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458节

  空中拦截就是其中的一个科目,在没有直升飞机之前,这种科目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场海上拦截演习自然是大获成功,在海上的演练进行的同时,从南洋本土起飞的B24轰炸机,也飞抵了目标海域,开始对“假想敌”的军火库,机场以及港口等军事目标实施轰炸。

  而最后一步则是一场登陆演习为了阻止“假想敌对马来亚内部事务的干涉”,海军陆战队登陆宽度仅有数十公里的地峡,建立安全隔离地带,以阻止假想敌对反叛武装的援助。

  这无疑才是整场演习的重点所在,就是告诉对方,如果你自己想死的话,肯定会满足你的。

  最后,前后三天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才结束,在演习结束之后,特混舰队继续对暹罗湾进行巡逻。

  ……

  “……我们的演习进行了三天,暹罗方面进行了五天的抗议,大概有上百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其甚至通过驻联合国代表,表示抗议,指责我们是在威胁他们国家安全。”

  作为外交总长的李国仁,看着阁下一一汇报着演习所引起的争议。

  “每一次的演习都会引起各方的关注,暹罗方面会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

  放下手中的笔,李毅安看着李国仁说道。

  “这一次没错,就是针对他,如果暹罗继续插手马来亚事务,向反叛组织提供武器以及物资援助,那么演习就有可能弄假成真!”

  “我们需要这么回答他们吗?”

  李国仁问道,

  “需要告诉他们的是南洋的耐心是有限的。”

  其实,这场演习不过只是在演戏,是演给全世界看的,毕竟,有了维辛斯基的承诺,最多半年,马来亚的就会彻底平静下来,但是对于外界来说,南洋之所以能够迅速平定马来危机,就是因为这场演习让暹罗方面退缩了,选择了停止对马来方面的援助,这是危机结束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只是给外界看的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通过这场演习,南洋确实在威慑各国。

  在李毅安此时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念头也许将来,可以年年搞类似的演习,就像苏俄的“西方系列演习”一样,不为其他,就是为了威慑,为了威慑各方,让他们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

  在心里浮现出这个词的时候,李毅安突然觉得原本不香的战略轰炸机,突然之间变得香甜起来,有什么比战略轰炸机,更具威慑性的呢?

  甚至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那句名言“抗议千次不如战略轰炸机翅膀扇动一次。”

第730章 战略轰炸机(第四更,求订阅)

  “抗议千次不如战略轰炸机翅膀扇动一次。”

  这句话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洋确实需要战略轰炸机,不为其它,就为了炫耀武力。

  更准确的来说,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力,去警告其它国家南洋是有大杀器的,不仅有大杀器,而且还有运大杀器的武器。

  虽然在此之前,李毅安更倾向于造南洋的逆火,但是现在在暹罗湾的军事演习之后,反倒是看到了对战略轰炸机需求。

  “也不知道,美国人愿不愿意卖他们的B52轰炸机。”

  答案肯定是……NO,毕竟,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战略轰炸机都是其国之利器。

  国之利器又怎么可能轻易示人呢?

  所以,想从英国买战略轰炸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看来还是要自力更生啊,”

  微微点头,李毅安在心里计划着是不是应该要求空军研制一款战略轰炸机!

  在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李毅安一时间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毕竟,南洋作为一个地区性强国,眼下还不适合亮肌肉,对于美国来说,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南洋已经让他们有些坐立不安了,要是再拥有了战略轰炸机,只怕华盛顿那边肯定会有政客考虑如何限制南洋的发展。

  “既便现在还不合适,那就再等等吧,等经济上再强大一些,再亮肌肉呢?”

  其实相比于战略轰炸机,李毅安更倾向于战略导弹,毕竟,就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洲际弹道导弹才是真正的核打击力量,而战略轰炸机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基本上就是大而无用的“废物”很容易被战斗机或者防空导弹拦截,在越战期间就大量的B52战略轰炸机被击落。

  要这种情况下,战略导弹就是实施核反击的最佳选择了。

  “可再怎么样,战略轰炸机还是可以摇翅膀的啊。”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在大多数时候,军方不可能拿洲际弹道导弹打着玩,以此来展现实力,或者说作为威慑。这种展示在大多数时候,对方都是无感的。

  但是战略轰炸机却不一样只要有必要,战略轰炸机随时可以出在任何区域,这就是展示肌肉的一种方式。

  在冷战期间,苏俄或者美国经常用战略轰炸在敏感地区附近飞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一种无声的武力展示。而对方虽然会派飞机伴飞,但也会收到他们的警告。

  与此同时,战略轰炸机摇翅膀的行为,还会被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从而引起对方民众的恐慌,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啊!

  “无论如何,战略轰炸机都是很有必要的话,要不然先展开相应的研究吧,兴许可以借用很多707项目的技术,两者肯定有共通之处的。”

  这一点倒也是事实,事实上在波音公司研制707飞机的时候,就曾大量使用其研制的B46等轰炸机的技术,大飞机之间是有一定共通性的。即便707可以借用轰炸机的技术,那么南洋的战略轰炸机,同样也可以借用707的技术嘛!

  “肌肉总是需要展示的,即便不是现在,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总是需要展示出来的。”

  打定主意之后,李毅安便俯身在书桌上签署了一份研制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文件,甚至还简单的写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比如最大航程15000公里,升限15000米,载弹量30吨左右。性能基本上是对标的是美国的B52轰炸机。

  就在签署了这份展开战略轰炸机研制工作的文件之后,李毅安又翻看了另一份情报暹罗海军也其近海水域实施了演习,以“阻止帝国主义野心家的入侵”。

  虽然现在的暹罗海军是不值一提的,但是看着照片上的几艘鱼雷艇,瞧着有些熟悉的外形,李毅安自然想到了另一种武器。

  “反舰导弹!冥河啊!”

  之所以会想到“冥河”是因为在这种反舰导弹,在海战中所掀起的变革。在“冥河”反舰导弹发明之前,包括苏俄海军在内都不过只是“穷国的海军”,缺少大型水面舰只,没有远程海空打击能力。

  但是“冥河”反舰导弹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小小的鱼雷艇改装成导弹艇之后,利用“冥河”反舰导弹,它可以在几十公里之外,击沉大型军舰。

  反舰导弹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形态。

  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面对苏式的导弹艇的威胁,因为舰炮的射程近、精度差,西方各国军方甚至都无法有效打击导弹艇以及装备导弹的大型军舰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航母,都有空海打击力量。

  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冥河”反舰导弹和导弹快艇都铁幕另一边的标准装备。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南洋都有可能直接面对这“冥河”反舰导弹的威胁,比如暹罗,比印尼,他们很有可能成为“冥河”反舰导弹的用户。

  要是南洋没有相应的反制手段,那岂不是意味着会失去制海权?

  在心底浮现出这个念头之后,李毅安突然之间变得有些不太淡定了,毕竟,南洋是一贸易国家,制海权对南洋来说,那可是南洋的生命线!

  “看来南洋也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迎战导弹艇和其他导弹战舰的反舰导弹啊!”

  只有反舰导弹才以阻止导弹艇对南洋水面舰艇的攻击,这是在未来被证明的唯一正确实的选择。

  “反舰导弹……嗯,应该是鱼叉那种可以三军通用的那种,鱼叉导弹有什么特点来着……”

  手中拿着钢笔,李毅安不断的回忆着自己曾看的资料,作为一个伪军迷,他还是看过不少这方面资料的。

  比如鱼叉导弹有一个特点它是首个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中型反舰导弹,在此之前苏俄、法国等国大部分都是火箭发动机或者冲压发动机的导弹。而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不仅可以让导弹更加省油,而且其可以装载大型弹头。虽然它的速度比起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就会相对慢一些,不过就性能来说,鱼叉导弹的性能仍然是极其领先的。

  既然如此,那鱼叉肯定就是最适合模仿的对象了,虽然眼下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慢慢来嘛,毕竟,现在冥河反舰导弹,可能也还在图纸上。

  “反舰导弹应该采用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

  李毅安直接把建议写了下来,不仅写下研制的建议,甚至还绘制了一个简单的草图,其实也就是鱼叉导弹的外型而已,至于这个简易的气动布局在反舰导弹的研制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恐怕就只有老天才知道。

  在描绘着关于反舰导弹的一些技术要求时,在描述它的掠海巡航弹道时,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另一种巡航导弹战斧!

  但凡是稍微对巡航导弹有一定了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大名,毕竟,从海湾战争直到二十一世纪,“战斧”式巡航导弹可谓是出尽了风头,简单就是美军的开路先锋,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以“战斧”式巡航导弹做为开局。

  “战斧式导弹,也不是不可以研制啊,它完全可以作为战略轰炸机的子项目啊!”

  有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就等于为战略轰炸机增加了至少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美军一边退役更先进的B1枪骑兵,一边却又为B52轰炸机不断延寿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亚音速飞行的B52轰炸机机体寿命长,最重要的就是它拥有的包括“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其它防区外攻击弹药,让它可以敌人的防空火力之外实施攻击。

  在全球范围内投射火力的能力,并且同时拥有核打击能力,最重要的是运营成本非常低廉……这不正是B52之所以要过百年大寿的真正原因吗?

  别说是美国佬了,就是北极熊直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不还是依然飞着图95嘛!哪怕是图95飞上天,潜艇都能在水下也能通过声纳听见它的声音又如何?他只需要在两千公里外发射巡航导弹就行了。

  换句话来说,无论是美俄保留它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把它们当成远程弹药发射平台!即使只是一个平台,那肯定是越廉价越好了!

  “这么算起来的话,似乎搞这样的亚音速战略轰炸机,还是非常有搞头的啊。”

  不过只是稍微回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李毅安就明白了一件事,现在研制战斧导弹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别的不说,就是一个GPS就是一个不可克服的拦路虎。

  “卫星啊……现在连卫星都还没上天呢?哪有什么卫星导航?”

  何止是卫星啊,还有个人电脑,互联网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去一一解决,时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啊,如此感慨着,李毅安将视线投向了窗外,站在窗外,看着暮色中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李毅安的目光越发的坚毅,抽了口烟,然后轻声说道。

  “好了,一步步的来,一个个的攻克,最后总取得突破的……”

第731章 错失先机的世界第一(第一更,求订阅)

  时间过得很快,不过只是转眼之间就已经是五二年的新年了,

  南洋的元旦,正处于雨季之中,雨水很多,这个除夕长安的人们就是在大雨中度过的。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难够总会有些期待,期待着月底春节前后能够是晴天。不过很多人大体上已经习惯了雨季里的春节。

  雨季里,雨一直下着,刮雨器不断的刮去雨水。大雨在公路上积出了水洼,汽车一过,雨水就被高高地溅射起来。驾驶着阿尔法.罗密欧的林同骅,双眼盯着挡风玻璃,尽管刮雨器不断的刮着,可是不断落下的雨滴仍然挡住了视线,这让他不得不谨慎小心的开着车,还好通往公司的中处汽车不多。

  汽车在空旷的三号公路上奔驰着。道路两侧的油棕园一掠而过。很快,林同骅把车开入了飞机镇一个以南洋航空工业公司为核心的小镇,透过雨幕,可以看到路边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招牌,在镇子的另一边还有小法国,那里的招牌大都用法文书写,往南去,就是小柏林……

  这就是飞机镇,一个从刚一开始就带着外裔特色的镇子,不过,现在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唐人已经成为镇子里的大多数。

  一走进跨度极大的平顶装配厂房,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润滑油和其它油脂混合在一起的气味,听到车床的嗡嗡声、铣床的哗哗声和铆钉枪特有的“卟啪”声……

  这些声音,让林同骅兴奋起来,他的身体到处渗透出满满的活力。在半足球场大的厂房里,一溜排放着数架银白色的飞机。与普通的飞机不同的是,已经安装完成的机翼上居然没有发动机舱,而在飞机的尾部,却多出了两个怪模怪样的短舱。

  虽然这架飞机还没有进行涂装,但是看着已经安装好挡风玻璃等设施,所有人都知道它们已接近完工了。

  与普通的飞机不同的是,它的主梁是用1.5万吨模锻水压机一次压制成型,然后再由龙门刨和龙门铣把它们加工成图纸上绘出的样子。再用螺栓和铆钉在大梁上搭起框架,在框架中排满电线,液压传动系统和电力系统。

  半个月前,飞机的机舱被拖进了这个装配厂房里,对接上水平尾翼和机冀、发动机和起落架,随后工人们又在驾驶舱里装上无线电台和数不清的仪表。

  在车间里,装配工人在桁架上把亮闪闪的铝蒙皮铆在机身上,安装钳工把一个个部件装配起来,检验员不停地检查安装质量。上百名工人默默地干活,他们中有华裔、意裔、有法裔,当然还有德裔,他们有时偶然商量一下,或者叫来技术人员说着什么,他们就这样围绕着这架飞机,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架飞机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没想到会这么快……”

  林同骅刚走到机舱前,站在一旁的顾光复就说道。

  “是啊,一开始真没想到会这么快。”

  “主要还是咱们大量借用了“707”的设计,它机舱设计非常优良,采用大型整体锻件,强度非常高,咱们把它直接缩短了一下拿到“717”上,这样一来就使用节省了一大半的时间。”

  提到飞机的大型整体锻件时,林同骅不得不承认,南洋当年在德国弄到了不少好东西他们从德国拉回了一台1.5万吨模锻水压机,为南洋的飞机提供了大型整体锻件。

  早在改进设计C95客机时,就开始广泛采用大型整体锻件,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南洋飞机的整体性能,也使得他们在研制“707”项目时,可以直接将这一技术应用在“707”上。

  不过因为707飞机尺寸更大,1.5万吨模锻水压机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又在美国订购了3.5万吨的模锻水压机,以用于制造他的零配件。

  不过对于尺寸小的717来说,1.5万吨模锻水压机已经足够使用。

  而在设计“717”的过程,林同骅和顾光夏都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配件,除了“707”的驾驶舱、机舱以及机翼等设计之外,而且它那里借用了大量部件,按照副总设计师张廷鹏说法“717”就是一个缩短的“707”机舱长度从44.22米,缩短到28.65米。

  就这样,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去年年初完成全尺模型建造之后,样机制造也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在机舱完工之后,立即进行水箱试验将一整个717的机舱浸没在一个巨大的水箱中,然后以三分钟的间隔反复加压和减压,在相当于10000个飞行小时的时间里,飞机机身中的水压被提高和降低,以模拟它在飞行中所经历的条件。

  这样的速度是惊人的,事实上,这个速度和他们的付出有直接关系,为了赶进度,整个项目组几乎是吃住在公司,什么晚八点下班是不存在的。

  为了加班,林同骅甚至把办公室搬到公司的篮球场里,在上百名工程师的努力下,一张张图纸被绘制了出来,他们是新飞机的母亲,每一张图纸都要细细审过。

  最终,随着图纸的定稿,样机制作也被提上了日程。终于,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717”的样机终于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了。

  明亮的灯光下,银色机舱正对着设计师们,注视着这个显现出雏形的飞机,林同骅的目光中,闪过一缕充满渴望的眼神,他说道。

首节上一节458/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