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99节

  尤其是两句话,深深的打动了周瑜。

  第一句话是,孙家全取江东之时,就是周尚卸任丹阳之日。

  第二句话是,袁术对周家的忌惮,更在对孙家的忌惮之上。

  原因很简单,周家可是二世三公的淮泗第一大家族,而且势头极猛。

  别看后世孙吴什么四大江东世家,这些人给周家提鞋都不配。

  在桓灵二帝时期,周家其实上窜的势头相当厉害,如果东汉能再稳定个二三十年,周家最少也是个三世三公的家族。

  可惜周瑜因伤而死之后,周家就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了。

  周瑜冷静下来之后,认真的推演了一下,发现还真如刘封心中所说的那样。

  孙家要是真的把刘繇赶走,夺下了江东,周家反而保不住丹阳这块地盘。

  以袁术以往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以自己门生故吏加孙家将领五五分,非袁术门生故吏的其他士族子弟,在他手里几乎分不到蛋糕,而且往往还会成为受害者。

  真是这样的话,那周家现在真正要做的反而是帮助刘繇稳定局面了。

  周瑜小心的取出另外一封书信,是刘封最近寄来的一封。

  在这封书信里,刘封不但毫无遮掩的告诉周瑜,刘繇已经向徐州求援,而且徐州也已经答应了。

  目前大军驻扎在广陵,不日就要渡江入驻江乘县。

  只是因为粮食短缺,目前无法大规模渡江行动,希望周家能够站在刘繇一边,稳定住局势。

  刘封还极力邀请周瑜前往徐州做客,并暗戳戳的表示,若是周瑜有意徐州的话,徐州早就虚位以待了。

  与刘封的热情诚意相比,孙策这边就很没有诚意了,通篇都是叙旧,怀故,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承诺。

  虽然周瑜也清楚,孙策并没有太大的实权来酬功。

  帮一把兄弟没关系,尤其还是自己欣赏看好的兄弟。

  可如果要自己家付出惨痛代价来帮助兄弟,这可就说不过去了,也没法和家族交代啊。

第196章 孙乾访会

  其实刘封也不算欺骗周瑜,历史上周家就是落了个鸟尽弓藏。

  孙策横扫江东之后,周尚就被扒掉了丹阳太守的职位,被叫回庐江,同时还委任了自己的从弟袁胤为太守了。

  这一釜底抽薪,使得周家在丹阳的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不知道当时的周家有没有后悔抛弃刘繇,援助孙策这一举动。

  当然,刘封也不是傻子,他虽然没有欺骗周瑜,所说的一切情报也都是真实的,可问题是,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情况都告诉对方。

  显然诸如徐州正在往豫州和荆州方向采购粮食,以及朐县获得了几十万石粮食的事情,刘封却是一个字都没说。

  如果周瑜真的以刘封书信里的情报来对刘封做不利的事情,恐怕会摔上一个大跟斗。

  “再看看吧。”

  考虑再三,周瑜还是决定再观望一阵。

  无论如何,徐州军确实已经饮马长江,而刘繇的扬州军也的的确确和对方关系不浅。

  周家的细作也早就传回消息,许劭和滕胄前往徐州求援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太久。

  周瑜最终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至少现在名义上的丹阳太守还是周尚,而且周家也实际上掌握着下丹阳的实权。

  对于刘封邀请周瑜前往徐州游历的邀请,他还真就动心了。

  不过动心归动心,贸然前往,风险还是不小。

  于是,周瑜将书信收好,然后取出一张佐伯纸,开始书写起来。

  这封书信乃是寄往徐州鲁肃的,他和鲁肃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两人一见投缘,而且对鲁肃的能力、眼光、品行,周瑜也是非常认可。

  因此,周瑜想要从鲁肃那里探听一些情报。

  哪怕这些情报只是鲁肃可以透露的部分,也未必没有价值。

  ***********

  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孙乾终于到达了会稽郡沿海,自钱塘县登陆,不及休息,便轻车赶往会稽郡治所山阴县。

  山阴县也就是后世的绍兴。

  别看日后的绍兴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生怕被宁波和杭州给瓜分了。

  可在东汉,山阴就是会稽郡的郡治所在,不论经济,人口,都毫无疑问的压了杭州和宁波一头。

  此时的王朗也为孙策猛攻吴县而感到惊怒。

  袁术虽然名为左将军,可实际上却是汉贼,但凡忠诚汉室的地方官员,就没有一个服气袁术的。

  从陈温到陆康,再到陈,又到王朗。

  他们都早就看穿了袁术的残暴和二心。

  眼下孙策势如猛虎,连下吴郡四县,还在香草河大破刘繇,吴景大军又把吴郡郡治吴县包围,连日猛攻,几次险些破城。

  要不是吴地士族在这关键时刻,经过豫州名士许靖的调和,暂时放下了和吴郡太守许贡之间的矛盾,全力支援许贡守城,恐怕吴县早就被吴景给拿下了。

  其实孙家在整吴地的声望是相当复杂的,支持孙家的人和反对孙家的人都相当的多。

  很多人都只知道孙策攻打庐江,害的陆康最终病死,陆家的子弟伤亡过半。

  可知道孙家对陆家有恩情的人却并不多。

  当初孙坚在长沙担任太守的时候,隔壁的零陵郡宜春县被反贼围攻,局势岌岌可危。

  按照东汉的制度,太守的职权只在自己的郡境之内,非中枢诏令,太守不得带兵出境。

  当时孙坚的属官、亲信左右力劝孙坚,可孙坚却说:“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即使以此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

  孙坚去了之后,零陵叛匪居然畏惧他的大名,一哄而散。

  当时宜春县的县令,就是陆康的侄子。

  孙坚直到死,应该都是汉室忠臣,其言其行,一片忠汉之心。

  只是汉末的士族却从来不信任孙坚,也不喜欢孙坚。

  因此,相对简单划分的话,那么在吴地,士族就是坚决的反对派,平民则大多支持孙家,而豪强则对半开。

  这样的结果在孙策进入吴地之后,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孙策现在手里总共就吴郡北部的四座城市,全部都是他派兵攻打下来的,没有一座是直接投降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看出吴地的统治阶级其实是不欢迎孙策的。

  可孙策在占领曲阿之后,短短的几十天里,就有数千人来投,从这一点上来看,孙家在吴地的声望又是很高的。

  可见,支持孙家的人大部分都是平民了。

  而豪强大概率还都在观望,或者倾向于和士族联手,使得孙策在江东举步维艰。

  听到孙乾报上名字和来意时,王朗立刻下令迎接。

  王朗本就是徐州东海郡郯城人,刘备现在的治所就是王朗的家乡。

  刘备素有仁德之名,现在又是徐州牧,王朗本能的对刘备抱有好感。再加上他此时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也想通过孙乾了解一下家乡的妻儿亲人的近况。

  见到孙乾之后,双方分主宾坐下。

  孙乾从怀中取出两份书信,让近侍递给王朗。

  “王府君,这两份书信,一份是您家人给您的家书,我主派我前来来之前,就告知了您的家人,并让他们修书一封,容我带来。”

  孙乾好整以暇的向王朗介绍道:“另外一封书信,则是我主亲自所书。眼下孙策横行吴地,攻打吴县,一旦让他夺取了吴县,下一步必然会是会稽,王府君当早做准备。”

  听说是家书,王朗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徐、扬虽然紧挨着,可距离着实不近,毕竟王朗的家乡可是在徐州北部的郯城,而会稽则在江东的右下方。

  不过王朗毕竟是名士能吏,压下心中的激动后,他先行打开的却是刘备的书信。

  刘备书信中,自然是先对王朗表达了一番钦慕思贤之情,同时狠狠夸奖了会稽郡功曹虞翻一番,随后则开始给王朗分析了孙策占领吴地之后,必然会兵锋直转会稽,以及预测孙策的进攻方向。

  除此以外,刘备在书信里还向王朗推荐会稽名士周昕,并详细介绍了周昕与袁术的宿怨。

  周昕兄弟三人可是铁杆的袁绍党,当初曹操和刘备来丹阳募兵的时候,周昕就很大方的一口气支援了他们四千人。

  后来又为了袁绍在豫州和孙坚大打出手,战败之后退往扬州,结果没两年又赶上袁术逃跑来扬州,双方又是一顿火拼。

  虽然史书上周家三兄弟只有寥寥几笔,可实际上这几年里,这三兄弟真没少出场。

  王朗看罢之后,心中很是震惊。

  因为刘备心中所写的想法和推测,竟然与他不谋而合。尤其是刘备预言孙策必然从固陵渡钱塘江攻击固陵旧城,这让王朗很是钦佩。

  至于书信最后所写,提醒王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固陵的西南边,有一条查渎小道,可渡江后直通高迁屯。

  同时,书信中还告诉了王朗一个重要情报,孙策之从叔孙静此时就住在钱塘江对岸的富春县。

  一旦孙策顿兵于固陵城下的话,那么孙静是一定会去给孙策送兵送粮送计谋的。

  孙静在富春县居住多年,他不会不知道查渎小道的情报,而这个高迁屯就在固陵和余暨县之间,是最适合囤积粮食的兵家要地。

  如果王朗采纳固守固陵的意见,那么高迁屯必然会成为王朗军重要的前线屯粮点。

  一旦孙策派出奇兵出查渎小道,直插高迁屯,不但能直接切断固陵前线和余暨县之间的联系,还会有断粮的风险。

  而孙策军占领了高迁屯,反而会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主客之势,瞬间易手。

  看完这一段,王朗直接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是真不知道查渎小道的存在。

  若是等孙策过了钱塘江,兵临城下了才知道这个消息,那对王朗军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尊使,刘使君目光远大,军略过人,朗叹为观止。”

  王朗放下书信,将刚才紧张到屏住了的废气缓缓吐出,感激道:“此书信中的金玉良言,朗必牢记不忘。”

  孙乾拱了拱手:“王府君之赞誉,外臣回返之后,定当如实禀告我主。王府君,周昕先生乃是会稽名士,我主建议府君千万不可忽视此人。若得周昕先生襄助,会稽郡能幸免于难的把握当大大增加。”

  王朗点点头,今日所闻甚多,他也需要和自己的亲信心腹商议。

  “尊使远道而来,如今也该累了,请先歇息一晚,明日我当设宴款待尊使。”

  孙乾欣然从之。

  等孙乾走后,王朗立刻把功曹虞翻给请了过来。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性格直率坦诚,辅佐王朗守护会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也成功的保住了王朗的性命。

  虞翻不但为孙策器重,就连曹操也想要招揽他,其才能也是非常卓绝的。

  听了王朗的话后,虞翻登时色变,脱口惊叹道:“刘使君莫非来过我会稽?”

  王朗摇头否定道:“刘使君常年在北,不曾到过会稽。”

  虞翻却是惊容不减:“只看刘使君对我会稽地形如掌中观纹,就连我这本地人都不知晓的查渎古道,他却知道,翻并非是不信府君之言,只是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难以置信了。”

  

首节上一节199/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