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61节

  这等身形,自然引来了关、张的好奇。

  董袭性格稳重谦逊,又兼具勇气,可谓不卑不亢,让关羽和张飞生出了不小的好感。

  甘宁虽性格暴烈急躁,但并不倨傲,而且在刘封手下,颇有鱼跃龙门之感,只觉得浑身枷锁尽数断裂,重获新生一般。

  因此,对于徐州重将关、张二人,也能以礼相待。

  关羽和张飞对董、甘二人的初感还是不错的,听完沿途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射阳湖水战后,对董袭指挥战船横扫群匪,甘宁也欣喜徐州军又得两员猛将。

  当晚,刘备设下宴席,款待几位使者,主宾尽欢。

  刘封则赶忙先去给祖母和亲娘田氏请安,这次离开郯城,前往广陵,一去就是近两个月,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这么久。

  祖母和田氏可不管许多,直接拉着刘封不让走,最后刘封也只能选择留下陪伴两位至亲。

  次日一大早,刘备派人来召。

  刘封过去之后才得知,刘备还没起床,就打算在卧榻上见他,显然是准备父子密聊。

  果然,进了房间之后,刘封发现关、张也不在房中,已经离开前往军中了。

  看见刘封时,刘备正坐在床榻上。

  “封儿,且过来吧。”

  此时已是夏日,房间里有些闷热,为了密聊,刘备还特地让近侍不要开窗,房间里竟还要靠火烛之光照明。

  刘封闻言,走到刘备跟前的坐席上坐下,恭敬的给刘备请安问好。

  刘备上下打量着刘封,目蕴舔犊之情,片刻后认真道:“两月不见,我儿竟似乎又长高了不少。”

  刘封心中升起一股暖流,他确实没想到刘备第一句话竟然是关心自己的身高。

  恰恰是这份关心,让刘封很是感动。

  于是,感动的刘封也嘴甜了一回:“父亲,您倒是没有丝毫变化,还是这么年轻。”

  “哈哈哈。”

  刘备大笑了起来,被儿子奉承的感觉果然不一样,尤其儿子还是如此出色,当真让人心旷神怡。

  刘备心中明明美滋滋的,可笑完之后,却是假模假样道:“为父都快不惑了,哪里还年轻,真是连奉承话都说不好,太过虚伪。”

  刘封却是说上瘾了,凑趣道:“父亲当长命百岁,即便数年之后,年进不惑,那也才不到半程,如何当不得年轻?”

  要知道刘封所来的后世,六十岁也是青年啊,刘备才三十六,妥妥的青年。

  “好了,戏言到此为止,为父召你前来,是有要事商量。”

  刘备其实也挺享受和刘封如此父子温情的,但心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不得不切入正题。

  刘封恭敬的等待着刘备的后续。

  刘备沉思了片刻,开口道:“之前为父去豫州时,你当时就曾言说,豫州虽好,然徐州兵力不足。为父当时还有些不以为意,可如今来看,确实你的目光更为长远。”

  看见刘封想谦虚,刘备却伸手阻拦对方,继续说道:“如今鲁国陈公已愿意同为父盟约,任城国相也由宣高接掌,豫州刺史郭公,此番也和为父化解嫌隙,愿一同为朝廷尽忠。”

  刘备说的好听,其实内里大家都懂。

  陈逸已经成了刘备的藩属,臧霸根本就是刘备的直接下属,郭贡则是愿为盟友,其实本质上也是地位比陈逸更高一些的藩属。

  徐州势力自然因此而水涨船高,可相应而来的,责任也将会变大许多。

第168章 扩军计划

  别的姑且不提,至少这三个地方的武力得靠徐州保障。

  刘备思前想后,鲁国,任城和沛国北部六县,这三个地区,每个地区最少要放置一个军,即四千人,如此遥相呼应,才能保证地方稳定。

  如果遭遇大规模进攻,比如兖州的曹操,那刘备必须还要在郯城保持一支三万五千人以上的军团,随时能走水路,快速支援前线。

  这样一来,再加上琅琊的陈登,光是整徐州北方就最少需要五万两千人的部队。

  其中陆军五万人,水军一至两千人。

  同时,下邳国也需要四千到六千人,以防御沛国右扇区域以及九江东城方向的防御任务。

  最后,广陵最少必须配置一万人以上的军团,其中陆军八千至一万,水军两千。

  这样一来,徐州最少也需要六万六千人的军队规模,如果想要宽裕一些,那七八万人才够使用。

  听完刘备的话后,刘封不禁苦笑起来。

  他这次回来,可是希望刘备能够增兵广陵的。

  以目前扬州的局势来看,广陵最少需要增兵至两万人,其中最好能有两千到四千水军。

  否则,即便联合刘繇,也很可能不足以快速有效的干预江东。

  如果把江东打成了烂地,那只会成为徐州的负担,而不是后援基地。

  “父亲,我徐州现在总兵力为四万七千人。其中父亲亲卫军,二叔、三叔、子龙叔叔、国让叔叔,陈太守、臧国相皆是四千人的一军,此处便是两万八千人。除此以外,还有徐盛部两千人,太史老师一千人,子经叔叔一千人,周泰蒋钦一千人。再加上东海郡兵五千人,下邳郡兵六千千人,琅琊三郡郡兵三千人,总共四万七千人。”

  “野战主力不但不能缩编,还需要继续扩充。”

  刘封掐着手指头算:“父亲打算让国让叔叔带领所部前往鲁国,担任鲁国都尉,如此一来,鲁国郡兵可以尽数裁撤,有生计的可各自归家,没有生计的可送来徐州,统一安排屯田。如此一来,以鲁国的产出,足以供养国让叔叔的一军士卒。”

  “任城国虽然遭遇兵祸,损失不小,但元气仍在。臧国相所部,也可在当地就食,不足之处,可让鲁国和沛国为其补足,同时也需要在任城、亢父二地囤积足够的粮食,以防备敌方围城,同时也可做我徐州军前出时所依托的据点。”

  “同样,父亲若是再派一军进驻沛国北部,则依旧可裁撤当地郡兵,以我徐州军取而代之,如此一来,至少口粮可省下来了。”

  刘封的账算的非常精明,乱世养兵,最大的开销其实反而是粮食。

  你不发军饷,东汉的士卒们早就习惯了,只要你允许他们战后抢劫,屠城就行。可是你如果供应不了粮食,那这些士卒再能忍也要造你反了。

  虽然刘备魅力过人,历史上被吕布偷袭暗算,袁术打击,逃跑到海西的时候,宁可士卒相食也没有吃百姓,或是造刘备的反,但刘封是绝不希望走到那种地步的。

  如此一来,一万两千人的粮食就转移出去了,徐州就有了粮食缺口,最少可以立刻扩军一万两千人。

  “不过父亲,我并不建议您让二叔去沛国给陈公当都尉。”

  聊到话题上,刘封便开口劝说道:“二叔性格刚强,凌上而恤下,陈公乃是我们在徐州的重要支持力量,陈太守又是父亲的心腹。若是二叔和陈公闹出了不快,父亲将会左右为难啊。”

  听到这里,刘备瞳孔微微一缩,显然是听进去了。

  片刻之后,刘备开口问道:“那以你之见,派谁去为好?”

  刘封嘿嘿一笑,避而不答道:“孩儿自然是以父亲的建议马首是瞻,只是二叔确实不太适合,故而为父亲查遗补缺。”

  “你啊!”

  刘备没好气的瞪了刘封一眼,鄙夷道:“才两个月不见,你就学会在为父面前藏拙了?为父还就是要听听你的建议,说是不说?”

  刘封无奈,只能考虑起来。

  想了好一会儿,他开口道:“子经叔叔的功劳也已不少了,之前曾入开阳劝降臧太守,后来又逼降莒县,这两个月里,又辅佐孩儿拿下了广陵,击退了袁术军的反扑。可提升子经叔叔为沛国都尉,扩本部为四千人,驻扎沛国,辅佐陈公。”

  “子经吗?”

  刘备想着这半年里,确实给了牵招不少机会刷取战功,为的就是能够提拔对方。

  现在看来,也确实可行。

  毕竟都尉可远没有臧霸的国相来的显眼。

  于是刘备当即决定:“好,那就让子经去。”

  三个藩属郡国,省出来一万两千人,再加上广陵六千郡国兵的空额,如此徐州已经有了可以扩编两万人的口粮。

  广陵六千郡国兵,绝对是低了算了。

  广陵至今没有经历过战火,笮融南下时候,虽然杀了赵昱,洗劫了当地,但并没有搞屠杀。而曹操两次征伐徐州,把彭城屠成了白地,先后烧杀掳掠了二十多个县,唯独广陵幸免于难。

  广陵郡原有11县,面积冠绝徐州,是徐州最大的一个郡国,可人口却是徐州垫底的存在,仅有四十一万人。

  但现在却不同了,整个徐州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一百六七十万,广陵郡依旧还有近四十万的人口,反而大大拉近了和其他郡国的距离。

  以广陵郡的底蕴,足够养活两万人的军队。

  听到刘封的话,刘备眼睛登时瞪大,显然被这个好消息给惊到了。

  他忍不住追问道:“广陵郡如何能养如此之多的兵卒?”

  刘封立刻给刘备算了一笔账:“之前广陵,琅琊不在父亲手中,父亲仅靠残破的东海和下邳,就养活了四万余人的兵马,东海和下邳两国,眼下人口总数也不过八九几十万。广陵一郡有四十万人,又不曾遭受过战火,如何养不得两万人马?”

  “更何况两个多月前,虽然我们动兵南下,却并没有影响广陵的夏收和秋播,府库中存有数十万石粮食,足以养兵两万。”

  刘备顿时大喜,这样一来,徐州至少可扩编三万两千人,已经可以达到最低标准了。

  刘封倒是有些犹豫,他和刘备想的不一样,他其实是想省下一部分资源,继续扩大屯田规模的。

  今年的夏收已经结束了,很快就要开始秋收,相信至少可以收获六七十万石。

  如果能够扩大屯田的规模,你将来的收益就会越高,扩大的越早,性价比越高。

  目前这一点还看不出来,因为现在乱世才刚刚开启,各地的人口还有不少。

  再过五年,到了官渡之战之后,中原大片大片的荒地,曹操空有土地而没有人耕种,那时候才知道人口的珍贵。

  如果徐州能够趁着现在中原战乱,多收留灾民,恢复徐州的人口,乃至于移民江东,发展扬州。

  这可是真的能奠定日后王霸之基的举措。

  看见刘封脸上的犹疑之色,刘备心中咯噔一下,莫非还有什么难处是封儿没有说的?

  “封儿,若是有为难之事,可尽述之。”

  刘封将心中所想托盘而出。

  刘备除了刚刚听到刘封想要收拢流民,供应他们屯田的时候,微微挑眉,随后始终保持沉默。

  直到刘封说完之后,刘备才目含欣慰、赞赏、骄傲的说道:“封儿你能心系百姓,为父很是高兴。”

  “圣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天子心者得诸侯。”

  “得诸侯心者得大夫。”

  “得大夫心者,也只能得士者。”

  刘备叙说起自己的经历:“为父起家时,兵不过百,将只两员,可为父每到一地,总是尽心尽力,想着能为百姓做些什么。”

  “为父那时所想,不过是怜惜民众苦难,却不曾想到过民心。”

  “直到孔文举夸赞为父,行事之风,已暗中契合圣人教导,为父才有些恍然圣人之言是何道理。”

  “如今,我儿不过刚过冲龄,行事之风竟已暗合圣人之道,为父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责怪于你。”

  刘备高兴的抚摸着刘封的额头,感叹道:“你有如此雄心,为父当助你行善。”

  “既如此,为父可精兵简政,东海郡兵可尽数整编裁撤,留下两千精锐足以。下邳国郡兵也可裁撤一半,保留三千人。如此一来,可节省出五千人口粮。况且子仲日前和我提过,去年因有兵祸,收成不好,今年夏、秋的收成,最少能比去年多个一二成。”

  刘备掐着指头算道:“如此一来,最少可以挤出足够两万人所用的口粮,女人,老人,孩子吃食少些,怎么都能再安排个六七千户民屯。”

  这年岁,正常男性一个月需要两石粮食,女性老人少些,但也要一石半,孩子一石。

  

  不过这个数字,是农忙时的口粮,等到农闲时,口粮便可以大幅度削减,只需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口粮,就能撑过去。

  此时,郯城外还剩下数万流民,如此一来,几乎可以一扫而空。

首节上一节161/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