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6节

  刘备听了,顿时觉得这建议不错。

  确实,他现在虽然当上了徐州牧,可这个徐州牧,是他和陶谦私相授受的,并没有朝廷的背书和认可。

  说白了,这场交接并不合法,是钻了天下大乱的空子。

  虽然目前勉强也能凑合使用,毕竟眼下是什么世道,大家伙也都清楚,不会那么挑剔程序合法了。

  可如果真的能得到朝廷的背书和赐官,刘备这个徐州牧的地位将会更为稳固,而他能行事的权利也会增大许多。

  这不由的不让刘备动心。

  感谢各位大大的支持,这让本书能够得以重返总榜,稳固了分类榜单,这都是各位大大的力量。

  只是总榜排名还是只有九十多,随时都会掉下去。

  积蓄恳求各位追读,投资,月票和打赏,今天稍微缓缓,明天继续加更!

第43章 非蠢即坏

  虽然西京长安的那个朝廷都快被李、郭汜等凉州武夫给玩坏了,可地方上朝廷的威信还是不低的。

  别的不说,最少广陵郡的袁绥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抵触刘备,很大可能会听从刘备的命令,向郯城开始输送税赋粮食等物资了。

  光这一点,就对刘备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

  刘备有些意动,神情郑重了许多:“那依从事之见,备该如何派人前往西京?又该派何人前往呢?”

  韩循当即推荐道:“此事可依陶公所在时之旧例,请别驾出马。”

  “别驾?”

  刘备想起别驾正是糜竺,眼下州中诸多事务,全靠糜竺居中调协,元龙帮忙指点。

  按照道理来说,派遣别驾前往西京,是最具诚意的行为,可刘备觉得自己委实离不开他们二人,况且此时西京兵荒马乱,让麋子仲冒险前往,恐会引得对方离心,更有恩将仇报的嫌疑。

  “不妥不妥。”

  刘备连连摇头:“子仲乃是我左膀右臂,须臾不得离开。”

  韩循倒是没有继续劝说,而是转而又推荐起其他人来:“别驾既然走不开,州中治中又空缺,那可从长史和功曹中择一前往。”

  汉代州级官吏中,除了州牧刺史是空降主管,其他四大史吏都是本地人。

  这四大史吏乃是别驾、治中、长史、功曹。

  其中以别驾为最,治中从事次之。

  长史和功曹又次之。

  眼下徐州别驾糜竺、功曹陈登肯定是不能派去西京的,而治中从事这个位置又暂时空缺。

  既然别驾和功曹不能出马,治中又空缺,那就只剩下长史曹宏了。

  但曹宏称病已久,自从刘备接掌徐州后,曹宏便抱病请假,至今已有月余。

  刘备即便再怎么讨厌曹宏,也不可能逼他带病出使西京。

  这不但会让刘备失去仁厚的人望,同时也是对朝廷的不敬,更会让丹阳派臣子们产生兔死狐悲之情。

  刘备忍不住叹息一声:“别驾、功曹都有重任在身,无法离开,治中之位空缺,而长史又身患重病,一时之间,州中竟无人可担此重任啊。”

  韩循感觉火候到了,主动毛遂自荐,起身朝着刘备大礼参拜,请缨道:“明公勿忧,循不才,愿为明公前往西京,参拜朝廷,向朝廷叙述明公忠谨恭顺之心。”

  刘备大受感动,上前将韩循搀扶了起来:“卿之心,我已尽知。”

  不过刘备并没有一口答应了下来,如此大事,他是一定要和陈登、陈群、糜竺以及自己宝贝儿子商量的。

  “此事我已知晓,卿且先行退下,容我三思。”

  韩循知道这时候多说无益,便就此告退。

  等韩循离开之后,刘备在殿堂内转了几圈,决定先听听自己儿子的意见。

  “来人,去将大公子请来。”

  这时候刘封在自己的屋内,同潘璋一起吃饭。

  吃了一半,听见刘备派人来传召,心里有些奇怪。

  不过他却是没有耽搁,直接丢下饭碗就走,能在吃饭的时候让大耳哥派人来找,应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了。

  很快,刘封就见到了刘备。

  看到刘封,刘备脸上浮起笑容:“封儿近前来坐,为父有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封近前行礼,然后跪坐下来:“父亲,不知是何要事?”

  刘备斟酌了下后,开口解释道:“就在刚才下值之后,儒林从事韩循单独求见为父,并向为父提议派人前往西京拜见天子,并述忠义之心。

  他说当今天子虽年少却神明,为父又是汉室宗亲,必能得天子赞赏。其后封官拜爵,更可受朝廷封拜徐州牧之职。”

  “为父觉得这韩循所言甚有道理,只是子仲、元龙都脱不开身,长史曹宏又告病在家。恰好治中之位还空着,为父考虑了下,有意准备以长文为使,拜为治中,再以韩循为副使,前往长安拜见天子,为为父谋求徐州牧,封儿你意下如何?”

  刘封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陷入思考。

  片刻之后,刘封失笑起来:“父亲,你可清楚这个韩循是哪边的人?”

  刘备有些惊讶,仔细想了想后答道:“此人乃是丹阳人,也是陶公带来徐州的老部下。其儒林从事之位也是陶公在时所辟。只是其人一向低调,与丹阳老乡走动也不多,为父以前倒是从未有注意过他。”

  

  刘封听完,顿时冷笑起来:“韩循此人非蠢即坏,他这计策看似很好,实则漏洞百出,更有可能藏着阴私鬼祟的阴谋,想要坑害于您。”

  闻言,刘备顿时脸色一变。

  他知道自己儿子说话向来有的放矢,难道自己真的被这韩循给骗了?

  “封儿,这是何意?”

  刘备压住内心的焦急,看着刘封,等着后者给他解释。

  “父亲,也亏的是你先找了我商量,若是陈功曹先知道此事,必请您立斩韩循。到那时候,事情可就要闹大了。”

  刘封的话让刘备更为紧张起来,能让陈元龙开口喊杀的,那一定是出大问题了。

  刘封上前给刘备剖析起来:“今天子远在西京,虽名为皇帝,可朝廷大权尽数落在了李、郭汜等凉州武人手中。”

  “关东诸雄,尤其是河北袁冀州与凉州武人势不两立,至今仍被朝廷打为逆贼。”

  “其官职也多为互表自立,毫无朝廷背书。”

  “父亲你接任徐州牧,立时就与袁冀州和解,结为盟友。”

  “在如此情况之下,您派人前往西京叙述忠心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别说李、郭汜等人了,甚至就连天子都不会相信你,而袁冀州则要开始怀疑你有背盟之举。”

  “您此举既讨好不了天子和凉州武人,却又得罪了袁冀州和曹兖州,凭空树敌,莫过于此。”

  “更糟糕的是,您的徐州牧乃是自表,完全是徐州各派势力相互妥协之下,共同让步的产物。不论是法理还是程序,都无朝廷背书,在这种情况下,托词道路险阻尚可维持颜面和权威。

  可如果您派了使者前往西京,却最终没能带回徐州牧的任命,甚至朝廷另外委任了一名徐州牧,到那时候,父亲你又如何自处?”

第44章 韩循该死

  “您如果不认,那您就是彻头彻尾的逆贼了,届时徐州境内各派都有正当的理由反对您。

  周围的诸侯更可以以此为借口讨伐您,在这内忧外困之下,您能在徐州坚持多久?

  又如何能以徐州为根基发展壮大?

  可您如果认了,那徐州这片基业就要立刻拱手让人。

  您到时候,不但徐州丢了,豫州也回不去了,那您还有什么立足之地呢?

  这种情况下,到时您是认朝廷的任命,还是不认朝廷的任命呢?”

  刘封的话如一击洪钟,炸响在刘备的脑海里。

  这不是刘备真的愚蠢,而是视野、经验和情报所限。

  刘备没有意识到,他和袁绍结盟之后,在汉献帝那可就是叛逆了。

  袁绍由始至终没有承认过汉献帝,在最开始,袁绍就是坚决的少帝派,为了阻止董卓废少帝,他甚至不惜与董卓兵戎相见。

  逃出洛阳之后,哪怕董卓已经换帝成功,可袁绍依旧不认汉献帝。

  为此,他在河北甚至还想拥立刘虞当皇帝。

  在某种程度上,汉献帝甚至要比李、郭汜等凉州武人还要痛恨袁绍。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作为铁杆反贼袁绍的盟友跑去上京,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确实,之前陶谦玩了一回,在赵昱和王朗的建议下,派了赵昱出使长安,大获成功。

  不但带回了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还赐封陶谦溧阳侯,同时又任命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的诏命。

  可陶谦是谁?陶谦是袁术的盟友,是表面上支持中央朝廷的军阀,最重要的是,陶谦和袁绍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之间还有仇怨。

  陶谦在汉献帝眼里也好,在凉州武人眼里也好,都是值得拉拢,可以拉拢的好对象。

  这才是陶谦轻而易举就赢得了朝廷赏赐的根本原因。

  可即便这样,朝廷依旧给陶谦势力里埋了沙子,任命了赵昱为广陵太守,以分陶谦之势,又任命了王朗为会稽太守,分离陶谦麾下的人才。

  而现在,关中地区已经打的一团狗脑子,李、郭汜先和马腾、韩遂、刘焉火并,打赢了之后,又开始内讧,先是鸿门宴宰了樊绸,然后又吓跑了张济,最后李、郭火拼。

  这种情况下,使者能不能活到长安,还得打个问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封他很清楚,明年曹操就去迎接天子了,等到天子到了许昌,曹操立刻就会主动的给刘备封官赐爵,毫无半点风险。

  多等一年,就能毫无风险的获得更多。

  而现在却要冒丢失徐州的风险,千里迢迢的送礼物去长安,这如果不是蠢到极点的话,那么就只能是有人想要挖坑坑害大耳哥了。

  也不一定,也有可能这并不是想故意坑害刘备,只是他们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谓刘备的下场而已。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可能,韩循这个人都不能用了,而且还得好好查一查,他背后到底有没有人指使。

  如果单单只是蠢还可以原谅,如果是坏的话,那真是欺负刘家不会动刀子了吗?

  “韩循该死!”

  刘备怒发冲冠,宛如猛虎怒目,百兽臣服。

  一旁的刘封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肃杀气势给吓了一大跳。

  毕竟大耳哥也是征战沙场半辈子的豪雄,光他亲手格杀的敌人就何止百人?

  只是刘备平时将这种杀伐隐藏在了求贤若渴之下,其实他骨子里也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翻脸的类型,可不是演义里那个唯唯诺诺,只会掉眼泪的受气包。

  历史上真正鞭挞督邮的可不是张飞,而是他刘封的这位霸气老爹。

  当时刘备甚至想直接抽死那督邮,反而是张飞在一边苦劝,最终才保住了督邮一命。

  刘封都有些心疼自己张三叔了,明明不是自己打的,自己还是和事老,结果还背锅上千年,难怪脸黑的跟锅底似的,肯定是背锅背多了的结果。

  不过罗贯中也不全是胡编乱造,他只是巧妙的采用了嫁接的手法,将刘备对待贤才时的态度极端化,掩盖住了刘备的暴脾气,使得仁厚变成了刘备的脸谱罢了。

  眼下,刘备是动了真怒了。

首节上一节26/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