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25节

  李信拔出自己的利剑。

  这一片开阔的场地,李信站在高处时,以他那洪亮的嗓音足够让一万军士中的每个人都听到他的话。

  他对着士兵们发出战前的呼应,这样能让每个将士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只有融成一体,他们的军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只有融为一体,将士们的死伤人数才能下降。

  李信骑着马来到了队伍之中,“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秦国人作战时的特殊口号吗?”

  “风!”一万士卒,他们的眼睛齐齐闪烁,和天上闪烁的群星没有什么区别。

  “风”是军队的一种口号。

  因为古时候通讯条件的限制,指挥作战只能通过信号旗、传令兵来进行传递命令,但是有时军队数量过多传令兵与信号旗传达命令来不及时,将军就会喊出口号以此来向军队传达命令。

  这样的命令传达方式因为比较容易出错,所以只被用于发布简单的命令比如冲锋、撤退等等。

  后来,这样的命令因为简单所以被编写成具有鼓舞士气作用的口号形式,而“风,风,风,大风”!

  在战场上,将士们的心理状况几乎决定着成败。

  冲锋时,往往占据上风,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命令已经就可以唤起将士们的战意。

  可是撤退不同,在战场上直接喊出撤退,不仅影响将士们的士气,还会带来次生影响。

  中国的古人玩心理学比西方早了不知道几千年。

  所以撤退一向是不直接喊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战况下,军队会在内部提前规定这些暗号。

  有些时候,也是列阵的口号,主打一个让对手出其不意;而在撤退时,越是对手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大呼撤退,显得主将都狼狈不堪,就会影响士兵们情绪,人一慌就一定会出错。

  而换个口号却能让士卒们没有那些心理负担,抱着平常心撤退。

  李信又问,“我们打仗时的铁则是什么?”

  将士们齐齐一道呼喊,“令行禁止。”

  就是说,下了命令要马上执行,下了禁令要立即停止。

  李信点点头。

  “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准备出发了,你们中有哪个人,舍不下妻子儿女的,现在可以站出来,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

  李信说罢,整个队伍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李信,没有一个人左顾右盼。

  “想清楚!因为在战时,我会设置督战官,如果有人逃跑或者不敢冲锋,到时候你们不是死在楚人的剑下,而是死在督战官的利剑下。”

  “再问一遍,到底有没有?”

  这时候,全军将士们齐齐站出来异口同声,“愿与将军同生死,共进退!”

  喊了三番口号,将士们个个神清气爽起来,只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李信大笑,“好!将士们,随我出发!”

  李信抬头望了望星辰,随后挥剑指向一边的大路。

  半夜里,天上明月朗照,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一览无遗。

  一支军队闪电般地冲过人高的蒹葭。

  装备精良的战车飞驰过去,长矛的三面棱锥在寒夜里闪着点点寒光。

  路边的灌木丛和野草都被这支军队穿行而过带起的空气裹挟着一起往东面晃。

  虽然说是半夜行军,其实还是为的让将士们能够躲避酷暑。执行起来总是要有所变通,选择了荒无人烟的小道时,李信就每天在黄昏到清晨的时段带着士卒们前进。

  如果遇到城寨的话,会直接踏平对方的防御队伍。

  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来,通风报信更是不要想。

  楚国一些规模小的城池,连反应都来不及,自己的防御力量就被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部摧毁。

  而李信竟然能够做到让他的军队没有任何伤亡。

  简直就是奇迹!

  身后,杨缪亲自率领着士兵也是紧追李信,为的就是给李信压阵。

  只是他们实在是累的够呛。

  “这减了负的李信,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这下倒好,他真的变成闪电了。”

第464章 兵法和打仗(求全订追订!)

  不过,杨缪现在叫苦已经来不及了。

  他得按照李信和太子嘱咐,在城头上插上红旗。

  还得插满!

  在距离新蔡四十里的一处城池前,杨缪的部将忍不住问,“我们秦国本来就有自己的旗帜,可是太子为什么不让我们插自己的旗帜,非要插上红旗呢。”

  杨缪哪知道原因,他只是望着这些在城头上飘扬的旗帜,十分冷静平淡地道,“令行禁止。”

  众人听到这句,一个个纷纷低下头来。

  这就是秦国士卒的军队素养,把军令如山完美贯彻。

  这个时候,王贲还在和扶苏对峙。

  而李信,他已经接近了新蔡!

  只要拿下这座城池,李信就能够回到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项地!

  只是这一次,李信他们的目标可不是项地,而是楚国的都城。

  这天又是晚上,不过今天李信和秦军运气没有那么好。

  天上阴森森的,夜路是走不了了。

  李信他们只能等待。

  千夫长们看着这些路过的城池,一个都有所察觉,纷纷赶来问李信。

  “大将军,我们这次是要去进攻楚国哪个地方啊?”

  这些千夫长们原本以为他们是去回援太子的。

  结果他们居然是在一路向东进发。

  李信知道,他们开始有些惧怕了。

  “这是机密。我是奉太子的命令来指挥战争。”

  就两句话,说完了。

  千夫长们一个个都不敢再追究。

  “这一路上过来,我们可曾看到过千人以上的楚军?”

  众千夫长摇摇头,“别说千人,五百人的军队都是稀奇。”

  “是啊,这说明,楚国全部的主力真的都集中在城父了,所以他们的后方完全处于防备空虚的状态。知道回去后怎么和士卒们解释了吗?”

  众千夫长们齐齐昂首,“李将军放心。”

  “虽然这一次,我们打的也是闪击战。可是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在孤军深入楚国的心腹地带。这楚国有万里之广,疆域辽阔,行军的道路非常长。”

  “如果是短期内进攻几个城池,将士们自然没什么。可是在楚地这样多雨潮湿的地带呆的时间长了,士兵们就不会再像当初那样信心百倍。”

  “而我们的这次进攻,又决定着秦楚战争的成败。大王在咸阳城里等待我们的好消息,太子为了减少我秦军的伤亡,正在正面和楚军斗兵法。”

  “你们忍心让大王和太子失望吗?”

  千夫长们眼中又重新燃起光来。

  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李信的问题。

  “李将军,您现在变了。”

  李信狐疑,“变了?变什么了?”

  “反正您现在变得越来越像个将军了。”千夫长们一齐道。

  李信纳闷,怎么每个人都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难道以前的我,很鲁莽吗?”

  “这倒不是。将军您一直在军中都是勇冠三军的人。只是过去您只是一个人在战场上以一敌十。现在您是在鼓舞将士们去以一敌十。”

  李信恍然之间有所领悟。

  “我曾经听人说,打仗和用兵是两回事。看来现在的我,走上了用兵的道路啊。”

  千夫长们齐齐问,“李将军,您也教教我们呗。什么是打仗,什么是用兵?”

  李信摇摇头,“我又不是太子,解释不来这些东西。不过,行军和打仗的区别,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

  “如果非要让我形容一番的话,同样是秦楚交战,秦楚各有四十万兵马。打仗就是四十万对四十万。但是用兵不同,用兵的话,假如秦国有四十万,却可以制造出百万人对阵楚国四十万的效果。”

  众人惊讶,“竟有这么神奇?”

  “其实在过去,我们秦军打仗虽然不提兵法,但其实一直在用兵法而不自知。我们秦国的实力高过任何一个国家,凭借着这股气势,我们打仗时一直势如破竹。”

  “其实现在想想,秦赵、秦韩、秦魏双方的兵力未必有那么悬殊。很多时候,都是势大于形的结果。”

  “但是一旦遭遇赵国、楚国这样的国家,他们这两个国家的实力不算小,又有兵家在后面相助,于是我们秦军的优势就在他们兵法下被削减。”

  众千夫长听得入神。

  一千夫长道,“这么说来,我们只能算个打仗的将军。这用兵,还得看太子的啊。”

  又有一千将忍不住道,“天哪!原来是这样。我一直觉得大王当初请那个先生缭留下实在是不值得,封什么国尉,指挥军事。原来是这么回事。”

  “哎!好好的怎么提起国尉来了。”

  “你难道不知道,太子是国尉的学生。太子之所以兵法好,那都是国尉的教导。”

  “胡说!太子天赋异禀,和国尉有什么关系。”

  “要不是国尉出面,太子能出来指挥我们?”

  “可是国尉要那么厉害,为什么让太子上战场。这说明国尉不如太子。”

  “行了,别拍太子马屁了。太子又不在这里。”

  “这怎么能是拍马屁呢?这楚国这么难打,要不是太子,我们现在还不定在什么地方呢,哪有这么好的机会直接偷袭楚国的心腹地带啊!”

  “这倒是。楚国真的是很难打啊。我们过去一直以为,楚国不行了,结果楚国人竟然负隅顽抗,他们居然能坚持这么久。”

  不知不觉间,千将们展开了一个和秦国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话题。

  “我就一直觉得,秦国攻打楚国犯不着。你们说光我们打下楚国来,就要费这么大力气,来回走多远的路。这以后怎么治理啊。再设置郡县!?”

  “光打仗都这么费劲了,以后治理怕是难上加难。要我说,这个仗还真的得太子这种打法才行。否则我秦国大伤元气,就为了这么些不毛之地,犯不着啊!”

  这番话十分中肯,引得这些千将们纷纷点头。

  “说的是!”

  李信听到这个,自己也忍不住盘算起来。

首节上一节325/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