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如今楚王的战绩是多少了?
既然楚王连挽金加码这事儿都想好了,那大家也没啥可说的了:只能算他唐俭倒霉。
“殿下,我打折了他一条腿,人已经被送走了。”当众人准备继续商量出兵事宜时,姜盛一脸淡然地走了进来,向李宽复命。
而在他身后进来的苏定方,则是一副良家子被迫误入歧途的悲愤:“楚王殿下,事儿没这么干的……”
“定方啊,跟着本王,你得学会习惯。”听闻此言的李宽脸上则是在此刻露出了微笑:“若真论是非对错,从突厥铁骑在几十年前南下中原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定论。何况这次大战是如何引起的,他颉利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派出的使者,本王便是就地格杀,又能如何?”
“老夫算是看出来了,”李道宗倒不是反对李宽的这番话,但他也有些感慨:“合着如今这大草原上,您楚王的规矩才是规矩啊。”
“正是此理!”楚王殿下向来就讲究一个当仁不让:“咱们中原的那一套‘五常之德’的道德标准,在草原上是行不通的,游牧民族嘛,天生就信奉一个‘强者为尊’,拳头大才是唯一的真理。既如此,本王又何必搞得这么谦虚?”李宽说到这,下巴轻挑,神色轻狂:“况且在这种时候本王哪怕怂一点点,可能在人家眼里都是对自身实力不自信的表现,本王才没那么傻。”(注1)
“哎对对对,您不傻。”李绩此刻已经无话可说了,他望着好似孔雀开屏一般,将就这一身二杆子的气质体现到极致的楚王殿下,他明白:这位爷就是要将长城以北的敌人通通给干废。
先别管能不能打赢,反正气势上是完全输不了一点的。
“楚王殿下,既然如此,老夫这就按照您的战略方针,开始部署作战计划了。”李靖是一个务实派,虽然他不太建议李宽一下子跟所有的异族掀桌子,但是对于李宽的分析,他却很认同:只要能在颉利投奔吐谷浑之前生擒或者杀死他,待局势木已成舟,届时吐谷浑也好,吐蕃也好,还真就未必有跟大唐翻脸的勇气。
然而,就目前来说,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眼下颉利还寄希望于派遣大唐的执失思力能说服李二陛下,接受他的投降,这样一来,虽然面子上难堪一点,但是他颉利在这之后还会是东突厥的可汗,依旧能享受在这片广袤草原上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如今唐俭还未到达沙钵罗部落,我们的机会还很大。"李绩这话说出口,多多少少就有点成为“楚王党羽”的趋势了因为他这话就是在提醒在场众人:别管陛下答不答应颉利的投降,咱们想要来一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那么此次拿下颉利的最后时间点,就是唐俭离开沙钵罗部落之前。
“李将军,本王是打算生擒颉利之后,将他带回突厥腹地,然后放他走。”李宽此话一出口,场中一片沉寂。
“殿下,您当真是要捅破天啊……”张公瑾现在突然很怀念那个当初造反都想要提前占卜一番的李二陛下了,他娘的,当爹的犹犹豫豫,当儿子的那叫一个杀伐果断啊。搞得这个曾经批评李二陛下不够果决的他,如今都要劝人家的儿子稳健了!
“本王不把他们的大汗当狗遛一圈,本王怎么实现一劳永逸啊?何况,当年我爹受的委屈,我这当儿子不得替他讨回来啊?!”李宽梗着脖子瞪着张公瑾:“若真如此,那生儿子又有什么用?!”
坏了……
楚王殿下此话一出,这帐内众人更迷糊了。
这话吧,是好话。这天底下但凡是当爹的,就没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这样的好儿子。
可楚王殿下,倘若此话是从你嘴里说出来……
怎么就哪哪透着不对劲呢?
或者说得直白点:老夫等人怎么就非是不信呢……
难道说,这臭泥塘里,还真能挖出一汪清泉啊?
“你们别这么看着我!”李宽见大家都是一副嘴上不说话,但是眼中藏着许多话的姿态,当即双臂环胸大声道:“抛开事实不谈平心而论,本王还是很孝顺的!”
“嗯……咳咳……噗……咳咳……”
帐内顿时升起一阵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顺带夹杂着几声憋不住的笑声。
对对对,平心而论,楚王殿下确实是个孝顺孩子。
这一点,不光是从当年楚王殿下初来长安,便固执的为其祖母太穆皇后独自守孝,还是后来李二陛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位爷又是第一个敢翻进太极殿,跪在祖父殿外大声背诵《陈情表》的孙辈,更勿提在这之后,他还时常看望失势的太上皇,陪着祖父说话逗乐,使得祖孙俩的感情愈发深厚。
可……
楚王殿下孝顺归孝顺,可他的孝顺从来就没有在陛下身上体现过啊……
这么些年来,这帐内的几员大将,除了柴绍一直不曾回长安,但凡回长安的,哪怕是短暂回归的薛万彻,他们哪一个在和李二陛下议事之余,没听见陛下抱怨过家中的某个竖子?
平日里招猫逗狗捅马蜂窝,高兴了还得从御花园里钓几尾锦鲤烤来吃,不高兴了更是逆天,陛下在武德殿收藏的兵器,在这位大爷手里丢失过半,虽说事后大都也找回来了,可谁架得住家中有这么个能折腾的主儿?
对了,说起这个,那必须得提一嘴那杆随陛下南征北战的马槊,如今还在定襄城头插着呢!
嗯……若是从这一点出发,楚王殿下对陛下还是有一点孝心在身上的,但肯定不多……
“诸公,”窦师纶眼看楚蛮王又要蓄满怒气,作为家臣的他当即正色道:“莫要再取笑,我家殿下,还是很仁孝的。”
“啊对对对,老夫怎么忘了这茬。”李绩闻言点点头,随后笑言道:“楚王殿下不光孝顺,而且仁爱,对了,如今殿下的战绩是多少了?”
"朔方城外阵斩一万余,突厥腹地大小战役加在一起,正规骑军两万七千余,定襄城一战,三万余。"家臣之中,此时姜去面色平静地扫了一眼李绩,接着开始报起了楚王的战绩:“这些加起来,再怎么保守估计,阵斩七万,还是有的。”
第212章 大战前夕(一)
这一下,帐内算是彻底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原本只是想出言调侃的李绩,也不禁呼吸渐沉。
当初楚王在朔方城外大胜阿史那.思摩,阵斩一万余,战报写十万,剩下赊人头的逸事随着他的两个好弟弟外带柴绍的传令官泄密,已经传得上长安内外,边关军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可眼下在姜去报出楚王的战绩后,大家这才意识到这件原本在两个多月以前还是饭后笑谈的事情,现如今,竟已是楚王即将达成的惊天壮举了!
“还有三万。”薛万彻忽然摸了摸脖子,接着看向李宽,眼神炙热:“殿下,末将愿助您一臂之力!”
“哈,好说好说!多谢多谢!”找回场子更找回面子,“飘零半生,终遇良臣”的楚王殿下,先是面露感激之色地朝“姜公”望去一眼,随后转过头来笑着对薛万彻道:“那本王就在此先谢过薛大将军了!”
“臭小子,姑丈也助你一臂之力!”柴绍看着眉眼之间与平阳昭公主有几分相似的侄儿,眼神里透着一股欣慰。
“此战,总得让老夫也捞点军功,不然怎么好意思回长安呀。”李绩眼下也是满脸笑呵呵,至于心里怎么想,旁人就不知道的。
“楚王殿下,真要下战书?”张公瑾依旧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
“下啊!怕他啊?!”霸气侧漏的楚王殿下刚说完,便转头望向了李靖,接着腼腆微笑道:“对吧,李叔!”
“……”李靖心中叹了一口气,随后道:“殿下心中有数就好,此战,老夫自当尽心竭力。”
“成,妥了。”李宽闻言点点头,随后又道:“不过在出发之前,咱们得犒赏三军,鼓舞士气!吩咐下去,大家杀牛宰羊吃顿好的,七日之后,我们按时出发,让颉利感受感受什么叫他娘的大唐边军!”
“唯!”
-------------------------------------
李宽在定襄城和众将欢声笑语,而李二陛下这边就过得比较凄惨了。
弘义宫内,正在给太上皇李渊问安的李二陛下,正在遭受一场无妄之灾。
只见坐在上首的老李渊,对儿子疾言厉色道:“你儿子还在边关血战,你竟然跑来跟朕商量今年宫中如何过元正?!”
对此,李二陛下能怎么办呢?
跟楚王关系向来不错的颜术可就在屏风后面呢。
骂吧,骂吧……
李二陛下垂首挨训,想到某竖子在外面遭罪,他自己心里也难受。
“朕说的话,你有没有听进去?!”李渊如今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当时只道是寻常”臭小子离开的时间越长,自己心中就对他愈发挂念,前些日子老李渊梦见这孩子一身是血,吓得他从梦中惊醒时,才发现自己竟早已泪湿衣襟。
“父皇,儿臣听进去了。”李二陛下眼下也很为难,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臭小子打到哪里了:“爹您放心,儿子一旦收到消息,就下令让李靖强行把人绑了给朕送回来!”
“呵……”李渊闻言嗤笑一声:“有窦师纶姜去还有你母亲留给他的部曲在,你还想让李靖绑宽儿?你不知道他和红拂女受过你母亲的大恩?你还是想想怎么别让李靖成为你儿子的家臣吧!”
“……”李二陛下听着老爹扎心的话语,一时也不知该说些啥了。
接下来,无话可说的父子二人,相顾无言好一阵。
“稚奴和兕子如今快满月了,”最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的李渊,一边说着,一边朝殿内招了招手,很快便有宫人捧着一个锦盒跪倒在他身边,李渊接过锦盒,放在了和李二之间的案几之上:“朕命人打了一对长命锁,你回头给这俩孩子带去。”
“儿臣谢过父皇!”李二见状脸上也有了笑容,只是他刚准备说些什么,结果一向视弘义宫为宫中禁地的长孙无忌,竟然破天荒地不顾规矩闯了进来。
“太上皇,陛下!”长孙无忌一进来就给两人行了个大礼,随后,他抿了抿嘴,见这对父子皆是面色不善地朝自己看来,不由脸上一阵苦笑:“非是臣有意擅闯,奈何事急从权就在刚才,边关传回消息:宽儿……楚王殿下率领七千精骑,大破定襄城,颉利可汗已经率兵西逃,欲投奔吐谷浑!”
“……”
李渊和李二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渊有些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随后看向自己的儿子:“二郎,该不会是老夫一语成谶,李靖真成那竖子的家臣了吧?”
接下来的话李渊没有明说,但是李二是懂老爹的意思的:假情报,绝对的假情报,那臭小子搞不好要带着李靖携大军杀回长安了。
不然怎么解释这样离谱的战报啊?!
定襄城内,少说也有十多万的突厥大军啊!
他楚王用七千精骑破城?
他当他是项羽啊?!
“无忌,”李二陛下决定还是先不要怀疑自家的竖子,当初都说好了的,开玄武门得跟自己通报一声:“你确定,战报上是这么写的?!”
“二郎,千真万确!”长孙无忌咽了一口唾沫,连声音都在颤抖,虽然害怕,但是此时他还是决定跟自己的外甥站在一起:“楚王……宽儿他在朔方城一战之后,柴绍将薛万彻和朔方城内的两千骑兵给了他,这小子带着这三千人,杀入了草原,甚至他还收复了异族大将契何力,接着,他分兵开始袭击突厥部落,手段繁多且阴损……就连突厥马匪如今都不敢跟他太近!
因为这小子居然抢先一步,派人伪装成突厥马匪,袭击小部落,要么杀死他们的牛羊,要么将他们的牛羊赶到大部落去。接着,自己领军光明正大的屠杀大部落的守卫,然后将武器分发给小部落的人。总之,在他一番搅局之下,突厥腹地算是被他杀了个天翻地覆,不知有多少部落覆灭在他的铁蹄之下……”长孙无忌说到这里,突然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到底是他长孙家的种啊,这孩子的外公长孙晟当年能分化出东西突厥,那臭小子更狠,搞得如今整个草原开始人人自危!
第213章 大战前夕(二)
“嘶……”听着孙儿的丰功伟绩,李渊先是倒抽一口冷气,随即突然抬手照着李二的脑袋来了一记板栗:“你个混账玩意儿!朕的孙儿造下如此多的杀孽,都是因为你!”
“……”李二陛下眼下也不知道是被老爹抬头一记久违的板栗给敲懵了,还是被儿子的战争天赋给惊着了,只见他下意识地追问道:“这臭小子是怎么破定襄城的,你倒是说啊!”
“陛下,这个就更狠了……”长孙无忌闻言深吸一口气,接着道:“在李靖率领三千精锐寻得楚王殿下之前,宽儿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同时又不知从何处招来了一些部曲……”提及这个敏感的话题时,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了太上皇和李二一眼,见两者神色自若,当即也不再遮掩:“总之,他先是分兵引开了阿史那.思摩,和康淑敏,之后等双方拉开距离之后,楚王殿下又派人给阿史那.思摩送去消息,明说自己要打定襄城”
“这小子怎么敢的?!”李渊听到此处不由瞪大了眼睛:“这臭小子真当他是项羽韩信啊?”
"当时追在他身后的是阿史那.思摩和康淑敏,两人见信之后一合计,康淑敏便继续向西域追击,阿史那.思摩当即率领三万骑兵南下,而也是在此时,楚王行军至碛口,遇上了率军在草原寻了他整整两个多月的李靖。"长孙无忌说到这,自己都要忍不住替李靖掬一把同情泪了。
真正苦了兄弟了!整整两个月,啥事儿没干,净他娘的满草原寻人了。
"然后他们这就一起去打定襄城了?等等……"李二陛下忽然发现了事情的重点:“这小兔崽子当时身边算上契何力的族人拢共才四千,他就敢在身后有三万追兵的情况下,去打守军过十万的定襄城?!”
尽管已经知道了此战的结果,但是这些对李二陛下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可能生了一个比他李二还“李二”的小李二。
而照这么发展下去……
“剩下的结果你长话短说,朕现在想知道那臭小子身边身边有多少兵力。”李二陛下此时心中疯狂祈祷希望一切还来得及真要十万大军都在他手里,那小子能在西北打上一轮罗圈架!不对,搞不好还得去东边踹两脚高句丽!
“定襄城之战,首功当属窦师纶,此人非但有不输庞统之谋,甚至还有不下张须陀之勇!”长孙无忌感叹一声,随后道:“但是宽儿也不差,这小子手持您的马槊,亲冒矢石,一路长驱至定襄城下,下马掷槊,当着众人的面,将马槊插在了城头!然后,他又对闻讯赶来的颉利可汗挑衅示威,随后信马由缰又一路杀回了中军。”
“……”李渊和李二,此时父子二人皆是同样的神情,嘴巴微张,眼神也有些呆滞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成天在宫里给他们捣乱的竖子跟长孙无忌口中宛如天神下凡的“楚王”联系起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陛下,更绝的是,在这之后……”长孙无忌还要接着说下去,但是李二陛下却出声打断了他。
“你等等……”回过神来的李二皱着眉头看着长孙无忌:“长孙安业的事情是不是被那小子知道了?”你要是没什么把柄在这小子手里,犯得着这么为其吹嘘?
无忌啊无忌,朕还是看错了你!
“二郎……”多年的情谊,让长孙无忌只是一眼就看出了李二此刻的想法:他宁愿相信自己是被宽儿那竖子抓到了把柄,不得不为其吹嘘,也不愿意相信宽儿有如此万夫不当之勇。
这就很难让人绷得住……
“战报是李靖在定襄城写的,上面有他亲自加盖的帅印。”长孙无忌觉得,这事儿得说清楚:“更何况,萧皇后不日将携孙回长安,您估计很快就能见到她了,还有就是……”长孙无忌忽然默默地看了一眼准备饮口酒压压惊的太上皇:“听说楚王殿下与萧皇后相谈甚欢,他甚至将太上皇赠与他的私印暂借给了萧皇后,言明若是有谁敢对其不利,待他回长安,就要找那人算账!”
“噗!”刚刚饮下一口酒的老李渊,闻言当场就将酒给喷了出来。
“这小王八蛋……他皇祖父的私印就这么……”李渊刚想说就“这么不值钱”,可随即他又反应过来,对身边不知道在想什么李二道:“你母亲与萧皇后曾是闺中密友,当年你爹被杨广刁难,也多亏了她……说起来,咱家欠着人家的人情呢,宽儿估计也是听对方提及了你母亲,这才……”
“爹,儿臣明白,您放心,儿臣不会与其为难。”私印的事情,李二其实早已知晓,而且他也知道这是李渊对孙儿的一片良苦用心,只不过,后者拿这玩意儿来当个人的信物用……
还没李二陛下在心中想好回头怎么教训这臭小子,就只听长孙无忌继续道:“至于陛下您方才的问题,臣也只能这么回答您:如今定襄城内,算上后续赶过去的柴绍、李绩、李道宗、李靖的主力部队,这些加起来,城内的唐军,如今至少是七万有余了。”
“完了……”李二在听到长孙无忌的汇报后,当即只觉得两眼一黑。
这臭小子,怕是不光只是对突厥动手了……
第214章 楚王的兵法谁教的
就在李二陛下还在犹疑楚王率军大破定襄城的真实性的时候,颉利的使节执失思力到达了长安。
“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家大汗特意派遣外臣前来,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同时外臣也带来了他的心愿:我家大汗表示愿意从此为您守护帝国的北疆……”在大朝会上,执失思力卑微的话语引起了整座大殿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