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91节

  心中开始肆意放飞的楚王殿下,突然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思绪。

  “楚王殿下,”觉得此战打得甚为荒唐的李绩,突然语气恭敬道:“您能不能听老夫一句劝,接下来的战事您就别插手了,收尾的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做。您可以带着您的部曲,得胜回朝了。”

  “凭啥?”听着对方劝自己班师回朝,李宽骨子里的倔强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仗都还没打完呢,本王凭啥要走?”

  “那楚王殿下您觉得怎样才算打完呢?”从先前到现在,一直不曾开口的李靖,眼看着李宽又要跟人掐起来,而且这人还是李绩,于是他赶忙明知故问道:“追击颉利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而且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危险,一朝不慎就会陷入巨大的麻烦当中,况且最重要的是:就算拿下此人功劳甚大,可您也不是需要军功的人呐。”

  李宽在听完李靖这番话以后,他破天荒的沉默了。

  李靖的一番好意,他自然知晓,可不知怎的,此时此刻,面对同样为自己好的李绩,他就是有些开心不起来。

  他娘的,老子堂堂一届楚王,什么时候需要被旁人左右想法?

  "这仗,本王说他打完了,他便打完了!"李宽此话一出口,李靖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果然,这是要糟啊……

  自己好心好意给楚王台阶下,让他跟其他三位解释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可现下倒好,因为李道宗的一番阴阳怪气外带以及一记软刀子的“以退为进”,这下是彻底将楚王给惹毛了。

  而下一刻,变故突然发生。

  “嘭”李宽突然站起身,一把掀翻了面前的帅案:“你们他娘的还敢有意见?今天如果是我爹在这里,你们敢这样跟他说话吗?!”

  “可楚王,你不是陛下。”李绩现在也毛了:这仗从李宽在朔方城外大胜后,进入突厥腹地,对突厥各部落展开报复开始,这场双边大战就彻底失控了他们整整十万人的唐军主力,愣是眼睁睁的看着李宽带着几千人搅动草原风云,而自己却几乎立在原地动弹不得。

  主帅李靖带着三千精锐去草原寻楚王了,给他们的命令就是如非必要可按兵不动,但同时也要保持一副进攻姿态,以便尽量牵制住前线的突厥大军。

  尔后,在接下来的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大唐前线部队就一直处在一种紧张且枯燥的状态当中:大家都默契地保持了克制,却又不得不始终对战场事态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他们这些大将军又日夜提心吊胆:生怕楚王那边出了个什么变故,导致局势瞬间恶化。

  就这样,大家在煎熬了两个多月以后,前方又传回消息:楚王率军拿下了定襄城,颉利东逃,同时李靖命令他们带兵赶到定襄城,与楚王会师。

  这简直……就他娘的跟做梦一样……

第204章 空气中,充满了反贼的味道

  不管是柴绍、还是李绩、李道宗,他们直到看到定襄城头插上的那杆李二陛下的马槊,他们才敢相信:这居然是真的,楚王那个竖子,居然真的拿下了定襄城!

  可……

  柴绍倒还好,在他眼里,最重要的始终是李宽的安危。

  而李道宗和李绩,则是有些不舒服。

  特别是李绩,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大将军,在这次大唐开启和突厥的国战中,怎能真就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啊?!

  于是,他便找上了和一同到达定襄城,心中同样有怨的李道宗,俩人私底下这么一合计,打算以“为楚王安危考虑”为借口,将楚王给劝回长安。

  可惜他们算盘打得好,却找错了对象。

  我们楚王殿下是什么人?

  套用一句后世爽文经典台词:本王一生行事,何须向他人解释?

  就你们俩个阴阳人,老屁登,眼下还打算让本王改变主意?

  美的你们!

  “你说得对,我不是我爹。”面对李绩这软中带硬更带陷阱的一句回敬,楚王的回应就简单粗暴的多:“可我爹也不是我!我爹能容忍旁人对他放肆,听得进谏言,那是他圣明!可本王不是他,不需要圣明,本王就是个天生的混不吝,在本王这的规矩就是就是:你可以放屁,本王自当雅量,权当你没规矩,但是你要是放了屁打算按着本王的头让本王强行去闻,那你就是大不敬了!”

  “楚王殿下!”李靖是第一个反应过来这小王八蛋打算做什么的人,但似乎为时已晚。

  “姜去!”李宽一声大喝,顿时便让守在门外听了半天墙角的姜去走了进来。

  “给我拿下这两条老……”

  李宽话都还没说完,一旁的柴绍就已经抽刀将其架在了李绩的脖子上,而姜去也是二话不说,一杆长矛直接对准了李道宗的喉头。

  “唉……李公,多有得罪了!”面对神情震惊多过愤怒的李绩,柴绍也只能无奈叹了一口气,他也不明白,为啥自己的身体反应得比脑子还快。

  “勿动,动则死。”姜去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看着李道宗。

  “唉……”李靖见到这一幕,叹了一口气,随后转身走出了营帐:“老夫这就带人去处理他们二人的亲卫,否则可能会引起军中哗变……”

  李靖的这番话,算是真正的晴天霹雳,将原本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的李绩和李道宗给劈的一阵外焦里嫩。

  此时的大帐之中,空气里充满了反贼的味道。

  “药师兄?”

  “李公?!”

  望着李靖离开的背影,李道宗和李绩俩人此时算是彻底懵了。

  怎么个事儿?

  等等……剧情……是不是哪里不对?

  这进展……这转折……这他娘的未免也太快太荒唐了吧?!

  咱来时好好的,咋就突然回不去了呢……

  “哼,”重新坐回帅位的楚蛮王看着下方的懵逼二人组,神情不屑道:“还想让本王班师回朝,你们两个以为自己很能打么?须知出来混,要讲势力……”

  “楚王殿下!您这是要造反吗?!”李绩嘴上义正言辞,心中却一阵发苦:自己干嘛没事惹这晦气玩意,当初蜀王相命一事,自己是因为不屑跟这小王八蛋计较,才率先服了软,可今日却不知怎的,忘了这茬,竟一时想不开,打算试图拿捏这块滚刀肉,现在好了,把自己给拿捏进去了。

  “哟,这会儿知道说‘您’了?怂包!”李宽先是讽刺了李绩一句,随后又道:“造反?呵……”此时的楚带王想起萧阿婆临行前送给自己的礼物,他忽然傲娇地冷哼了一声:“我和我爹谁是正统还不一定呢!”

  “你个小混账玩意,简直倒反天罡!”本来拿刀架在李绩脖子上的柴绍,此时也不由一阵无语:“竖子啊……你是不打算回长安了是吧?”

  “姑丈,您持刀的手可得拿稳咯!别让李绩找到机会跑喽!”听闻此言的李宽顾左右而言他,压根就不接这话茬。

  “宽儿……”李道宗现在也后悔先前言语不善了。

  “叫楚王!”怒喝一声的楚王殿下,随后脸上神情转为一副语重心长:“任城郡王,按爵位你比本王低一级,叫声楚王不丢人!”

  让你丫先前给脸不要脸,现在自个儿难受着吧!

  “……”李道宗这下没话说了。

  “楚王殿下!莫要胡闹!”就在此时,楚王的大家臣窦师纶掀开了门帘走了进来,随他一同走进来的,还有薛万彻、袁天罡、姜盛、以及走在最后的李靖。

  “怎么才来?老夫手都举酸了!”柴绍在抱怨了一句之后,反手便将横刀插回了腰间刀鞘。

  而姜去此时也移开了矛头,同时一言不发的退到了李宽身边。

  姜盛见到这一幕,当下和袁天罡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两人退到了门口。

  这架势,摆明了是做好了万全准备,楚王不点头,谁也别想走。

  “好好好,姑丈,李伯伯,我还以为咱们仨是一伙儿的,合着本王自作多情了呗?”见李靖将窦师纶叫了进来,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先前说什么清理亲卫,全是借口,不就是让窦叔来劝自己莫惹出大乱子呗。

  还有姑丈,白瞎了自己方才内心的那么一丢丢感动。

  “臭小子,这做人长辈的,是否疼爱晚辈,那是论迹不论心。”柴绍其实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先前在第一时间就抽刀架在李绩脖子上,他只知道,自己的侄儿受委屈了,想到这里,他突然看向李绩:“若是秀宁还在,今日把刀架在你脖子上的,就不会是我,当然,秀宁也不会只是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

  柴绍说这番话时的声音很冷,但李绩却始终保持着面色平静。

  他知道柴绍是认真的,平阳昭公主的脾气……可比她的兄弟们都火爆的多。

  而另一边,被楚王误会跳反的李靖此时也只是解释了一句:“李绩和李道宗二人的亲卫,已经让老夫关押了。”

  他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楚王殿下,老夫叫窦公来劝您是真的为您好,但是您要不听劝,老夫这也有第二手准备。

  “……”听闻此言李绩和李道宗原本渐渐火热起来的心,再度凉了大半截。

  说来说去,你们仨这是合起伙来玩我俩是吧?!

  还接连玩了两次?

  最终,在漫长的沉默过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望向此时坐在帅位上不发一言的李宽。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今日一言可决“二李”生死者,唯有楚王一人而已。

第205章 本王说砍人了吗?

  “你们都看着本王做什么?”李宽发现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当即疑惑道:“本王也没说要砍人啊?”

  他此话一出,不上道的比如李道宗、李绩二人顿时长舒一口气,他俩正打算开口说话,一旁上道的姜盛却适时抽出了长剑:“楚王殿下,那臣刺死他们!”说着,姜盛便欲提剑刺向二人!

  “姜盛,停手!楚王殿下,您也收敛一点啊……”窦师纶如今算是彻底麻了爪了,他没想到,姜盛这个一向老实巴交的孩子,一朝遇上楚王,竟也彻底疯狂。

  好好……好啊!合着你就是这样理解楚王殿下的字面意思的?

  果真是顶级理解啊……

  而李宽这边,也是满脸坦然:我祖母为我准备了这么多年,花了那么多心思,笼络进了这么多的忠心家臣,不就是为了让我这当孙儿的一生桀骜不驯享自由的么?

  收敛?收敛不了一点!

  本来,窦师纶有打算过,自己若是将来身故,那么守卫楚王殿下的重担,其中一部分便会交到姜盛手上,但是现在看来,他觉得此事还欠考虑。

  窦师纶很害怕,他担心将来这俩损出万一不小心解锁了“家臣家主两相逢,胜过世间反贼无数”的奇怪成就,届时可咋整?姜盛可是他打小看着长大的……但万一……那也只能将其流放了……

  “可是窦公……”姜盛作为楚蛮王的疯狂下属,此时嘴上喊着窦公,可视线却堂而皇之地望向了李宽只要楚王殿下一个眼神,他就保管这二位人头落地!

  他娘的,咱们这帮忠心耿耿的家臣跟着家主在前线拼死拼活的,也没说非得讨着什么好,可凭什么大战结束以后,你们一来就要对我家家主指指点点?

  这不是寿星佬上吊嫌自个儿命长么?

  “阿盛,”姜去此时忽然沉声道:“老夫人待你我父子恩重如山,此恩断不可忘!”

  “儿子明白!”姜盛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过来:父亲的意思是让自己动手的时候别犹豫。

  哪怕是窦公拦着,也别犹豫。

  “好了好了,姜去你少说两句,还有你,姜盛,赶紧把刀放下。”还在气头上的李宽此时也终于算是看清了形势,虽说自己不是主动挑事的一方,可倘若自己非要得理不饶人,由着性子再闹下去,那么这接下来的仗也没法儿打了,甚至于搞不好老爹还得御驾亲征前来平叛。

  罢了罢了,此事就算本王自己倒霉。

  “二位,此次大唐北伐突厥,本王没打算跟你们争抢功劳。”李宽看着神情隐忍的李绩和李道宗,他知道今日是将人给得罪狠了,但是无所谓,楚王根本就不带怕的:“你们放心,这回头李靖大将军写战报,本王会让他写的漂亮点,嗯就是那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君名'的战报,绝对重点突出二位的功绩。如此一来,我想届时我爹对二位的赏赐肯定不会少。”

  阴阳怪气谁不会啊?

  “楚王殿下,您这是在羞辱我们么?”李道宗此时已经彻底恼了:“本王和懋功(李绩的字)兄无非是担忧您的安危,想劝您尽早回长安,结果您就这么对待我们的?”

  “我说堂叔,您装啥呢?”李宽现在是最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的:“您和李绩大将军扪心自问:你们之所以劝本王回去,真的是这个理由吗?”

  见李宽如此发问,原本打算给出一堆光明正大的理由的李道宗,看着对方认真的眼神,忽然觉得自己又无话可说。

  李绩也是如此,他抬头望了李宽一眼,随后便低下头去,继续保持沉默。

  “你们一开始听说本王来到北方,也不过是觉得,本王一个孩子,翻不起什么风浪,只是仗着身份尊崇,祖宗荫佑,带着一帮家臣部曲,来到战场上瞎胡闹而已,对吧?”李宽说这些话时,神色很平静。

  “臣当初的确是这么想的。”李绩认为自己眼下属于是阴沟里翻了船,但即便如此,他也没对李宽有个什么好脸色,只见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李宽,一字一顿道:“臣到现在,依旧这样想!并且臣很想知道,楚王殿下您因为何故擅自下令放走颉利?难不成,您还没玩够吗?!”

  “李大将军可算是说了回实话了。”李宽看着眼前怒气冲冲的李绩,终于是明白了对方为何一到定襄城就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给哄回长安,感情他觉得除了这仗打的太憋屈以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下令放走了颉利。

  "李大将军,本王且问你,就算本王此战拿下定襄城,生擒颉利,将他带回长安,之后突厥这边的后续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李宽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深思。

  但没人能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包括李绩。

  “记得阿史那.思摩么?”李宽看向李绩:“开皇十九年,启民可汗逃到隋朝,漠北各部族便拥戴九岁的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可汗,后来启民可汗回到了东突厥,阿史那.思摩便又去掉了可汗称号,重新成为了他的部下。现在,本王问你,如果我们将颉利可汗带回长安,草原上各部族会不会推举出下一个草原霸主,如果这样,那我们抓走颉利的意义又在哪里?”

  “可是放跑颉利,遗祸无穷!”

  “懋功兄……”一旁的李靖听到李绩的话,顿时便有些不悦了:“如果你因为此事和楚王殿下较劲,实在是没必要。其实先前老夫与你的想法如出一辙,但后来楚……”

首节上一节91/2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