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郭嘉可不是什么为民请命的主,他之所以规劝刘备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增强徐州的实力,最终问鼎中原。
不过现在刘备倒是把郭嘉当成了和自己一样的爱民之士了,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美妙的阴差阳错了。
对于郭嘉的意见,刘备的态度就是全盘接受,无有不从。
其实徐州也已经在开始整顿内部统治体系了,陈登在琅琊,徐在东海,以及刘封将来在广陵,都拿下了不少罪大恶极的底层官吏。
只是碍于手中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否则就连能力不足的县级官员也该调整的。
刘备拉着郭嘉的手说道:“奉孝,备欲拜汝为军机从事,负责一切对外谍报行动。”
这职位之前也让荀攸选择,但荀攸没要,选了长史从事。
既然如此,那郭嘉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原来的时空里,郭嘉在曹操那做的也是这方面的事务,为曹操提供最精准的情报。
随后,刘备亲自设宴款待郭嘉,并为其在州府内安排住处。
宴后,郭嘉就告别了辛评,前往州府中就职。
三日之后,刘备在州府中为刘封元服加冠,同时赐字为子升。
自此,刘封,字子升。
同时观礼的还有来自各方的使节,就连北方的孔融都派了署吏前来,那人还恰好就是郑玄之子郑益。
观礼结束之后,各方使节开始离开郯城。
许劭启程前往陈国,同行的还有被临时叫回来委以重任的步骘。
步骘被刘备父子委托陪同许劭、滕胄一起前往陈国,商量借粮买粮等事宜。
程昱返回兖州,辛评返回冀州。
在送别程昱和辛评的时候,在刘封的建议之下,刘备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对于程昱,是礼貌而客气的送别。
对于辛评,却是热情而厚重的送别。
别的不说,光是各种礼物就价值百万钱,其中霜糖、雪盐的价值就占了半数。
辛评对此大为震惊,连连推辞,却为刘备所拒。
“仲治,你我一见投缘,只恨不能得你辅佐,这些礼物,不过略表备之心意,只愿日后本初兄能扫荡天下,匡扶汉室,你我可同殿为臣。到时便可长相往来,早晚得闻仲治良言。”
刘备的一番话,听的辛评很是感动:“评何德何能,竟能得使君如此厚爱。希望使君能保重身体,日后与我主扫平不臣,匡扶汉室,当可有再见之日。”
程昱在旁冷眼旁观,他丝毫没有因为刘备厚此薄彼而感到不悦。
相反,程昱还因此高看了刘备一眼。
若是刘备想要离间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那才是枉做小人了。
世人只知道他程昱不受刘岱征辟,却闻曹则喜,形同小人。
可刘岱也配他程昱辅佐吗?
他程昱王佐之才,只因出身低微,就不能自择主公了?
区区一个刘岱征辟他,他就要像条狗一样的感恩戴德?
明明是他帮了刘岱的忙,可整个兖州却传他不识好歹,更笑他应辟曹操时前后相背。
因此,程昱从来不把自己和底层人当成一类。
刘备随后还嘱咐辛评,车上还有价值两百万钱的礼物,其中一百五十万是为袁绍备下的,剩下的五十万中,三十万是赠与袁谭的,最后还有二十万钱的礼物,是给郭图郭公则的,希望辛评能够代为转交。
辛评有些惊讶,如果说给袁绍,袁谭送礼,那给郭图送礼则太出乎他意料了。
其实刘备也没这想法,完全是让刘封撺掇的。
刘封可是太清楚郭图的能量了,这位郭图郭公则,毫不客气的夸一句河北贾诩绝不为过。
郭公则一生行事,只贪图个人得失,邀宠袁绍,揣度本初心意,枉顾是非对错。
这就是一个十足十的小人,比之自私精致利己的贾诩还要恶心太多了。
贾诩好歹还在不伤到自己的前提下尽量做些好事,比如劝阻李、郭汜屠杀百官,顺水推舟的让李同意汉献帝东归等等。
可见贾诩还是有良心的,虽然不多。
但问题就是,往往这种小人虽不能成事,却能坏事啊。
因此,刘封力劝刘备交好郭图,将来未必不能以郭图制曹操啊。
况且郭图本身就看不起曹操,若是能够再添上一把火,哪怕只是让袁绍和曹操关系变得更为僵硬一些,这几十万钱都太值得了。
要不是怕吓到郭图,刘封都打算送他个五十百万的。
反正也是霜糖、雪盐为主,刘封还真不差这几十斤的货。
听见刘备对郭图的一番夸赞,辛评心中却是对郭图升起了些许反感。
先前郭图对刘备的嘴脸,他可是看的一清二楚,现在再看看刘备对郭图的推崇,几乎把他夸的和自己并列了。
这让辛评有些不快,甚至产生了想将郭图的真实态度告诉刘备的想法。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想法,辛评当然不可能真这么做,相反,他还要代郭图感谢刘备的厚赠。
送走辛评之后,刘备和刘封回了府邸。
此时,郯城中只剩下了荆州使者刘先,以及糜竺、荀攸、郭嘉等寥寥几人,其他人自然也各自返回职务所在去了。
糜竺有意出任彭城相的事情,刘封也和刘备提过了。
刘备倒是觉得可行,毕竟彭城地方不大,可却都是沃土,若是荒废着实在是太过可惜。更别说彭城地处交通要道,商旅纵横,同时还有大量的铁矿和煤矿等资源了。
于是,刘备找来糜竺商量了一番,确定了糜竺确实如刘封所说的那样,想要外任彭城相。
随即,刘备便举荐糜竺出任彭城相。
这样一来,徐州别驾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刘备询问起刘封对别驾的想法,刘封却是笑了起来。
“父亲,你是否忘了张昭、张二人?广陵除此二人外,还有秦松,陈端等人,皆是州郡之才,当可一并征辟。”
听到刘封的话,刘备面色有些不虞。
实在是张昭太不给面子了,两次征辟,两次拒绝。而那张也没好到哪里去,之前派人前往征辟,竟以年老体弱不应。
刘备显然并没有忘记这些。
“父亲,张乃是本郡茂才,少年时就游历洛京,入太学,师事博士韩宗。灵帝时,甚至受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司空荀爽三府辟为掾,皆辞不就。”
刘封笑道:“父亲,您与此三人相比,何人更贵?”
刘备面露赧色,干咳一声道:“大将军受命辅政,乃我朝惯例,为父如何能比?朱乃汝父故官,平黄巾,定内乱,功勋卓著,为世人敬仰。荀爽乃天下名儒,又参与诛董事业,虽功未成而身先死,依旧为天下人敬仰。”
“为父如何能与此三人相比。”
刘封宽解道:“父亲,既然这三人的征辟,张都能拒绝,那父亲又何必因此而挂怀呢?况且此二人所想,孩儿倒是有几分揣度,若父亲有兴趣,孩儿可与您一说。”
刘备听闻此言,倒是真来了兴趣:“好,为父就听汝一言。”
“此二人乃是明哲保身之士,虽无舍身为民为国之能,却也能看清世情,故此隐退江湖,想以此来独善其身。”
刘封认真分析道:“因此,二张先前拒绝父亲,实是并不看好父亲能长期执掌徐州。故此,眼下应该羞愧的乃是二张,而绝非是父亲您啊。”
“二张此时都暂居于广陵,张于江都,张昭于海西,无非是观时而动,避祸江东。”
说到这里,刘封笑了起来:“可父亲您看,我们所定之策,乃是先取扬州,稳固淮泗。以二张的眼光自然也能看出这一点。他们的退路都已为我们所取,如何还会心存侥幸?”
刘备也跟着笑了起来,二张想着情况不对,就逃过江去,可若是扬州也能为自己所得,这二张不就还是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了吗。
“只是二张毕竟是有气节的名士,父亲还需以礼相待。”
刘封解释道:“当初陶公表举张昭为茂才,却为后者坚辞不受,哪怕为此入狱,性命危如累卵也不妥协,可见此人个性之刚强。”
“张虽不如张昭性烈,却也有名士气节。”
刘封继续劝道:“此二人乃是徐州名士,在徐州至交好友众多。若能得此二人襄助,父亲在徐州的声望当能更高上三分。即便他们当真不愿从我,也可让他们自由离去,切不可忘了曹兖州诛边让之事。”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刘备要是真杀了张、张昭,虽不至于像兖州那样全徐皆反,但徐州大部分士人从此离心,却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张昭是彭城人,张是广陵人,两个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徐州名士,亲朋好友俱在徐州,说不得就是陈都得亲自出面挽救一二。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要是硬杀了两人,如何能不让人寒心。
刘备脸色一变,随即没好气的白了刘封一眼:“汝父在你眼中就是如此德薄吗?怎会如此胡乱杀人。”
刘封讪笑道:“父亲自然不会,孩儿只不过多上一嘴罢了。”
刘备转而沉思片刻:“那依你之见,显然是要请张昭来当着别驾,张来当治中了?”
刘封直接承认道:“正是如此。”
刘备点点头:“既如此,那你就跑一趟吧,替为父去请这两位来州朝吧。”
刘封先是一愣,他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请刘备亲自出马。
可现在一想,刘备若是亲自出马也确实不妥。
一来从没有如此的先例,堂堂州伯亲自去征辟别驾,整个季汉朝都没有这样的事情。
如果真这么做了,张昭要是应辟了,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如果张昭认为刘备的行为于理不合,牛脾气上来了拒绝征辟,那刘备可就真里外不是人了。
倒是刘备的想法很正确,让自己儿子亲自跑一次,可谓是诚意十足,而且刘封又是小辈,就算征辟失败了,也没任何损失。
刘封手头也有不少事情。
不论是从广陵调兵北上,还是打算对东海盐豪下手,这些事情刘封都是有跟刘备报备过的,对方也是知道自己有多忙的。
没想到面对刘封幽怨的眼神,刘备竟然笑道:“我儿何必如此惺惺作态,所谓能者多劳也。”
刘封无奈,只能应命。
不过往好的地方想,他亲自跑一次,自认为成功率也能高上不少。而一旦真把二张给请来了,那确实大大有利于刘家对徐州的统治。
凡事趁热打铁,刘封领命之后,第二日就离了郯城,取道朐县,往海西而去。
第186章 张昭请罪
出发之前,刘封找上了荀攸、郭嘉,把事情跟两人一说,想听听他们俩有什么意见。
不论是荀攸,还是郭嘉,智谋这一块可以说是当世的T0级了,或许郭嘉比荀攸差上一点,那也是T1肯定也是没跑的。
有这样的大拿不用,岂不可惜。
果然,荀攸听完之后,给刘封出了个主意。
“听闻先前张子布为陶公表举茂才,为其所拒之后,被陶公下狱问罪。”
荀攸说道:“陶公当时是有杀人之心,却为别驾赵昱、治中王朗所阻。”
“赵昱、王朗与张昭乃是一道成名,彼此之间又是至交好友。昔日张昭就曾推让孝廉于赵昱。赵昱日后得知张昭为陶公下狱之后,与王朗一同死力营救,最终成功说服了陶谦释放了张昭,让其居住于郯城,后避至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