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517节

  “对,就是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煤油机以及氢氧机相比,它拥有非常不错的推力,介于煤油和氢氧之间的比冲,甲烷易开采存储方便,结构和材料并不是很苛刻,而且污染为零,虽然它的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却各种任务都能适应,无论是近在轨道任务,还是深空探测任务,它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它。”

  李毅安之所以会提到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因为受到另一个世界的启示,毕竟,就连长九都把液氧煤油发动机改为液氧甲烷发动机了。

  好的经验就要借鉴,何必要再走别人重复过的道路呢?

  随后李毅安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和尤金分析起了各种燃料的优劣。

  “……煤油的密度是813克/升,液态甲烷是422克,液氢是70克,液氢的密度低得令人发指。不管是什么火箭,液氧是跑不了的,以液氧为标准,完全燃烧的话,1克煤油要搭配2.7克液氧。一克甲烷要搭配3.7克的液氧,1克液氢要搭配6克的液氧。……”

  在分析了燃料之后,李毅安又用了通俗易懂言语形容道。

  “而火箭除了发动机就是燃料罐,液氧煤油火箭,煤油是个小罐子,液氧是个大罐子。氢氧火箭,液氢是个超级大罐子,比液氧的罐子大五倍,这就是超低密度带来的问题,罐子太大,也就加大了结构重量。用甲烷的话,罐子比煤油大了40%,但是和液氧罐子大小差不多,比较平均。综合下来是划算的。”

  等到最后,李毅安又强调道,

  “所以,在综合考虑了很多很多的因素,我认为了甲烷火箭是可行的,而且是综合下来的最优解了。所以……”

  李毅安一边说,一边拿出他自己书写的论文,然后说道。

  “我希望你们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当然,氢氧发动机和煤油发动机,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实,李毅安觉得这正是他存在的意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指导,有时候可以直接参与研制,有时候只需要指出一个方向就行,把超越时代的知识那怕只是些许只言片语,甚至只是非常浅显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甚至可能结出让人难以想象的硕果。

  当蝴蝶扇动那只翅膀的时候,最后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风暴?

  没有任何人知道。

  毕竟,在它扇动那只翅膀的时候,它只是吹起了一阵微风,这阵微风必须要经过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才会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风暴。

  而如何才能刮起这场风暴呢?

  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在李毅安看来,他所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才,而这个时代也有着太多的人才可以供他利用!

  与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毅安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如何的正确的使用人才。

  人尽其用固然可以让发挥人才的作用。

  但是那些人才也就仅仅只是在已知的范围内,取得他们应有的成功,而这无非就是重复而已。

  对于时代的进步,几乎没有多少推进性的作用。毕竟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都是他们人生之中注定将要取得的。

  这不就是典型的重复建设吗?

  要发展科学,就不能够局限于时代,要超脱于时代,这种超脱,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力,去让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才,去研究赶脱时代的知识。

  比如说,爱因斯坦如果去研究霍金的理论,那么会对人类物理学进步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呢?

  而这样一来,霍金就可以在爱因斯坦研究的基础上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跨越式的研究。

  这是拔苗助长吗?

  当然不是,应该说是借助时代的优势,帮助这个时代的天才或者人才们拓宽他们的视野,给予他们超越时代的启示,从而促成整个时代的飞越。

  这是否说明,如果有需要,那么,自己可以把那些人才充分利用起来,然后去发展成任何自己所需要去突破的领域?

  化学、生物、数学、物理、材料、机械、计算机、航空、航天……

  只需要适当的点拨以及提示,就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回报。

  甚至可以直接拿出论文,进而而大跨步的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就像集成电路一样,一切不就始于一篇论文吗?

  正是因为有了那篇论文的启示,他们才会很快就取得了突破了性的进展,现在,他们所取得的突破已经改变了世界。

  还有苏俄的火箭科罗廖夫的十字,如果按照历史演进的话,差不多要等到差不多两年后,他才形成捆绑式火箭概念,然后经过大量的测验之后,才得出最终的结论。

  而现在呢?早在四年前,自己就把这捆绑式火箭的概念送到了他的面前,这让科罗廖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而促成了苏俄提前三年发射了洲际导弹。

  还有涡轮风扇式发动机以及喷气式客机……

  想到在过去的几年之中,自己在其它的方方面面给予的启示,或者帮助,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李毅安的嘴角轻扬。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用人啊”!

第830章 给天才插上翅膀(第一更,求订阅)

  科学用人。

  自然要科学的把人才应用于急需的领域。

  现在南洋急需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化学、生物、数学、物理、材料、机械、计算机、航空、航天……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毕竟,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行业拖后腿都不行。

  就像南洋现在虽然有了电脑,但是距离因特网还差远了,想要因特网,还需要解决光纤,而光纤则需要解决激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上网问题,其实,中间还有无数问题需要解决,科学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突破了哪一个关键的节点,就可以得到整体系。

  事实上科学就是短板理论,决定科学水平的永远都是水桶上最短的那块短板。

  总之,现在南洋需要的是各个行业人才,毕竟,南洋是要以一已之力,推升小破球科技水平的,改变人类命运的。

  当然,主要还是改变南洋自己。

  其实,改变南洋自己的同时,也就改变了整个世界。

  就像瓦特、爱迪生、福特等人为什么可以写进历史书,为什么很多人佩服比尔盖茨,佩服乔邦主。

  说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和产品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就这么简单。

  就像人们很少喜欢洛克菲勒、巴菲特和李嘉诚一样,因为他们虽然商业上非常成功,但也只是一个商人,他们的公司并没有改善普通人人的生活。

  未来的南洋,应该说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就像历史书中的瓦特、爱迪生一样,提到南洋的时候,人们会惊讶的“哇”一声,然后历数南洋给人类带来的改变。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毕竟科学涉及到的学科很多。

  但是完全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选择一些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嘛。

  这一点有点儿像是苏俄的“攻关体制”。

  只逮住一只羊使劲薅,不一定能薅出一件羊毛衫来。

  但是要是逮住一群羊薅出一件羊毛衫,会有难度吗?

  如果有难度的话,那说明羊有点少了。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羊!

  发挥体制优势我还不会吗?

  国王试验室不是现成的机构吗?

  自己以后每天从系统里弄出几本超越时代的技术书籍类,把“偷渡”来的技术,塞到国王试验室里,人才质量对自己来说意义并不大,反而是人才的数量更加重要。

  100个人攻关一个方向,量变足以引起质变。

  操作的好,到时候我不仅有“十万大军”,还很可能会有“十万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并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们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某些领域的开拓者。

  或者说他们就是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这个世界。最后通过那些火种去促成天才的崛起。

  嚯!

  当真是机智如我,竟恐怖如此!

  用普罗米修斯去照亮天才。

  不就是去用人才去启迪天才吗?

  或者说就是用人才去充当天才的助推器。

  算一算时间,爱因斯坦差不多快走了吧,在科学家中,他算是长寿的了,他享年76岁,可是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出自于什么时期?

  应该说是30年代之前。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他的成果大都发生于其年轻时期。别不信,事实上,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如此,都是在年轻时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成就的。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会老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等都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不断减退的,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流体智力”。

  人的流体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25岁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低。

  爱因斯坦在25岁突然领悟,然后在26岁发表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方程等。

  牛顿是在23岁建立微积分,光学,力学,天文学等。

  海森堡在26岁提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杨振宁于28岁提出宇称不守恒,几年后得诺贝尔奖。

  可见科研更看重流体智力,超过一定的年限科学家的各项综合指标就不足以支撑科研上的创新。

  20-30岁,这个年龄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

  而很多时候,很多科学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就是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之后,受限于流体智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余生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或者在自己的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从而实现阶梯性的跃进。

  人类历史早就证明了一点天才是有限的,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人。

  但是人类的科技进步,离不开天才的灵光一现,天才具有更强的天赋,具有更强的观察力、计算力、发现力…因此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触发1%的灵光一闪。

  可是天才总归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天才的年龄也是有限。甚至就连身体也是。结果直接导致了天才的发现,是一群庸才在那里去继续发展。

  “如果霍金在他25岁的时候时候,去研究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那会给量子力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李毅安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之后,突然变得有些不可收拾了,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来,这种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李毅安有些激动的来回走动着,他所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不可预知的未来。

  或许天才的灵光一现被剥夺之后,这个天才也许会被埋没,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有。

  而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当天才踩在天才的肩膀上,他们所能取得成就,注定是惊人的!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递进式发展,人类每进一步都是无数人无数人积累的结果。一代代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然后推翻前人的研究,再前进,再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给那些天才们提供一块垫脚石,引领着他们在自己开创的领域之中前进,他们必定会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至少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李毅安又特意强调道。

  “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心这么想着,李毅安甚至已经开始思索着,要不要剽窃霍金的理论了,虽然开启过物理学技能,但是他却发现自己对霍金的理论,却是一知半解的。

  “这事有点难办了……”

  虽然有些难办,但是李毅安转念又说道。

  “虽然有些难办,但是可以提出一个理念,一个构想,然后让别人去领悟,去思索啊,当年爱因斯坦不也是思索了十来年嘛!”

  现在霍金多大?

  十几岁吧!

首节上一节517/8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