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516节

  人们的掌声是激动的,在这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找到他们的人生目标,毕竟唐人曾经拥有过极其璀璨的历史,也曾遭受过最屈辱的过去,但是现在,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他们将会在新时代交出一张让世界为之瞩目的答卷。

  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李毅安继续说道。

  “很多年前,伟大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拉里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难。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儿。”

  好的,太空就在那儿!

  而我们将投入探索。月球和其他星球就在那儿,获得知识与和平的新希望就在那儿……谢谢大家!”

  从始至终,学生们都是站在那里的,他们用力和鼓着掌,这一瞬间,在热烈的掌声中,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点南洋真的要走向太空了!

  当天晚上,南洋的电视台中就播放了李毅安的演讲,报纸上也刊登了他的演讲全文,在人们讨论着南洋将征服太空这一宏伟梦想时。

  官邸已经制定了一份特别草案,这一份草案包括,拨款两亿南元设立到航空航天的发展基金。

  包括南洋大学、古晋大学、永宁大学、太平大学、永安大学、中兴大学、东宁大学等十三所大学和学院,都成为南洋太空计划的一部分。

  这是第一次,南洋公开自己的太空计划。

  从研制大推力火箭到发射卫星,甚至还提到了送人类进入太空。详细的太空计划,让人不禁怀疑南洋是不是早就有了准备。

  一时间,整个世界的报纸都在热议,李毅安“进军太空”的演讲,更是被视为一个信号,是南洋发起挑战的信号。

  对于南洋发出的信号,当然也引起了华盛顿那边的关注,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也就此展开讨论,

  “你明白,李,是准备干什么吗?”

  艾森豪威尔真的有些迷茫,他甚至满是不解的说道。

  “洲际导弹,可以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吗?或者说,他们只是想要用这作为噱头,来证明自己比其它人更强的同时,获得洲际导弹呢?”

  “也许两方面都有。”

  国务卿杜勒斯不置可否,

  “在过去的几年中,南洋所取得的经济上的成就是令人惊讶的。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同样也是如此,当然,他们的科学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德国人的功劳,但是唐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负的,毕竟他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在过去的百年中,却遭受了许多屈辱,所以他们渴望通过一些事物来证明自己,在争取荣耀的同时获得洲际导弹,也是他们建立原子弹打击能力的一个选择,毕竟,他们也是有原子弹的。”

  杜勒斯的分析,让艾森豪威尔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太空,进入太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艾森豪威尔却又说道。

  “不管怎么说,我们也要跟进。如果南洋都能直面苏联的优势做出正面应对,而我们不能,其他人会认为我们是懦夫。虽然他们换了一个新的赛道,但是我们必须要跟进。”

  艾森豪威尔一锤定音道。

  仅仅三天之后,美国两院的开始认真的讨论起了进入太空,发射卫星的事宜了,在南洋开启了一个新的赛道之后,美国也以此作为对苏联试验洲际弹道导弹的回应。

第828章 南洋的优势所在(第三更,求订阅)

  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的桂冠确实能带来民族荣耀,从来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

  事实上,就在李毅安发表“我们要向太空进军”的演讲,吹响了进军太空的号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同时,

  在南洋大学一个绝密的试验,正在秘密进行着研制通信卫星。

  其实早在四五年,英国的科学家克拉克就探讨了在地球之外建立通信中继站的可能性。

  而现在袁家骝主持的小组,聚集着来自南洋大学最出色的教授、博士以及研究生们,试图研制出可以将克拉克的预言转变为现实的人造卫星。

  “……该卫星的所有通信分系统都是通过对商用设备进行改造来研制的。表面安装了4副天线,其中两副是发射天线,两副是接收天线。不仅可以转播无线电和电视信号,甚至还可以传播电话信号,让洲际电话成为可能。”

  赵卿云指着图纸向在座的众人介绍着卫星的整体设计。

  尽管卫星的整体设计出来了,但是袁家骝仍然紧锁着眉头,作为总工程师的他很清楚,这个卫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寿命!”

  袁家骝打断赵卿云,说道。

  “它的寿命是多久?”

  “袁工,为了延长它的工作时间,我们采用了更大的且电池容量更大的镍镉电池,通过蓄电池供电,该卫星的工作寿命预计可以达到17天,不过,它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万户五型”导弹能否发射入轨,以及卫星的通信中继能力,所以,17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上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赵卿云的回答,让袁家骝直接了当的说道。

  “基本满足要求是很贵的,一枚“万户五型”导弹的造价,差不多要上百万元,再加上卫星,每发射一次,至少花费300万元,300万仅仅只是工作17天……南洋还没有那么豪横!”

  太空事业是烧钱的,每一次发射都意味着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让南洋的每一次都变得更加划算。

  只有在足够划算的情况下,对太空的探索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否则,最终等待南洋的必定是失败。

  毕竟,不断烧钱的话,总有一天会烧不起的。即便是作为一名工程师袁家骝对于这一点也是深信不疑的。

  毕竟,成本控制是基本的常识,只有在控制了成本,或者说让每一次火箭发射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才能够让航天事业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现在他更在意的是如何能够让昂贵的卫星尽可能长的工作,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看着在场的众人,袁家骝直接了当的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供电的问题……必须要让它能够长期在太空工作,工作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十年,工作的时间越长,成本也就越低。”

  在袁家骝提出这个要求后,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突然,角落里有人说道。

  “如果可以给电池充电呢?”

  “给电池充电?”

  袁家骝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看着发言的年青人,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梁振华回答道。

  “袁工,我叫梁振华,是……”

  不等他说完,袁家骝就问道。

  “那你有什么样想法吗?”

  “我认为我们可以试试太阳能电池。”

  “不可能,”

  他的建议刚一提出,就有人反对道。

  “我们进行过这方面的计算,使用太阳能电池,会让卫星严重超重,它并不适合用在卫星上。”

  梁振华点头说道。

  “没错,如果用硫化镉太阳能电池的话,肯定会超重,它的发电效率太低了。”

  尽管早在1932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就制成了硫化镉太阳能电池,但是因为效率低,而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但是今年5月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它的转化效率就达到了4.5%,这是一种具备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而且两个月前,威尔发现了砷化镍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镍薄膜,制成了太阳能电池,我认为现在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具备实用价值,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引进这两种技术。”

  梁振华的话音刚落,袁家骝就拿起笔计算了起来,无非就是器材的耗电量和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很快,得到答案的他眉头,微微一挑,说道。

  “没错,应该可以的!”

  说罢,他又认真的看了一眼梁振华,说道。

  “立即派人去美国,去和贝尔实验室洽谈引进太阳能电池的技术。”

  其实,这也是南洋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作为英联邦成员、西方世界的一员,只要有需要,就可以从西方各国引进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以及设备。相比之下,苏联人绝对没有这种便利,也正得益于此,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南阳才能够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

  现在既然太空事业需要新的技术,那就直接引进呗。

  相比之下,苏联人只能通过特工去偷取,而这显然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袁家骝派出人员到美国与贝尔实验室洽谈引进技术的时候,在十几公里外的官邸办公室里,李毅安正盯着眼前的图纸这是万户五型的发动机图纸。

  “……火箭中的助推器使用的是YZ-109发动机,芯级使用的是YZ-110。实际上这两种类型的火箭发动机基本性能非常接近,大部分YZ-110发动机单元与YZ-109发动机单元可集成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开发和精修发动机的成本。二者最大的区别是YZ-110多了另外两台用以调整火箭姿态的游动发动机。

  相比于V-2导弹采用发动机下面的燃气舵调整姿态的方式,万户五型利用游动发动机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同时,姿态的控制能力更强。

  配备5台火箭发动机,既芯级一台,四个助推器各一台,每台发动机有四个燃烧室,”

  尽管尤金是万户五型火箭的总设计师,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设计火箭发动机,南洋的多款火箭发动机,都出自于他,而且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南洋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火箭研制、测试体系。

  在争夺德国火箭技术的过程中,尽管南洋的确落后于美国,但这并没有拉开与美苏之间的火箭技术差距。相反,南洋就像苏联人一样,通过严密的测试,在吸收德国V-2导弹技术的基础之上,先于美国人研制出洲际弹道导弹。

  尽管……还没有试射成功,已经失败两次了。

  “采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这种推进剂组合在YZ-106上就开始使用。该型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力为5.89Mpa,海平面推力高达833.98千牛,真空推力超过了1000千牛。”

  最后,尤金特意强调道。

  “经过反复检查,我们已经对发动机、涡轮泵以及其它控制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我相信,这一次,我们完全有把握成功。”

  说罢,尤金就那么直直的看着阁下,苏联人的成功,深深的刺激了他,他希望能够立尽快的抢在苏联人之前把南洋的卫星送上太空。

  为此,他们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内,就对几万张图纸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以找出设计的漏洞,排除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现在,是时候再一次进行第三次试射了。当然想要进行第三次试射,还需要军方的批准,毕竟,现在这个项目是由军方负责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尤金看来,吹响号角的李毅安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他甚至都不关心第三次试射。似乎他的兴趣都在其他方面。

  “液氧/煤油推进剂……这个!”

  这个似乎不是最好的选择,想了想,李毅安说道。

  “你们试验过其它的燃料吗?”

第829章 科学用人(第四更,求订阅)

  “其它的燃料?”

  尤金愣了一下,问道。

  “是固体燃料吗?”

  因为万户四型用的剧毒的偏二甲肼作为燃料,而阁下是了解这种火箭的自然也就不会再提起他了。,所以尤金自然想到了万户角那边正在研究的固体火箭,实际上它已经应用在了防空导弹的项目中。

  “不是固体燃料,我说的还是液体燃料,比如使用液氧/液氢推进剂组合,能量高,火箭比冲大。”

  在另一个世界上,美国佬就专注于液氧/液氢,它拥有极高的比冲,高比冲意味着火箭尾气以更高的速度冲出去,也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燃料,氢氧可以爆发出更大的动力。但氢氧机的缺点也很明显,高昂的造价,极其困难的存储,以及氢氧密度很低。高昂的价格是因为氢氧燃烧的工况极其恶劣,高压高温高腐蚀性,对设计和材料选择十分苛刻。氢元素因为需要极低的温度保持液态导致高昂的存储成本。

  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火箭都是美国的独有产品。

  相比之下,苏俄和唐山就长时间专注于液氧煤油发动机,它的技术相对更简单且廉价易制造,也可以产生很暴力的推力,很适合起飞初始阶段。煤油的炼制和存储也比较容易。煤油机的缺点是比冲不够。而也正因如此,甚至影响到后来苏俄的登月工程,因为它的推力相对较小一些。

  虽然两条路径看起来一个技术复杂,一个技术简单。但是,换个角度看,苏联走的近地轨道路线,所以苏联的煤油机做的特别好;美国走的深空探索,所以氢氧机做的特别好。

  当然这路径选择,不过只是技术不足所造成的必然选择,毕竟苏俄也是要进行深空探测的。

  “不过,氢氧机的技术太过复杂,我个人更倾向于甲烷机。”

  李毅安说道。

  “甲烷机?”

  面对尤金的诧异,李毅安则解释道。

首节上一节516/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