧我朱家儿郎!”
他四大爷,永乐皇帝是也。
五征漠北,一辈子为驱除北元而辛勤努力着,生生把皇帝当成了仁宗的征北大将军。
这龙屁拍的也是极为响亮了。
朱祁钰谦逊而笑:“叔祖这就有点黄婆卖瓜之嫌了,侄孙年轻经验少。陡然重任在肩,每日战战兢兢。只小心谨慎,争取不负祖宗基业,哪敢跟太宗爷相提并论?”
朱有爝道他过谦,朱祁钰言他太偏爱。
爷俩同乘龙辇过了承天门,一路欢声笑语,好像多年不见的亲祖孙般。
看得,朱子兄弟们既喜且忧。
喜的是自家老子可能说的对,那几万顷地保佑,此次是福非祸。
忧则忧老头子太放肆,天子相扶,同乘御辇,还走君王才能走的承天门……
如此隆恩,他眼睛眨都没眨地受了。
日后君臣生隙,这不都现成的证据?明晃晃的骄矜啊!
一路忐忑地到了承天殿,竟是连太后与身怀六甲的皇后娘娘都降阶以晚辈礼相迎。
隆重到朱有爝都有些绷不住,直道再怎么也是国礼大过家礼,该是他与家小们参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
吴太后宫女出身,没读过许多书。
但好在与儿子一心。
只要对儿子有好处的事儿,她就愿意努力去做,才不管什么架子不架子的呢。
当即笑盈盈行了个晚辈礼:“便是先皇在,见了您老人家也得亲自出迎,更何况当侄媳妇的呢?王叔快请入席,您带着全家老小为国尽忠辛苦了。”
第117章 周王荐子:机会,大大的机会!
三巨头都如此,底下的朝臣们自然更加热切。
席间觥筹交错,赞誉连连。
让周王一家子有种自己不是献了些地,而是献了座城的错觉。
朱祁钰笑:“诶,叔祖还说让朕切莫妄自菲薄,您怎么自己还犯这错误呢? 那些良田固然能解朕燃眉之急,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您一片忠心,一席金玉良言。”
嗯?
朱有爝眨了眨自己有些迷醉的老眼:金玉良言?
那什么……
他不是被那道废殉葬圣旨还有秦那密折给吓成了惊弓之鸟?
于是赶紧查了查自己和儿孙们名下的田亩,结果发现已经拥有了五分之一的河南省。
惊吓来得就更大了。
怎么想,怎么觉得继续下去,自己绝落不着什么好果子吃。
干脆赌一把,站个队。
于是主动上折子为皇爷分忧,试图上交所有土地保平安。又怕小皇帝狮子大开口,还真直接笑纳了。所以在三哭穷,更很说了些苦于孩子们有心报国却无途径的话而已么?
哪儿金哪儿玉了啊!
见他茫然,朱祁钰也不拆穿。只满脸欣慰道:“说来也是朕的失职,自打土木之变无奈登基后,所思所想皆是皇朝发展。穷家难当,所以处处想着开源节流。”
“只瞅着宗室日繁,所需宗禄倍数增多。所以才颁布宗室人口管理的旨意,试图扬汤止沸,却从未想过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话一出,朱有爝那点酒意化作白毛汗。瞬间汗湿脊背,整个人都清醒过来。
就怕二侄孙前一刻还言笑晏晏,后一刻就把屠戮宗室的大刀塞进他手里。
虽,虽然他在宗人府担了个左宗人的衔儿。可自从永乐之后,宗人府的相关事物都挪到礼部去了啊!
宗人府早已名存实亡。
他都怕,世子朱子跟他那些弟弟侄子们只会更怕。
刚下连点规矩都不顾了,连说自家老子、爷爷年老固执,有些事情上过于想当然。若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皇爷瞧着他也是心系大明江山的份上,多多宽恕。
朱祁钰摆手:“表叔们何出此言?叔祖身为周王,一直守土有方。所思所想所谏也都经过深思熟虑,句句金玉良言。”
“朕也觉得,朱家子弟自幼名师教导,各有其长。却都在封地不科考、不当官也不经商,只干嚼着那些个俸禄。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优秀子弟本身来说,都是一种绝大的浪费。”
那是该好生思索,给所有人等报效朝廷机会之语听得周王子孙们齐齐呆住:!!!
这,这可能么?
自从建文以来,朝廷对藩王就防备极深。
永乐上位后更是变本加厉。
洪熙、宣德、正统,一代一代的,更恨不得把藩王当猪养。给钱给粮给赏赐,却不给当官、从军、经商、务农,只许吃喝玩乐。
正统御驾亲征,结果几十万大军祭天,自己都当了俘虏。
江山垂危,却宁可山东河南四处征召民壮。连运粮兵都派上了大用,甚至有心琢磨着南迁,都没说把南京驻兵调过来参加守卫京师。
今上这……
这三言两语间,又要改个祖制?
倒是朱有爝瞧着帝王情深意切,满殿大臣无一反对,心里就有了数。
想来在这之前,各位大臣,尤其是户部尚书已经被年轻帝王算明白了宗禄帐,不愿意再真金白银养些毫无作用的铁废物了!
虽然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当这废物。
可事实就是,数万宗室每年花费巨大,却除了曲艺、杂说、闲诗等小道外,对家国天下无任何实际作用。
机会!
大大的机会!
不想让后辈儿孙降到降无可降奉国中尉,一家老小只能靠二百石艰苦过活的朱有爝赶紧跪下:“陛下英明,太祖爷当年体恤子孙,顾念亲亲之意,自然万分慈爱。只世易时移,祖宗之法便再好,不适合当下发展了也得当机立断。”
“否则就要成为愚孝之辈,害人误国。他朝下去见列祖列宗,也稳被骂木鱼脑子,不知变通。”
三言两语,堵住可能会有的反对之词。
接着周王殿下就将自己花白的老头磕在了承天殿的金砖上,恳请皇爷跟开海禁、改土归流等试点一样,也拿他们周王府一系的子孙们试试。
看这些木头疙瘩里面,能不能选出三五个可堪造就的,好歹为朝廷、为天下出点微薄之力。
推销起自家儿孙来,周王殿下可不含糊。
别看老大爱喝酒,二十大几了还没个子嗣。但爱喝酒的人,酿酒也有一套啊!
好方子可多,酿造出来再卖到海外去,保准能为朝廷赚许许多多银钱。老二继承了他祖父衣钵,在医学上很有些造诣……
一个个儿孙介绍下去,难为他记性好,能清晰记住每个子孙的特点。
惹得吴太后都直夸他慈爱,所以才家庭和睦,儿孙满堂。
朱有爝亲爹,第一代周王朱就是当年建文帝削藩用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他孩提时代就被连累着成为庶人,直到他四大爷成功上位,家里才恢复王爵。没过多久,二哥又上蹿下跳争夺世子之位,差点把他坑得满头包。
可谓饱经风霜,避斗能力满级。赶紧谦逊谢过,利落转移话题。
坚决不回夸或者祝福,绝不让太后抓着一丝丝借机催皇爷选秀的机会。而是再度献上自家父王多年心血──《救荒本草》。
说真的,做这个决定之前,朱有爝一是为转移话题,二是不忍父王多年心血被束之高阁。
但说期望,其实没报多少的。
可没想到,他这书才刚掏出来,帝王就欢喜离席。三步两步到他面前,亲手接过书卷:“哎呀呀,倒是朕的疏忽了,竟忘了太叔祖这利国利民之作,白白让明珠蒙尘许久。”
朱子等人齐齐惊讶抬头,却见帝王满脸真诚。那样子,竟似比多得了数万顷地还要开心般。
连太后都纳闷,想着儿子这礼贤下士的劲头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第118章 救荒本草&襄王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