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15节

  对于郭援的问题,辛评解释道:“文渊,此事我们私下说说无妨,但在堂上,姑父便是唯一一个不宜提出此策之人。”

  郭援还是不解,一脸迷茫。

  郭图笑着捋须道:“文渊,你姑父刚刚才献上南下青徐,攻打刘备之方略,转头又献上联合刘备,以徐制扬,借兵入汝南。这不就等于告诉别人你伯父在耍诈了吗?”

  郭援仔细想想,恍然大悟,还真就是这个味道。

  只是郭援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又想起了另外个问题,朝着郭图问道:“族父,您曾经不是特别厌恶刘备的吗?怎么如今反而帮他说话了。”

  郭援不问还好,一问之下,郭图脸色竟然突然变红,支支吾吾起来。

  辛氏兄弟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别人不知道,他们俩还能不清楚吗。

  刘备送的那一车车财帛货物,其中可是有一部分是郭图的。

  收了这么厚重的礼物,又没什么深仇大恨,郭公则虽是个小人,但他的长处就是身段灵活,自然不能再和徐州为敌了。

第208章 勾心斗角

  郭图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模版,在后世隋唐时期,有一个六边形郭图,那就是隋之奸臣,唐之名臣裴矩。

  郭图这类人历来最大的优点就能洞察人心,尤其是主君的心思,但他们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

  他们永远都能把自己的利益和心意贴合到主君的心思上。

  简单的来说,就是他们会无脑迎合主君,然后再在主君的计划里谋取自身的利益和好处。

  袁绍拒绝迎立献帝,被许多人视为败笔,而其中坚决反对的郭图,就被视为了愚蠢的典型。

  可很少有人知道,袁绍阵营里第一提出迎立献帝的人正是郭图。

  正是今年(195年)冬日,汉献帝在曹阳被李、郭汜等人追逼,逃到河东。

  袁绍特令郭图为使节,前往河东拜见献帝。

  郭图回去后,劝说袁绍迎奉汉献帝,袁绍却坚决不从。

  面对袁绍坚决的态度,郭图不思如何劝谏,让袁绍明白迎立献帝的好处,反而摇身一变,为了迎合袁绍的心意,转而成为了反对迎立党。

  日后沮授、田丰好容易说动袁绍迎立献帝,可郭图却和淳于琼却一起横插一道,硬生生搅黄了此事。

  原因不过是因为此时再提出这条建议的人已经不是他,而是河北派了。

  既然我得不到这好处,那河北派也别想得到。

  至于是否对袁绍有利,那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因此,刘封坚决贯彻了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的方针,重贿于辛评、郭图。

  不求他们帮着自己说话,但求他们不要居中挑拨抹黑就很好了。

  不过如今看起来,刘备给的倒真的是太多了,别说是辛评了,就连郭图都过意不去,主动为刘备在袁绍跟前美言了。

  郭图也没搭理自家族侄,自家这个族侄有些憨,半是转移话题,半是真心求教道:“仲治,眼下河北人提议以徐制扬,又想要表举人前往汝南,你说我们是否要反对之?”

  “反对?”

  辛评笑了起来,乐道:“我等为何要反对?”

  辛毗在一旁也是笑着补充道:“河北人此议,可谓是正中下怀。难道他们河北人真敢去汝南上任?”

  郭图、郭援恍然大悟,确实正如辛毗所言,河北人在河南全无根基,就算有袁绍的支持,可隔了那么远,哪怕真被刘备给扶持起来了,那也不过是个空头太守,实权估计早被下面的汝南士族给瓜分了。

  若是如此,那袁绍最担心的事情,也即是被刘备鹊巢鸠占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因此,即便河北人真敢去,袁绍也不会同意的。

  袁绍能选择的,只能是河南士人,尤以颍、汝士人为重。

  若是如此的话,郭图心里倒是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仲治、佐治,你们觉得我来毛遂自荐,可乎?”

  辛评、辛毗心中冷笑,郭援是真傻,你郭图却是装傻。

  要真能去,就算我辛评不想去,我不能让我弟弟去吗?

  “自是可以。”

  可表面上,辛评却是大力支持:“若是公则想去,评定当全力支持。”

  郭图闻言,顿时大喜,对辛评感激备至。

  辛毗目光闪烁,心里有些不解兄长为何会如此支持郭图。

  等到郭图、郭援走了之后,辛毗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辛评却是神情淡然道:“汝回头可修书一封与大公子,此时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刻,公则身为大公子心腹智囊,如何能远去南方?”

  辛毗恍然大悟,郭图早就投靠了大公子袁谭,也是袁谭身边最为活跃的一个谋士。

  如今袁谭、袁尚纷争已起,两派屡次争锋,大公子袁谭如何肯让郭图离开?

  如此一来,那就不是他们辛家不支持了,而是他郭图自己走不了了,不但当不上汝南太守,还得欠他们辛家一个人情。

  到那时候,郭图恐怕还得反过来支持辛毗前往汝南了。

  辛毗忍不住赞叹起来:“兄长真神机妙算也!”

  紧跟着,辛毗有些自信不足道:“兄长,若是小弟真能前往汝南,该如何是好?小弟恐怕不能胜任啊。”

  辛毗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虽然也算是颍川名士,但毕竟只是小辈,别说和荀文若、钟元常相提并论了,就是陈群陈长文的名声都在他之上。

  汝南那帮人平素就自认河南第一,他还当真是有些虚了。

  辛评叹息一声,点拨起自家这个傻弟弟道:“你去了汝南,莫非还真是为了袁家不成?”

  辛毗直接傻了眼,不是为了袁家,难道还是为了咱们辛家?

  可咱家没这么大的实力啊。

  辛评看见辛毗的反应,就知道自己弟弟又胡思乱想了,只能继续剖析道:“你若能去汝南,愚兄有一策,可让你转危为安。”

  辛毗赶忙道:“还请兄长指点。”

  “此策乃是干脆利落的依附于刘玄德,河北之事,自有兄长为你遮掩,你只需明面上依旧忠于河北即可,料想刘使君也乐得如此。”

  辛评上策一出,辛毗顿时惊掉了下巴:“兄长,您这是……”

  显然诸如背叛之类的词硬生生的被辛毗给咽了下去,他可不想用这种词汇来形容自己家的兄长。

  “哎,我等舍弃家业,来河北投奔袁绍,实是情非得已。”

  辛评叹息道:“若不是颍川故乡为董卓西凉军所扫荡,残败不堪,我等如何会全族北上。”

  “之前是无可奈何,可眼下却有这么个机会。”

  辛评盯着辛毗道:“若是这汝南太守争不来也就罢了,若是真让争到了,你切不可小觑刘备,更不可与其争夺汝南实权,否则不只是你死无葬身之地,恐我辛家也要为你牵连。”

  “兄长!?”

  辛毗大惊失色,原先还以为辛评是受了刘备的礼遇,故而对刘备很是欣赏感激。

  可万万没想到,辛评竟然对刘备的评价也如此之高。

  看见弟弟不可置信的神情,辛评也就透露了一些消息给对方:“奉孝此人,你往日也对他很是赞赏,你可知道,奉孝已经投入刘使君麾下。”

  辛毗神情又震,他和郭嘉也很熟悉,彼此都是亲戚,郭嘉又和自己兄长交好,经常来辛评家中蹭酒,彼此之间自然不陌生。

  对于郭嘉的才干和眼光,辛毗也很是佩服。

  没想到郭嘉竟然会弃袁绍而就刘备。

  一想到郭嘉的眼光,辛毗忍不住佩服起自家兄长来,口中喃喃道:“竟是如此。”

  辛评却嗤笑一声:“何止于此,陈群陈长文、张昭张子布、张张子纲,陈登陈元龙,此皆是天下之才,竟无一例外的为刘备所得。你还觉得刘备是庸人吗?就算刘备说他只想保境安民,偏安一隅,可现实却是他助鲁相退郭贡,助刘繇制袁术,扶持陈入主沛国,又降服郭贡,使其表举臧宣高为任城国相。如此种种,竟丝毫不逊色于明公。”

  说到这里辛毗啧啧称奇:“昔日在平原,刘备为大公子略败,除了同他那几个兄弟武艺高强之外,并不特殊之处。不想去了徐州之后,竟是潜龙升渊,脱胎换骨一般。”

  辛评点点头:“不论如何,刘玄德其势已成,有郭奉孝在彼处,我们就有了故交情分,切不可断了联系。”

  辛毗尊敬的应道:“是,兄长。”

  ***************

  蔡琰放下手中的书信,这乃是她父亲蔡邕的至交好友孔融所留的书信。

  书信中告知蔡琰可放心居住,刘玄德乃是正人君子,仁德之主。

  同时孔融还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青州地方不靖,道路难行,他本来是想要接她去北海的。

  眼下世道大乱,各地盗匪成群,乱兵四起,各路诸侯混战不休。

  徐州反倒是在刘备的治理下,得保一方安宁,让蔡琰不要多想,就在徐州好好待着。

  孔融的为人,蔡琰还是很钦佩的,也认可对方的学识,内心已经决定听从对方的意见,在徐州常住一段时日了。

  放下书信后,蔡琰的目光又转到了案几上的纸张上。

  这些纸张通体白皙,表面匀称光滑,比起蔡琰所见的所有纸张都要平整细腻,这让她忍不住心生好奇。

  蔡琰此时不过十九岁,正是女性最为美好灿烂的时光。

  蔡琰的容貌很是出众,可比容貌更为出彩的是她独有的气质。

  一双明镜如水的眸子里星光烂漫,柔顺婀娜,娴静典雅的姿容下,却藏着一颗百折不挠的坚韧之心。

  “夫人,刘使君和刘公子来了。”

  “知道了。”

  蔡琰一听,起身来到门外,亲自迎接刘备和刘封。

  虽然东汉时候远没有后世男女之防那么严厉,也丝毫不禁止寡妇再嫁。

  不过东汉并不支持和离,这源于士族之间的婚姻往往带着浓厚的政治联姻色彩。

  在政治婚姻中,政治是首要的事情,而婚姻不过是媒介而已。

  因此,东汉想要离婚,那是相当难的,由女性提出的离婚,那就更难了。

  而蔡琰,一生有三段婚姻,却依旧为人所称道,最后甚至能被封建男性列入到列女传中,可见蔡琰之才学有多出众。

  “妾身拜见明公。”

  看见刘备后,蔡琰当即行大礼参拜,口中感谢道:“妾身幸得明公搭救,若非如此,恐已遭遇胡人劫掠矣。”

  蔡琰被接走之后不久,南匈奴经雁门而下,劫掠河东的消息也传了过来,不少有坐骑的难民甚至还追上了蔡琰一行人。

  

  索性他们此时已经来到了黄河边,早有船只等候,过了黄河之后,总算是逃脱了匈奴兵的威胁。

  刘备侧身让开,不受蔡琰大礼,同时和声细语道:“蔡娘子言重了,徐州能得夫人前来,士民皆乐。”

  在元代以前,娘子并非妻子的代称,在唐代以前,娘子是特指未婚少女。

  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

  东汉三国魏晋乃至南北朝时期,娘子一称,一般特指未婚的少女。

首节上一节215/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