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9节

  要知道这些少年们的饭量可真的不小,甚至比起壮汉来都毫不逊色。

第48章 鲁肃应辟(祝我母亲生日快乐!)

  他们每个人一个月,光粮食都就能吃掉1.5石,还不算肉类、蔬菜和鸡蛋。

  刘封竭尽全力,也才养了一百五十多个少年,每个月基础消耗就需要三百石粮食。

  不过现在有了狗大户的赞助,以及刘备的支持,刘封的计划可以开始实施了。

  糜竺送来的礼物,最后被刘备全部划拨给了刘封。

  其中那三千石粮食,就足够刘封喂饱他的刘儿营,还有余力继续扩充了。

  刘封拿出一卷帛书,递给一旁的刘立:“眼下刘儿营扩充在即,可以开始招募人手了。

  此事就由你负责,你从刘儿营里挑选二十个副手,带上护身的武器。记住,我们刘儿营收人的规矩不能改,先从徐州本地士卒的遗孤里挑选,选完了之后,再去城外灾民群里挑人,明白了吗?”

  刘立恭恭敬敬地接过帛书,上面记载着各种挑选要求,以及分拨事项。

  “少主放心,立必尽心竭力,不负少主之命。”

  刘封点点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招新。

  他原本想要亲自出面,只是考虑到刘立、萨合离这些少年都需要锻炼的机会,再加上也确实还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就干脆将这件事下放给他们锻炼了。

  “萨合离,你也同样带二十个人,去城外以招收佃农为名义,挑选精壮劳力,为屯田做准备。挑人的标准,我也写在这帛书里了。”

  刘封又取出一份帛书,递给了萨合离。

  萨合离咧开嘴笑了起来,用力地拍了拍胸脯:“少主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做!”

  刘封挥了挥手,刘立和萨合离转身离开,外出挑人。

  刘封继续思考翻看着帛书,听着刘儿营的少年们汇报事情。

  他先前与华佗说好了,要挑选八名机敏聪慧的少年送去学医。

  刘封打算全部从刘儿营里挑选,毕竟刘儿营里的少年都有基础的文化水平,能够识字书写。

  以后,这些都是当医生老师的种子。

  同时,刘封这几日也整理出了一套教学的方案,推荐给华佗。

  刘封原本做好打算,如果华佗抗拒这套方案的话,就和对方约定只对刘儿营的学徒如此教授,其他则任由华佗喜好。

  结果没想到华佗年纪虽然大了,却眼光很好,一眼看出这种教学理念的先进之处,并决定完全按照刘封的建议去做。

  这让刘封大喜过望,大手一挥,先给华佗调拨过去了粮食百石,钱十万,作为医院的启动资金。

  就在刘封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也是刘儿营出身,名叫田丹的少年进来报告,说主君刘备征辟士人的长吏回来了,刘备便派人通知刘封。

  刘封心头一喜,刘备能派人来通知他,显然这次征辟应该是成功了。

  他站起身,绕席而出,一边走一边问:“可知道来的是何人?”

  田丹点头道:“近侍说是去九江的长吏回来了,征辟来的贤士叫鲁肃。”

  鲁肃来了!

  刘封大喜过望,嘴角的笑容怎么压都压不住。

  “走!这就去!”

  等刘封赶到刘备正厅时,厅堂中正有两人谈笑风生。

  其中一人,自然是坐在主位上的刘备,而另外一人身形魁奇。

  刘封的出现,顿时引来了堂上两人的目光。

  刘备看见刘封,自然是满脸带笑,而一旁的鲁肃却是目露惊异,但随即恢复了平常。

  刘封心中暗赞,果然雍容不迫。

  刘备笑着朝着鲁肃笑吟吟道:“子敬,可知此儿是何人耶?”

  听着刘备略带戏谑的话语,鲁肃何等精明,自然能看出自己未来的主君心情极好,而且这份好心情,就是来自于面前的这位少年。

  这让鲁肃心中对刘封的好奇和疑惑变得更大了。

  一个看起来十二三岁的少年居然可以在州牧府中随意行走,必然是州牧极为亲近的子弟。

  再一想到刘备这混合着骄傲和自豪的情感,鲁肃隐约有了个猜测。

  “莫非,这位乃是明公府中公子?”

  刘备放声大笑起来:“子敬果然机敏,此乃备之犬子刘封,有些才气,总算没有辱没先人。”

  鲁肃小吃了一惊,能让刘备这么夸奖,这刘封必然有过人之处。

  整个汉族几千年,最重祖先,而这当中,又以汉人为最。

  汉代对死人的葬礼是极其重视的,陪葬品往往会超过活人的待遇。

  

  这种厚葬风俗,引得华夏许多的黄金宝物被带进了地下,最后逼得皇室不得不带头推崇薄葬了。

  刘备能以不辱祖先来夸奖刘封,这已经是极高的赞许了。

  只是鲁肃不清楚,刘备这个祖先指的可不是他的父亲和祖父,真正的对象乃是刘邦。

  要是让鲁肃知道这一层,恐怕他可就真要被震惊到失态了。

  刘封走到鲁肃跟前,大礼参拜道:“子敬先生,小子刘封有礼了。”

  鲁肃赶忙起身避让:“肃乃白身,怎可当公子如此大礼。”

  刘备适时插话:“子敬尽管端坐无妨,以子敬之才,备求都求不来。今日邀天之幸,能得子敬辅佐,实乃我刘备的福分,定当以要职相待,子敬又何必自惭耶?”

  刘备话音刚落,刘封也紧跟着道:“小子刘封,日后还要蒙您多多教诲,今日礼敬于您,实属应当。”

  听完刘备的话,鲁肃就已经心头一片火热,得遇明主之感油然而生。

  在听到刘封的话后,感受到刘家父子给与他前所未有的重视感,已经让这位被乡人族老诸多误会的智者破防了。

  鲁肃离席之后,冲着刘备大礼参拜:“肃才疏学浅,人微望轻,不意主公与公子如此器重,待肃以诚,期以重望。肃敢不竭尽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

  两大魅魔同台竞技,即便强如鲁肃看来也是吃不消的。

  当然了,这也和鲁肃郁郁不得志,又久被乡人、族老误会非议有关。

  鲁肃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周瑜、刘晔寥寥数人之外,竟再无知己,更无明主。

  可想而知鲁肃这些年有多郁闷。

  现在猛然间遇到刘备这么一个情深义重,又能给他机会施展才华的明主,如何能不感激涕零。

  哈哈哈,更新了,今天作者母亲生日。

  祝她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恳请大家一起祝她生日快乐。

  一句生日祝福,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谢谢大家。

  今天加更!

第49章 鲁肃举才

  别看鲁家很有钱,是东城有名的巨富之家。

  可就连鲁肃那些短视的族老都知道,鲁家在逐年衰退。

  吴书清楚的记载: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见当时鲁家逐年衰退至少在当地,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鲁肃这么一个才高雅量,又深谋远虑,性情豪爽的人,如何能接受得了这个事实。

  可不论他如何学习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但他依旧只是一颗沧海遗珠,不但没有吸引来明主,反而引得乡人视他如同纨绔子弟。

  他眼光越好,越是曲高和寡,心中的空虚寂寞,忧心忡忡谁人能懂?

  鲁肃心中的委屈心酸,能与谁说?

  现在猛的一下子碰上火力全开的大耳哥,态度亲和,体贴入微,心意相通,理解鲁肃内心的痛苦和忧心,这让他如何把持得住啊。

  “子敬快快请起。”

  刘备赶忙离席,上前亲自将鲁肃搀扶起来,目蕴欣赏和激励道:“子敬,何出此言。备素来德薄,蒙徐州父老看重,托以州事,夙夜忧愁,深恐有负百姓。

  今得子敬辅佐,备如鱼得水,今后还请子敬不吝赐教,直言正谏,备当从谏如流。”

  “恨不能早遇主公!”

  鲁肃感动的眼睛都红了,要知道这个鲁肃可和演义里的老好人,受气包截然不同。

  真实历史里的鲁肃可是个腹黑男,又恃才自傲,还很能察言观色,投主公之所好。

  即使过河拆桥,不念旧恩的孙十万,到晚年也曾怀念鲁肃,虽然中途哔哔过鲁肃言过其实,可身体却是非常老实的遵照鲁肃的战略在做。

  这是因为鲁肃实在太会了,什么话,什么事都做到领导的心里,这怎么能让人不喜欢他呢?

  但现在看来,比起大耳哥,初出茅庐的鲁子敬还是差了一点,已经快被对方给征服了。

  要不然,也不会将明公换成主公了。

  可别小看这一字之差,明公是我给你打工,你是我老板,这没错,但我随时可以离职,你也随时可能被罢免。

  不论是我离职了,还是被罢免了,咱俩就不是主从关系了,最多我欠你个人情,是你的故吏。

  但现在这年头,故吏已经没有太多约束力了,纯粹看人的道德水准有多少。

  可主公可就不一样了,这是要认主的架势,哪怕以后刘备被罢免了徐州牧,鲁肃一样是刘备的私臣,可要跟着刘备一起跑路的。

  三人再度分主客坐下,刘封坐在鲁肃的对面。

  “主公,肃不才,愿为主公献上三策,以助明公立足徐州。”

  鲁肃挺直身躯,开始谏言。

  刘备和刘封也认真起来。

  如果说鲁肃的入职是一场面试,那么鲁肃现在是要展现自己的才能了。

  刘备正色答道:“请君直言!”

  鲁肃竖起三根手指:“肃之第一策,先请主公广纳良才,如今乃是大争之世,中国内乱,南北群雄四起,强者连州跨郡,弱者据城自守。

  主公欲安徐州,非广纳贤才,聚拢英杰不可成其事。

  肃斗筲之才,却为明公所重,竟以轩车征召,待肃恩重礼隆,肃平生无所长,却有几名英杰好友,愿举荐给主公,助主公安邦定国。”

  刘备自无不可,连连点头:“子敬之才,虽只是初识,然备已深知,能为子敬所敬之好友,必定也是同样的高明之士,子敬可从速道来,备当轩车相迎。”

  轩车,是一种高级别的车,可驾四马,华盖,车体亦大,六百石以下不得乘之,只有二千石以上的长吏才可乘坐。

  原本刘备征召鲁肃根本用不上如此隆重,只需一长吏携征辟文书即可。

首节上一节29/515下一节尾节目录