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大军征战,就算是优势一方,也可能因为敌军某一位猛将悍勇,而导致己方一个方阵战事不利,被击退下去。
在一个绵延广阔的战场上,通讯不便,这点波澜甚至不足以影响大势。
但在东苕亭这场战事中,对方这一个方阵被击溃,却直接影响了整场战事的结局。
因为这个方阵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是滩头决战的关键之地,占据了这里就能占据地利。
他们被太史慈摧锋陷阵,直接击溃,退出了数十步,就是将摊头最重要的地利位置让给了太史慈所部,给了太史慈大军立足之地。
后续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的的登岸,一波一波的猛烈冲击敌军阵线。
而双方士兵的悍勇程度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一方是曾经的州军精锐,久经沙场。一方却只是从泥地里匆匆拉出来的部曲,此前一直在刨地种粮,梦里都没能想象过世间会有如此血腥、惨烈的一幕。
他们竭力支撑了两阵,面对太史慈所部的第三次悍猛冲击终于抵挡不住,军心崩溃,纷纷逃窜。
观战的孙策大喝一声:“彩!如此险要之地,子义一战而克,这吴郡平原之上,还有什么能够挡我?”
诚如孙策所言,吴郡境内地势一片平坦,能够用来防守的要地少之又少。
大军分五路进击,只用了三日时间便摧枯拉朽的将乌程县境内守军逐一击溃,势如破竹的一路进军,收复各处
乡、亭,将叛逆豪强团团包围在了邹氏坞堡。
乌程县长韩晏亲自跟随在孙策身边,谨慎的汇禀道:“将军,此次叛乱的邹他、钱铜皆是县中旧族豪右,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而宾客前后从未给徭役,若县吏上门,则必为藏匿,杖兵以拒。”
宾客千余家!
这个数字足以让孙策都为之瞩目。难怪他们敢起兵叛逆。
这是个什么概念,关中诸将之一的梁兴,曾经跟马超联合一同对抗曹操,在渭南之战作为先锋率步骑五千余人进攻徐晃。他的势力也就是掠有五千余家。
就带着这五千余户人家,梁兴最高光时刻是与与张横、段煨等将击破李死守的黄白城,将李脑袋砍了下来,传首京师。
李,这个人孙策看不上。可不少人都是吹捧不已,比如侍中刘艾,就是最大的吹捧者,甚至认为李军事能力超过孙策之父孙坚。
想到这里,孙策看了一眼韩晏,梁兴这种关中强将,被郑浑一个县令就彻底击溃,打的丧胆。
而韩晏这位县令与之相比,则无疑是差了太多!
面对邹、钱叛乱,他甚至被打的毫无办法,只能固守城邑。还是孙策麾下大军势如破竹,将围城军队击溃,他才得救。
不过孙策也没有训斥他。毕竟也不能强求每一位县令都能堪比郑浑这种青史留名的能臣。
他能死守城邑,心向郡府,而不是与豪强之辈同流合污,就已经是值得拉拢进入麾下了。
在进入乌程县之前,孙策还以为整个乌程县都反了。没想到在叛乱的腹地,居然还有这么一位心向自己的县君。
孙策负手看向远方矗立的豪强坞堡,问道:“乌程县究竟有多少户?怎么仅我大军俘获的叛逆就有两千余人。”
这可是仅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就这个规模!
再加上斩首阵亡、逃窜流散的士兵,这个规模怎么也得翻一倍,那人数就得超过五千了。
之前军情急报说邹他、钱铜等人各拥数千、上万人,处处屯聚,孙策还不太相信。
可是这会儿,看着眼前屯聚在坞堡里的叛军,这人影憧憧的规模,孙策是真的有些相信了。
而一旦相信了这个情况,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仅是叛乱青壮就超过万人了,加上韩晏部下守城青壮以及那些未卷入战乱的百姓,怎么算也超过万户人家了!
但这位乌程县县君韩晏却只是担任一名县长!
而且几年汉灵帝给孙策父亲封乌程侯的时候,封的可绝对不是万户侯。
所以孙策不得不认真的看向韩晏,这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怎么两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人口规模就显著超出在籍规模了。
这要是十几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难道乌程县一个县,就得拉出两三万大军来?
韩晏额头流
出一层冷汗,前方进攻坞堡的孙郎大军狂暴剽悍,大呼酣战,豪强部曲哪怕守着坞堡,也如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孤舟,随时可能倾覆。
这使韩晏不得不认真思考,面对孙郎屠刀,将来与孙郎明争暗斗,豪强们真的能占据上风吗?
只迅速思考了一瞬间,他就作出决断,人口隐匿的情况都已经暴露在孙郎亲眼目睹之下了,根本没法隐瞒了。
他低下头,坦白承认:“将军,在豪强族中的确有大量隐户,一县在籍人口数千户,但一县境内的山上山越却有数万口。”
孙策忍不住侧目,这也太讽刺了。
山下广袤的平原人口还没有山上一处营垒里的山越人口多。
每次军队进山剿平山越,都能收男女数万而出。
唯一的解释就是军队清点俘虏的时候,能够避免隐匿。
所以,按这个逻辑推算,孙策想增加人口的最快办法是……定期逼反一批豪强?!
虽然极其魔幻,可现实就摆在眼前,乌程县硬生生从一个户籍数千的下县,打成了一个户籍数量过万的上县!
不破不立的另类演绎。
很快孙策就将这离奇的想法驱散,黄巾之乱前扬州人口四百六十多万,短短几年就降到了江东人口不足百万。
就算除去那些十室九空的惨烈郡县,南部这些郡县也一定隐匿了大量的人口,所以他们才有底气对抗郡府。
毕竟就算不立田制,也终究比不上他们自己占县为王,将整个县的土地纳入麾下。
吕布这种边郡出身的诸侯都曾感慨中原之地,郡郡称帝,县县为王。
豪强们实力急剧膨胀,自然是想着占地为王,轻易不肯向别人臣服。
之前孙策以为的政令一到,豪强们解甲而降,真的是有些低估了人性的野心。
不仅仅是穿越者喜欢裂土封疆,壮大势力。诸夏骨子里就有一种画地为王的豪烈之气。
如此看来,要抚平江东,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解决豪强隐匿户籍的问题。
孙策思考期间,前方攻城的大军猛然传出欢呼之声。
大军五路合围一处坞堡,猛将锐卒,勇不可当,悍将凌操已经率部先登,攻上了坞堡壁垒。
如此猛将身披重甲,在壁垒上浴血奋战,豪强部曲根本抵挡不住。
厮杀至日中,凌操手提一颗首级拜在孙策身前:“将军,逆贼邹他已经授首,钱铜请率部投降。”
孙策挥了挥手,直接下令:“围而后降,不赦!下令三军进攻,取其首级。”
及至日暮,张和韩晏一并带着册文抵达县衙,向正在翻看此前上计材料的孙策详细汇禀了一下俘获。
“将军,数日以来,大军五路进击,已经全克乌程全境,收俘男女共计一万八千余人。”
拿下乌程县,孙策手中掌握的郡县就提升到八个了!
而这八个县人口多少,将直接决定孙策实力上限。
孙策将手中户籍名册递给了韩晏:“韩县君,我刚刚查了乌程县户籍,乌程县上计共计四千余户,而我大军仅俘虏的男女就有一万八千余人。按一户五人计算,韩县君你不会是想告诉我……整个乌程县除了你韩县君一人,全县皆反吧?”
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韩晏顿时全身一颤,连忙说道:“将军,这都怪邹、钱等豪强大族隐匿户籍,他们一户宾客千余,两户合计就有近三千户。是故……是故,才有如此多逆贼。”
他非常确定,孙郎这次就是要借着大胜之威开始尝试登记豪强隐户,因而主动把所有豪强都撇出去了。
张同样眉头紧蹙,说道:“将军,我等必须将豪强部曲妥善安置,否则忠奸难辨,我等一旦南下,后方豪强叛乱,恐生祸患。”
而且同时还有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俘虏了一万八千多人,怎么安置?孙策连两万多石粮食都拿不出来,绝对没有余力再安置近两万俘虏了。总不能把这么多俘虏直接给就地释放了。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屠杀了!
曹操就是这方面的忠实践行者,打下一座城池很难分辨城内势力是不是真心投降,是否会在大军离去后,再度发起叛乱,骚扰粮道。
所以干脆利落的将所有人屠杀一空,省却一切烦恼。他在徐州屠杀完了在官渡屠杀,官渡屠杀完了去南阳接着屠杀。
孙策内心还是有一点理想追求的,便说道:“关于安置这些部曲,我倒有个以人为本的方案。”
这个以人为本,可不是后世那个以人为本。更类似刘备所说的那句,也就是以人为势力之根本。
所以,如果有机会让孙策评价的话,这世间英雄同样是“唯使君与策耳”。毕竟整个汉末三国,军纪良好,不搞屠杀的也就他们俩了。
而孙策所推行这个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吴郡北部郡县亟需大量人力!由于不立田制,导致生产力解放,吴郡北部农业腾飞,野无旷土。各个势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把土地变成财富!
感谢书友金泰的果达打赏的500起点币
第77章 我明明放在那里的,那么大一笔租赋,
哪去了?
孙策之所以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部郡县实在是缺人啊。
由于地广人稀,北部豪强们的部曲已经开始纷纷出离,去经营属于自己的田亩了。
诸夏骨子里的自耕农情节真的是永远无法低估!
就连大量后世现代人,嘴上骂着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身体也很诚实的选择信奉小农经济。
必须得承认,朱元璋的思维模式,是诸夏已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
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有属于自己的百亩良田,有一家数口,过安稳日子,田园牧歌,就是人间最极致的享受。
这种生活简直美得让后世现代人都觉得完美,大同天下,封建时代的理想社会不就应该这样吗?
所以有文青近乎歇斯底里的推崇这种抑制兼并的模式。
可唯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这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他无法维持下去。
不论是人口增加,还是天灾瘟疫,都会导致这种理想模式,遭遇现实的痛击。紧接着就是土地兼并,矛盾锐利,然后大规模战争,人口锐减,最后王朝新建,再均田授田,百姓怡然自乐的再进入田园牧歌,小农经济。
中原历代王朝几乎是把这个流程走了无数遍了,后世人都快把这一套背的滚瓜烂熟了。
就说这套经济模式有多不靠谱,这还处于乱世,豪强就开始巧取豪夺百姓手中良田。
现实就是去开垦荒田,完全不如去抢占已经开发好的良田方便。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部曲的离散,豪强与小民之间又陷入了一段纠缠、反复。
豪强手中人手愈发有限,他们优先还是将精力放在了现有的良田上。
豪强们也并不蠢,他们甚至比绝大部分后世普通人更聪明,后世人那是嘴上理论派,嘴上说着要作大蛋糕,一到行动中,就只想着怎么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就想给每个人均田,禁止土地流通,任何人都禁止占有过多良田。至于荒田分完了怎么办,那自然是两手一拍,国家理所当然的进入土地兼并状态。与我何干焉?错又不在我,错全在荒田没有了。要是有足够多的荒田可以分,不就没有土地兼并了?
而豪强们比这些普通人强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清楚,只靠跟百姓抢存田,要不了多久就进入极限了。所以豪强们一般都是做两手准备,左手收购自由流通的土地,右手组织部曲去开垦新田。历史上南方开发出来,大宋的庄主、员外们是出了大力气的。
而如今孙郎治下,不立田制,如果能有充足的人力,豪强们绝对不吝组织人手、器械去开垦更多的土地,为家族积蓄产业,创造更多财富。
所以在整个吴郡北部,尤其是吴县、无锡等靠近太湖的地区,一时间甚至有点陷入抢人
生产的氛围。
而且真的是人心厌战,民心思安。上至豪强世家,下到百姓黔首,都希望战乱赶紧平定下来,恢复人口,去耕种这庞大的待垦之地。
此时以人为本,最通俗,直接的解试就是我们需要人!需要庞大的人口!
但偏偏此时人力是北部郡县最不足的,北部百姓需要组成家庭、宗族,去经营自己的自耕农生活。
豪强们部曲又陆续出离,或开垦荒田,或租种官田,豪强们看着庞大的财富摆在眼前,却无人可用。若只是自己无能为力也就罢了,可眼见着有些大户宗族部曲众多,一个劲的带着部曲将肥沃膏腴之地,转变为自己族中良田。你发财了,而我没有。比我亏钱还难受!痛苦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