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84节

  其实也就是徐州内部复仇的声音很小,也不知道是被曹操给杀怕了,还是屠城的关系,导致被害人就没一个亲属能逃出来的。

  总之,徐州内部的势力并没有太强的复仇欲望,甚至都不用刘备去压制。

  这也让刘备父子很是惊奇,也难怪在原来的时空里,除了刘备领头的反叛时,徐州不少郡县都有支持。其余时间对曹操最大的反抗也只是非暴力不合作了。

  哪怕陈登这样的徐州士人,在广陵拥兵万余,都没有在官渡之战这种时候去捅曹操的腰子。

  别说主动捅腰子了,但凡陈登让开广陵,让孙策北上,曹操就很可能直接跪了。

  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让刘备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负担和压力。

  辛评此时也是非常高兴,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出使徐州竟会如此顺利,轻轻松松的就把两件任务全部给解决了。

  这让辛评有些意动起来。

  其实除了青州和兖州这两个任务外,袁绍还安排给了辛评一个任务。

  只是这个任务和前面两个任务不同,并非强制性的,而是让辛评自己判断有无机会。

  这个任务就是汝南郡。

  作为天下第二大郡,汝南郡不但人口,经济规模都是天下第二,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大量的人才。

  虽然董卓乱政之后,汝南郡也受到过西凉军的几次袭掠扫荡,受创不小。

  可比起袁术祸害过的南阳郡,那情况可好太多了,更何况汝南郡本来就是天下第二大郡国的老底子。

  

  最重要的是,汝南郡原来的地头蛇是谁?

  可不就是他们袁家吗?

  整个汝南郡可以说就是以汝南袁家为马首是瞻,所以在眼下能够争夺汝南郡的人,也只有袁绍和袁术。否则之前刘封也不会力劝刘备不要涉足汝南了。

  原来时空里,曹操为什么坐拥十几万大军,打官渡时却只能带三四万人?

  可不是曹操只有几万人,你想想曹操打张绣,打刘备,打吕布,什么时候缺过士卒了。他当初在兖州第一桶金,就是击败了青州百万黄巾军,从中挑选三十万精锐编练成青州军。

  青州军战斗力强不强,这先不说,但至少忠诚度上,是很难被别的军阀策反的。

  为什么?

  因为青州军信黄巾,天然就和其他军阀处于敌对状态。

  可官渡之战时,曹操却只带了几万青州军,剩下的去哪里了?

  一方面是粮食不够,另外一方面就是汝南又又又反叛了。

  这使得曹操不得不派李通带了一万多精锐南下平叛,坐镇汝南,官渡之战时的汝南不但没给曹操提供一兵一卒,一钱一粮,相反还帮袁绍牵制住了曹操上万精兵。

  在汝南郡的争夺上,眼下的袁绍是远远不如袁术的,毕竟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袁绍隔了整整两个州,而袁术却是紧挨着。

  袁绍哪怕想派人担任汝南太守,也担心袁术手里的兵啊。

  就算有人不怕死,敢来汝南郡上任,可他也带不了多少兵马,袁术弹指可灭。

  可如果能得到刘备的支持,那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

  袁绍有信心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整个汝南郡的支持。

  不过他也知道,这要求有些过分,至少袁绍现在是拿不出对价的好处。

  因此,他把这个任务的主导权交给了辛评,让他自由决断。

  眼见刘备如此好说话,辛评忍不住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万一刘备

  若是连这件事都能办到,那他回去之后,可就是立下大功了,袁绍必然得以要职酬功。

  于是,辛评试探道:“不知使君对汝南如何看待?”

  刘备愣了一下,没领会辛评的意思。

  辛评不得不继续说道:“汝南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更是袁冀州的家乡。不瞒使君,汝南士民,无不盼望袁冀州能重回故里,至不济,也能为家乡举荐一位优秀的郡守。”

  说到这里,辛评叹息一声:“只可恨袁公路从中作梗,依仗兵强势众,屡次三番的驱赶逼迫我主举荐的汝南太守。”

  刘备跟着叹息一声:“袁公路着实可恨,尊使有所不知,先前他还兴兵犯境,欲夺我广陵,幸得州中能臣猛将,浴血厮杀,这才将其击退。”

  刘备这时候也琢磨出辛评的意思了,可他对此却是敬谢不敏。

  现在近半个沛国还在袁术的手里,自己哪里来的余力去干预汝南,更别说还是为他人作嫁衣了。

  于是,刘备诉起苦来,跟辛评大谈袁术的势力强大,不但北边染指沛国,图谋广陵,南边更是派了孙坚的儿子孙策偷袭丹徒得手,眼下正在席卷吴郡。

  这些消息辛评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的,也没有刘备现在所说的这么详细精准。

  对于袁术的死灰复燃,日益强大,袁绍是心知肚明的,更别说淮南几乎就是贴着汝南了,袁术对汝南的影响力早就已经超过袁绍了。

  这也让袁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给前线施加压力,让他们能够尽早彻底攻灭公孙瓒。

  今年年初,鞠义在鲍丘之战中大破公孙瓒,连同幽州联军一起势如破竹,攻到公孙瓒的老巢易县,势头一片大好。

  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此后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鞠义竟然顿兵于易县城下,迟迟没有进展,却消耗了大量的粮食。

  与之相比,被自己小弟打的抱头鼠窜的袁术不但在淮南立足成功,还开始扩张起来了,这让袁绍如何还坐得住。

  同时,曹操困于兖州内乱,刘表则对袁绍若即若离,这也是袁绍对刘备的扩张抱着善意容忍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现在只能倚靠刘备去压制袁术。

  辛评心思电转,试探性的建言道:“使君,汝南郡地处中原之腹,南连淮泗,北接洛京,东连彭、沛、西交南阳,此地若是让袁术得了去,恐其会对使君和徐州不利吧。评不才,敢请使君当趁早重视此事,不可轻忽大意。”

  刘备叹息道:“哎,备如何不知汝南之重,可袁家在汝南根深蒂固,士民皆服。除非本初兄能南下豫州,否则又有何人能阻止袁术掌控汝南。”

  辛评点头赞同,心里却是有了些许想法。

  看来刘备也是明白汝南郡的重要,甚至对汝南郡也是有所求的,只是没有自信,故而避而不入。

  若是这样的话,那辛评倒是有些想法了。

  不过这想法光刘备同意没用,还得袁绍点头。

  因此,辛评也一转刚才的口风,不再故意将话题往汝南郡上引导了。

  随后,刘备设宴款待辛评、郭嘉,宴至深夜才散。

  刘备亲自将辛评、郭嘉送至州府外,看着车队离开之后才转身回府。

  “父亲,看来袁本初还想要同袁术争夺汝南啊。”

  辛评的表现实在太过明显了,在场众人里,除了武将外,大部分人都能看的出来。

  刘备脸色红润,显然喝了不少酒水。

  在刘封的搀扶下,一边走一边说:“封儿如此关心此事,莫非是担心为父陷进汝南?”

  刘封笑了起来,摇了摇头:“今时不同往日,若是袁绍真能给我们名分上的支持,汝南还真能争上一争。不过孩儿觉得,贪多不厌,我徐州眼下最紧要的是夯实基础,花一两年时间搞好屯田。一旦屯田大成,我徐州就有足够的粮食增兵扩军。”

  “如此,主动权方在我们手里,而不是指望袁绍为我们做背书。”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刘封的意思他能听明白。

  若是以袁绍的名义去争汝南,确实短期效果会很好,可这汝南始终还是袁家的汝南,后患太多,而且徒让袁绍得利。更重要的是,如果袁绍突然撤回了背书,刘备一方不但没有任何反制手段,而且还会前功尽弃。

  有时候争夺的就是那一两年的窗口期。

  如果不是曹操和吕布在兖州死斗,徐州如何能这么轻而易举的拿下任城,鲁国和沛国?

  恐怕只是碰一下两山河谷的费国县、华县,都会引来曹操的大军。

  哪里像是现在,程昱亲自上门,还要好言相劝,额外付出代价,为的就是安抚住徐州别做傻事。

  这样的好事别说晚个一两年了,哪怕就是再晚一两个月,曹操把吕布赶出兖州之后都不行。

第185章 郭嘉献策

  次日,刘备以陈群为使,前往迎宾馆征辟郭嘉为从事。

  郭嘉欣然接受,前往州府谢恩。

  双方走过流程之后,刘备带着一些期待的询问道:“奉孝乃当世智者,可有言以教我?还望奉孝放心直言,备闻过则喜。若奉孝言之有物,备定当从君之言。”

  刘备的态度让郭嘉心情激动,早在来之前,他就打算进言刘备了。

  这既是报答刘备看重之情,也是对刘备的一次试探。

  于是,郭嘉开口道:“蒙明公恩重,嘉敢不从命?”

  略微沉吟了一下,郭嘉开口道:“嘉闻天下强弱,智者胜。昔项羽百万之众,号令天下诸侯,却为汉祖所灭,何因也?唯智胜。今天下板荡,群雄并起,草莽龙蛇,小则据县,大则连郡。值此乱世之际,以嘉观之,明公当有三件要事,须从速改之,否则,久定成患。”

  刘备、刘封闻言,顿时精神一振。

  郭嘉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之感,但因为刘封的铺垫,刘备并未心生不满,而是打算认真倾听。

  刘备甚至还表态道:“请君放心直言,备洗耳恭听。”

  刘备父子的态度,让郭嘉兴奋了起来,但头脑依旧保持冷静的开口说道:“其一,季汉以来,繁礼多仪,铺张浪费成性,更有攀比之风。使得郡县官吏不思治理百姓,反而用心钻营,此弊端之一也。徐州乃明公继承于陶恭祖,陶公昔日便以奢靡闻名,徐州上下,皆有效仿之心。若明公不趁早整顿,迟早文恬武嬉,到那时,自保徐州都恐不及,更遑论进取中原?”

  刘备面色沉静,没有说话,刘封倒是微微点头。

  徐州在陶谦在时,确实铺张成性,陶谦手底下的几个亲近重臣,哪一个不忙着贪污受贿,置办产业?

  曹宏在徐州不过数年,已经积累下了数百万的财产,而笮融则更为夸张,居然直接卷了陶谦上亿的钱粮跑去扬州了。

  曹豹、许耽稍微好些,可也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本质还是一路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陶谦以及他周围的亲信都是这样的,整个徐州官场风气如何能好的起来。

  之前徐行县就发现了许多问题,可见一斑。

  郭嘉继续说道:“其二则是用人,明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声名早已远播。嘉在河北,也屡有所闻。嘉初来,不知明公用人之道,暂以袁本初之用人所失以谏明公。用人之道,首在于用,次在于求。若不能知人善用,所求之人愈多,则其内裂愈甚。袁绍麾下,河北之人与河南之人相争,冀州之人与幽并之人相争,袁谭之人与袁尚之人相争,蝇头苟利之人与胸怀天下之人相争。”

  “如此争权夺利,皆因袁本初求人而不能用人,莫说各尽所长,人尽其才了,恐其连各按其事都做不到。长此以往,焉能不败?”

  郭嘉面色诚恳,语出赤诚:“嘉望明公能以本初之患引以为戒,首重用人,不求人尽其用,只需各守其职即可。”

  刘封闻言,心中很是震惊。

  郭嘉这番话可谓是飞龙骑脸了,而且还有拿袁绍的问题来提醒刘备的意思。

  他忍不住去看刘备,担心自己老爹会勃然大怒。

  却看见自己父亲依旧面沉如水,不动声色,既没有被郭嘉的谏言所激怒,也没有赞同对方的意思。

  郭嘉见刘备依旧不出声,便继续说道:“其三,季汉以来,天下律法日益宽纵,豪强劣士无所顾忌,各地官吏徇私枉法,甚至互相勾结。陶公在时,为得地方豪强效力,更是纵容不法之行。明公若要匡扶汉室,平定天下,法不可废,吏不可不治。嘉恳请明公严明律法,整顿官吏,使豪强受约束,使百姓得安宁。”

  面对冲着自己大礼参拜的郭嘉,刘备终于动了。

  只见他起身快步走到郭嘉身边,将对方搀扶了起来,随后在对方惊讶中,大礼拜谢道:“先生以金玉良言教我,备为天下百姓以谢先生。”

  郭嘉如何敢当刘备之谢,赶忙侧身避让。

  可刘备却是恭恭敬敬的拜倒了下去,一丝不苟的叩首道谢。

  “先生之言,并非单纯为备,更乃是为了天下百姓。”

  刘备语挚情长道:“备乃是为天下百姓而谢先生。”

  刘封在旁边看的有些懵逼,诚然,郭嘉所说的问题确实都是徐州目前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

首节上一节184/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