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汽车于大学的大门前停下后,这个门太不起眼了。同学孙再东打量着永安大学的大门,不无失望的说道。
“振华,这就是永安大学啊!瞧着不怎么起眼嘛。”
站在永安大学的大门前,只梁振华觉得百感交集。
“显不显眼不重要,重要是的是能读研究生啊。”
一张船票,100元的南币,一行李箱,就是他的全部家当。现在,能不能进入这所大学读研究生,就看接下来的面试了虽然只要有国内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就可以来南洋读研究生,但还需要通过面试。
当然,梁振华也知道,如果没有通过永安大学的研究生面试,还有其它的机会,永远南洋五大之外,还有正在筹建的中兴、永定以及东宁大学,那是东海三区的三所大学,那些学校同样也在招研究生。
南洋的特色就是每个省区必定有一所一流的大学,大学教授也都是以德裔以及日裔为主。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和国内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不同,在南洋大学生很容易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至少有五六万大学生毕业生来到南洋,他们有的在企业,有的在官厅,总之,找工作并不困难。
坐了十几个小时汽车,从古晋港被接回来的新生们一个个拎着自己的行李,从大客车上走下来,用兴奋和胆怯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热情的老生们纷纷迎上前去,询问着新生们所属的系,然后帮本系的师弟师妹们拎着行李,带他们去各自的报道处报道。
那些相貌出色的师妹们,尤其受到师兄们的欢迎,似乎,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如此。而且这个时代,读高中的女生本就不多,能够进入南洋大学的更是屈指可数,永安大学在校生虽然多达一万六千人,可是男女生比例却高达20比1!
另外几所大学,大抵上也是如此。一见到后面有几辆车里下来一群穿着唐山式旗袍校服的女人,所有正在迎新的老生们都冲上去了,纷纷扰扰地喊道:
“同学,你们是哪个系的!”
“同学,机械系欢迎你!”
“同学,你一定是建筑系的吧!”
“同学,你是物理系的吗?”
“同学,你是数学系的吗?”
“同学,你一定是法律系吧!”
当那些初来乍道的年青姑娘们,在师兄们喷射出来的火焰的目光中,有些吃不住的时候,梁振华已经和大多数新生一样,在师兄们的引领下提着行李箱,朝着各自院系的大楼走去。
……
窗前有一盆绿萝,叶片肥大,精神饱满。
绿萝前有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中间堆着好多书,还有一台机械式计算机尽管电子计算机在南洋的各个大学和机构里已经开始普及了。但是因为数量有限,不少机构仍然使用机械式计算机进行简单计算。
早晨,阳光明媚,照的绿萝越发的绿意盎然。
冯清云到了办公室,拉开椅子,坐下,在他习惯性的咳嗽两声后,就打开了面前的图纸,继续忙碌着。
去年研究生刚毕业的他,是南洋铁路研究所新来的车辆工程师。
这份工作看起来稍微有点闲南洋只有一千多公里铁路,只有长安与古晋之间有铁路相连,东部和南部压根就没有铁路。
尽管铁路公司的长远规划中将会建设环岛铁路,但也就是规划而已,南洋对于铁路似乎没有什么依赖以长安、古晋、太平、永安、永宁为主的城市不是靠海,就是靠河,相比于铁路运输,船运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只是需要多耗费一些时间。
正因为如此,南洋在铁路方面就没有多少需求,这也导致了冯清云的工作有点……轻闲。
实际上也不轻闲,南洋虽然自己没有多少铁路,但却有自己的机车公司,从日本折来的工厂现在主要生产自用的电力机车以及铁路配件,市场也是以出口为主,毕竟,东南亚以及印度甚至唐山都需要大量的铁路器材。
作为一个年青人,冯清云有他自己的想法,比如,关于铁路的想法。
“南洋的铁路未来应该是以客运为主。”
端着茶杯,冯清云又一次和埃里希聊起了他的构想。
“毕竟,海运已经满足几乎所有货运需求,至于短途货运基本上是以汽车为主,但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是有客运需求的,船运的话时间太长,而汽车嘛……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汽车。”
尽管在冯清云的想象中,未来南洋的家庭必定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但仍然需要铁路运输。
实际上,确实也需要,毕竟,婆罗洲五大城市之间,不仅需要高速公路,还需要用铁路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所以呢?”
作为公司总工程师的埃泽尔,看着面前的年青人问道。
“速度!如果我们想要发展铁路客运的话,就必须把速度放在第一位!”
放下茶杯,冯清云展开一张地图说道。
“婆罗洲基本上是长安、古晋、太平、永安、永宁五大城市为主,城市之间距离最近的,也有接近700公里,驾驶汽车的话,需要10个小时,至于航空嘛,空运的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火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但是传统火车却不行,因为它的速度很慢,如果仅仅只考虑客运的话,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时速超过150,甚至200公里的列车,这样一来,无论是往来任何一个城市,最多不超过7个小时,高速列车不仅会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且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更有利于城市间的商务往来……”
在冯清云讲解着高速铁路的优势时,埃泽尔并没有打断他,看着他时,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对于他的构想,他是支持的。等到冯清云的话声落下之后,埃泽尔的脸上露出一股鼓励的微笑。说道,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也许,你可以准备一份详细的报告,我想铁路公司那边应该会非常感兴趣的,不过,你可以先准备一份演讲稿,在研究所的年会上发言,看怎么样?”
总设计师的话让他在一瞬间惊呆了。在年会上进行发言,冯清云时间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怎么了?”
冯清云的反应让埃泽尔笑着说道。
“你只是进行一个发言而已,好好的准备一下,毕竟,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让大家都知道它,时候会有很多记者出席,你的这个想法肯定会引起所有人的兴趣,好好准备一下吧。”
第423章 梦之地(龙年大吉大利!)
创新往往始于一个构想,甚至是突发其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冯清云200公里高速铁路的构想,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现实吗?
如果是放到其它国家,冯清云的构想肯定会被当成“妄想”,是不科学、不现实的,但这里是南洋。
倒不是因为南洋可以成就梦想,而是因为南洋有一大票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作为第三帝国的元首,希特勒不仅想要把柏林建成世界之都“日尔曼尼亚”,还要建造一系列巨大的,足以吸引世人眼球,让世界民众彻底臣服的东西,来显示德国强大。
在这其中就包括有“全球超级高铁网络”,希特勒认为战后的第三帝国,会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而不是大英帝国那样的海洋帝国,所以非常有必要建造一种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系统。
于是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国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起了超级高铁,从3米宽的超级宽轨到250公里的时速。宛如梦幻一般巨型列车,虽然直到三德子灭亡,都没有造出来,但是他们确实取得一些成就,比如“无砟轨道技术”,比如无缝轨道技术。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工程师们相信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虽然造不出希特勒梦中的“超级高速列车”,但是制造出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还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婆罗洲城市一体化的必要,我认为采用最高时速250千米,均速200千米的超特快列车,将有助实现“四小时交通”的构想即南洋城市与城市之间交通时间为四小时……”
在铁路技术研究所成立三周年庆典上,不过才二十九岁的冯清云发表了“四小时交通”的构想,尽管这个“四小时”指的是A到B和B到C之间时间,而不是A到C的时间。但是250公里时速的高速列车,仍然让与会者们惊讶的不时交头接耳。
“首先,新型机车应该采用电驱动,电力机车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运行,并且具有强大的牵引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的运输任务。37年的意大利的ETR200型电车,就已经证明其优越性,它在罗马至那不勒斯铁路上跑出时速201千米的速度。”
与会的铁路、机车工程师们对于ETR200型电车并不陌生,其实德国的电动机车技术也很发达,不过他们的柴油机车技术更先进,在战前时速就飙过了200公里时速,达到201公里。
但那是德国。
两年前,南洋机车公司就以德国电动机车为原型生产了一批电力机车,用于铁路运营,之所以采用电力……因为其维修保养更简单,相比于需要经常维护的内燃机,电动机在全寿命期间几乎不需要维修。而且,电力机车生产设计也更简单。
“降低车重是提高速度的前提,除采用流线型的车厢外,车厢也将采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
虽然与会者大都是铁路系统工程师,但也有一些来自报社的记者,对于记者们来说,那些大人物的演讲,反倒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冯云清的“四小时交通”成功的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
他们可不管这个“四小时交通”现实不现实,重要的是什么?是新闻要有嘘头。
四小时交通!
250公里时速!
像飞机一样快的列车,这些有哪一样不是新闻所需的嘘头?
于是乎,与会的记者们在第一时间,将冯清云的演讲报道了出来,作为一颇具前瞻性的概念,立即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议论,毕竟,沿自国人的心态,对于“领先世界”这几个字,还是非常着迷的,毕竟,唐山近百年屈辱,让人们对任何“领先”都极其的敏感。
不过与国人热议的“领先”不同,从报纸上看到了“四小时交通”以及“高速铁路”的构想后,李毅安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不是后世的高铁,而是新干线。
新干线……那可是小日本的骄傲啊!甚至可以说是日本的名片。
甚至在64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那些参会运动员们到日本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以及相关国际政要、观看运动会的嘉宾,无不对日本新干线及独特的“光”号列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登上列车,感受速度与激情。
新干线的确成了日本的名片,从此,与富士山一道,共同成为日本的象征,整个七十年代,每逢圣诞节,50%寄往西方国家的贺卡上,无不镶嵌着“子弹列车”。也正因如此日本人才充满骄傲的将其称之为“梦之超特急”。
似乎没有什么比“子弹列车”更能代表日本的了。即便是后来,华国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其技术也领先日本,但仍然没有改变这一点。
“梦之超特急……”
回忆着小时候,看过的的动画片中“子弹列车”在富士山下穿行的一幕,李毅安的嘴角轻扬,自言自语道。
“在这个世界“子弹列车”完全可以成为南洋的名片啊!”
心里这么想着,李毅安便拿起了电话。当天下午,第一次走进总统官邸的冯云清显得忐忑不安,以至于在进入办公室后,人都显得有些紧张,见状,李毅安便说道。
“放松一些,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今天喊你过来,是想和你谈谈你的“四小时交通”,这个构想很好嘛,报纸上说的不太清楚,所以,我希望能够听你亲自讲解一下。”
在李毅安的引导下下,冯云清便一一解释着他的构想,刚开始还有些紧张的他,慢慢的放松了下来,与周年纪念会上演讲,仅仅只是强调高速铁路便捷性不同,他同样也提到了市场。
“领先世界的高速铁路,不仅将会成为南洋的一张名片,而且通过研究高铁势必将会提升南洋的铁路技术水平,或许受限于自然条件,我们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铁路大国,但是却可以成为铁路技术强国,在未来向其它国家输出铁路技术。”
坐在总统的对面,冯清云说道。
“毕竟,并不仅仅只有我们需要高速铁路,欧洲以及其它国家,同样也需要高速铁路。”
铁路技术强国!
仅仅只是这六个字,就让李毅安对冯清云刮目相看了,这个年青人……有想法啊!
看着面前的年青人,李毅安的目光发生了些许变化,此时,他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冯清云,而是以其为代表的那一批由南洋培养出来的学者,他们或许都很年青,但是注定将会在未来的岗位上,取得出令世人为之震惊的成就。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铁路技术强国……这确实是一个发展方向,不要去理会什么铁路建设是“过去式”,是不被看好的“夕阳产业”,在大陆交通中,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优势是其它工具无法取代的。”
哪怕是在四零年代末,铁路已经开始不被世人看好,毕竟,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以及汽车的普及,汽车不仅在便捷性远远超过铁路,就连速度也将其甩在身后。
但是高铁将会改变这一切。而高速铁路将极大地提升了地方的交通便捷性,高速、直达的出行方式,将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大大提高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效率。
来自总统的支持,让冯清云有些激动的说道。
“先生,这么说,您是支持我们研究高速铁路了!”
看着面前有些激动的年青人,李毅安笑了起来,这显然是一个没有政治敏感性的技术人员,其实今天他们两人之间的见面,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支持修建高速铁路。
不过众所周知,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或许会有灵光一现,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时间与汗水的堆积。当天,在冯清云离开办公室之后,李毅安拿起记事本,用笔写下了几个字。
“高速铁路,四九、二月……”
放下记事本的时候,看似平静的李毅安的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尽管这一切只是一个年轻人的突发奇想,但是在那个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想要在这里缔造的一切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环境。
想到这,他笑容也变得越发灿烂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梦之超特急啊……”
第424章 敢花钱的时代(第一更,求订阅)
在南洋的报纸上热论着“四小时交通”以及“高速铁路”的可行性时,一架满载着南洋企业界代表飞机,从长安机场起飞,向着美国驶去。
几经转场后,历时近三十个小时,56人的代表团才乘C95客机抵达芝加哥。
“这就是芝加哥吗?”
从飞机在芝加哥降落的那一瞬间,宋运初和其它人一样,就被眼前这座繁华的大都所吸引了。
尽管他不止一次从电影中看到过美国的繁华,但是当亲眼目睹之后,所受到的冲击仍然是难以想象遍地的高楼大厦,这很正常,在长安也是如此。
毕竟,高楼大厦早就成了城市的标配。四零年代末的芝加哥,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绝对是这个时代名列前茅的大都市。
置身于这座大都市之中,给们带来的冲击的是芝加哥人的生活和遍地的汽车!
与长安遍地自行车不同的是,这里遍地都是汽车,早在二十年前,汽车就成为了美国家庭的标配,这对于刚刚进入自行车时代的人们来说,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夜幕降临之后,黄色的大灯和红色的尾灯在街道上形成两道鲜明的车河时,那宛如银河般的景象,让参展团上下无不是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