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周瑜谓诸将曰,黄祖已经年老,如猛虎迟暮,虽然曾经骁勇善战,但此时已失去与人狭路相逢,争胜到底的血气,否则绝不至于仓皇迎战之下,就率先溃逃。
如今他只能躲在安全的军阵后面,装腔作势。稍有危险,就会胆怯后退。
那此时破敌之法,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任何一位稍有经验的良将,都知道该怎么击败黄祖。
所以,双方仓皇合战之后,黄祖合战不利
,稍稍退却,重整旗鼓。周瑜却完全没有休整,不顾将士疲惫,令黄忠率解烦军强行发起了夜袭。
夜中鼓声震天,黄忠劝率士卒,亲自冲锋陷阵,杀声震天,一战击破黄祖军营地。擒黄祖部将三人,斩首千馀,俘囚二百馀人,获牛战船百余艘、器械甲胄上万件。
战事能够如此顺利,自然是因为黄祖遭遇夜袭,便惊惧失度,弃军而走。
这位曾经威震荆襄的大将,如今老迈昏聩的已经远不及当初之万一。
但他弃军而走,却也没能逃脱,被董袭率骑士追上,枭其首而归。
从战事开始,到战事结束,孙策麾下大军三战三捷,不足十日而攻破江夏,传其首至建康!
孙策亲自核验之后,令将其首以放在容器之中,以盐腌之,然后献祭于亡父孙坚墓前。
出兵六千,十日而大破江夏,荆州震怖与否还不得而知,但整个江东是彻底为之震动!
无数野心勃勃的大族,无数想要武装抗税的豪强,瞬间吓得肝胆俱裂。
一位拥兵近万、威震江表的大将!
一个天下之名郡,有十余县城的江夏,却连吴侯麾下一支偏师都挡不住!仅仅不到十日,江夏被一鼓而克。
哪个豪强大族不胆裂?敢豪言自己能力、势力要强于黄祖?
这个时候发起叛乱,怕是吴侯怒发三军,一切叛逆都要被一鼓荡清!
当然,人心也不止这般蝇营狗苟,更多的还是诸夏自古以来的慷慨豪迈。
大胜就是对整个势力最好的激励。
尤其这种百姓几乎没有感受到什么代价,就破一大国,开疆拓土的大捷,使得江东从上到下都欢欣鼓舞。
在诸夏,是最经典的成王败寇风格。
只要你能带领诸夏一直大胜,那就是最声望卓著的英雄。
在大破黄祖、开疆拓土、夺取江夏后,孙策的威望更胜,豪杰百姓都盛赞孙策之气概,反对之声在这种巨大的欢庆浪潮中,完全无法掀起波澜。
尤其是江东的大族周氏、顾氏、朱氏等都纷纷率先缴纳户税,以为天下之表率后,豪强们更是连反对的立场也找不到了。
这个时候,天下百姓、士林学者都在盛赞他孙策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豪强们哪敢立场鲜明的反对?
自先王以降,中原不患寡而患不均,抑制豪强,打击贫富不均,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尤其儒家士子,这个理念喊了数百年,甚至推成了大汉的国策。
孙策推行户税,收富户豪强之财,解府库耗竭,振民生之困乏,在士林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配合着孙策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俨然间,孙策已经成为了儒家士子公认的诸侯中的明君。
正应了那句,只要我能成功建业,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豪强们期待的江东这些世家大族能够起来反抗孙策,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就吴郡顾氏、朱氏这种大族,怎么可能反对孙策?
朱桓简直是孙策的天下第一迷弟,别说朱氏因为孙策之政,富庶数十百倍于往日,就算像麋竺、卫兹一样,尽献家财,以助军资,他都心甘情愿。而且唯恐有人抢在他之前。
像朱桓、顾雍这种识大体的豪杰还是有很多的。
孙策虽然征户税,但同样也不限制豪强发展生产,获得的财富大概有三成上交给了官府。
可哪怕是剩下的这七成,那也是十倍于往昔。
再换一位诸侯,恐怕未必能比眼下更优渥。万一再遇到袁术、曹操那种,动辄对豪强大户抄掠、屠杀的诸侯,那更是悔不当初!
所以豪强们也是有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终选择了暂时妥协,按制缴纳户税。
第234章 天下之奇才举三郡而投江东
曹操、孙策联军夺取江夏之后,曹军就从江夏北部的平春、西阳、县等地退出,返回到了汝南境内。
心有不甘的曹军屠杀了当地的数千户百姓,将城邑抄掠一空。
吕蒙因此而带兵追击到了汝南境内,突袭了殿后的曹军将领曹洪,大败其军,斩首四百余级而归。
双方的关系就像这形势一样,虽然名义上各自谨守疆界,但私底下早已剑拔弩张,刀剑相对。
不过随着腊月到来,天寒地冻,双方在这种暗流汹涌的氛围中到底是都只能按纳下来战意,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各自谨守疆界,只有双方使者在激烈的口水扯皮。
曹操在全力修筑淮河沿线的防线,以阻挡孙策北伐。
孙策也在全力运送粮草、军资前往江夏,准备在来年春耕之后,大举进攻刘表最后的盘踞之地,南郡。
不过随着孙策攻取了江夏,整个荆州震动,荆襄士族,上下怀异,孙策在江东迎来了一位颇具意义的使者,长沙郡的功曹史桓阶。
对这位长沙郡的使节,孙策亲自设宴隆重接待。
之所以如此厚礼,是因为桓阶对孙氏是有大恩的。
早年孙策之父担任长沙太守时,曾经举荐桓阶为孝廉,于是桓阶被朝廷征召为了尚书郎。
后来桓阶因为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击刘表战死。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刘表感其义,遂许之扶孙坚灵柩而归。
有这层恩义,孙策自然要给桓阶以极高礼遇。
除此之外,也正是桓阶顺利游说的长沙太守张羡发起叛乱,极大的削弱了刘表的势力。
张羡与刘表不合已久,张羡是南阳人,先后担任过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然性屈强不顺。刘表轻薄其出身,对其不甚礼也。张羡由是怀恨,见刘表势衰,遂领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攻之,连年不克。
这是孙策进攻刘表的最大盟友,是刘表的死敌。
而桓阶正是代张羡而来,试探孙策态度,在见礼寒暄之后,桓阶便开门见山的问道:“张长沙与将军同疾于刘表,共兴义师,为天下除贼。张长沙所忧者,将军击破刘表之后,志向何在?”
孙策未予回答,而反问道:“不知张长沙有何志愿?”
桓阶立即回道:“荆南多蛮夷之民,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名望以镇之,其势不定。张长沙愿为荆南之主,为将军镇守荆南,与将军和睦修好。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孙策刚要说话,张昭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孙策立即反应过来,爽朗豪迈的大笑,到了嘴边的话语随即一改,说道:“刘表无德,流虐四方,故致祸怨,义师共讨。夫荆襄国家之重地也,有德者方可居之。张长沙要什么荆南之主?孤将上表朝廷,表奏张长沙为荆州牧、领平南将军!
”
“孤取南郡、江夏与荆南和睦修好,共尊天子,抗拒曹操,如何?”
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嘛!
桓阶大笑,说道:“如此自是极好,张长沙忽闻此言将欣喜若狂,夜不能寐啊。”
但桓阶随即笑容一敛,正容看向孙策,说道:“然将军为何将我当愚夫诳之?将军有雄吞天下之念,而张长沙欲苟据于一方,此可谓虎口夺食,焉能安之?”
孙策嘴角露出淡笑,说道:“桓公何出此言啊?此乃孤之诚意。张长沙信之,缘何公怀疑焉?”
桓阶正色慷慨回道:“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後世,古今未之有也。”
“昔战国之时,诸侯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恣情从怀,惮於劳苦,使秦渐得自大,遂以并之,此既然矣。”
“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将军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遂为囚虏。”
“昔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越小於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耶?”
“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将军尽得吴越之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海内之所望,荆扬之可一也。”
“今阶虽无具臣之才,思不经远,亦知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
孙策终于动容,能够看出荆襄必将一统,两强不得共存,不是多么值得称赞的事情。
荆襄之豪杰,恐怕都多有此念。
但桓阶作为张羡使节,却把这件事挑明在孙策面前,就很值得关注了。
孙策于是正色问道:“若江东与荆南,长久不得两存耳,桓公将欲何以自处?”
桓阶终于起身,郑重的向孙策跪拜行礼,说道:“臣欲佐将军以兴王霸之业。长沙虽有万兵,然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张长沙之短时;臣以郡县功曹,以响应于内;然后资荆南之殷富,冯江、湘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孙策眉头一扬,桓阶的谋画很简单,却又非常凛冽迅捷,直指要害,可谓快刀斩乱麻。
只要他的策应下,江东大军轻兵兼道,直捣长沙,擒拿住张羡,荆南之地,可不战而平。
毕竟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完全是因张羡一人之名望而聚集叛乱,只要擒住张羡,以张羡名义,剩下三郡可传檄而定也。
形势倒是有些像刘备入蜀,只要打下成都,整个益州就不战而平。
相通的是,法正觉得刘备是当世之英雄,而桓阶同样觉得孙策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
而比之只想割据荆南,守成而已的张羡。
有雄天下之念,有鲸吞天下之心的孙策,也的的确确显得更有才气,符合桓阶的志向。
他桓阶为长沙之名士,难道终生之志,就只是陪张羡龟缩在一郡境内,当个郡吏?
很显然,辅佐孙策,登天子堂,以公卿之位而匡扶天下,才是桓阶真正的追求和抱负。
对桓阶提出的这个建议,孙策考虑了一下,觉得可行性极高。
毕竟历史上刘表攻荆南连年不克的情况下,正是因为张羡病死,才顺利的平定了荆南。
可以说荆南军民之望,皆系于张羡一身。
只要张羡被除,荆南大军将立即土崩瓦解。然后以吕蒙、张飞等将讨之,可即日而克。
只是孙策眉头微蹙,问道:“事关荆南千里封疆,数万甲胄之士,只桓公一人,是否势单力薄?可有贤才能与公共谋大计?”
桓阶的提议很好,但孙策很难把荆襄霸业的一切都压在一个人身上。
要知道,如果只是桓阶一人的想法,那完全是势单力孤,不足以影响荆南三郡的人心大势。
可若要有大量名望之士相助,那张羡之后,整个荆南投降江东就是大势所向了。
即便有反对者,也难以抗拒浩浩荡荡的浪潮。
桓阶立即说道:“与某有同意者,荆南何止一人?然事以密成,故某只与寥寥数人曾商谈此事。其中之贤才,当属刘巴也。此君乃天下之奇才,可为将军之亲信!”
刘巴?天下之奇才?孙策立即眼神一亮,是自己所熟知的那个刘巴吗?
孙策立即问道:“其何人也?”
桓阶介绍道:“刘巴字子初,零陵阳人,年少便以才学闻名于州郡,十八岁便被郡府征辟为主簿。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
举茂才!
这是一州之地每年才有资格推选的。每一个茂才人选,皆极为重要。要么被推举者才干过人,为天下之奇才。要么被推选者,势力极强,有非常大的拉拢价值。
比如刘备担任徐州牧后,举袁谭为茂才。孙策领扬州牧后,举荐虞翻为茂才。
刘表接连征辟他,又举他为茂才,他都皆力辞不就。
孙策好奇的问道:“刘巴与刘表有仇怨?还是不值刘表其人?”
桓阶摇了摇头:“此事还要从君侯伐董卓之际谈起。”
“跟家父相关?”孙策惊诧了,他是真不知道自己家跟刘巴还有一段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