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73节

  鲁肃正色道:“许公先前所提,欲使我徐州援扬,肃愚钝,想请教许公,贵州欲要我徐州如何援助?”

  鲁肃此言一出,刘备父子、陈登、刘晔等人纷纷露出赞赏之色。

  鲁肃这番话可谓是抓到了重点。

  所谓一分价格一分货,报酬不论合不合适,确实至少是给了,可要求却太笼统了。

  帮助刘繇灭了袁术、孙策,这叫援扬。

  可帮着刘繇保住丹阳北部,这一样也叫援扬啊。

  可徐州所出的力气却是截然不同。

  许劭脸色微变,没想到徐州难缠的人竟如此之多。

  之前就听闻过陈登陈元龙的大名,也知道陈长文是颍川陈家的后起之秀,刘晔的才能也算是自己亲眼所见的。

  可这鲁肃又是何人?

  又是从何处出来的?

  再看看对面的关、张、甘、董,徐州才俊勇武之士怎会如此之多?

  许劭并不想回答鲁肃的问题,可偏偏这问题不答又不行。

  刘备已经看了过来,显然对这问题也一样十分关心,怎么会容许他推脱,更别说许劭也找不出理由来推脱。

  无奈之下,许劭只能硬着头皮道:“徐州军兵强马壮,锐不可当,我州军士远远不如。孙策乃是昔日江东猛虎孙文台之子,继承其父骁猛,勇烈非常。是以我州希望玄德公能助我一臂之力,将孙伯符一举消灭,至不济也要将其赶出江东。”

  “在下北海是仪。”

  是仪起身冲着许劭一礼,随后问道:“许公,那我徐州军在江东作战的人力、军械、粮秣,可是由贵方补充?”

  许劭、滕胄被噎的十分难受。

  许劭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一方面是他身体确有不适,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拖延时间。

  刘备唤人给许劭送上新的热汤,关切道:“子将先生可还好,要不今日就到此为止,备当派人去请华先生为您诊治一二?”

  许劭抬起手阻止道:“刘使君仁厚之名,果真名副其实。不过我这也是老毛病了,不碍事的。”

  刘备担心的看了许劭一眼,发现对方坚持之后,只能叹息道:“既如此,那等今日散会后,先生可在迎宾馆中休息,备当请华佗先生前往先生处,为先生看病。”

  许劭心中一暖,感谢道:“多谢刘使君。”

  刘备厚朴一笑:“许公何须如此客气。”

  许劭低头喝了热汤,又休息了会后,这才抬头回答是仪的问题:“我主如今只有丹阳半郡,委实负担不起徐州大军的消耗,还请徐州诸位多多谅解。”

  陈登开口道:“既是如此,那我徐州军更不能轻易过江了。”

  “许公,兵法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陈登侃侃而谈道:“徐州本已疲敝不堪,如何还能担负得起上万大军远驻州郡之外?以我之见,我军屯驻于广陵,可隔江呼应丹阳。若孙策西进,我广陵军随时可渡江支援。如此一来,既节省了粮食,也保证了刘扬州的安全。”

  “元龙所言甚有道理。”

  糜竺在接到了刘封的眼神暗示后,也开口支持道:“待我徐州休养两、三年,恢复了元气,积蓄了粮草,当可提两三万虎贲南下江东,为刘扬州扫清威胁。”

  许劭、滕胄四目难掩失望。

  可徐州也是无奈,总不能放着自己的百姓饿死,过江去帮你打仗吧。

  许劭,刘繇等人不是没考虑过荆州,但还是觉得对方远不如徐州靠谱。

  第一,刘表入荆州之后的手段太过狠辣,而且还有煽动蜀中叛乱的前科,怎么看都是不怀好意。而与之相比,刘备不但有仁厚之名,而且几次三番的敌强扶弱,有口皆碑。

  第二,刘表想要支援丹阳,还得先过了庐江这一关,而且水道容易为袁术所切断,远不如徐州军支援扬州来的方便。

  第三,自然是荆州军不如徐州军能打了,就算要抱大腿,那总要抱一个最能打的吧。

  许劭眼看局势不利,只能起身朝着刘备道:“孙策小儿,性如儿,嗜杀成性,与孙文台如出一辙。昔日吴地名士陆康,就是为其所逼死。现在孙策横行吴郡,吴地士人苦不堪言,如身在水深火热之中,急待刘使君救人于水火。”

  刘备面露难色。

  一方面,他又不是傻子,麾下如此之多的智谋之士已经把许劭的心思揣摩的透透的了,也给出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那就是隔江援护,孙策要是欺负上门了,那徐州军可以助刘繇一臂之力。

  可若是不上门,徐州军眼下缺钱少粮,如何能过江主动进攻?

  况且前一个是依托城市防守,另外一个却是主动进攻,难度相差何止数倍?

  徐州军的死伤,难道刘繇、许劭他们还能赔偿不成。

  可另一方面,刘备也确实对名士的抵抗力不太行,眼前求援的可是许劭许子将啊。

  当年颍川月旦评,自己就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那时候的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许劭会对自己如此低声下气。

  此时刘封突然挺起身体,冲着刘备道:“父亲,孩儿倒是思得一策。”

  对于刘封的开口,徐州文武早就已经见怪不怪。

  见此情景,反倒是许劭和滕胄惊讶的对视一眼,他们已经把刘封想的够高了,却没想到刘封竟然在徐州庙堂之上已经拥有了建策权。

  刘备略微侧首看了刘封一眼,点头道:“我儿有何想法?”

  滕胄小声的埋怨道:“国家大事,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懂什么。刘使君如此溺爱子嗣,日后如何得了。”

  许劭也是心有不满,但却慢慢摇头:“且听他说些什么。”

  得到刘备的允许,刘封说道:“如今正礼公向父亲求援,于情于理,我徐州责无旁贷。”

  刘封的第一句话,就赢得了许劭和滕胄的好感。

  尤其是滕胄,刚刚的腹诽立时不翼而飞,小声赞赏道:“玄德公之子年岁虽然不大,可见识却已然拔群,难怪能得玄德公如此溺爱。”

  许劭虽然也心喜,却没滕胄这么乐观。

  刘封毕竟只是个少年,就算他赞同,却拿不出解决粮食的办法,那也只是空欢喜一场。

  刘备,英雄也,怎么会因为自己儿子的一句话就不顾根基,强行援扬。况且刘封未必不是在先扬后抑,还得听他后面怎么说。

  果然,刘封话锋紧跟着就是一转:“可我徐州缺粮,却也是事实,而扬州的粮食所盈也不足以支持我州大军行动。”

  “因此,事情的关键点在粮食上。”

  刘封故意露出些许不自信,接着说道:“孩儿听闻豫州陈王殿下与骆国相,两人在陈国安定民心,鼓励生产,收拢流民,使得陈国民心归附,五谷丰登,粮食盈车满仓。”

  “陈王殿下乃是宗室亲王,子将公为何不寻陈王殿下和骆国相借粮呢?”

  刘封很是认真的计算起来:“若是以万人大军计,一月需要三四万石粮食。若是能借到十万石粮食,当可反攻曲阿丹徒一线,或可解许太守之危也。”

  刘封此计一出,正堂中的众人都吃了一惊,随即小声讨论起来。

  堂中一时之间,人声鼎沸。

  刘封目光扫过堂下,大部分人都边讨论边点头,也有少数人在摇头。

  不过即使是摇头的人,也不是怀疑刘封这个主意本身,而是不太看好陈王刘宠肯借粮,尤其还是如此之多的粮食。

  刘封继续开口,又出了个主意道:“此外,荆州景升公已治荆州五年,传闻得荆州士民效力,府库丰盈。荆州本就是产粮重地,若能得景升公襄助,正礼公之危局当可迎刃而解。”

  许劭、滕胄目含震惊,面面相觑。

  这刘玄德到底是如何教授孩子的,这刘封的眼光怎么会如此之大。

  在场众人想的都只是徐、扬之间的关系,纵使有智者也能看到这点,却也会因为顾忌州郡利益而无法提出。

  毕竟扬州能许给徐州江北两郡就是希望徐州能帮忙解决问题。

  若是徐州拉了其他人入局,那这好处岂不是要分给别人一部分?

  可这刘封小小年纪,居然就能压住利益之心,格局之大,让人心惊。

  刘备任由堂中众人讨论,直到声浪声小了一些后,才开口问道:“诸君,尔等以为犬子所议如何?”

  犬子之称,并非是真谦虚儿子是狗,而是因司马相如的小名引申开来的。

  寄托了父母对儿子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司马相如那般健康成长,成为拥有司马相如才华的人。

  刘备这时候称呼刘封为犬子,显然是心里对他满意之极了。

  堂中众多智谋之士没能解决的问题,我刘备的儿子却一口气给出了两条建议。

  我老刘后继有人啊。

  听到刘备的问话后,陈登当先发言:“少主之二策,登以为皆为良策也,可速行之。为求保险,可双管齐下,不论哪一路有捷音传来,都可破解当下的困局。”

  糜竺等人也都尽皆表示同意。

  荆州刘表处倒还好说,刘表的使节已经来到了郯城,稍后就要接待。

  可陈王刘宠处,到底该派谁前往?

  最合适的人自然就是许劭了。

  一来他最清楚扬州的危局,二来他本身就是豫州名扬天下的大名士,对于陈王和骆俊的说服力不是一般的大,三来这本就是扬州的事情。

  此时,刘封小声的提醒刘备道:“父亲,若是许公、滕先生没有意见的话,那不如等见了荆州来使之后,再决定出使陈国的人选。”

  刘备一听,顿感有理。

  于是,刘备对着许劭说道:“许公,不如今日就到此为止,请许公先回迎宾馆休息,我稍后便请华佗先生去迎宾馆为您诊治。”

  许劭无可奈何,他已经尽力了,可手中的牌实在太少,左右不了刘备的想法。

  况且刘备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相当给他和刘繇面子了,他心中也是感激多过无奈。

  于是,许劭起身准备离开。

  却看见刘备也同时起身,走下台阶,来到许劭的身边,握住他的手道:“许公乃天下名士,如今乱臣频起,割据地方,正需许公这样的名士匡扶汉室,捍卫正道。还请公以天下为念,保重己身。华佗先生乃徐州名医,医术超群,又有过人医德,许公当从华佗先生之言,调理好身体,才能扶危济世啊。”

  刘备一番话情真意切,饶是许劭见多识广,也被对方给打动了。

  许劭当即还礼,拜谢曰:“明公不以劭老朽,先赠以医药,后又嘘寒问暖,劭感激不尽。”

  随后,刘备亲自搀扶着许劭,将其送出正堂。

第179章 盐糖易粮

  刘封之所以提刘表,其实也是深思熟虑下的决定。

  刘繇如今似危实安,比起历史上的情况,现在的他可要好上太多了。

  刘繇至少还有牛渚的一万精兵,也有储藏在牛渚的粮食、军械、被服等各种物资。

  眼下牛渚的粮食,就足够够两万人吃一年。

  孙策成功过江之后,横扫江东,很大原因就是得到了这批粮食。

  因为周尚的突然翻脸偷袭,使得牛渚守军根本来不及烧粮,不但粮库完整的落到了孙策手里,同样军械、被服等各种仓库的屋子也一并失陷。

  这使得过江之后的孙策有钱有粮有军械,直接起飞,追着刘繇屁股一路揍。

  因此,刘封判断刘繇和许劭虽然来徐州求援了,但却并非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还有时间和本钱。

  既然如此,那刘备这边自然也可以拖一下。

  那么把刘表给拉进来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首节上一节173/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