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30节

  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天下失其纲纪,诸侯百姓皆动乱不安。

  以前天下都安安分分,以刘氏为天下之主,以大汉为国家之本。

  但现在天子失其权威,国家失其法度,天下失其纲常。

  既然兵强马壮者即可割据为王,即可举兵作乱,那谁不想作威作福?

  以往依靠律法、纲纪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直接就举兵而起,既报私怨,又谋功利。

  很显然,荆州、扬州现在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各地守相、县君长吏、豪强酋虏皆以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所以观衅而动,一有良机便起兵作乱,使天下动荡不安。

  而庞统建议孙策现在做的便是,立纲陈纪,以示天下江南之已定。

  若江南之民皆看清如今形势,自今日起,往后一两百年,江南皆孙氏天下。

  这些豪强、郡守们就不敢再随意兴兵作乱了。

  毕竟如果无法推翻孙氏统治,那贸然作乱,就会面临数万大军的围剿。

  在生死面前,他们自然会格外慎重。

  而能够安定一方,使纲纪立于疆土的诸侯,那自然是不同于那些竖夫崛起,朝生暮死的割据诸侯。

  不要看不起这一点,或者以为这一点很容易达成。

  天下那么多英雄豪杰,分散于各处郡县,之所以未出仕者,就是因为很难找到这种能够振纲肃纪的诸侯!

  绝大部分都是割据一方,趁乱劫掠的乱世诸侯,其业必不长久。

  就如吕布所感言,关东之地,县县称王,郡郡做帝。

  然而这些乱世草头王,势业必终将无成,他们也不懂得什么纲常民心,更无雄才伟略。

  包括汝南的豪强李通、泰山的豪强臧霸、西凉的诸侯马超、甚至曾经割据一方的吕布,这些人哪怕兵势昌盛一时,也注定会衰落败亡。或败于部将反叛刺杀,或败于粮草断绝瓦解。

  这也是为什么天下的许多英豪,明明比一些英雄、君主拥有更庞大的部队,更丰裕的府库,却也倾献家訾,率部而投到某位英雄的麾下。

  甚至传其如朱元璋,只带了二十四个人,就能先招降张家堡三千民兵,又招降秦把头八百余人,然后在定远,数万元军投降,朱元璋轻而易举的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从而开始了乱世争锋之旅。

  历数诸夏历史上,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等开国之君无不是如此,引得天下豪杰纷纷投效。

  当然如今天下的曹操、孙策、刘备都是这般英雄,在刘备身上的表现可能还不明显。

  但在曹操、孙策身上,真的

  是显露无疑,他们俩人不论部队开赴到什么地方,都可能遇到当地的豪杰、名士率部投附,从之助战。

  这便是因为这些豪强很清楚,自己没有英雄之才,不足以终成大势,必须托付于某位英雄的羽翼之下。

  而孙策和曹操,都展现出了这种能安天下的雄才大略。

  不要看曹操动不动屠杀,仿佛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但他跟董卓有极其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曹操一直在用儒皮法骨的法家思想在治理地方。

  在他已经安定下来的郡县里,他绝不允许任何劫掠!甚至伤及百姓财富都不行。

  割发代首的故事是真的存在的。当时常出军平叛,行经麦中,于是曹操下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们经过麦田皆下马,扶麦以相持,当时曹操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

  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曹操却说:“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就这种维护律法纲纪、法度威严的做法,就合该他曹操称雄于天下。

  于是对庞统的建议,孙策非常郑重的回道:“盖国之有纲纪,犹行者之有舟车。行无舟车,则水陆不通。国无纲纪,则政教不达。孤将谕令为出治之纲,而令行禁止、慎始要终。使良将名臣督师三万以镇荆州,同时令长吏立纲陈纪,告谕百姓。”

  使良将名臣驻军三万在荆州,是为了武力震慑这里的所有强宗骁帅们,使其不敢妄自发起叛乱。

  只要荆州没有动乱不安,逐渐稳定下来,人心将逐渐平复。

  然后地方长官再重申法律,陈述纲纪,使百姓从之如流,则荆州将日渐安定。或许有野心勃勃者依旧会掀起叛乱,但在人心思安的大势下,绝对难以掀起什么波澜。

  庞统继续说道:“至于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减赋,务俾人沾实惠,靡托空言,则有土有财,足食足兵,将航海梯山无非公家府藏。世安在身为人主,富有江南,何患财用不足哉?愿将军即日告谕百姓,大沐恩泽,此臣之所愿也。”

  孙策露出笑容,庞统最后之言,就非常符合他淳朴的气质了。

  他没有说任何假大空的道义之类的,但直切孙策内心之所想。

  要赢得民心,不能说什么无用之话,最重要的一定是轻徭减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让百姓民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果然不愧是善长于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的凤雏啊!

  得此奇才,焉能不安定天下?

  孙策立即起身,郑重的对庞统说道:“卿经学思谋,实乃荆楚之冠也。以君才学,非可禁锢百里之地,宜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愿举卿为荆州别驾,以施行此立纲陈纪之策,安定人心,镇抚荆州!”

  至于荆州牧是何人,这显然不是现在孙策的地位可以任命的。

  孙策自己才只领扬州牧,所以不可能再任命一位荆州牧,他庞统就跟虞翻一样,都是代孙策治理一州的大宝贝。

  别驾从事本就周流宣化于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

  孙策这个领荆州牧、扬州牧的将军不过问具体的政务,两人的这个别驾从事可要说是政务方面就全担州牧之任。

第244章 夺取长沙

  孙策在江陵大会群臣之际,长沙境内,文聘的军队也在极速进军。

  由于消息滞后,此时的文聘甚至整个长沙都不知道,刘表已经率文武诣江东军营而降。

  文聘自武陵郡内出兵,乘船顺长江而下,只用了三日,便进抵洞庭湖。

  此时长沙郡皆不知文聘的军队已经长驱直入,绕过了长沙主力防线。

  毕竟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孙策的大军主力应该还在围攻江陵,欲彻底覆灭刘表。

  而长沙境内的水路实在是太便利了,文聘进入洞庭湖就沿湘江直插长沙郡的郡治临湘。

  这沿途没有任何其他城邑阻挡,只有一些地方百姓,见到了文聘麾下这五十余艘军舰。

  但由于文聘没有高举旗号,绝大部分见到的普通人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乱世,部队军纪败坏,纵情劫掠,与土匪无异。也没有人敢向前打探,反而是能有多远就逃多远。

  只有寥寥几名豪强感觉似有不妥,派出信使骑马急趋临湘,向城内的张羡告急。

  但都被功曹史桓阶扣住不发,桓阶可不是一个人在谋此大事,桓氏是长沙大族,更世居于临湘城内,不仅桓阶曾是孙坚故吏,族人亦颇受孙氏恩惠,比如桓阶之弟桓彝亦自幼便有才名,曾受长沙太守孙坚重视。

  桓阶以功曹史掌控官府,而桓彝、桓纂则聚宗族部曲数百人,枕戈待旦。

  此外桓彝还联系了另一户列侯之家,即罗侯寇氏,其先祖因功被朝廷封为罗侯,即罗县侯。

  罗县就在临湘北面,乃是洞庭湖的门户,扼控湘江。

  作为长沙最显著的君侯之家,其态度将决定长沙之所属。其更与长沙城内的大族刘氏为姻亲。

  寇氏也派来了数百部曲,在一名英武少年的统帅下,助桓阶掌控局势。

  这名少年还未弱冠,名为寇封,没错正是刘备的那名义子刘封。

  寇封虽然年幼,但作为君侯之后,见识是非常卓越的。

  他很清楚,张羡这种割地自守的诸侯,能得一夕安寝,但必不长久。

  听说孙策将他表为荆州牧、镇南将军,寇封就知道,张羡败亡已定。世间焉有一州而有两主共存者?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他不思驱吴侯于荆州,则被必被吴侯所驱。

  而果然在随后他就听闻自己舅父刘泌与功曹史正在密谋迎江东之师,以安荆南。

  这种关乎整个荆州走势的大势,说起来似乎已筹备许久,但是真正到了局势降临的那一天,影响千古时局的就只是一两个人的振臂一呼,鲁莽一冲。

  而寇封就正对这种事情非常有把握,他立即主动请缨,参与这种可能掉头流血的事情。

  但饶是桓阶、刘封等人想过会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这一天,也实在是没想过事情会来的这么快!

  前脚刚听闻江东大军兵进荆州,这边还没有来

  得及做完全准备,后脚就已经有军队向着临湘长驱直入而来了!

  似乎吴侯比他们俩人还莽撞,这种大事,不应该来回几趟,多派出几批信使,反复筹谋一遍吗?

  长沙城内,如今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如今的荆州牧、领镇南将军张羡还在郡府当中大宴宾客,街上百姓还麻痹在一夕安寝之中,谈论着北方数百里外的战事,压根不清楚江东的水师已经开赴到了湘江之内,距离城池不过十几里的路程。

  不是张羡轻敌大意,而是整个长沙都没想过这场事不关己的战事会与忽然蔓延到长沙境内。

  所以张羡也不可能在路上修建什么烽火台。

  防贼、警备这种事情,一般是十防九空。

  以万里长城之防御,尚且常年被突破,有贼虏进入中原劫掠,更何况江表之间这密集繁杂的水网?

  江东水军以及使者的忽然达到,惊得桓阶和寇封都大吃一惊。

  寇封毕竟年幼,还没法沉住气,骤逢惊变,不知所措的对桓阶问道:“桓公,如今我等部曲大部皆隐匿于城内坞堡,仓促召集,已经来不及,该如何是好?”

  好在桓阶十分冷静,说道:“莫要惊慌,我等早有预谋尚且大吃一惊,城内其他将校长吏骤闻此惊变,必定惊骇欲绝,手足无措。”

  “我等聚死士直趋郡府,只需迟滞郡府一两刻,待江东大军入城,则大势已定。”

  寇封惊骇问道:“只靠城内死士?我三族城内死士恐尚不足三百人。”

  桓阶冷静的说道:“三百死士足以。我等养士数十年,不正为今日!郡府守卒不过门下持戟数十人,亦未尝着重铠,只要死士奋死力战,必能破之。太守发不出政令,没有士卒往武库领甲械,我等三百死士便足以掌控一县。”

  “而只要临湘县被掌控,张府君被擒,则长沙可传檄而定!”

  “荆南大军在武陵之众万人,若再为吴侯所接掌。我等便以三百死士,立不世之功矣。封侯拜将,即在今日!千古勋名,争之顷刻!”

  听闻桓阶之言,寇封当即壮气奋发,挺身而起,他出身公侯之家,身长七尺六寸,披覆一套皮甲之后,身材十分魁梧。

  他提起长矛,沉声喊道:“我今日便亲率死士,围攻郡府!公往城门,接应王师入城!”

  随着使者奔走,很快三支身穿麻布武袍、头戴赤帻的死士便各自配剑而出,更有甚者有人手中持强弓硬弩,呼喝着冲上长街,直趋郡府。

  临湘城在南方算是一座大城,这里曾经是长沙王的国都所在,长沙国虽废,但城邑依旧巨大。

  街上行人见到这三支汇聚到一起的部曲,手持环首刀、长剑,杀气凛然。顿时纷纷大惊失色,纷纷逃窜躲回坊中。

  各坊的里正更是第一时间锁上了坊门,唯恐祸事蔓延到己等身上。

  这三百死士起事实在

  是太仓促了,街上的县吏见到他们都惊慌而逃,完全不敢阻拦。

  很快寇封便带着三百死士冲击到了郡府之前,守卫府前的张羡属吏门下贼曹见到这么多人冲击而来,立即紧张的对几名持戟士卒大喊:“快退入府中,关上户门!召集府内守卫,前来抵御贼寇。”

  可是郡府内此时还在歌舞笙箫,府前都能听到内里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以及一群人置酒高会的热烈喧闹。

  所有人都非常麻痹,仓促间完全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

  寇封手持一柄强弩,站在众人之前,对身后死士大吼道:“放箭!放箭!射杀敌众,绝不可让其关闭府户。”

  十几根箭矢顿时激射而出,守门的士卒应箭倒下两人,惨叫声终于唤醒了其他人。

  几人七手八脚的把伤兵拖回了府中,又手忙脚乱的欲掩上门户。

  只是这一次,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死士们冲击的速度太快,门户刚掩上,还没来得及插门闩,大量死士就冲撞而至,欲撞开大门。

  门下贼曹眼睛都快突出来了,焦急的大吼:“掩住,掩住,死死抵住!绝不可让彼辈冲入府中,不然我等都要战死!快,快登墙,弩箭射杀敌众。”

首节上一节230/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